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 | 蘭學館【博物館巡禮】0.42 Frans Hals Museum 哈爾斯美術館

荷蘭 | 蘭學館【博物館巡禮】0.42 Frans Hals Museum 哈爾斯美術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哈爾斯(Frans Hals, 1580-1666)原為安特衛普人,但於1584~1585年發生為抵抗西班牙統治的"安特衛普之亂"(當時是80年荷蘭獨立戰爭期間),便舉家遷居阿姆斯特丹東邊30公里的哈勒姆Haarlem(是的--紐約曼哈頓島北部哈林區Harlem就是以其為名!),之後便一直在這裡當畫師,壽盡天年後葬於哈勒姆舊城區Grote Markt廣場上的聖巴弗教堂(St.Barvo Kerk)。

在19世紀末期,很多年輕印象派畫家會來到Haarlem朝聖,專程來看Frans Hals八十多歲時畫的兩副攝政王肖像作品,他們著迷於畫中的鬆散筆法--這便是為什麼博物館在1913年搬遷之後,改以Frans Hals為名--因為它們被認為是當時館內收藏中最傑出的畫作;現在在Haarlem弗洛拉公園(Florapark)還有一尊建於1900年的Frans Hals銅像,象徵他在市民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他1649年畫過笛卡兒!(是的--就是那個說"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義哲學家、解析幾何數學和物理學家)

身處小巷內的哈爾斯博物館,大家來訪可要仔細尋找!

身處小巷內的哈爾斯博物館,大家來訪可要仔細尋找!

身處小巷內的哈爾斯博物館早期是老人院,所以比較僻靜,大家來訪可要仔細尋找喔! 常提到很喜歡荷蘭博物館翻修的方式--用玻璃包覆住古蹟,既可減少施工接點、亦可呈現古蹟原貌。

哈爾斯博物館中庭有法式的籬笆迷宮,所幸籬笆不高,孩子們尚可自理...XD
中間這張圖可以看得很明顯這種裝框裝飾非常荷蘭風!

哈爾斯博物館中庭

哈爾斯博物館中庭

博物館內引起孩子們興趣的是這個報時鐘與娃娃屋,而這餐廳佈置對一個老人院來說也是頗"素西"(舒適)了!

報時鐘與娃娃屋

報時鐘與娃娃屋

發現很多博物館都有娃娃屋--國家博物館、猶太兒童博物館、范龍之家...等等,可見當時人們的喜好。(難怪日本的森林娃娃屋賣那麼好!XD)

很多博物館都有娃娃屋,可見當時人們的喜好。

很多博物館都有娃娃屋,可見當時人們的喜好。

在1605~1635年的20年間,光光Haarlem一個城市便創作出10萬多幅畫作;當時該市的藝術品擁有率為25%,創歷史新高,足以說明城市藝術氛圍。
至今保存在Haarlem的藝術品數量,仍超過荷蘭任何其他城市。

*Haarlem還有泰勒博物館(自然歷史類)、哈倫博物館(現代藝術類)與本次介紹的哈爾斯博物館(宗教改革前後)分門別類地收藏本市畫作。

在1605年至1635年之間,光光哈勒姆(Haarlem)一個城市便創作了10萬多幅畫作

在1605年至1635年之間,光光哈勒姆(Haarlem)一個城市便創作了10萬多幅畫作

哈爾斯博物館沿用老人院的空間,所以是一間一間的,房間用過道連接,每間主題不同;所以在進入下一個房間時可以抬頭看看(像左下方的圖上方寫著 Sans Diligence 1595)。

哈爾斯博物館沿用老人院的空間

哈爾斯博物館沿用老人院的空間

這是荷蘭藝術雜誌"Kunst&Cultuur"在2013年對哈爾斯博物館開館100年的報導,標題是"大師中的大師 Meester tussen de meesters"。

文中介紹本博物館專門研究17世紀哈勒姆畫家和16世紀畫家的作品,在早之前較舊作品主要為宗教主題,是當時宗教改革時期的哈勒姆文化遺產(當時所有羅馬天主教藝術品在1648年被市議會正式沒收)。

荷蘭藝術雜誌"Kunst&Cultuur"在2013年對哈爾斯博物館開館100年的報導

荷蘭藝術雜誌"Kunst&Cultuur"在2013年對哈爾斯博物館開館100年的報導


原【 蘭學館-042 荷蘭畫壇的四大天王(3) Frans Hals Museum】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NL.Hut&set=a.1807623189368443
Frans Hals Museum 哈爾斯美術館官網www.franshalsmuseum.nl

(後記)
<荷蘭畫壇的四大天王>專題
0.30 荷蘭畫壇的四大天王(1) Het Rembrant Thuis
0.41 荷蘭畫壇的四大天王(2)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0.42 荷蘭畫壇的四大天王(3) Frans Hals Museum
0.43 荷蘭畫壇的四大天王(4) Vermeer in Mauritius Museum

哈爾斯和維梅爾都以人像畫著稱,生前皆因擁有多名子女(10名以上)、但又沒有繪畫以外的謀生技能而窮困潦倒。 我看完這幾家美過館之後的心得是 : 如果說當時的畫家類似現在的攝影師來說,哈爾斯的風格是擅長捕捉人物"瞬間"的表情,維梅爾的風格是擅長用構圖去凸顯人物的內心世界;而林布蘭(Rambrandt)創造了"用黑暗來表現光明"的獨特藝術風格。(藝評家說這種色調叫林布蘭式的「紫金色黑」)

以下是我的觀後心得摘錄:
哈爾斯(Frans Hals, 1580-1666) v.s. 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
1)作品量 : 300多幅 vs 30多幅 (因為維梅爾43歲便過世,相較活到80幾歲的哈爾斯,作品量當然不多。)
2)用色 : 哈爾斯畫中人物多為著深色衣裝的新教徒,所以多為黑色;維梅爾則喜用黃色、藍色和灰色。
3)構圖 : 哈爾斯經典的靠在椅背上的姿勢(真的很像在照相館拍大頭照啊~);維梅爾的畫中通常人不多,往往一、兩個人在室內勞作或休閒,光線一般從左側窗邊照進來。

avatar-img
章魚太太543的沙龍
18會員
11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章魚太太543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梵谷美術館於1973年成立,其實不算久;2016年起每年至少200萬人次參觀,甚為驚人,是荷蘭訪問量最大的博物館。 這裡也有收藏梵谷及其同時代者的作品,但由於是梵谷家族後人(姪子)捐贈的基金會(1962年移交),所以作品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第二多則是在庫勒慕勒美術館(梵谷森林)。
每每經過這個古今交融的建築便不覺莞爾--因為前衛的"浴缸"新館,總令我想起台灣便利商店內的大漢豆腐或是中華豆花~XD 但可別顧著笑! 2013年以70萬的遊客參觀人數、排行第四名,僅次於一旁同在Museumplein博物館廣場區內的RijkMuseum、梵谷美術館,和同一建築事務所的安妮之家! 
城市檔案室Stadsarchief Amsterdam 作為整個運河古蹟計畫的辦公室外型令人過目不忘;還有Geelvink-Hinlopen Huis、日本版畫收藏家的運河屋和Hotel Pulitzer Amsterdam 普立茲獎創辦人家族所經營的飯店。
Our Lord in the Attic (Ons' Lieve Heer op Solder) 17世紀的"閣樓天主教堂博物館",是除Rijkmuseum國立博物館之外,Amsterdam裡最古老的博物館。 二樓沙龍會客廳是荷蘭黃金時代保存最完好的客廳之一,在日本可以看到其中的一個複刻版本。
Keizersgracht 672 范龍之家(Huis van Loon)第一任屋主是Ferdinand Bol,范龍家族則從1884年到1945年都居住在此。 最後一任屋主Maurits(亦為范隆家族成員)則在1960年成立Van Loon基金會,經整修過後1973年起成為對外開放的博物館。
"再發現"兩篇文章介紹的三家運河屋都在附近建議可以排在一起參觀。 以館藏來說三家各有特色,范龍之家的馬廄與花園、威利-豪修森之家的收藏品都是亮點;但若以咖啡廳來說,建議到亨徳利手袋和箱包博物館過一過19世紀上流社會的癮! 而如果有在蒐集荷蘭皇家航空販售運河屋模型的朋友,范龍之家就是83號模型的原型。
梵谷美術館於1973年成立,其實不算久;2016年起每年至少200萬人次參觀,甚為驚人,是荷蘭訪問量最大的博物館。 這裡也有收藏梵谷及其同時代者的作品,但由於是梵谷家族後人(姪子)捐贈的基金會(1962年移交),所以作品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第二多則是在庫勒慕勒美術館(梵谷森林)。
每每經過這個古今交融的建築便不覺莞爾--因為前衛的"浴缸"新館,總令我想起台灣便利商店內的大漢豆腐或是中華豆花~XD 但可別顧著笑! 2013年以70萬的遊客參觀人數、排行第四名,僅次於一旁同在Museumplein博物館廣場區內的RijkMuseum、梵谷美術館,和同一建築事務所的安妮之家! 
城市檔案室Stadsarchief Amsterdam 作為整個運河古蹟計畫的辦公室外型令人過目不忘;還有Geelvink-Hinlopen Huis、日本版畫收藏家的運河屋和Hotel Pulitzer Amsterdam 普立茲獎創辦人家族所經營的飯店。
Our Lord in the Attic (Ons' Lieve Heer op Solder) 17世紀的"閣樓天主教堂博物館",是除Rijkmuseum國立博物館之外,Amsterdam裡最古老的博物館。 二樓沙龍會客廳是荷蘭黃金時代保存最完好的客廳之一,在日本可以看到其中的一個複刻版本。
Keizersgracht 672 范龍之家(Huis van Loon)第一任屋主是Ferdinand Bol,范龍家族則從1884年到1945年都居住在此。 最後一任屋主Maurits(亦為范隆家族成員)則在1960年成立Van Loon基金會,經整修過後1973年起成為對外開放的博物館。
"再發現"兩篇文章介紹的三家運河屋都在附近建議可以排在一起參觀。 以館藏來說三家各有特色,范龍之家的馬廄與花園、威利-豪修森之家的收藏品都是亮點;但若以咖啡廳來說,建議到亨徳利手袋和箱包博物館過一過19世紀上流社會的癮! 而如果有在蒐集荷蘭皇家航空販售運河屋模型的朋友,范龍之家就是83號模型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