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貞
含有「李惠貞」共 9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鄰家女孩繪本生活的沙龍
2024/11/06
【書籍】給年輕人的人生思考|《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
書風的設計一眼就吸引我的目光,原以為是散文類的雜記,原來是一本給年輕人看的書籍,已過30歲的我仍想知道「現在」的孩子需要的是甚麼呢?或是曾經也是年輕人的我看了這本書會有幫助嗎?
4/5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
#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
#
寫給年輕的你
#
維摩舍文教事業有限公司
44
1
艾瑞克 轉職中
3
謝謝分享
Oceanbaymax
2024/09/16
給未來的讀者:閱讀,是為了更自由
這是一本談閱讀的書。 就像大多數人都知道運動對健康有助益一樣,多數人也都認同閱讀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閱讀;但也如同覺得太忙沒時間運動一樣,大多數的人也都覺得自己忙得沒時間閱讀。
#
閱讀心得
#
李惠貞
#
閱讀
2
留言
Charlotte Chang
2024/08/16
《지금 어디야? 現在,在哪裡?》 喜歡韓國和書店的你,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作家李惠貞曾和女兒一起出版《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書中記錄母女兩人的日本書店旅行。之前在社群看到李惠貞老師造訪首爾和濟州島的書店的貼文,心想如果也能把韓國的書店之旅出版成冊就好了~結果!真的出書了! 不過這次不只是母女出遊,還有兩位設計師夥伴同行,組成「草莓牛奶」團體一同出版《지금 어디야?
#
閱讀心得
#
閱讀
#
韓國旅遊
20
留言
Cyan Salon
2024/07/28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主要的訴說對象是年輕族群,能在年輕時閱讀到是一種相逢其時的幸運;若是在成為大人後才閱讀到,收穫的則是反思生命歷程的契機,同時意識到自己承先啟後的角色與責任,為自己和年輕世代的未來,鋪上無限可能的道路。
#
閱讀
#
閱讀心得
#
閱讀筆記
9
留言
陳子楹✦/愛書人的閱讀室/
2024/07/22
現在,就是最棒的時刻!
...顯示更多
#
閱讀日常
#
陳子楹
#
愛書人
6
2
❦ 莊小昕
1
謝謝子楹分享,“”說話很直接與沒禮貌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認同!!
Oceanbaymax
2024/07/17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只有你自己能「成為你自己」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
閱讀心得
#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
#
李惠貞
36
1
艾螽斯
喜歡
不是要你讓人討厭,而是勇於做自己;如果相信自己,就不要怕別人的眼光。—來自艾螽斯發佈於艾螽斯的沙龍 https://vocus.cc/article/66a5b08cfd89780001e9e52b
陳子楹✦/愛書人的閱讀室/
2024/06/08
樂讀|成為企劃人
惠貞老師每次新書一出版都會讓我迫不及待想要趕快入手與閱讀,即使當時覺得我的人生似乎與"企劃"沒什麼關係,嗯,果然想得太淺薄了,讀完後我不禁偷偷揶揄自己。
#
陳子楹
#
閱讀
#
樂讀
11
留言
Crystal Lee的沙龍
2023/10/17
〈大人不一定比較懂 Adults are complicated〉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我們人生中總會遇到那幾種時刻,例如:決定未來的方向、決定生活的樣態、決定對自己負責,這些決定也許來自於學業、工作、家庭或是自己對生命的憧憬。 本來我們每天就必須要做數個大大小小的選擇,而有些決定,需要的不是一瞬間的勇氣,而是長遠的信念。
#
生命
#
人生
#
大人的生活哲學
4
留言
書書與它們的產地
2023/09/03
寫給年輕的你以及不年輕的我(?——關於那些《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由【霧室】操刀,以立體設計,而隨書頁後封面綻放而出的漸層圖形,如同豐富的世界一般綻放,就像生命各種不同的狀態,也呼應書名《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世界並不是大人眼中的那樣,世上的人事物、價值觀、人生的目標.....等等,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藉由本書,李惠貞老師想提出的
#
李惠貞
#
自由
#
人生
8
留言
卿子_生活旅繪誌的沙龍
2023/09/03
大人只知道那部分的世界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你所接受的任何觀點,都只代表部分的世界。《大人只知道那部分的世界》裡,被李惠貞寫的這句觸動時,好巧通勤火車上坐對面,是一個十多歲的年輕女孩。
#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
#
李惠貞
#
閱讀
25
7
陽台觀察者
2
覺得卿子圖卡的風格很清新,文字也引人思考,感謝分享。是啊,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覺得很多自己小時候的事都忘了,直到在養小孩時才又想起來;與父母親相處時,覺得是在當他們的記憶卡,也提前預知自己老了以後的生活;然後在方格子閱讀格友的人生,也覺得自己多活了好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