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障心無礙|隱私權不保?還是從來不在?

更新於 2021/04/0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一個凡事都講求隱私權的時代裡,作為一個身心障礙者,在群體裏都盡可能的隱藏自己和他人的差異,佯裝成和其他人一樣,但只要走在街上、吃飯時、做出任何行動時,最先引人注目的永遠是我,肢體障礙的朋友們(簡稱愛友),是不是連隱私的權利都沒有?
請問有人會在第一次見面自我介紹說:「您好,我有痔瘡或我有高血壓」?從小到大,自我介紹的環節中,我總是最先說出口的不是名字,而是我的疾病,一次次的解釋,為什麼我肢體看起來不協調,還有癲癇發作時該如何救我,赤裸裸地面對不熟的陌生人,就像脫光光一樣,還必須條理分明的講述自己最隱私傷心的情況,裝作像聊今天天氣如何一般,憑甚麼呢?受傷的是我,還要照顧別人對我了不了解和害不害怕嗎?是不是要透過第三者通知同學(或同事)事前教育及傳遞醫學知識比較好?說了這麼多次,不僅沒換來同學的關心和常識,其實,在我心中只換來的多重傷害,還有深深的心理陰霾。
愛友們自出生看病就要被醫院紀錄,上學上課以各種名義加了註記,彷彿你天生背上貼了:「你就是特殊人物」的標記,更不用說出了社會的刻板印象,還輪不到網路的流言蜚語、人肉搜索、網路霸凌等出現,我已被現實中的「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活生生的曝光於眾。記得大學時期特殊人物的座號是有特殊編號的,曾經有老師在第一堂課問過所有同學:「為什麼她的座號和你們不同?甚麼是癲癇?」就連國家考試也將身心障礙考試列為獨立的項目,為了行政方便,卻也將我們的身份無止盡的曝光至屍橫遍野,愛友們連心理準備的時間都沒有,選擇的餘地都沒有,不是只有名人才沒有隱私,容易受到排擠及異樣眼光的身心障礙者們,隱私不保?對我而言,隱私從來不存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想像的身心障礙者或腦性麻痺患者是什麼樣子呢?其實身心障礙者在臺灣已超過百萬人次,每個類型不只面臨生活、學習、升學、健康、行動、面對家人親友及環境挑戰,更多時候像常人一樣,長大後還加上工作、升遷、各種人際社交、理財、貸款、人權、愛情及婚姻等課題,且無處不伴隨刻板印象和歧視以及健康一天不如一天,又該如何自處與自救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瀏覽各種網路新聞及影音視聽,多半是從醫生角度介紹的醫學知識、親友的醫療照護,從老師眼裡的特殊教育,政府大大的支票和社福單位的小小對抗,還有電影利用拍攝的題材賺取同情,那麼身障者自己的聲音在哪裡 ?可不可以有一天不用在書中鼓勵別人獲取掌聲,而現實中每天都過的如此悲傷 ?
瀏覽各種網路新聞及影音視聽,多半是從醫生角度介紹的醫學知識、親友的醫療照護,從老師眼裡的特殊教育,政府大大的支票和社福單位的小小對抗,還有電影利用拍攝的題材賺取同情,那麼身障者自己的聲音在哪裡 ?可不可以有一天不用在書中鼓勵別人獲取掌聲,而現實中每天都過的如此悲傷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2022年8月,我第一個服務的個案, 也是我人生裡照顧親人以外的第一人。 我上班第一天,我就想把這人和這事記清楚, 因為我覺得值得當作回憶紀念。他是一位約51歲男性小兒麻痺個案,原本會行走,後來因為母親在家拖地不甚滑倒撞到後腦出血,從此 右側特別無力,左手只是稍微好一點也沒多好,連舉起自己的手都
身障有很多態樣,表現也不同,來聊聊 身障者的困擾 1.走路沒有很輕鬆:走一段路就必須休息一下。 2.法律保障不足:無障礙坡道有限。 3.道路設計不足:輪椅有時要跟車子、機車搶車道。 4.搶廁所:有些人在無障礙廁所很久。 5.搶電梯:特別是有高樓層時,而且看到輪椅也沒想讓的意思。 6.被
  這種指控首先就至少涉及了三個方向的污名化:對精神科或身心科病症的污名、對醫師專業的汙名、以及對國家軍隊公正性與判斷能力的汙名。更令人難過的是,這樣的公開指責,相當於強迫對方在「承受汙衊」和「公開自身病史」之間二選一。不只是精神科相關病史,任何逼迫一個人公開自身病史的行為都非常的不道德。
Thumbnail
人常在生活中面臨很多障礙困境,生活上、心理上、身體上、環境上、人事上的障礙⋯⋯,而所有的障礙都源自於內心叫自我設限。 自我障礙 “自我障礙(self-handicapping)”又叫“自我設阻”,“自我設限”,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留有面子而產生的心理,從而通過行為體現出來。 成因 自我障礙行為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罹患為人所知甚少的疾病最令人難以承受的一點,就是其他人根本無法理解你的遭遇──前提還得是他們相信你真的生病了。你孤身一人困在這個彷彿永恆的另一個人生,希望他人能夠理解卻求之不得。「對當事人來說,疼痛永遠都像剛剛出現一樣鮮明,然而對於周遭的其他人來說卻不是如此」
Thumbnail
求職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然而工作環境屬於高危險高壓環境,應徵時却隱瞞雇主並經錄用。 明明徵才廣告要的是大夜班(或輪班),錄取後再告訴公司,有重大疾病不能上大夜。 怎麼辦才好? 問題 面試時可以詢問嗎? 入職報到可以要求提供嗎? 不提供(非法定健檢項目)又刻意隱滿又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所有的服務,一切的開始,都始於建立關係,特別是一段目的為促進一個從沒想過要改變的人花力氣改變現狀的服務。抗拒障礙身份的人,往往不太容易進入職重服務中,如何從堅決拒絕到願意開啟合作?
Thumbnail
殘疾人士就是歧視性稱呼,你知道嗎? 殘疾人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其實是我們認為人權落後的中國而來的稱呼,這是很落後、帶有偏見的歧視性稱呼,為何人們卻無法想到身心障礙者會感到被冒犯?! 台灣於2007年後引進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念的口號:「#沒有障礙的人,#只有有障礙的環境」。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2022年8月,我第一個服務的個案, 也是我人生裡照顧親人以外的第一人。 我上班第一天,我就想把這人和這事記清楚, 因為我覺得值得當作回憶紀念。他是一位約51歲男性小兒麻痺個案,原本會行走,後來因為母親在家拖地不甚滑倒撞到後腦出血,從此 右側特別無力,左手只是稍微好一點也沒多好,連舉起自己的手都
身障有很多態樣,表現也不同,來聊聊 身障者的困擾 1.走路沒有很輕鬆:走一段路就必須休息一下。 2.法律保障不足:無障礙坡道有限。 3.道路設計不足:輪椅有時要跟車子、機車搶車道。 4.搶廁所:有些人在無障礙廁所很久。 5.搶電梯:特別是有高樓層時,而且看到輪椅也沒想讓的意思。 6.被
  這種指控首先就至少涉及了三個方向的污名化:對精神科或身心科病症的污名、對醫師專業的汙名、以及對國家軍隊公正性與判斷能力的汙名。更令人難過的是,這樣的公開指責,相當於強迫對方在「承受汙衊」和「公開自身病史」之間二選一。不只是精神科相關病史,任何逼迫一個人公開自身病史的行為都非常的不道德。
Thumbnail
人常在生活中面臨很多障礙困境,生活上、心理上、身體上、環境上、人事上的障礙⋯⋯,而所有的障礙都源自於內心叫自我設限。 自我障礙 “自我障礙(self-handicapping)”又叫“自我設阻”,“自我設限”,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留有面子而產生的心理,從而通過行為體現出來。 成因 自我障礙行為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罹患為人所知甚少的疾病最令人難以承受的一點,就是其他人根本無法理解你的遭遇──前提還得是他們相信你真的生病了。你孤身一人困在這個彷彿永恆的另一個人生,希望他人能夠理解卻求之不得。「對當事人來說,疼痛永遠都像剛剛出現一樣鮮明,然而對於周遭的其他人來說卻不是如此」
Thumbnail
求職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然而工作環境屬於高危險高壓環境,應徵時却隱瞞雇主並經錄用。 明明徵才廣告要的是大夜班(或輪班),錄取後再告訴公司,有重大疾病不能上大夜。 怎麼辦才好? 問題 面試時可以詢問嗎? 入職報到可以要求提供嗎? 不提供(非法定健檢項目)又刻意隱滿又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所有的服務,一切的開始,都始於建立關係,特別是一段目的為促進一個從沒想過要改變的人花力氣改變現狀的服務。抗拒障礙身份的人,往往不太容易進入職重服務中,如何從堅決拒絕到願意開啟合作?
Thumbnail
殘疾人士就是歧視性稱呼,你知道嗎? 殘疾人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其實是我們認為人權落後的中國而來的稱呼,這是很落後、帶有偏見的歧視性稱呼,為何人們卻無法想到身心障礙者會感到被冒犯?! 台灣於2007年後引進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觀念的口號:「#沒有障礙的人,#只有有障礙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