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含有「考古」共 2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第一次參訪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我看見了學校課本未曾詳述的,關於十三行人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生命故事。儘管簡單的介紹無法完全解決我的困惑,但卻為我拓展了新的視野。因此,期待透過簡單的分享,引起他人前去了解的好奇心,繼而對自己,也對台灣有著更多元的想像。
Thumbnail
托尼那遺址位於墨西哥恰帕斯州的烏蘇馬辛塔流域。在馬雅文化的古典期,是當地的重要城邦之一,與帕連克曾經發生多次戰爭。 石碑的圖像詮釋 托尼那171號石碑包含三段馬雅文字,以及兩個人物的浮雕。石碑正中央巨大的圓球,呈現兩人正在進行一場馬雅球賽。大圓球的兩側的人物,身著球員的服飾。按照常見的馬雅石板浮
Thumbnail
一雙看似爬蟲類的腳趾雕塑、在200公尺高的花崗岩上鑿出一間宮殿、擁有複雜的水利系統建設,這是充滿謎團的獅子岩,「錫吉里耶」宮殿。
Thumbnail
2025年4月,跨國的考古團隊在瓜地馬拉的提卡爾遺址(Tikal),發現了一個具有提奧蒂華甘風格的祭台。這個新聞被許多學術團體、考古學家、粉專轉載。到底厲害的地方在哪裡?馬雅國大使帶你來看門道。 到底發現了什麼? 這幾年,瓜地馬拉的考古團隊利用光達(LiDAR),在提卡爾南邊發現「具有提奧蒂華甘
Thumbnail
Let me Pen-avatar-img
5 天前
整篇文章深度之高,讀起來連初階知個大概都要花兩小時(膜拜🙏)。 從容錯率極低的乾壁畫——還是在潮濕雨林中能被保存下來,根本奇蹟;再到紅黃配色的創造/毀滅雙重屬性(查到好多說法,有人說是玉米與火、太陽與血),也有一說是特拉洛克神話中,他既掌握雷電,也主宰雨與農業節奏,因此紅黃的搭配或許同時象徵毀滅與滋養,就像雷劈萬物、也降雨萬物。 再看到「飛地」這個概念,在他國異鄉中建立宗教與儀式據點,提奧蒂華甘與提卡爾的互動似乎早已超越了「技術轉譯」,而是一種具有地緣政治性的文化與宗教輸出,甚至與軍事佔領、外交扶植、殖民型社區建立有關。 我一直忍不住把 LiDAR 想成是考古界的天文測距:一個在地面挖出城市的輪廓,一個在天上測量宇宙的結構。 不曉得這樣理解對不對?
馬雅人-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Let me Pen 可以喔~我覺得您理解的很好
臺東卑南遺址公園,蘊藏著臺灣史前文化的古老記憶,擁有豐富的考古遺址和文化資源,包括月形石柱、史前家屋、少年會所等,以及展示廳內展出的石板棺群遺址和出土文物。本文將帶領您深入瞭解卑南遺址公園的歷史、文化及景點特色,規劃一趟兼具歷史深度與文化體驗的旅程。
Thumbnail
《不列顛諸王史》最初名為《不列顛諸王史》,是一部虛構的英國歷史記載,由蒙茅斯的傑弗裡編寫。兩千年間不列顛國王的生活,從特洛伊人建立不列顛民族開始,一直到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公元 7 世紀左右控制了不列顛大部分地區。
Thumbnail
阿修-avatar-img
2025/03/30
亞瑟王的故事也很喜歡,可惜只停留在童話版的。那個插畫好特別,雖然不像現代精美,但蠻有意思的耶。
Writing 生活玩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30
阿修 古籍的插畫真的很有中世紀的風味,那種畫風現在要學還很難模仿🤣
三星堆古文物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英國媒體稱讚三星堆文物比秦始皇兵馬俑「更為不同凡響」。但也给世人留下了諸多待解之謎:三星堆文明源於何處?𤔡什麼會突然消失?大量出土的象牙來自哪里?那些或造型精巧,或體積龐大的青銅如何鑄造?
Thumbnail
「那一天,人類想起了被支配的恐懼…」 遍佈全球的巨人傳說 在地球的歷史長河中,關於「巨人」的記錄幾乎遍佈各大古文明,這些身形巨大、力大無窮的生物似乎曾經在世界上存在過。這並非巧合,而是一段被隱藏的歷史…
Thumbnail
隨著考古遺址的挖掘與發現,商朝真正的文化與社會跟學生時代課本的描述有很大的落差:人祭、人殉、迷信。
Thumbnail
5/5翦商
小針-avatar-img
2025/03/23
好有趣的書,有空來看看
酪梨(Avocado)不只是網紅級超級食物,更是全球超過 90 億美元 的農業產業。你或許在早午餐店點過酪梨吐司,或者喝過酪梨牛奶,但你是否曾想過:這種滑順濃郁的果實,從何而來? 為什麼我們今天吃到的酪梨,和野生酪梨完全不同?   最近的研究,揭開了酪梨的演化之謎!來看看!
Thumbnail
哈斯的採購人生 原來妳是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