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勞在德國觀察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德國工作已經超過五個寒暑也在德國換過一次工作,之前回台灣的時候有些朋友好奇在德國的工作薪水、福利如何,是否又如印象中的工時短、福利好。的確在德國的工作福利是比台灣優渥的,以博士後研究員在德國研究中心任職薪資稅後(扣除所得稅、退休金與健保)至少都在2800歐元左右,相較於台灣的5萬多的月薪真的是優渥許多,尤其是生活物價其實沒有高過台灣太多的情況下,要養家活口還過上可以的生活是沒什麼問題的。此外從第一年進去就有30天的帶薪休假,依照進去的時間折換(像我七月開始工作,那第一年就是15天休假),而這帶薪休假還不包含病假等特殊原由的假(當然也要有相關的文件證明才能請);請假認定基本上也相當寬鬆,長達一周以上的休假要提前先申請,這五年多下來還沒有遇過不准假的情況;由於我們研究中心(奇葩的)研究人員也要打卡的制度[在台灣、英國研究人員上下班都不需要打卡,且研究人員工作時間其實不太固定且時常下班時仍需要在家工作],每年也都會累積不少超時(超過合約規定所需的工作時間-通常是39 小時一周),這些超時也都可以當作假期抵用(雖然我基本上沒用過),也因為這樣在德國工作其實相對台灣有著更多閒暇時間發展人生的興趣.看著我同事們工作完就是參加社團活動、騎馬、開船、玩車、園藝、參與政治、跟小孩一起活動烤肉….,在COVID之前也常聽他們去了非洲、古巴、越南、新加坡…..基本上是世界各地旅行,每個同事在離開了工作崗位之後都有著他們自己獨特又精彩的人生,而工作只不過是一種有著具體產出回報社會並獲得薪水的活動,絕對不是人生的全部,如何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僅是國家在制度上的支持,同時也是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探索與學習。


raw-image


當然即便生活在同一個制度下,不同的職位與責任就會有著不同的生活樣貌,我在德國剛開始的兩年半是個工作內容標準的博士後研究員,回顧文獻、設計、執行實驗、寫論文、申請經費、帶學生…,而當時的工作負擔就與現今研究員無異,同時工作也不僅限在上班時間(這也是為何打卡制度對研究人員來說並不合理),回到家要遙控實驗室的儀器、準備投影片、論文,在離開這職位之前每年的超時基本上都是200小時以上,並且這時間還不包含在家裡工作的時數,而帶薪休假更是還有20多天未休。到下一個工作開工前的兩個月過渡期,我仍舊在那實驗室幫忙了一個月,除了我勤奮熱心(奴性)工作之外,當外勞就是要能做比當地人更多的事,然博士、博士後研究員、助理教授普遍過勞卻是常態,對比能夠充分享受生活與工作的平衡的技師們,這勞動辛勞差距是很難用興趣使然來解釋的,而這後面有著像是學界對於經費分配、審核機制、人員聘用…等等的問題,也著實難以一言蔽之,要討論也至少是數千字的篇幅才能窺見;從另一方面來看研究員、教授這些能被冠上科學家的人,對於知識的熱情(那一瞬之間的Eurika!) 是不足以支持他們走過無止境的挫折、重來,最後好不容易擠出一點成果,然後才有機會被檢視評分,看能不能有之後的經費可以繼續研究,或許領著我們走過這幽谷的是無數夜裡搔頭苦思、不想放棄的自我要求與紀律。


raw-image


Dr. 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r. WTF的沙龍
5會員
12內容數
Dr. WTF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11
有人說讀博士的歷程像是創業,從頭到尾你是你自己的一人公司,身兼CEO、研發、工程、品管、量產、行銷、管理與財務等等,進度隨你控制,時間自行分配;今天做實驗加班到半夜一點,隔天補假不去學校也可以,什麼時候跟老闆開會,什麼時候該交進度,你說了算;你要擺爛半年,老師也拿你沒辦法。
Thumbnail
2021/01/11
有人說讀博士的歷程像是創業,從頭到尾你是你自己的一人公司,身兼CEO、研發、工程、品管、量產、行銷、管理與財務等等,進度隨你控制,時間自行分配;今天做實驗加班到半夜一點,隔天補假不去學校也可以,什麼時候跟老闆開會,什麼時候該交進度,你說了算;你要擺爛半年,老師也拿你沒辦法。
Thumbnail
2020/09/15
先不論超市裡的品項,德國的超市就是讓人存在一種斷糧的恐慌感。有時候遇到國定假日超市連周一都不開的時候,真的是會晴天霹靂,尤其是那種自以為熬過了週日才發現周一也沒開的時候,暗自思考空氣是不是也有熱量的那種憂傷……。身為一個把吃看得比命還重要的人,這種恐慌更是加倍!
Thumbnail
2020/09/15
先不論超市裡的品項,德國的超市就是讓人存在一種斷糧的恐慌感。有時候遇到國定假日超市連周一都不開的時候,真的是會晴天霹靂,尤其是那種自以為熬過了週日才發現周一也沒開的時候,暗自思考空氣是不是也有熱量的那種憂傷……。身為一個把吃看得比命還重要的人,這種恐慌更是加倍!
Thumbnail
2020/09/10
  連鎖超市的確有很多優點,例如果菜看起來最少都很美,品質管理比較好,就算有批漏,馬上帶著收據回去退換,店員也不會多問你問題。但是說來說去,我還是最喜歡在台灣菜市場裡買菜的自在感,攤販把商品放在攤販上任君挑選,你可以悠悠哉哉的慢慢逛,貨比三家後再決定要去哪一攤買。
Thumbnail
2020/09/10
  連鎖超市的確有很多優點,例如果菜看起來最少都很美,品質管理比較好,就算有批漏,馬上帶著收據回去退換,店員也不會多問你問題。但是說來說去,我還是最喜歡在台灣菜市場裡買菜的自在感,攤販把商品放在攤販上任君挑選,你可以悠悠哉哉的慢慢逛,貨比三家後再決定要去哪一攤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來只是一段離職之後的小休息,卻成了暫時的自由工作者。這段時間彷彿是「人品驗收時間」,自由之所以能持續,要感謝的莫過於是給我工作的親友們。雖然還是打算要找正職工作,但又明白自由工作的型態是適合自己的,因此記錄這段短暫經驗,供未來的自己參考。
Thumbnail
本來只是一段離職之後的小休息,卻成了暫時的自由工作者。這段時間彷彿是「人品驗收時間」,自由之所以能持續,要感謝的莫過於是給我工作的親友們。雖然還是打算要找正職工作,但又明白自由工作的型態是適合自己的,因此記錄這段短暫經驗,供未來的自己參考。
Thumbnail
兩年前,德國碩士畢業後,我並沒有繼續升博班。因為各種私人心理因素,也找不足夠的動機,當年行李收一收便回到故鄉台灣。回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學術圈,混了不短的一段日子,也因此遇到更多不同的人、激發更多不同的想法,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也找到更明確的界線與參照。所得結論是:我必須回德國念完博士班。
Thumbnail
兩年前,德國碩士畢業後,我並沒有繼續升博班。因為各種私人心理因素,也找不足夠的動機,當年行李收一收便回到故鄉台灣。回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學術圈,混了不短的一段日子,也因此遇到更多不同的人、激發更多不同的想法,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也找到更明確的界線與參照。所得結論是:我必須回德國念完博士班。
Thumbnail
為什麼想要留學的你的,必須加快出國的腳步了?『趁著年輕出國走走』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雖說是留德專題,但也適用在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喔。以下就提出幾個觀點,讓有意留學卻動不起來的你好好思考囉!
Thumbnail
為什麼想要留學的你的,必須加快出國的腳步了?『趁著年輕出國走走』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雖說是留德專題,但也適用在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喔。以下就提出幾個觀點,讓有意留學卻動不起來的你好好思考囉!
Thumbnail
就在前幾周,收到了研究機構寄的信件,信件內容是提醒我今年和去年的假期還剩下多少天,並且告知我去年的假期若沒有在9/30以前請掉,假期就自動被收回。裏頭更是提到我們有休假的義務,如果剩餘的假期過多,機構主管可能也會有所波及。 德國的法律明確的規定每位員工應有的假期,這是身為勞工的我們享有的權益,看了德
Thumbnail
就在前幾周,收到了研究機構寄的信件,信件內容是提醒我今年和去年的假期還剩下多少天,並且告知我去年的假期若沒有在9/30以前請掉,假期就自動被收回。裏頭更是提到我們有休假的義務,如果剩餘的假期過多,機構主管可能也會有所波及。 德國的法律明確的規定每位員工應有的假期,這是身為勞工的我們享有的權益,看了德
Thumbnail
生活在他鄉難以言說的困境與今日的快樂。
Thumbnail
生活在他鄉難以言說的困境與今日的快樂。
Thumbnail
要出國留學還是繼續工作可能是某一些人會遇到的人生課題。我自己因為出國和人生的第一桶金錯過,但如果你問我會後悔出國嗎?我的答案是完全不會,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我到德國留學後的改變,細數出國後可以得到的軟實力。 在來德國留學前,我是一個在竹科工作的研發工程師,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薪水也足以負擔我所有的生活
Thumbnail
要出國留學還是繼續工作可能是某一些人會遇到的人生課題。我自己因為出國和人生的第一桶金錯過,但如果你問我會後悔出國嗎?我的答案是完全不會,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我到德國留學後的改變,細數出國後可以得到的軟實力。 在來德國留學前,我是一個在竹科工作的研發工程師,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薪水也足以負擔我所有的生活
Thumbnail
每個同事在離開了工作崗位之後都有著他們自己獨特又精彩的人生,而工作只不過是一種有著具體產出回報社會並獲得薪水的活動,絕對不是人生的全部,如何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僅是國家在制度上的支持,同時也是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探索與學習。
Thumbnail
每個同事在離開了工作崗位之後都有著他們自己獨特又精彩的人生,而工作只不過是一種有著具體產出回報社會並獲得薪水的活動,絕對不是人生的全部,如何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僅是國家在制度上的支持,同時也是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探索與學習。
Thumbnail
疫情之後,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感受到Work From Home (WFH)的人性化與美好,慢慢開始勇敢追求不一樣的選擇,去找尋真正把員工當作人在看待的好公司,開始重新審視無彈性的工業革命就業典範是否仍是最佳歸宿? 那種一顆一顆螺絲釘,努力做好自己的part,其他不要過問,乖乖做工幫公司賺錢就好?
Thumbnail
疫情之後,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感受到Work From Home (WFH)的人性化與美好,慢慢開始勇敢追求不一樣的選擇,去找尋真正把員工當作人在看待的好公司,開始重新審視無彈性的工業革命就業典範是否仍是最佳歸宿? 那種一顆一顆螺絲釘,努力做好自己的part,其他不要過問,乖乖做工幫公司賺錢就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