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大雜燴,請從一而終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有生老病死,年輕時期,能力強,記憶力好,一定要用心經營人生,努力打拼事業,要勇敢面對前方的種種考驗,要積極利益眾生。猶如太陽初東昇時,可盡情地發光、發熱,若待日落西山,要努力也有限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小時候就聽師長說過這句話,但是我愚鈍且慧根不足,無法體會意境,只管它是一句順口溜。成天困在自己建構的孤獨園裡,愚昧又偏見,那種教條式的「天語」,似乎離我遙遠,一輩子也難以遭遇。結果我錯了!殊不知,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拋棄他。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的陽光,時間,終究會做出最好的詮釋。什麼才是徒傷悲?再回首昨天之前,一切就像行雲流水一般,看似瀟灑而逝,卻不曾留下任何值得珍藏的回憶,這種過程只能說是──虛度光陰。
年輕時候真的對未來無所適從,甚至可說是過一天算一天,總認為至少今天還有飯吃,時到時擔當。可是到了一定的年紀,再回頭看看年輕時期的自己,當初的墮落真是莫名其妙!「人不輕狂枉少年」,這句話對我而言,好像用錯地方。年輕時,一人吃飯全家飽,壓根沒想過將來要成家立業及對下一代的責任延續,這是一種無以逃避的天職,否則枉作為人。
所幸在迷途中遇到一位生命的貴人,其實她沒有給我什麼,只是屢屢給我當頭棒喝。她以自身及家人的勵志故事導引一些人生經驗,要我看清現在,努力未來,否則終將被社會淘汰,她後來就是我的乾姊。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感念在心,如果我今天在建築業還算小可溫飽,都不會忘記是因為她的教誨。只是我從不曾輕易對她開口言謝,但是我跟內人說過很多次。
年輕時需打好基礎,以應對將來之需。「業精於勤,荒於嬉」,等到年紀大了,老驥伏櫪,可能會力不從心,因為年輕才俊輩出,競爭者多,機會變少。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現實人生不也這樣嗎?年輕時我好逸惡勞,看到別人的成就,才驚覺自己的不足,這種不足是由裡到外的匱乏,當然人生完敗也是合乎預期。這時候根本不需要高人開示,我只能自覺自省,只要今天肯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別人做不到的事,這就是改變。
使人成熟的是經歷加風雨的淬鍊,而非年齡的老去,就能讓人成熟,就像在順境中修行難以成佛。童話世界裡,魚兒會逆水而上,現實世界做人也該力爭上游。死魚隨波逐流,而人呢?何處是靠岸?在茫茫業海中,當一個人改變了自身,他已經不是一個平常人了,一定可以找到生命的出口。成熟不是人的心變老,而是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還能自然微笑,含著淚光回憶層層蛻變,是一種淒美的幸福。也許這是得到某種改變的感召,自己清楚自得,但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財富或榮譽,而是來自於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看待人生,每天醒來,敲醒自己的不是鐘聲,而是夢想。人因為有夢想而偉大,我的夢想是要超脫六道輪迴,下輩子不要再來,因為做人太苦了,但這必須要有過程,而非立地即可成佛。忙碌的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曾經的往事,随著時間及環境的變化,很多事情已經不那麼留戀和執著了,生活中的點滴沖淡了這些執著和期待,而這就是生命的常態,淡定看人生,寧靜做自己。
生活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心有餘力,回報社會,利益眾生,微笑著面對生活,而生活將更加美好。生活,就是一種自我心態的調整,人生,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卻是寥寥無幾,一複雜就起煩惱、痛苦。走一趟大醫院,看精神科的總是門庭若市,所要求的就只是一個本能的好眠。這反映出現實社會很多的人,要活出簡單不容易,要活出複雜很簡單。看待人生,學佛有什麼好處?它就像是個無形導航,讓佛子不至於迷失方向,甚至能度一切苦厄,開展不一樣的人生風貌。
(分享完畢)
人的一生,其實都受「業力」牽引。業力,不光指做了不好的事,而是做善事會有善的業力牽引;做壞事就會有惡的業力牽引。《六祖壇經》說:「不思善,不思惡」,有了「思」,就有念頭,所以才會落入八識田中。有如將一顆顆的種子播入田裡,然後等待其發芽,所以人無法跳脫輪迴,生生世世隨著善惡因,隨業流轉於善道與惡道間。
修行從來不是談空、說妄,而是一步一腳印,謹遵佛的教誨,將人的本分做好。換言之,不要為了修行,而忽略生而為人該盡的責任與義務;該吃飯要吃飯、該上班要上班、該睡覺當然也要睡覺,明白自己此時此刻該做什麼,並且全力以赴去做,如此才是真懂修行的真義,如此才不辜負自己,才是依教奉行!佛法的修持不在多與雜,而是專心致志,一門深入。這邊跑跑、那邊看看,無有是處。
以下引用自一位師兄姐:
修行是改變自己,成就別人,不是跟人比較,看誰修得比較好;修行是只看自己的過錯,不是遇事就先挑人毛病;修行不能像雜菜麵,什麼法門都想摻一點,沒有一門深入,難有成就。
精舍的修行方式,是佛菩薩慈悲指示,先消魔性與黑氣,心性了無黑氣障蔽之後,修行的層次方能蒸蒸日上,對於佛法能應用無礙,最終能明心見性。有魔性、黑氣的人,情緒起伏不定,時不時就會發脾氣,叛逆性重,不按牌理出牌,或常陷入煩惱中,跳脫不出來,簡單地說就是「無明」與「執」。
本師釋迦牟尼佛與佛菩薩都是我們的老師,在精舍有一套修行模式,既來到精舍,就要把自己固有的修行方式放下,把自己的傲慢放下,按照佛菩薩的指示,循序漸進,唸誦《金剛經》與《六祖壇經》,集中火力消黑氣、去魔性,避免日後再次因劣根性而墮入萬丈深淵。
想成佛,就要學習佛菩薩的修法,不是自己的修法;欲修行有成就,就要老實遵守規則,老實按部就班,老實做功課。先把老師交代的功課做好,等有所成就後,想再鑽研別的亦不遲,請大家好好保握時間,莫讓今世空過。(引用完畢)
人生的好不是真好,因為好的極致便是壞的來臨;人生的壞也不是真壞,因為壞到谷底後便是好的降臨。人命只在呼吸間,無常,才是人生的真理。因為無常,所以我們的努力才可預期;因為無常,所以我們的付出才能寄望;因為無常,所以我們日日都能抱有新希望;也因為無常,所以作惡之人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生的所有際遇,不管是好還是壞,都是眾多因緣和合而成,明白了真相,便能舒心看待;參透了其意,就能看淡、放下,要來的儘管來,該去的儘管去,有如「船過水無痕」,什麼都可以放下,也應該放下!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正法是非常珍貴稀有的,為什麼要講末法?是要提醒眾生把握正法時期好好修行,因為未必有下次再遇到正法的機會了。」
「《金剛經》是修行的宗旨,而《六祖壇經》則講述修行的方法。《金剛經》和《六祖壇經》這兩部經都在講無相、無念、無住,兩者要交替看、互相搭配,並用心實踐,方能漸漸看清真理,瞭然於心。心口若如一,修行得真義。」
「要慢慢地從年輕時接觸佛法,熏習、接受、瞭解佛法,才能夠紮根在心識裡面,真正地受用。」
如果您有自己的專修法門,請「信、願、行」,從一而終。如果您還在摸索,還在這邊跑跑、那邊逛逛,歡迎至牟尼精舍請示您的「專修法門」。眾生皆有佛性,只因累世輪迴,塵垢相侵,致使找不到自家珍寶。經由佛菩薩的開示,讓自己早日確定目標、早日回歸正道,從此心無旁騖,專心修行。智慧產生的力量,能度一切苦厄,世人當如此常提起正念,當如此學習!精勤消業,努力提升心性,破迷開悟,終有回歸淨土的一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要修清淨心、不動心,每個念頭都要作光明想;心思要清淨,若是雜思多,起惡念,就會跟外道相應。」   「佛菩薩的考驗,是評估你的定力、不動心與清淨心的層次到哪裡。」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妻子是一位樸實善良的人,但很容易獨自生悶氣,內心有很多執著放不下,性格偏執,不會轉換角度看問題。長久壓抑累積,精神狀態與身體漸漸出狀況,最後沒辦法自我控制,只好送進精神病院治療。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同事送給我一盒跟枇杷一樣大小的筆柿。筆柿軟軟、香甜的口感,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家鄉吃的柿子,也是這種口感,只是比較大顆。一口一口吃著柿子,兒時的記憶也一幕一幕地如海水般湧現心中。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理、天理、地理都是一樣的,要每日持續做,才是最重要的;善事要每日都做,不是說選哪天做,功德乘幾倍,若有這樣的想法,那功德才是除了好幾倍。有沒有特定選那一天吃飯,就可以抵好幾天都不用吃呢?應該沒有吧!」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日閱讀了黎澍先生所述之《幽冥問答錄》,頗有感觸。   以下節錄:   問:僧道誦經,超度幽靈,於亡人究有利益否?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要修清淨心、不動心,每個念頭都要作光明想;心思要清淨,若是雜思多,起惡念,就會跟外道相應。」   「佛菩薩的考驗,是評估你的定力、不動心與清淨心的層次到哪裡。」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妻子是一位樸實善良的人,但很容易獨自生悶氣,內心有很多執著放不下,性格偏執,不會轉換角度看問題。長久壓抑累積,精神狀態與身體漸漸出狀況,最後沒辦法自我控制,只好送進精神病院治療。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同事送給我一盒跟枇杷一樣大小的筆柿。筆柿軟軟、香甜的口感,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家鄉吃的柿子,也是這種口感,只是比較大顆。一口一口吃著柿子,兒時的記憶也一幕一幕地如海水般湧現心中。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理、天理、地理都是一樣的,要每日持續做,才是最重要的;善事要每日都做,不是說選哪天做,功德乘幾倍,若有這樣的想法,那功德才是除了好幾倍。有沒有特定選那一天吃飯,就可以抵好幾天都不用吃呢?應該沒有吧!」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日閱讀了黎澍先生所述之《幽冥問答錄》,頗有感觸。   以下節錄:   問:僧道誦經,超度幽靈,於亡人究有利益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平庸或是卓越,都是經過你允許了才發生,只有當你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過上夢想中的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成功一定要努力!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境界會痛,但是長遠來看是一條善道,成長會痛,那是因為對人生看得更清楚更透徹。一個人的前半生若是太順利,感受不到人間疾苦,便不懂得修行的重要性,不知修,等到考驗上門就會承受不住,不知問題出在哪裡,自然不知道哪裡尋求解答。 有一個小學畢業的大老闆,童年家中有十個小孩,想要溫飽一餐都很困難。小學畢業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人生這門課題,本來就不怎麼好修,總會在不同的階段裡,〔老天爺會丟許多功課來為難你,而曾經當年的我不論是喜、怒、哀、樂,亦或、悲、歡、離、合,我總是自己承受不說讓父母親擔心,因為“習慣了”,但這樣子的“壓抑”難免會有露餡之時,讓父母親擔心著,故事一時之間也無從訴說“就暫時擱置跳過”,但學會爬文後的我,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Thumbnail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平庸或是卓越,都是經過你允許了才發生,只有當你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時候,才有可能過上夢想中的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成功一定要努力!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境界會痛,但是長遠來看是一條善道,成長會痛,那是因為對人生看得更清楚更透徹。一個人的前半生若是太順利,感受不到人間疾苦,便不懂得修行的重要性,不知修,等到考驗上門就會承受不住,不知問題出在哪裡,自然不知道哪裡尋求解答。 有一個小學畢業的大老闆,童年家中有十個小孩,想要溫飽一餐都很困難。小學畢業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人生這門課題,本來就不怎麼好修,總會在不同的階段裡,〔老天爺會丟許多功課來為難你,而曾經當年的我不論是喜、怒、哀、樂,亦或、悲、歡、離、合,我總是自己承受不說讓父母親擔心,因為“習慣了”,但這樣子的“壓抑”難免會有露餡之時,讓父母親擔心著,故事一時之間也無從訴說“就暫時擱置跳過”,但學會爬文後的我,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