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uthor, at British Museum in London
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營運,經費很大部份仰賴贊助。本篇將討論英國博物館、美術館的贊助資金爭議(以下將以「博物館」涵蓋博物館與美術館),來看博物館接受企業贊助辦理藝文展覽與教育活動時,為什麼會受到反對聲浪?——尤其是2019年7月大英博物館董事會成員之一的埃及文學家Ahdaf Soueif辭職,引起英國博物館界的一陣嘩然。
大部分英國博物館的收入來源
在英國,大部分的博物館經費來源包含:政府補助、爭取外部計畫經費、場地租金、票務商品活動收入、投資和贊助合作…等。
大型或國家級博物館,其組織規劃設有館長及董事會,董事會為遴選相關領域具名望和專業的人士出席擔任成員(trustee),多為無給職,除了替博物館爭取外部贊助外,也會共同研商與決議重大政策,館長負責執行和向董事會報告(這裡以大英博物館為例);地方和區域的中小型博物館,則多由地方議會(Council)轄下管理經營,每一年議會審議決算明年度博物館經費,像筆者接觸過的萊斯特(Leicester)和德比(Derby)地方博物館就是如此。
英國博物館經費緊縮
英國大多數博物館和臺灣一樣都是免門票參觀,但不像臺灣絕大部分依靠政府預算單一收入。無論是國家大型還是地方區域型的英國博物館,並非可以100%仰賴年度預算—由政府編列和負責博物館絕大多數的營運費用。
雖然英國博物館有部分的政府經費支援,但比例上不算高,且每年受到其他預算排擠影響,費用不固定,幾乎所有館舍皆有籌措財源的壓力。近年來英國財政緊縮,根據2012年英國博物館協會(Museums Association)的統計,2002年至2012年間,就有已知的42家博物館和歷史景點關閉。
許多補助計畫調整為競爭型(並非人人都有),更有甚者,開始縮編博物館人員,如萊斯特(Leicester)地方議會於2019年度大幅度刪減明年該市的藝術預算32萬英鎊(約台幣1280萬),3月份裁員了地方最大的博物館New Walk Museum內4名專業策展人,預定由「更便宜的觀眾發展與參與團隊」取代,突顯英國博物館面臨政府經費僧多粥少,而且來源並非外界想像的穩定。
因此,董事會成員被視為博物館財政籌措的一個基石——優秀的社交人脈手腕和名望,或是本身即為富有、熱愛藝文的企業家,他/她們如何協助博物館取得外部的資金贊助,是維持博物館營運的一項來源。
英國石油龍頭BP
英國石油公司BP的全名為BP p.l.c.,一直以來為英國眾多知名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大手筆藝文贊助者,例如:大英博物館、國家肖像美術館、Tate(於2017年終止)等,卻也極具爭議性。根據《The Art Newspaper》報導,2018年大英博物館同意BP贊助750萬英鎊協議(該贊助分為五年期),無論是對大館還是小館來說,這可以說是筆一筆非常可觀的資金。
然而,BP這幾年持續發生破壞和影響自然環境、氣候變遷的事件,像是漏油、鑽探活動等,又BP也是第一家進入伊拉克開採石油的外國公司,部分輿論認為該公司助長了當地的汙染、貧窮和腐敗。
因此,一直以來有許多環保和社運團體不滿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的榜樣,卻還收受了BP的贊助,認為該資金為「Dirty Money(不義資金/骯髒錢)」,不定期赴博物館集結抗議。
反對博物館接受BP藝文贊助的團體們認為,贊助恐使博物館削弱對其的批判性,也可能讓BP用錢「買下文化」以打造自己良好形象,能無視其對環境或當地人民長期造成的損害,使得這些不義且沾滿鮮血的鈔票諷刺地讓企業成為「好公民」,幫助提高、甚至翻新這些「富人」的聲譽。所有接受BP贊助的藝文館舍幾乎都無法逃避這樣的爭議聲浪。
Ahdaf Soueif辭去大英博物館董事一職
埃及文學家Ahdaf Soueif自2012年起擔任大英博物館董事一職,不過,2019年與大英博物館在勞工問題(英博外包人力公司倒閉,但博物館並無聞問)、文物返還(博物館對殖民時期掠奪的文物是否返還噤聲)和接受BP贊助上等的立場不合,因此於7月份辭職。
Soueif譴責大英博物館在這些棘手的問題上,即使處於領導地位,卻「很少說話」,表示大英博物館作為國際級博物館,應對於這些議題採取明確的道德立場。
面對Soueif的辭職,再度掀起了英國博物館界的辯論,究竟博物館可不可以收受有爭議的大型企業贊助?如果這筆贊助金額對博物館的營運和教育舉足輕重呢?博物館倫理能夠支撐博物館接受有疑慮的企業贊助到什麼程度?
大英博物館的回應
7月份大英博物館Fischer館長(Hartwig Fischer)公開回絕了環保團體要求大英博物館放棄BP贊助的呼籲。他認為最有效能改善環境和氣候變遷的方式,是關注我們的生活和消費形式,而非聚焦在博物館是否收受BP的贊助。
Fischer館長指出過去BP的贊助使得大英博物館有能力辦理一些具有高度和豐富的特展,曾吸引400萬名觀眾參觀欣賞,肯定這些都是對文化平權和公共利益不容忽視的貢獻。此外,Fischer館長也在博物館年度發表會上強調了大英博物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所作的文化遺產保存和考古工作,並為館內的文物返還政策辯護。
BP公司的發言人也表示,未來世界需要共同完成並實現淨零碳排放(net zero carbon emissions),大家要團結在一起,建立相互理解和合作,以共同找到解決方案,而非加劇彼此的分化和分歧。
正反兩方的論點突顯出博物館在接受贊助時面臨的兩難,如何在倫理道德、廣大的公共利益中取得平衡?大英博物館的案例值得我們深思。
Photo by Author, at British Museum in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