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會流行存股?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話說當年2011年我接受SMART雜誌訪問的時候,那時候很少人存股。探究原因,因為大家剛剛經過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的洗禮,大家才剛剛從股市重傷回神,怕再次受傷所以投資人大多不太敢再投資股市。就算投入股市的人,也不敢長期持有某一檔股票,不想跟股票談戀愛。所以那時候存股是一種大家不看好的投資策略。

不過因為我那時候想要建立一種被動收入的系統,加上我已經透過實驗確認我對於買低賣高作價差沒有天分,所以我從2008金融海嘯後,開始進行存股的計畫。我期望透過存股,將我的主動工作收入轉化成股利被動收入,讓我在未來中年的時候不再對於中年失業危機而焦慮。

2008年金融海嘯解除危機之後,伴隨而來的是長達十幾年的大多頭行情,直到現在2021年,台股來到17,000點的歷史高檔。而一路以來默默存股的人也都在台股相對低檔的時候建立起了相當的部位,累積不少資本。而這些股票隨著大盤不斷推升而帳面價值越來越高,所以造成了一種"只要存股就不會賠錢的"感覺。只要買對公司,分散投資,隨著時間的前進,資產也順理成章地累積起來。很多理財達人都是在多年前累積了不少的股票,然後隨著大盤的上升而資產不斷累積和增加。

以前的股市你來不及參與,那現在的股市你參與之後有看到希望嗎?

現在如果你問我,大盤17,000點的時候要如何存股,我老實跟你說,我也不知道。現在高檔震盪,已經無法用過去思維去存股了。而我只知道最近可以存的就是台積電。

我最近一次大筆金額集中投資,是在2019年中除權息之前,台股10,500~11,000點之間買進一籃子的金融類股、電子NB族群、電子零件通路商類股。買入類股而不買個股,可以降低個股的風險,選擇高殖利率的族群是因為傳產族群因為產業穩定然後殖利率越來越低。那時候大盤11,000算是高點,然後台股已經從2017-2019兩年的時間長期都處在10,000點上下。所以我判斷萬點就算不是地板,也算是中位數了,所以我大膽的買進。

過去的事情都已成為過去,2019年中你沒有勇敢買進,因為你沒觀察到大盤的趨勢,你認為萬點是天花板,萬點觸及之後必定下跌,所以你選擇等待。結果到了2021年,短短的兩年雖然中間經歷COVID-19風暴台股掉到9,000點以下,但是你還是在等待。等到現在17,000點了,這時候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我想了很久,我從2019年中,除權息之前買完我的預算之後,到現在2021年中,我只有陸續買進台積電這一檔股票。我中間有賣掉一些我認為比較弱勢的股票,將股票賣出然後轉買台積電。台積電是我認為可以長期持續往上走的成長型股票。至於其他台股,我想還需要再觀察。這波資金浪潮將台幣匯率推升到27元的價位,台股上到17,000點以上,股市單日成交量突破6,000億元,房市突破之前2014年-2016年的高價區間,現在的經濟創造了很多第一,這已經不是能拿過去經驗去判斷未來走勢的時代了。這是泡沫嗎?還是大量印鈔又低利所造成的結果?

之前的生技股我沒有參加,現在的鋼鐵以及航運我也沒有參與。因為我知道這些類股都是短期的飆漲,這是投機的行為,而我早已不再參加投機的市場。因為我早已知道那不是我的戰場,那些類股的漲跌和我的投資行為不會有影響。

我認為我們只能在旁邊靜靜地觀察,用我們現有的知識和認知去解讀這些現象。我們必須去吸收各方面的知識,然後轉化理解成你自己的認知。當你解讀正確,市場就會朝你設想的方向去走。當你還在用過去經驗去解讀這新的世界,你的思維和理解就會被過去所限制,看不清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存股的熱潮還會持續嗎?我想只要是中心思想正確的事情,結果一定會是正確的。只是手段和方法要調整,從過去的存個股變成存ETF,從追求高殖利率變成追求成長股帳面的增長。

這是我現在想到的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429會員
488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2025/04/14
探討川普現象背後的邏輯與強權政治,分析其顛覆道德話語權的策略以及全球化浪潮下的個體應對之道。
Thumbnail
2025/04/14
探討川普現象背後的邏輯與強權政治,分析其顛覆道德話語權的策略以及全球化浪潮下的個體應對之道。
Thumbnail
2025/04/11
從2019年投資臺積電的心路歷程,分享五年來的投資經驗與心得,探討價值投資與技術分析的應用,並反思何時該獲利了結。
Thumbnail
2025/04/11
從2019年投資臺積電的心路歷程,分享五年來的投資經驗與心得,探討價值投資與技術分析的應用,並反思何時該獲利了結。
Thumbnail
2025/04/10
探討人類根據過去經驗預測未來,卻用事後印證強化既有信念的行為模式,並以科學史上的例子說明「找理由」與「修正理論」的差異。文章指出,成功的投資者應像牛頓一樣,不斷修正理論並驗證假設,而非像亞里斯多德一樣,用理由自我安慰。最後,文章提倡指數型投資,強調其建立在統計與數據上的理性與可驗證性。
Thumbnail
2025/04/10
探討人類根據過去經驗預測未來,卻用事後印證強化既有信念的行為模式,並以科學史上的例子說明「找理由」與「修正理論」的差異。文章指出,成功的投資者應像牛頓一樣,不斷修正理論並驗證假設,而非像亞里斯多德一樣,用理由自我安慰。最後,文章提倡指數型投資,強調其建立在統計與數據上的理性與可驗證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分享一檔自己的存股標的連續漲了兩個禮拜 便有不少朋友問我說這檔現在還可以買嗎 這個問題過去有太多人問過我 今天決定分享一下我自己對於股價高漲後是如何看待及進場 首先投資人必須先了解自己買進這檔股票的心態為何 我個人是屬於長期投資派 只要下定決心買進,都是以持有3~5年的心態進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上分享一檔自己的存股標的連續漲了兩個禮拜 便有不少朋友問我說這檔現在還可以買嗎 這個問題過去有太多人問過我 今天決定分享一下我自己對於股價高漲後是如何看待及進場 首先投資人必須先了解自己買進這檔股票的心態為何 我個人是屬於長期投資派 只要下定決心買進,都是以持有3~5年的心態進
Thumbnail
本篇專文,我們來探討,在股巿下行階段,該怎麼買進建倉,買入就被套該怎麼對應。
Thumbnail
本篇專文,我們來探討,在股巿下行階段,該怎麼買進建倉,買入就被套該怎麼對應。
Thumbnail
一位朋友跟我討論,近期台股有過熱跡象,是否應該獲利了結?否則會跟去年2022年一樣,從高點1萬8千多點直接下跌到1萬2千多點,只要沒逢高出場,終究只是紙上富貴,看得到吃不到。 存股,真的很令人困擾, 跌幅過大,開始思考是不是買錯標的,想著是否停損? 漲幅過大,開始擔心是不是居高思危,想著是否停利?
Thumbnail
一位朋友跟我討論,近期台股有過熱跡象,是否應該獲利了結?否則會跟去年2022年一樣,從高點1萬8千多點直接下跌到1萬2千多點,只要沒逢高出場,終究只是紙上富貴,看得到吃不到。 存股,真的很令人困擾, 跌幅過大,開始思考是不是買錯標的,想著是否停損? 漲幅過大,開始擔心是不是居高思危,想著是否停利?
Thumbnail
2022年的台股,從年初的萬八點左右,一路慢慢地往下走,到前幾週開始一路跳空,跌停到萬五左右,創下從2008雷曼兄弟事件以來,週間跌幅最高的情況,把從去年一路漲上來的幅度都還了回去,讓不少的投資人恨的牙癢癢的,至於會不會在繼續往下探,還是會準備谷底反彈,或是盤旋,沒有人猜得出來,不過也沒甚麼好猜的
Thumbnail
2022年的台股,從年初的萬八點左右,一路慢慢地往下走,到前幾週開始一路跳空,跌停到萬五左右,創下從2008雷曼兄弟事件以來,週間跌幅最高的情況,把從去年一路漲上來的幅度都還了回去,讓不少的投資人恨的牙癢癢的,至於會不會在繼續往下探,還是會準備谷底反彈,或是盤旋,沒有人猜得出來,不過也沒甚麼好猜的
Thumbnail
      台股大盤在2021年8月中跌破季線,從技術面上看開始轉空,因此技術面的專家認為此時只能短線操作,建議搶反彈或是做當沖及隔日充,就不要考慮長抱了。 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因為去年的基期過高,所以和去年同期比起來,出現成長趨緩的現象,甚至有衰退的跡象。例如去年因為
Thumbnail
      台股大盤在2021年8月中跌破季線,從技術面上看開始轉空,因此技術面的專家認為此時只能短線操作,建議搶反彈或是做當沖及隔日充,就不要考慮長抱了。 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因為去年的基期過高,所以和去年同期比起來,出現成長趨緩的現象,甚至有衰退的跡象。例如去年因為
Thumbnail
最近跟一個年輕朋友聊天。他從周遭染疫朋友的遭遇來觀察,對未來疫情的發展感到很悲觀,但又很困惑,為什麼股市卻一直漲?或許這也是很多網友的疑惑,我在此一併分享我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最近跟一個年輕朋友聊天。他從周遭染疫朋友的遭遇來觀察,對未來疫情的發展感到很悲觀,但又很困惑,為什麼股市卻一直漲?或許這也是很多網友的疑惑,我在此一併分享我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話說當年2011年我接受SMART雜誌訪問的時候,那時候很少人存股。探究原因,因為大家剛剛經過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的洗禮,大家才剛剛從股市重傷回神,怕再次受傷所以投資人大多不太敢再投資股市。就算投入股市的人,也不敢長期持有某一檔股票,不想跟股票談戀愛。所以那時候存股是一種大家不看好的投資策略。 不
Thumbnail
話說當年2011年我接受SMART雜誌訪問的時候,那時候很少人存股。探究原因,因為大家剛剛經過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的洗禮,大家才剛剛從股市重傷回神,怕再次受傷所以投資人大多不太敢再投資股市。就算投入股市的人,也不敢長期持有某一檔股票,不想跟股票談戀愛。所以那時候存股是一種大家不看好的投資策略。 不
Thumbnail
買進一支股票結果隨著持有時間變長,股價也越來越高,這時候需要賣掉賺價差嗎? 我手上有幾隻現在長期持有,沒有賣掉賺價差的股票,譬如50元買進的大統益,20元買進的大台北,60元買進歷經減資領了15年股利的中華電信,這些股票我並沒有因為股價上升我就賣掉,持有至今每年創造高額的股利,大統益也來到年年10%
Thumbnail
買進一支股票結果隨著持有時間變長,股價也越來越高,這時候需要賣掉賺價差嗎? 我手上有幾隻現在長期持有,沒有賣掉賺價差的股票,譬如50元買進的大統益,20元買進的大台北,60元買進歷經減資領了15年股利的中華電信,這些股票我並沒有因為股價上升我就賣掉,持有至今每年創造高額的股利,大統益也來到年年1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