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很長一段時間普遍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說故事的能力,對於在部落生活裡彼此合作相當重要,全世界的人類都擁有說故事與聽故事的基本能力,跨文化的系譜學研究顯示透過保存民俗故事或民謠,傳述婚姻、親族互動、分享食物、狩獵常規與禁忌。
但對於研究人類演化的的學者來說,「搭便車問題」(free-rider problem)必須先處理。會說故事的人可以傳遞知識,促進狩獵營隊團結合作,但在人類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不見得能順利地在基因傳遞上享有優勢,比如說正義感很強指出問題的人,自己可能會先被排擠甚至拘禁、暗殺,然後問題才被注意到。很會說故事的人,在基因傳遞上一定擁有某些優勢,說故事的基因才能以很快速度流傳。

本圖選自Canva
英國人類學學者在二〇一七年發表的研究,讓我們可以想像,會說故事的基因,如何在十萬、二十萬年前的人類世界裡散佈。他們研究的對象是菲律賓的埃塔人(Agta)部落,埃塔人的祖先約在35000年前循著東南亞海岸線來到菲律賓,至今仍保有較矮的身材、黝黑的皮膚與小捲髮(tight curly hair),跟周圍其他部落有明顯區隔。現今的埃塔部落住在與外界有些距離的森林保護區,只能靠搭飛機、坐船或步行三天去找到他們。他們捕魚、狩獵、蒐集蜂蜜、採集野生植物,也會跟附近農耕部落交易米。埃塔人散居在大大小小不同人數的營地(camp),最小7人,最大156人,平均49人。
研究者蒐集了埃塔人常述說的故事,發現有70%跟「社會行為」有關,比如說性別平等、社會平等以及友情,也會強調團隊合作、族群認同與接納。故事會強調合作的利益大於競爭,以及破壞規範會帶來懲罰。埃塔人的故事,會防範「個人」擁有太大的權力。
這篇文獻有三個主要的研究結果:第一,研究者透過複雜的統計方式發現,營地裡擅長說故事的人比例越高,營地成員的合作意識就越強。
第二,研究者讓埃塔族人票選,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你最想跟誰組隊呢?每個人最多可以選五人。在控制許多變項後,研究者發現,擅長說故事的人,有兩倍以上的機率,會成為別人想組隊的對象,勝過其他擅長打獵、捕魚、挖根莖植物、懂得醫藥的人。
第三,要說個好故事,需要花費許多時間、腦力,對促進部落生活的團隊合作很有幫助,但,說故事的人可以得到什麼好處?在控制年齡、性別等變項後,研究者發現,擅長說故事的人,會比不擅長說故事的人,多出0.53個小孩。以結果論,這可以說明,為什麼擅長說故事的大腦,會快速地在全世界散佈開來。
「很會說故事的人有比較多後代」,這假說有許多想像空間,包括十幾萬年前很會說故事(或說唬爛)的男人,如何在不同營地欺騙女生,讓她們生下他的小孩、然後由她們的長期伴侶撫養唬爛男的後代長大。這似乎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只是,人類說故事能力的大爆發是出現在那個年代,這恐怕永遠是個謎。
這研究另一個有趣的點是:以埃塔族現在生存的嚴苛環境,狩獵、尋找食物的能力非常重要,但人們還是優先選擇想跟擅長說故事的人組隊。或許,在許多時候,擅長說故事的人也是某種free-rider,讓別人做苦工、讓別人研發各種生存技能,然後自己靠著社交與連結人心的能力掌握資源,同時還得到更多生養小孩的能力與機會。
這世道與人生百態,從十幾萬年前,或許就是這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