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靜物攝影系列-AIRPODS PRO範例教學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這次的拍攝範例是蘋果公司的Airpods pro,難度算是蠻高的,有很多細節跟不規則的地方需要注意,尤其是用微距鏡頭拍攝時非常容易出現景深問題。

稍微參考了一下網路上的圖片以及官網的圖片,但這次用不太一樣的佈光來拍,佈光圖如下:

raw-image

上圖是電池盒本體加上耳機的拍攝,在白色倒影板的上方放置透明的玻璃保鮮盒,這樣可以避免光線從上發照下來所產生的陰影,在電池盒的後方可以放置東西讓它不至於倒下,可以更方便直立,筆者在此是放置黑色的物品,讓白色的邊緣更加凸顯,比較不會被擴散光吃掉邊緣,但相對的在去背修圖的時候,則要小心邊緣的黑線。


電池盒上方則是美膚罩加上擴散板,讓上方的光線更加的柔和與均勻,最後在相機旁邊放置一盞正面的補光,讓顯得稍微黑暗的前方補上一點光線。正面補光也可以使用反光板,但筆者使用束光筒讓光線集中在較暗部的小部分,不至於干擾由上方打下來的戲劇光線,也就是主要呈現的光源方向。


筆者使用的是100mm macro微距鏡頭,因為物品只有數公分,以及相當細微的地方要拍攝,像是耳機的聲音孔,但是使用微距鏡頭,景深就會變得十分的淺,必須要透過拍攝多張不同景深的照片來進行合成,筆者分成前、中、後來對焦拍攝,分別是最前端的電池盒的面、耳機孔,後方滑蓋。拍攝時由於鏡頭的呼吸作用,物品在畫面上會膨脹或縮小不一,這邊盡可能的不要差距太多即可,畢竟景深範圍不大,不會影響太大(主要是為了讓後期合成更加的符合彼此的位置)。


除了拍攝電池盒外,也要拍攝耳機單品,完成圖如下:

raw-image
raw-image

第一張圖是兩個耳機一起拍的,避免兩個耳機在畫面上看起來大小不一,會盡量採取相同距離與平行來同時拍攝。

第二張圖是將左耳機進行合成,不是一起拍的,但是合成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大小不一的情況,這時候就必須適度的調整大小以符合右耳機的尺寸。


耳機單品佈光圖:

raw-image

這邊使用一支腳架,拉出一根橫桿,筆者是使用透明膠帶來固定耳機,這樣就能達到騰空的效果,也方便隨時調整固定的角度,上方的光線跟原本的一樣,耳機單品下方這次就不用放玻璃盒,有倒影板即可。由於物品的造型關係,因此在右方加上一盞長條罩,讓光線更加的有層次感。這次束光筒主要是照在耳機孔裡,避免全黑,將細節照出來。


耳機算是屬於容易有髒汙的物品,肉眼通常無法分辨得非常清楚,每次按下快門之後,看照片才會發現仍然有許多灰塵殘留,這邊在後製時就要特別細心的處理了,尤其是耳機孔的部分。雖然現在PS有AI的去背程序,但是這類細緻的物品還是得用貝茲曲線小心的處理邊緣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紅蜂鳥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紅蜂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4/13
圖片來源:博客來《藝術、知覺與現實》 身處在AI發展的時代,電腦可以運算出影片中人臉變化,進而套用她人的面容。衍生出網路商業型錄照片經由電腦計算來製作圖像,即便是假的,一般人也不一定能分辨出來。對於攝影創作者而言,當業主或是大環境習慣於低成本的AI套用,對攝影創作者的商業利益來說是有威脅性的。那麼攝
Thumbnail
2021/04/13
圖片來源:博客來《藝術、知覺與現實》 身處在AI發展的時代,電腦可以運算出影片中人臉變化,進而套用她人的面容。衍生出網路商業型錄照片經由電腦計算來製作圖像,即便是假的,一般人也不一定能分辨出來。對於攝影創作者而言,當業主或是大環境習慣於低成本的AI套用,對攝影創作者的商業利益來說是有威脅性的。那麼攝
Thumbnail
2021/02/20
範例完成圖 本次以休閒鞋為拍攝目標,作為商業目的的照片主要是清楚表達鞋子的外觀及功能,這次主要在角度上的拍攝上做一套照片,以提供給消費者作參考,並利於銷售。 類型一、並排側面照 讓消費者可以清楚了解鞋子並排的外觀 類型二、單邊照片 以凸顯側邊的外觀情況 類型三、背景與擺設變化(可加入廣告標語等) 表
Thumbnail
2021/02/20
範例完成圖 本次以休閒鞋為拍攝目標,作為商業目的的照片主要是清楚表達鞋子的外觀及功能,這次主要在角度上的拍攝上做一套照片,以提供給消費者作參考,並利於銷售。 類型一、並排側面照 讓消費者可以清楚了解鞋子並排的外觀 類型二、單邊照片 以凸顯側邊的外觀情況 類型三、背景與擺設變化(可加入廣告標語等) 表
Thumbnail
2021/01/26
拍攝的第一步是先決定背景與呈現的方式,這邊使用的是黑色倒影板與黑色布背景作為背景的設置,拍攝角度稍微露出頂端的開口。 第二步是要注意材質會產生的問題,由於該物品在黑色倒影...
Thumbnail
2021/01/26
拍攝的第一步是先決定背景與呈現的方式,這邊使用的是黑色倒影板與黑色布背景作為背景的設置,拍攝角度稍微露出頂端的開口。 第二步是要注意材質會產生的問題,由於該物品在黑色倒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AirPods (第 3 代) 渾圓外型設計,耳機柄更短,提升聆聽體驗、延長電池續航力並具備抗汗抗水功能 單一尺寸 Apple H1 晶片 具備動態頭部追蹤功能的「個人化空間音訊 適應性等化 充電一次最長可提供 6 小時的聆聽時間或 4 小時的通話時間3 搭配充電盒使用
Thumbnail
AirPods (第 3 代) 渾圓外型設計,耳機柄更短,提升聆聽體驗、延長電池續航力並具備抗汗抗水功能 單一尺寸 Apple H1 晶片 具備動態頭部追蹤功能的「個人化空間音訊 適應性等化 充電一次最長可提供 6 小時的聆聽時間或 4 小時的通話時間3 搭配充電盒使用
Thumbnail
引言 在購買 AirPods Pro 之前,我個人從未使用過超過 2,000 元的耳機。這次因為我之前使用的有線耳機壞了,才決定試著購入 AirPods Pro 來體驗一番。 今年我已經補足了蘋果生態系的一半,擁有了 Apple Watch、iPhone、iPad Pro 和 AirPods Pro
Thumbnail
引言 在購買 AirPods Pro 之前,我個人從未使用過超過 2,000 元的耳機。這次因為我之前使用的有線耳機壞了,才決定試著購入 AirPods Pro 來體驗一番。 今年我已經補足了蘋果生態系的一半,擁有了 Apple Watch、iPhone、iPad Pro 和 AirPods Pro
Thumbnail
一支具備8mm複合動圈單體、IPX7防水規格、AI通話降噪、超低延遲遊戲模式、藍牙5.2的真無線耳機需要多少錢?EarFun Air Mini包含了上述規格還給你更多?!
Thumbnail
一支具備8mm複合動圈單體、IPX7防水規格、AI通話降噪、超低延遲遊戲模式、藍牙5.2的真無線耳機需要多少錢?EarFun Air Mini包含了上述規格還給你更多?!
Thumbnail
        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購買新耳機,代表耳機的重要性在增加。如果有需求性,一個人可以不只使用一副耳機,而是針對不同使用需求,而配置不同的耳機。例如,在定點工作時可能會想要有線的耳罩式耳機,以享受長時間舒適且高音質的感覺。而在移動時可能會想要使用真無線藍芽耳機
Thumbnail
        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購買新耳機,代表耳機的重要性在增加。如果有需求性,一個人可以不只使用一副耳機,而是針對不同使用需求,而配置不同的耳機。例如,在定點工作時可能會想要有線的耳罩式耳機,以享受長時間舒適且高音質的感覺。而在移動時可能會想要使用真無線藍芽耳機
Thumbnail
這次的拍攝範例是蘋果公司的Airpods pro,難度算是蠻高的,有很多細節跟不規則的地方需要注意,尤其是用微距鏡頭拍攝時非常容易出現景深問題。 稍微參考了一下網路上的圖片以及官網的圖片,但這次用不太一樣的佈光來拍,佈光圖如下: 上圖是電池盒本體加上耳機的拍攝,在白色倒影板的上方放置透明的玻璃保
Thumbnail
這次的拍攝範例是蘋果公司的Airpods pro,難度算是蠻高的,有很多細節跟不規則的地方需要注意,尤其是用微距鏡頭拍攝時非常容易出現景深問題。 稍微參考了一下網路上的圖片以及官網的圖片,但這次用不太一樣的佈光來拍,佈光圖如下: 上圖是電池盒本體加上耳機的拍攝,在白色倒影板的上方放置透明的玻璃保
Thumbnail
拍攝的第一步是先決定背景與呈現的方式,這邊使用的是黑色倒影板與黑色布背景作為背景的設置,拍攝角度稍微露出頂端的開口。 第二步是要注意材質會產生的問題,由於該物品在黑色倒影...
Thumbnail
拍攝的第一步是先決定背景與呈現的方式,這邊使用的是黑色倒影板與黑色布背景作為背景的設置,拍攝角度稍微露出頂端的開口。 第二步是要注意材質會產生的問題,由於該物品在黑色倒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