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特殊藏品分享—1880年代反對婦女投票權的手帕

博物館特殊藏品分享—1880年代反對婦女投票權的手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IWD2021
#InternationalWomensDay
祝女性朋友們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快樂!

圖片來源:Museum of Australian Democracy Old Parliament House藏品名稱:Women’s Suffrage Handkerchief #2013-0093

圖片來源:Museum of Australian Democracy Old Parliament House藏品名稱:Women’s Suffrage Handkerchief #2013-0093

這條有黑色印花的手帕來自1881年的英國
是由反對婦女擁有選舉權的團體所製作

用於抨擊當時的女權主義者,並將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與惡意歧視直接體現在手帕上的圖案。

圖片來源:Museum of Australian Democracy Old Parliament House藏品名稱:Women’s Suffrage Handkerchief #2013-0093

圖片來源:Museum of Australian Democracy Old Parliament House藏品名稱:Women’s Suffrage Handkerchief #2013-0093

上面清楚地描繪了男性照顧小孩、洗衣服、清潔打掃和縫補衣物而疲於奔命、「喪失男性尊嚴」的樣子,被醜化的女性則是擔任了運動員、水手、律師、科學家與政治人物,用以嘲諷維多莉亞時期的女性試圖「妄想」擁有投票權,想要介入與改變男性「工作」和「政治」公共事務領域的訴求。

圖片來源:Museum of Australian Democracy Old Parliament House藏品名稱:Women’s Suffrage Handkerchief #2013-0093

圖片來源:Museum of Australian Democracy Old Parliament House藏品名稱:Women’s Suffrage Handkerchief #2013-0093

儘管,英國爭取婦女投票權的組織在1860年代就已經存在,但由於女性地位低落,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到了1918年,英國婦女們才開始有條件的獲得投票權。

現在的我們看到這件博物館藏品
或許會感到會心一笑
但在當時,這些都是紮紮實實存在於生活周遭的偏見與歧視

事實上,現今女性的地位與權利並不是自古以來就理所當然的存在著,而是經過了不少人的努力與犧牲才得以擁有。然而,目前世界上仍存在著職場男女薪資待遇不均、女性缺少身體自主權...等種種不平等的情形。

期望在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實現性別平權的漫漫長路上,能有你妳我的力量,一起為建構更平等與美好的社會努力。

➤更多博物館消息都在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的粉絲頁!

avatar-img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的沙龍
311會員
51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隨著時間與環境的變遷,許多密封信件(letterlocking)成為了泛黃脆化且帶有珍稀歷史訊息的紙質文物。 但這也讓許多「保存為優先」的研究學者們非常頭痛——該如何保存維護密封信件的原樣,同時又能夠非破壞性的打開和閱讀信件的內容? 今天,最新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研究做到了!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世界知名畫作,也是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該美術館於2020年公布了他們對這幅畫作最新的研究成果,現在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幅畫作有哪些驚人的新發現...
考古遺址的發現,大多是來自考古團隊或是土地開發。 不過,當挖掘到考古遺址時,並不是每個開發商都會感到高興,特別是考古遺址的佔地面積通常很大,這也意味著正在進行的開發案必須要停下暫緩。 本篇要特別介紹土耳其的「安塔基亞博物館飯店」,帶大家來看看考古遺址如何與開發相互結合又能達到保存維護...
大英博物館並不是唯一一個遇到有爭議型企業贊助的館舍;然而,博物館所獲得的公共資金日益減少,博物館們在尋找財源的同時,也需要兼顧贊助背後的道德標準,避免破壞民眾的信任,卻使得博物館尋求資金道路越來越艱鉅...
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營運,經費很大部份仰賴贊助。本篇將討論英國博物館、美術館的贊助資金爭議,來看博物館接受企業贊助辦理藝文展覽與教育活動時,為什麼會受到反對聲浪?
《吶喊》(The Scream)為挪威藝術家孟克(Munch)舉世聞名的代表作之一,孟克在1893年至1910年之間繪製了4個版本的《吶喊》。其中, 1893年所繪的《吶喊》長期以來有一個未解的藝術之謎,那就是沒人知道是誰在畫作上用鉛筆寫下了一行很小很小、幾乎看不見的字句...
隨著時間與環境的變遷,許多密封信件(letterlocking)成為了泛黃脆化且帶有珍稀歷史訊息的紙質文物。 但這也讓許多「保存為優先」的研究學者們非常頭痛——該如何保存維護密封信件的原樣,同時又能夠非破壞性的打開和閱讀信件的內容? 今天,最新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研究做到了!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世界知名畫作,也是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該美術館於2020年公布了他們對這幅畫作最新的研究成果,現在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幅畫作有哪些驚人的新發現...
考古遺址的發現,大多是來自考古團隊或是土地開發。 不過,當挖掘到考古遺址時,並不是每個開發商都會感到高興,特別是考古遺址的佔地面積通常很大,這也意味著正在進行的開發案必須要停下暫緩。 本篇要特別介紹土耳其的「安塔基亞博物館飯店」,帶大家來看看考古遺址如何與開發相互結合又能達到保存維護...
大英博物館並不是唯一一個遇到有爭議型企業贊助的館舍;然而,博物館所獲得的公共資金日益減少,博物館們在尋找財源的同時,也需要兼顧贊助背後的道德標準,避免破壞民眾的信任,卻使得博物館尋求資金道路越來越艱鉅...
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營運,經費很大部份仰賴贊助。本篇將討論英國博物館、美術館的贊助資金爭議,來看博物館接受企業贊助辦理藝文展覽與教育活動時,為什麼會受到反對聲浪?
《吶喊》(The Scream)為挪威藝術家孟克(Munch)舉世聞名的代表作之一,孟克在1893年至1910年之間繪製了4個版本的《吶喊》。其中, 1893年所繪的《吶喊》長期以來有一個未解的藝術之謎,那就是沒人知道是誰在畫作上用鉛筆寫下了一行很小很小、幾乎看不見的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