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債檔案004|學海無涯,光陰有限。該如何提升自學力?— 《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

2021/02/0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這個即便是正職工作也存不到什麼錢的時代,再加上各種形式自媒體的風行,使得想在網路上利用自媒體開創副業,抑或是取代原本的正職工作的人越來越多。
在許多的經營自媒體的形式中,有一種是賦予大眾自己的專業作為分享。不管是書評、影評、知識型文章等,都屬於這類。但這類形式需要大量的知識量做為後盾,但在有限的時間中,該如何累積大量的專業知識呢?今天Hana介紹的這本《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用乘法讀書法建構跨界知識網,提升自我戰力,拓展成功人生》便是在講在這個人人都得以成名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快速的累積知識且準確運用。

作者介紹:

本書的作者為山口周,一九七○年生,東京都人。獨立研究者、作家、公眾演說家。Leibnitz公司代表。
他本身為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院哲學系、文學研究所畢業。曾於電通、波士頓諮詢公司、合益集團等企業,從事策略擬定、文化政策、組織開發等工作。
除了《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還著有《成為新人類:24個明日菁英的嶄新定義》、《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50個關鍵哲學概念,幫助你洞察情況、學習批判思考、主導議題,正確解讀世界 》、《美意識:為什麼商界菁英都在培養「美感」?》等書。

內容與特色:

在書的開頭,山口周就以四點表明了自學之於這個時代的重要性,分別有四個理由:
  1. 「知識的呆帳化 — — 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正急速的落伍」
  2. 「產業蒸發的時代 — — 革新就是把目前的架構全盤推翻」
  3. 「人生的三季稻 — — 人的勞動期變長,但企業的『繁盛期壽命』卻變短」
  4. 「跨界人才 — — 必須要有能橫跨、結合兩個領域的知識」
基於以上四點,自學成了現代人必要的能力之一。但詳細來說該如何做呢?山口周提出了四個模組:
1.戰略:想要在哪種主題上提高知識戰鬥力,思考這個方向性就是戰略。
2.輸入:基於戰略的方向,從書本上或其他資訊來源輸入得到的資訊。
3.抽象化、構造化:將輸入的知識抽象化或與其他事物結合,然後產生屬於自己的獨特啟發、洞察、發現。
4.儲存:將獲得的知識經過抽象化、構造化之後所得到的啟發,成套整理好保存,以便配合需要隨時取出。
這四個模組構成一個自學的系統,本書大部分便是在講述這四個模組如何執行。
[自學系統 (1)] 要如何蒐集戰鬥用的武器 
— — 在有限的時間裡提高自我價值的「戰略」
就像所有的戰爭前都需要的作戰計畫,在開始自學之前也必須先釐清自學的範圍。戰略要求的是「差異性」,而所謂「差異性」,就是與他人不同。因此,輸入的內容與他人如何不同,便是自學戰略的最大要點。
何謂「自學的戰略」
自學的戰略:決定「要學習跟什麼事有關」的大方向,相反的,也就是要決定不學習什麼。
戰略的設定是以「主題為主,以領域為從」
不同於領域,主題可以用問句做為軸心,例如「語文教育領域 X 如何增加幼兒對於圖畫書內容的理解?」
選擇領域要以「自己擁有什麼」為起點思考。
比起花時間去選一個自己完全沒有經驗的領域來經營,從自己熟識的領域出發,試著找出不同領域間的排列組合來創造新領域更加地容易。例如著名的蘋果電腦在賈伯斯的操刀下就是結合了科技與設計兩種領域所產出的。
實際在制定戰略時,只要有一個概略的方向性即可,不要去預期知識創造的結果。留下大片的空白、給予緩衝是很重要的。「不知道這個到底有什麼幫助,但是總覺得好厲害」的資訊,有一天一定會成為支持知識生產的重要武器。
[自學系統 (2)] 生產性高的輸入技法 
— —不吃進垃圾而能將產出極大化的「輸入」
這裡山口周表示自學的輸入大略能分為四個目的:
1.短時間為了工作需要輸入的知識:主要為商業類書籍
2.為了深入自己的專業領域而讀:商業類書籍與人文教養類書籍
3.為了拓展修養:主要為人文教養類書籍
4.為了娛樂而讀:什麼種類都有
只要用「短期眼光」輸入即可
讀書時選擇對「此時此地」有幫助或當下覺得有趣的書來看即可
不要預設「知識創造」的結果
創新重要的是,對灰色地帶的直覺,例如:「雖然不知道有什麼用,但總覺得有用」
「Garbage In Garbage Out」,輸入垃圾就會產出垃圾
在深度和廣度之間,必然要做出取捨,既深又廣的閱讀只是一種幻想,廣泛地讀就必然淺,深入地讀就必然狹隘。而我們不會從淺薄的閱讀中獲得,足以成為一個人知識
與人交談是最有效的輸入
這裡作者特別提到,一手資料的重要性。而且不單只有書籍,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大眾傳播資訊,甚至與人交談也都可以是自學的輸入來源。
[自學系統 (3)] 把知識變成可以使用的武器 
— — 掌握本質轉換成可以發揮的智慧「抽象化、構造化」
所謂抽象化,就是捨棄一些細微的要素取出精華,然後整理歸納成「重要的是OO……」。
抽象化的思考程序
沒有「問題」的地方就學不到東西。
儲存自學的知識時,永遠都要把「學到的知識」「經過抽象化後得到的假設」配成一組儲存。
思考以下問題,寫下自己的答案:
1.得到的知識為何?
2.這個知識哪裡有趣?
3.若將此知識套用於其他領域,會有什麼樣的啟發或洞察嗎?
在反覆進行這樣的自問自答中,當你接觸到個別具體資訊時,就同時將它抽象化。如此一來,會培養出一種「利用頭腦的習慣」,之後再孜孜不倦的累積經驗值就可以了。
[自學系統 (4)] 能提高創造性的知識生產系統 
— — 知識的儲藏法、活用法「儲存」
把名為「資訊」的魚放入魚池中,讓牠悠遊自在
由於人的頭腦儲存與取出的速度並不比電腦快速,在此山口周建議將資訊儲存於電腦或雲端硬碟等方便取出之地方。
隨著存量增加,創造性將會翻為一千倍
「所謂的創造性,就是『把某些東西連繫在一起』。」 — 史蒂芬.賈伯斯
賈伯斯指出,所謂創造並不是「發明一個什麼新的東西」,而是「做出一種新的組合」而已。
迪恩‧賽蒙頓在《天才的起源》這本書中指出:「並不是創新成功之後才生產更多,而是生產許多之後才得到成功。」
選出要放入魚池內的資訊魚
舉凡覺得很有興趣的資訊、受到感動的軼事,或是覺得驚訝的資訊,總之就是蒐集這些資訊。
畫線要畫在事實、啟發、行動之下
不是只畫自己覺得很不錯、有共鳴,能接受的資訊,沒有同感、覺得反感的資訊也要畫線。
沒有共鳴,覺得反感的事情,這樣反面的資訊會更清楚地反映出自己的價值觀與思考。
有疑惑就先畫線
第一次讀,是以「這本書有沒有再讀的價值」、「這是不是一本值得記憶、記錄下來的書」這兩個標準來進行,因此覺得有點在意的地方,或是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就不要猶豫,先畫線再說。
……重讀一遍畫線的地方,把覺得「還是很有趣」、「還是很重要」的幾個地方貼上便利貼。
貼便利貼的部位就要統一貼在重要部分的開頭那一行。
初讀 把在意的部分先畫線。
再讀 以畫線部分為中心閱讀,把仍然覺得有趣或重要的地方貼上便利貼。
三讀 閱讀貼了便利貼的部分,選出日後可能會參考的內容再轉抄錄。
抄寫時要寫出對工作或實際生活帶來的「啟發」
……跟人文教養相關的閱讀裡的重點,不要只會抄錄,一定要寫出在工作或實際生活上的啟發。
透過附加標籤產生意想不到的「組合」
知識戰鬥力的發揮程度,可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階段1 將過去學到的知識,配合狀況適當的運用。
階段2 將過去學到的知識組合起來,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概念。
反覆進行「閱讀、轉錄」……筆記放在手上一段時間後,就必須大致回頭瀏覽一次。

感想與評論:

以上為本書的大略內容。這本書最有價值之處是在於作者提出的自學方法都是易於實行的。無論你是斜槓新手、自學族,甚至在學的學生我認為都能適用於作者所提出的自學系統。而就像作者所說的,「隨著存量增加,創造性將會翻為一千倍」;雖說自學內容的質也很重要,但沒有量,哪來的質?
最後願每位讀者在自學的路上都有所成長。我是Hana,謝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次見。
48會員
24內容數
相對於FB的短文和繪本主題,這裡會放我自己的讀書心得、教育現場觀察、或是想到的一些教育好點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