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13 講蜜蜜的爵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週末夜和禮拜天早上,要聽什麼?

文/攝影/黑膠收藏 ∣ 陳老闆唱片行



爵士樂及少部份古典音樂嗜好者,聽到某種音樂類型、或某些唱片封套的畫面處理方式,就會用『喔,很ECM嘛!』這樣的斷句,來形容一種說不出來、卻有凝聚著特定風格,從封套外表到音樂渙散出來的冷調氣質。


事實上,這種氣質,是家唱片公司被『換句話說』後,而形成的意境。
這個意境的形成,講真的,很不簡單。
因為,意境居然再鼠系繁衍成族群。

除了剛剛講的那些以外,竟也有不少數量不多、卻各地都有,自詡為『ECM人』的這些人,甚至乾脆就在地開起了以ECM出品或剛剛提到的類似冷調的背景音樂的店舖來了。


離奇的是,除了ECM唱片西歐的發源地之外,在西元2000年以前,歐、美、亞這三大洲的許多城市,悄悄的這種隱晦著『ECM人』的小店逕自的一間間在巷弄裡發生著,台北的那家ECM Café,當時供應的水餃,到現在還讓這些同族人種懷念不已,即使只是一般的冷凍水餃。

這個禮拜的假期,本行找來兩張看起來沒那麼冷的ECM三、四重奏,給大家一個有點涼意卻不至於凍僵的琴聲行程。

兩張都是帶著『山水』情調的音樂畫面。

1976年的《Rubisa Patrol》可能被誤以為是北歐鋼琴家Art Lande和三個不確定樂器卻固定樂器種類的夥伴們,在挪威奧斯陸的這種晚春季節錄完的一張神清氣爽專輯。
這是張很容易置放自己日常生活入境的優秀音源。
怎麼說呢?


這個,可以善用作曲者的標題命名。
例如可以把"Jaimi's Birthday Song",換成〈阿寶的生日歌〉,然後找妳的阿寶來,一起吃生日晚餐時,好好善用這首溫柔的背景音。
一樣的處理方式,把"For Nancy"改成〈給小蜜〉,在煎蛋捲給她吃的同時準確的播出這段背景音。


另外,這張在當年最被議論紛紛的"Celestial Guests/Many Chinas",現在也值得反覆多聽許多遍,真的是把東方情調用到最妥當的一首慢舞曲,真的會覺得,不愧是斯堪那維亞風爵士名曲〈特別來賓〡很多中國人〉啊。

另一張1991年發行的《Alpstein》,是ECM爵士三強做成的阿爾卑士山脈風景的異常音色旅途。


而關於這個『異常音色』,只要我們對準A面第二首,把唱針放下,就馬上有感覺。
原本以為一直搖擺的反覆小提琴波浪聲中,無意識地飄進飄出的薩克斯風,竟在幾十秒後莫名的替代了提琴,成了主角,然後又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斷然離開,消失到只剩提琴聲和打擊樂寂寞的留在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的最後關頭而已。


游離進出Jan Garbarek的saxophone幾乎讓我們以為他才是主角,隱晦持續的小提琴主奏Paul Giger以一種民樂式的爵士提琴和諧手段,持續給了我們在這個假期裡出世的和諧時光。


像進出了這個地表最高峰的漫遊似的神奇感,如果我們好好地聽完這張的話。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輝龍的沙龍
37會員
47內容數
黑膠收集,有很多事情,和藏書有很大雷同的地方。小說家陳輝龍剛好都是這兩種恐怖病毒的重度成癮者。這幾年,他被爵士樂黑膠發行中,一種更有劇烈快感的『新出土』previously unreleased 唱片牢牢綑綁住,只要一有爵士唱片新出土,他幾乎沒有落空過。將一張張拆封播放,把這些珍寶給抵達這裡的你。
陳輝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27
還有,本行最愛的其實是帕克和Dizzy演奏時的尖叫和大吼。 最後,大家看到唱片封套有一坨補上的牆痕,這邊說明一下,當作結束。 原因是遠在北半球的唱片行,搭上飛機飄搖的寄到島嶼南方的唱片行時,不知道是哪邊不道德的海關,蠻力的拆了一大批Charlie Parker的第一張,就是這張、就變成了這樣。
Thumbnail
2021/03/27
還有,本行最愛的其實是帕克和Dizzy演奏時的尖叫和大吼。 最後,大家看到唱片封套有一坨補上的牆痕,這邊說明一下,當作結束。 原因是遠在北半球的唱片行,搭上飛機飄搖的寄到島嶼南方的唱片行時,不知道是哪邊不道德的海關,蠻力的拆了一大批Charlie Parker的第一張,就是這張、就變成了這樣。
Thumbnail
2021/03/20
去年,ECM加了那一次錄音留存的同樣四首歌的不同版本,以兩張唱片加一本挾帶了實況黑白照片和手寫樂譜別冊,作為 50歲生日代表紀念盤發行。 這樣把五十年的議論連起來看,豈不正應驗了Mal Waldron在別冊的開頭說的那句話:「我覺得邊走邊回頭,不僅容易摔跤,還會搞到沒辦法繼續往前。」
Thumbnail
2021/03/20
去年,ECM加了那一次錄音留存的同樣四首歌的不同版本,以兩張唱片加一本挾帶了實況黑白照片和手寫樂譜別冊,作為 50歲生日代表紀念盤發行。 這樣把五十年的議論連起來看,豈不正應驗了Mal Waldron在別冊的開頭說的那句話:「我覺得邊走邊回頭,不僅容易摔跤,還會搞到沒辦法繼續往前。」
Thumbnail
2021/03/13
這一面,如果說有「印象派」爵士樂的話,那這真的是完美的南美熱帶雨林畫面的精密描寫。 雖然這不是太被記憶的一場演出,但1966年的這張,甚至讓很多嚴厲的純古典樂迷都偷偷收納進古典吉他的歸檔裡了。
Thumbnail
2021/03/13
這一面,如果說有「印象派」爵士樂的話,那這真的是完美的南美熱帶雨林畫面的精密描寫。 雖然這不是太被記憶的一場演出,但1966年的這張,甚至讓很多嚴厲的純古典樂迷都偷偷收納進古典吉他的歸檔裡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音樂是你的生活,你的經驗,你的智慧,如果不生活在其中,你演奏不出你要的音樂。 _咆勃爵士樂先鋒,薩克斯風手查理·帕克(Charlie "Bird" Parker)
Thumbnail
音樂是你的生活,你的經驗,你的智慧,如果不生活在其中,你演奏不出你要的音樂。 _咆勃爵士樂先鋒,薩克斯風手查理·帕克(Charlie "Bird" Parker)
Thumbnail
我愛爵士樂,我喜歡它的慵懶和隨興,像微醺的美女,充滿魅力...。 今晚,一時興起,找來創造爵士氛圍的主角們,來場深夜對談: 我窩在沙發上,刻意壓低嗓音,啜了口藍山...,你們六位調性完全不同的特質,怎麼湊在一起的呢?又怎麼能創造出這種獨特的樂風?...你們誰先開始呢? 大夥眼神一致地轉向含著菸斗的
Thumbnail
我愛爵士樂,我喜歡它的慵懶和隨興,像微醺的美女,充滿魅力...。 今晚,一時興起,找來創造爵士氛圍的主角們,來場深夜對談: 我窩在沙發上,刻意壓低嗓音,啜了口藍山...,你們六位調性完全不同的特質,怎麼湊在一起的呢?又怎麼能創造出這種獨特的樂風?...你們誰先開始呢? 大夥眼神一致地轉向含著菸斗的
Thumbnail
還有,本行最愛的其實是帕克和Dizzy演奏時的尖叫和大吼。 最後,大家看到唱片封套有一坨補上的牆痕,這邊說明一下,當作結束。 原因是遠在北半球的唱片行,搭上飛機飄搖的寄到島嶼南方的唱片行時,不知道是哪邊不道德的海關,蠻力的拆了一大批Charlie Parker的第一張,就是這張、就變成了這樣。
Thumbnail
還有,本行最愛的其實是帕克和Dizzy演奏時的尖叫和大吼。 最後,大家看到唱片封套有一坨補上的牆痕,這邊說明一下,當作結束。 原因是遠在北半球的唱片行,搭上飛機飄搖的寄到島嶼南方的唱片行時,不知道是哪邊不道德的海關,蠻力的拆了一大批Charlie Parker的第一張,就是這張、就變成了這樣。
Thumbnail
夜雀飛行似的低音吉他聲,來自冰天凍地的斯德哥爾摩,然後還有貓頭鷹模樣的波斯豎琴一起在對談著什麼,這時候,跟著進入『出處』後,『出處』是哪裡?在哪裡?或許,應該有點領悟了。即使,困住我們的風雨,或是什麼說不出來的,仍然那麼嚴重...
Thumbnail
夜雀飛行似的低音吉他聲,來自冰天凍地的斯德哥爾摩,然後還有貓頭鷹模樣的波斯豎琴一起在對談著什麼,這時候,跟著進入『出處』後,『出處』是哪裡?在哪裡?或許,應該有點領悟了。即使,困住我們的風雨,或是什麼說不出來的,仍然那麼嚴重...
Thumbnail
這個第一張,只有五首曲子,也是競跑錄音的開始,尤其在初夏默默放著,在持續不間斷的鋼琴聲裡,偶然發現低音提琴跑出來嘣嘣唱一段、空心電吉他也時常會接唱著合作無間的電弦音,而鼓,竟差不多都只是輕輕的敲著,而且一直和我們保持距離。這種錄音的排列位置,不知道為什麼,讓人有種在熱帶雨林的濃密樹蔭的氣息...
Thumbnail
這個第一張,只有五首曲子,也是競跑錄音的開始,尤其在初夏默默放著,在持續不間斷的鋼琴聲裡,偶然發現低音提琴跑出來嘣嘣唱一段、空心電吉他也時常會接唱著合作無間的電弦音,而鼓,竟差不多都只是輕輕的敲著,而且一直和我們保持距離。這種錄音的排列位置,不知道為什麼,讓人有種在熱帶雨林的濃密樹蔭的氣息...
Thumbnail
...游離進出Jan Garbarek的saxophone幾乎讓我們以為他才是主角,隱晦持續的小提琴主奏Paul Giger以一種民樂式的爵士提琴和諧手段,持續給了我們在這個假期裡出世的和諧時光。 像進出了這個地表最高峰的漫遊似的神奇感,如果我們好好地聽完這張的話。
Thumbnail
...游離進出Jan Garbarek的saxophone幾乎讓我們以為他才是主角,隱晦持續的小提琴主奏Paul Giger以一種民樂式的爵士提琴和諧手段,持續給了我們在這個假期裡出世的和諧時光。 像進出了這個地表最高峰的漫遊似的神奇感,如果我們好好地聽完這張的話。
Thumbnail
這個禮拜,我們想讓各位聽的是『原來是轟轟烈烈的影像,到後來卻只剩下超越時代的聲音而已。』這樣的兩張專輯。 換句話說,就是所謂的電影原聲帶(soundtrack),特別是爵士樂為基底的,很容易在時間的淘洗之後,電影內容、導演、演員什麼的,都被忘得一乾二淨。
Thumbnail
這個禮拜,我們想讓各位聽的是『原來是轟轟烈烈的影像,到後來卻只剩下超越時代的聲音而已。』這樣的兩張專輯。 換句話說,就是所謂的電影原聲帶(soundtrack),特別是爵士樂為基底的,很容易在時間的淘洗之後,電影內容、導演、演員什麼的,都被忘得一乾二淨。
Thumbnail
1. 為什麼在踏入咖啡廳時聽到的爵士樂,和自己前往音樂節聆聽到的爵士樂根本聽起來天差地遠? 2. 電影《樂來越愛你》中主角Sebastian喃喃囈語的:「爵士樂快死了」,是真是假? 3. 為什麼想去學習爵士樂的人,好像都不是去人稱爵士發源地的紐奧良,而是「那個」大城市?
Thumbnail
1. 為什麼在踏入咖啡廳時聽到的爵士樂,和自己前往音樂節聆聽到的爵士樂根本聽起來天差地遠? 2. 電影《樂來越愛你》中主角Sebastian喃喃囈語的:「爵士樂快死了」,是真是假? 3. 為什麼想去學習爵士樂的人,好像都不是去人稱爵士發源地的紐奧良,而是「那個」大城市?
Thumbnail
假設要周末假期要去荒島,只能選一張爵士五重奏的話。 那本行唯一推薦,就只有被地球人稱呼為『終結五重奏』的《The Greatest Jazz Concert Ever》這套兩片裝的組合而已。...是Prestige唱片1973年完全整合1953年的10吋唱片後,新取的名字,有很嚴重的紀念意義在。
Thumbnail
假設要周末假期要去荒島,只能選一張爵士五重奏的話。 那本行唯一推薦,就只有被地球人稱呼為『終結五重奏』的《The Greatest Jazz Concert Ever》這套兩片裝的組合而已。...是Prestige唱片1973年完全整合1953年的10吋唱片後,新取的名字,有很嚴重的紀念意義在。
Thumbnail
70年代的融合爵士樂,為過往的爵士樂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原音爵士樂並未消亡,隨時等著王者歸來....
Thumbnail
70年代的融合爵士樂,為過往的爵士樂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原音爵士樂並未消亡,隨時等著王者歸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