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工作,我們有超前部署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編輯部 攝影/ShotPot 圖片來源/Pexels

自今年五月台灣爆發大規模本土社區感染以來,五月十五日雙北進入三級警戒、五月十九日全國進入三級警戒,來勢洶洶的疫情引起全國的恐懼憂心,當時也開始有人討論是否要提高到四級警戒。在四級警戒下,民眾非必要不得外出,停止所有聚會、全面停班停課並實施區域封鎖,且家戶內也得保持社交距離或戴口罩。

不過指揮中心後來並沒有將警戒升到四級。儘管出現連續十四天以上平均每天超過百人確診,但在「萬華地區活動史」這樣的範疇定義下,狀況從未達到「一半以上找不到傳播鏈」的形式標準。如今在三級警戒超過一月後,在這波疫情似乎正在趨緩的情況下,媒體與各界也開始討論是否可以降到二級警戒,或是「微型解封」選擇性開放部分營業場所的議題。在面臨何時與如何降級的選擇之時,或許也是時候回頭思考升級與降級的拉扯現象。
當初在討論是否要升至四級警戒時,有些人擔心這會對人民生活與生計造成太大的衝擊。另一方面,萬華疫情爆發之初,也有專家認為應該及早實施嚴格管制與廣泛篩檢,透過迅速而強力的措施來及早控制疫情。後面這種做法最近的範例是澳洲,就在台灣爆發社區感染後不久,墨爾本出現每日新增十二名確診病患後,維多利亞州政府五月二十七日斷然宣布進行七天嚴格的封城,全面關閉公司、餐廳與商店,並要求人民除非絕對必要都必須待在家裡。公告還提當局不願因行動遲疑緩慢而重蹈台灣覆轍。確實,相對於台灣持續一個多月的三級管制,墨爾本在嚴格管制並配合大量篩檢的積極作為下,成功以兩個星期的時間控制住疫情而解封
澳洲維多利亞州政府稱其在墨爾本採取的是「阻斷措施」(circuit breakers),這是由英國防疫專家與政府所提出的作法,其原則是透過迅速、強力的管制措施,在兩到三周的時間內壓低疫情,防止醫療量能遭到壓垮,但也避免長期封城所帶來的社會與經濟代價。相較於台灣較為寬鬆但歷時較長的三級警戒,兩種做法在減少死亡與罹病人數以及降低經濟損失與社會傷害等的利弊得失,日後值得進行詳細的比較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三級警戒雖然要求學校停課,但並未強制公司行號必須遠距上班;雖然限制室內聚會人數,但並未禁止不同家戶的往來。Covid-19主要是人與人近距離接觸,透過飛沫與氣膠(Aerosols)傳染,防疫管制就是要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減少個人與不同對象接觸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人群移動的減少,學者曾透過google資料分析台灣在實施三級警戒之後人流的改變狀況,結果發現雖然大眾運輸與零售休閒相關移動減少幅度較大,但工作場所的移動則減幅有限,雜貨與藥局的相關移動則幾乎無減少。雜貨、市場、超商等場所人流無法下降,除了宣布三級警戒與種種封城說法引發的搶購之外,也顯示台灣生鮮食品的外送仍不是那麼普及。其中市場與超商的社交距離問題尤其受到媒體注意,隨後也透過身分證尾數分流的做法來處理。然而,工作場所的人流問題卻較少受到討論。
雖然家戶感染占確診人數相當比例,但是最初必是有人在外染疫,再將感染帶入家中,而工作場所就是家戶外感染的可能地點之一。如倪誠志(Chase W. Nelson)與戴維(Wei Tai)的投書所指出,「非必要地進公司辦公,會增加原可避免的傳染機會。特別是工作上的接觸通常是(應雇主要求)而非自願地從四面八方聚集大量人群」,因此「辦公場所是病毒傳播的一大破口」。台灣三級警戒下工作場所人流只減少百分之二十五,遠不及紐西蘭的百分之七十和澳洲的百分之五十八。尤其台灣天氣開始炎熱,密閉空調的辦公室聚集人群更是一大風險。
台灣之所以無法讓更多人遠距辦公來保護自己與家人並幫助全體防疫,一方面是因為部分企業沒能及早部署遠距辦公的軟硬體設備,如筆電、VPN帳號、電子簽章系統等。即便政府呼籲居家辦公,但包括大學在內,其實許多公家機構必須簽屬文書與親簽報帳的規則,也讓遠距辦公變得不可行。此外,這也和台灣部分企業強調出勤的職場文化有關,有些主管就是認為員工必須出勤才能加以監督,出勤(以及長工時)也是企業向心力與工作熱忱的表現。《衛報》的報導就指出,對於員工居家工作的缺乏信任,是台灣不易推動遠距工作防疫的原因之一
台灣政府對於防疫升級至四級的謹慎戒懼,不可諱言地和經濟的考量有關。遠距上班是防疫的重要一環。國外有研究認為遠距工作並不會減少生產力,造成不利遠距工作的因素來自職場的一些作法與工作方式,而這些工作方式則源自1950年代的辦公方式,甚至是亨利·福特時代的工廠系統,在現今的環境下早已過時。要讓企業改變出勤文化,花費經費建置遠距上班所需要的設施,政府沒有約束力的「呼籲」其實效果不大,而是需要推力乃至強制力。自願的方式看似提供國民選擇的自由,但對許多受雇者而言這其實意味著他們失去了遠距上班的選擇,因為沒有公權力的管制,還是會有一些雇主與主管不會讓員工有選擇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個月底,雲林出現有精神障礙的確診者,因為可能處於發病時意識混亂狀態而有數日無法交代足跡,遂被縣府列為「非常危險個案」。姑且不論疫情中有多少人曾在疫調時刻意隱瞞足跡,甚至提供虛假行蹤,卻從未被冠上「非常危險」標籤,這個案例也突顯出疫情下對精神病人的照護問題。
今天的「後疫情關鍵字」不是回顧BNT在台灣的爭議,而主要是透過德文與英文為主的相關報導,來述說一個「德國觀點」的故事,希望有助於認識這隻可望來台的德國mRNA疫苗。
自2020年以來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衝擊下,藝術產業,特別是表演藝術與各式展覽,蒙受巨大損失。除了爭取補助,或者改以簡單的直播取代現場表演之外,疫情帶來的新時代思考也許是:臺灣藝術產業該準備如何以技術補位方式,產生新的商業模式,結合網路現場與實體表演現場,以實體數位化行銷概念,搶進後疫情時代的數位票房。
#疫苗政策 #專案輸入 #緊急授權  在疫情爆發之後,關於所謂疫苗緊急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ˋ,EUA)與國產疫苗是否能以免疫橋接試驗取代三期臨床試驗等問題,便引起廣泛討論。在科學之證據論述上,因本人學科限制而無法提供更多之論述(但許多專家在報章雜誌上已經提供包
編輯部 #新冠疫苗接種監測 #疫苗溝通 #罕見副作用 台灣新冠疫苗接種政策忙亂中前進,疫苗遲疑、接種順位、安全性監測等等議題,擠在三個月間攪動社會關注力,也影響民眾對於疫苗的信心。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雷文玫副教授日前在報導者刊載好文一篇〈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合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有提出證據取信於
#醫療降載 #延遲就醫 #偏鄉設立專職醫院 #病患權益 #五月死亡數   PTT上就有鄉民(hotblizzard)整理近年來五月份的死亡數據,發現從2018年14328、2019年14655、2020年降至13272,今年五月卻一躍而升為15108,較去年同月數字增加近14%,中間的差距絕非新冠肺
上個月底,雲林出現有精神障礙的確診者,因為可能處於發病時意識混亂狀態而有數日無法交代足跡,遂被縣府列為「非常危險個案」。姑且不論疫情中有多少人曾在疫調時刻意隱瞞足跡,甚至提供虛假行蹤,卻從未被冠上「非常危險」標籤,這個案例也突顯出疫情下對精神病人的照護問題。
今天的「後疫情關鍵字」不是回顧BNT在台灣的爭議,而主要是透過德文與英文為主的相關報導,來述說一個「德國觀點」的故事,希望有助於認識這隻可望來台的德國mRNA疫苗。
自2020年以來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衝擊下,藝術產業,特別是表演藝術與各式展覽,蒙受巨大損失。除了爭取補助,或者改以簡單的直播取代現場表演之外,疫情帶來的新時代思考也許是:臺灣藝術產業該準備如何以技術補位方式,產生新的商業模式,結合網路現場與實體表演現場,以實體數位化行銷概念,搶進後疫情時代的數位票房。
#疫苗政策 #專案輸入 #緊急授權  在疫情爆發之後,關於所謂疫苗緊急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ˋ,EUA)與國產疫苗是否能以免疫橋接試驗取代三期臨床試驗等問題,便引起廣泛討論。在科學之證據論述上,因本人學科限制而無法提供更多之論述(但許多專家在報章雜誌上已經提供包
編輯部 #新冠疫苗接種監測 #疫苗溝通 #罕見副作用 台灣新冠疫苗接種政策忙亂中前進,疫苗遲疑、接種順位、安全性監測等等議題,擠在三個月間攪動社會關注力,也影響民眾對於疫苗的信心。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雷文玫副教授日前在報導者刊載好文一篇〈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合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有提出證據取信於
#醫療降載 #延遲就醫 #偏鄉設立專職醫院 #病患權益 #五月死亡數   PTT上就有鄉民(hotblizzard)整理近年來五月份的死亡數據,發現從2018年14328、2019年14655、2020年降至13272,今年五月卻一躍而升為15108,較去年同月數字增加近14%,中間的差距絕非新冠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Why Taiwan Lags in Remote Work Adoption Outside Tech In 2024, many countries have embraced remote work. However, Taiwan's non-tech industries are slo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在各種領域內,台灣都有非常多制度與規範是從威權時代遺留下來,或繼承了威權時代的思維所訂定。它們往往會以「預防不好的事」為由,只要曾經出過什麼事,或者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想像中可能會出什麼事,總之就是先禁止。以至於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會笑稱台灣不是「先進國家」,而是「先禁國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地震、颱風、中國是台灣的三大危險,地震跟颱風是天災,中國是人禍。但是也因為憂患太大,讓台灣人的能力在這三險中不斷磨鍊壯大,台積電就是這三險練出來的能力之一。換作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國家,他們的人民不需要這些能力也能過的安穩幸福,但天災人禍很多的國家不在少數,台灣為何能這麼特別?比如中國? 因為台灣人是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
我國勞工之離線權雖然尚未立法明文保障,但從臺北市政府勞工局之行政指導與司法實務來看,企業於立法「前」仍負有一定之法律風險,不可不慎。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Why Taiwan Lags in Remote Work Adoption Outside Tech In 2024, many countries have embraced remote work. However, Taiwan's non-tech industries are slo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在各種領域內,台灣都有非常多制度與規範是從威權時代遺留下來,或繼承了威權時代的思維所訂定。它們往往會以「預防不好的事」為由,只要曾經出過什麼事,或者負責制定規則的人想像中可能會出什麼事,總之就是先禁止。以至於熱愛諧音梗的台灣人,會笑稱台灣不是「先進國家」,而是「先禁國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二〇二〇,世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細菌攻擊。思高儀隊寒訓結束,台湾疫情升溫,高中以下學校延後兩週開學。変動讓人心不安,口罩成了生活必需品。全國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購買口罩配給。因應延後開學的行事曆調整,思本高中教官室每位都繃緊神經,畢竟全校住宿,很容易群聚感染,「防疫視同作戰」,總教官下達命令。而疫情
地震、颱風、中國是台灣的三大危險,地震跟颱風是天災,中國是人禍。但是也因為憂患太大,讓台灣人的能力在這三險中不斷磨鍊壯大,台積電就是這三險練出來的能力之一。換作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國家,他們的人民不需要這些能力也能過的安穩幸福,但天災人禍很多的國家不在少數,台灣為何能這麼特別?比如中國? 因為台灣人是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
我國勞工之離線權雖然尚未立法明文保障,但從臺北市政府勞工局之行政指導與司法實務來看,企業於立法「前」仍負有一定之法律風險,不可不慎。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