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日耳曼神話「溫蒂妮」。水精靈溫蒂妮,掌管世間一切的水元素,長相甜美,並擁有永恆不死不老的生命。可是如果她愛上凡人,並會失去永恆生命的能力,跟著凡人一起老化、變醜。而且與她廝守的另一半還不能背叛與她的愛情,如果對愛情不真誠,移情別戀,將會受到溫蒂妮的詛咒,讓你無法在入眠中呼吸,只能永遠的保持清醒,這就是著名的「溫蒂妮詛咒」的來源。
電影中環環相扣這總愛情永恆的概念,電影開頭由葆拉貝爾飾演的溫蒂妮,就對著即將要離開她的情人說:「你說過,你愛我,會永遠愛我。你不能走,你若離開我,我會殺了你,」直接了當呼應溫蒂妮詛咒的意味。加上柏林歷史的元素,與溫蒂妮神話相襯有異曲同工之處,柏林以波拉布語的字義來說是berl,意思就是沼澤,而柏林最初也是在易北河東北的一片沼澤,也就是可以很驕傲地說柏林=沼澤。
電影中非常注重水中拍攝,還有人從水中直立鑽出來的動作,大量的人在水沼中的情節,就像一種水精靈的意味。配合著溫蒂妮口述的柏林建築歷史,從普魯士王國到東西德,再從洪堡論壇的建築評價,感嘆了一句「不可能在進步了」,這樣的理性,去傾訴自己被情人背棄的痛。葆拉貝爾用那種大量理性去壓抑自己是過度感性的特質,把所有洪堡論壇全部背出來,來釋放自己失戀想哭的情緒,窩在身上僅剩一條短褲的新男友的被子裡,這種不直接,反而成為一種原來柏林就是失戀的錯覺。
理性過頭的人,就是太感性,我想就像溫蒂妮的表現一樣。就分手就分手,為何要難過到要殺人? 很不理智,可是溫蒂妮在面對大眾時候,卻是可以理智到能完美背出洪堡論壇的歷史,但實際上就是很不想面對人群,因為走不出失戀,而最後跑去水裡面躲起來。看著葆拉貝爾去演一個對自己情緒說謊的假理智人物,抽空情緒去當一個如機器般的導覽員,演得非常好(奪柏林影展影后),雖然是個神話故事,但總覺得很貼切失戀的真實感覺。
儘管是神話故事,但是這種對愛情的偏執,其實八點檔跟恐怖情人的社會事件常常也會上演,其實也是挺寫實的,只是神話的描述,會讓人感覺比較舒服,比較有格調。讓我想到那不斷隱喻人性般的希臘神話,不免讓人覺得有些癡情,但癡情就足以打發掉真情永恆的價值,也是種垢病。
你敢離開我,我就殺你,如果覺得這樣是不理智,什麼愛情本來就是容易變質總總反真情永恆的觀點,其實都是在逃避婚姻。這電影完全沒有提到婚姻,但是結婚典禮上的那種”我會愛你一輩子”的誓言,跟溫蒂妮的概念似乎相似,不少人真的把它當笑話? 再把它當成笑話就是正常的態度去看待。那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只能說,這世界上真的沒有了愛情這件事,而以一個像溫蒂妮這種愛情女神來說,那就是悲慘的水鬼了。
當你看到”你不能走,你若離開我,我會殺了你”這句話,是很誇張,很癡情的時候,那就足以證明是沒有愛情的。而不偏激的話? 要怎麼長長久久。
沒有了愛情,人類要怎麼誕生? 其實愛情是人類所有情感最重要的一種,因為沒有愛情人類就不會誕生,如今愛情被看成是選擇性的東西,那也順便等於了生命也是選擇性的東西了,那生命其實也沒那麼重要吧? 電影為什麼要拍一堆水,還一直拍呼吸、心跳這種生命維持的必要元素進去? 那不免讓人聯想到生命誕生,把生命誕生去連結愛情。愛情就是水、是呼吸跟心跳、還是個生命,是世界的起源,是誕生的源頭,沒有了就是死。那種不切實際,也是生命的不切實際。
所以當要跟喜歡的人說我愛你的時候,要想清楚,沒辦法先想像要跟眼前這個耗一輩子的決心,就不要講那3個字。其實很多事情想的偏激的一點,就會簡單很多。
電影中那種對愛情不真誠的懲處,連女主角溫蒂妮本身都犯到。那雖然講那麼多的愛情永恆的觀點,其實這電影最後的結局還是站在正常人的立場,承認這種不切實際,所以溫蒂妮就只能死了,抱歉我直接暴雷結局。神話故事真的能容納很多現實不能容納的道理。
圖片來源 : 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