編輯嚴選
成為自己。在看完《成為自由人》之後

2020/11/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成為自由人,李惠貞。
as Free as the Ocean
這是一本談「自由」的書,工作的自由,人生的自由,旅行的自由。去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如果找不到令人滿意的答案,就為自己創造新的選項。
人生追尋的意義,每個人答案不同,李惠貞的答案是「賺足夠的錢,過自己想要的人生」,至於怎樣算是「足夠」、「想要」些什麼,當然是自己說的算。我也借用了這個答案,成為我的人生哲學之一。
這是一本散文集,關於李惠貞如何成為自由人,他在後記提到,「任何人的經驗都不是範本,最終每個人都要去找自己的答案。」
為自由作準備。
通常我們都認為,工作是要去找一份「會做」的事,職缺條件也大多要求相關工作經驗、相關科系畢業,訴求新進員工要能直接上戰場挑大樑;不過對李惠貞來說,工作是要去嘗試「原本不會做」的事。
要實現這樣的想法並不容易,沒有太多「現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符合需求,如果你想要的沒有前例可循,那就自己開創。以普世價值觀來看,這是天真的、冒險的、瘋狂的決定,「為什麼不去找份正常的工作?」絕對會得到很多這樣的質問。
如果不想讓人生僅止於經歷已知、蒐集和別人相同的景點、相似的終點,就要勇敢地向未知走去,回應「自由」這個來自靈魂深處的願望,盼望因此更成為自己。
工作的自由。
「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工作的目的是什麼?我還在打卡上班(無論公司到底有沒有打卡鐘)的時候問過自己上千遍,最後我想通的答案和李惠貞相似,「不希望單純為了維生要去接其實並沒有熱情的工作。」
某種程度來說,這算是有點「奢侈」的答案,表示在生活的負擔之下我們還有餘裕,得以思考心靈層面的問題。
雖然沒有家底支撐,幸運的是我只要養活自己就可以,如果說最糟的狀況是一事無成、花光積蓄,必須重新去找不一定喜歡的工作,那麼在這之前,我是不是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問題的問法會決定找答案的方向,比起立刻投入工作,更重要的是去釐清問題,如果有想法,也做好了必要的準備,要相信自己是有選擇的,永遠都要有一個更高遠的目標提醒自己前進。
人生的自由。
當腦袋裡關於人生和生活的認識及想像不夠開闊,我們就只能服從特定的路,被社會主流價值制約。你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你?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關於「你是誰」的決定,你所聚焦的人事物,會成為你的現實。
「若看不到貫穿現況的希望之光,那便讓自己成為那束光。」這是我從漫畫《BLUE LOCK》抄下來的對白;李惠貞也在書中寫下類似的話,「你要自己成為光源。」
把自己的獨特性發揮到最大值,所有的前進都是進步。並非所有的努力都有直接的回報,人生要拉長來看,生命歷程中的任何一個點,都不能定義我們的人生。
正因為「不知道能幹嘛」,才需要挑戰和嘗試,靠自己的力量立足,活出自己,為自己創造新的選項,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39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