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望向有光的地方《向著光飛去》

書本|望向有光的地方《向著光飛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一首歌曲裡悠悠旋律與文字砌成的畫面,可以宛如感同身受又或者刻骨銘心;一齣電影塑造的情境和演員的精湛演技,可以帶著觀眾走進螢幕裡觸景傷情;一部小說的情節鋪陳和角色的安排設定,可以讓讀者憑藉著文字想像而動容。

「那一年,就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就這樣離開了,你知道後來那十多年我是怎麼熬過來的嗎?你知道你被抓走之後,我跟媽媽弟弟過著怎樣的日子嗎?你知道我在學校是怎樣的被欺負嗎?你還記得那時候我只有十四歲嗎?十四歲!這些年來你有問過我們那段日子是怎麼過的嗎?」新芳嘶吼著,對著她的父親聲淚俱下。

看著序曲中的第一段文字,似乎把我拉回到當年自己人生故事的時空中,觸動那抹結痂的傷口,原來不如表面上的痊癒,甚至用指尖觸碰的當下,還會有隱隱作痛的錯覺!那種隱埋在心中壓抑許久的怒吼,雖然在心中的無人山谷嘶吼過無數次,卻從未在真實人生中發生,當我打開《向著光飛去》的那一刻,眼淚就要奪眶而出,彷彿作者聽見了年少曾經的無助,那種被理解與壓抑已久情緒的釋放。

這不僅僅是一部長篇小說,同時也陳述著歷史的印記,對於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事件實為陌生的我,透過小說的真實與虛構的交錯敘述與呈現,對於白色恐怖時代的理解,有著超乎自我想像的輪廓,又或者說那是一個若非你親身經歷,無法相信這樣的事件,曾經發生在你我的身邊,如同每個人的生命印記中,都有不容抹滅的傷痕一般。

小說裡描寫著四個政治犯女兒的愛情故事,看似生活在屬於自己的人生中,卻離不開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甚至是那個大家認為小朋友什麼都不懂的階段,所帶來的陰影,不停延續著在成長後的生活中。讀完了這部小說,原以為時代背景不同,應是帶著一種閱讀時代故事的角度去進行,當我停不下閱讀的節奏,不斷地想要知道故事後續發展的時候,才發現這大錯特錯的荒謬假設。

雖然自己不是生活在當年的時代,卻也發現,有些童年的陰影所帶來的影響,在你回到自己的故事裡,再來閱讀這部小說時,文中的詞句與角色之間的旁白,甚至會有與自我對話的感受出現,在這段故事的結尾,裡面的角色在經歷一段波折之後,都陸續為自己找到一個生命的出口。

這不僅僅是一部描述愛情的小說,裡面的角色與個性的設定,故事的鋪陳與轉折,都會讓讀者為之起伏,跟著糾結亦或是痛苦,甚至讀著作者運用文字在描述故事當中案發當下的畫面時,卻不忍繼續往下閱讀。在故事的鋪陳中,宛若早已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伏筆,卻在答案即將揭曉的剎那,心中的情緒跟著緊張起來不斷叨念,希望這一切不要被揭曉,另一半看著我隨書中角色的情緒起伏,有時還笑我好像在追劇一樣入戲呢!

從2014年的一次分享會中,因為分享自己關於成長中的勇氣故事,接觸到了施老師的作品「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毫無疑問的因為老師文字的魅力,成為了施老師的書迷,敞開心房不帶任何設定與刻板印象來看這部小說,我想你也能夠從中看到自己的故事,宛如活躍在施老師的筆尖上栩栩如生!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命歷程,但無論起飛的基地有著多麽挫折甚至是黑暗的鬼魅,當我們選擇面對並與之泰然共處之時,只要記得我們的心都要望著有光的地方,然後努力與踏實的《向著光飛去》

書本推薦|《向著光飛去

avatar-img
文字避風港
21會員
79內容數
– 關於文字和閱讀、生活的觀察與人生的故事 – 讓閱讀成為你生活中溫柔的力量,活躍我們的思考與想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文字避風港 的其他內容
我會試著把它開在離海很近的地方,可能是港口又或是漁港,每天開門就可以聞到帶點鹹味的海風,瞬間好像搭到時光機一樣,無論在哪裡,都可以回到充滿回憶的家鄉,讓每位來到店裡的客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這裡,透過店內陳列的書本或彼此眼神、言語的交流,而找到一股溫柔的力量,陪伴在自己的生活中繼續前進
即使在工作中,仍然有機會可以在休假期間,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為身在職場奮鬥的自己,得到一絲喘口氣的機會,更棒的事情是,那天在搜尋工作即將前往的地點時,竟意外在地圖上發現了這家「書店咖啡」,索性提前了時間出門,為自己安排一段小小的書店探訪之旅。
我不想要再寄生了。不管在經濟、思想,還是情感的層面。 我想要走向獨立,並且正在這條路上走著。 ——《我媽媽的寄生蟲》 作者:林蔚昀 有很多深刻的書籍與作者的文字,通常是不經意中在圖書館發現的一本書,《我媽媽的寄生蟲》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本書名的第一印象,第一眼先看到的是「寄生蟲」這個名詞
在唸書的時候,「遊樂園」成為了畢業旅行之中不可或缺的行程之一,從國小玩到高中幾乎去遍了台灣的遊樂園,對於每個樂園裡面的設施更是如數家珍,尖叫聲四起的結束了每一次的畢業旅行,我也從每個遊樂設施都不放過的年紀,漸漸長大成只敢坐旋轉木馬,連海盜船的離心力擺盪都無法克服的「大人」
我們的心裡,都可能有過一個家「應該」要有的樣子。 但是「家」應該要有的又是什麼樣子呢?角色都健全的家庭是不是就可以符合社會價值?一切看似完整宛如包裹著幸福美滿的包裝,打開的瞬間只是灑了一地的碎片,本體早已佈滿著不可逆的累累傷痕。看完《親愛的房客》這部電影,更可以令人反思到底什麼是「家」?
現在的我們,還可以為自己為那些你在乎人、事、物的做些什麼? 約莫20分鐘左右的行程,深深感受到那些理所當然的生活,對於現在的我們都成為了一種奢侈,終究是要改變才能繼續往前的思維與事物,就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的學習與更新,安放自在也是一種自我的練習。
我會試著把它開在離海很近的地方,可能是港口又或是漁港,每天開門就可以聞到帶點鹹味的海風,瞬間好像搭到時光機一樣,無論在哪裡,都可以回到充滿回憶的家鄉,讓每位來到店裡的客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這裡,透過店內陳列的書本或彼此眼神、言語的交流,而找到一股溫柔的力量,陪伴在自己的生活中繼續前進
即使在工作中,仍然有機會可以在休假期間,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為身在職場奮鬥的自己,得到一絲喘口氣的機會,更棒的事情是,那天在搜尋工作即將前往的地點時,竟意外在地圖上發現了這家「書店咖啡」,索性提前了時間出門,為自己安排一段小小的書店探訪之旅。
我不想要再寄生了。不管在經濟、思想,還是情感的層面。 我想要走向獨立,並且正在這條路上走著。 ——《我媽媽的寄生蟲》 作者:林蔚昀 有很多深刻的書籍與作者的文字,通常是不經意中在圖書館發現的一本書,《我媽媽的寄生蟲》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本書名的第一印象,第一眼先看到的是「寄生蟲」這個名詞
在唸書的時候,「遊樂園」成為了畢業旅行之中不可或缺的行程之一,從國小玩到高中幾乎去遍了台灣的遊樂園,對於每個樂園裡面的設施更是如數家珍,尖叫聲四起的結束了每一次的畢業旅行,我也從每個遊樂設施都不放過的年紀,漸漸長大成只敢坐旋轉木馬,連海盜船的離心力擺盪都無法克服的「大人」
我們的心裡,都可能有過一個家「應該」要有的樣子。 但是「家」應該要有的又是什麼樣子呢?角色都健全的家庭是不是就可以符合社會價值?一切看似完整宛如包裹著幸福美滿的包裝,打開的瞬間只是灑了一地的碎片,本體早已佈滿著不可逆的累累傷痕。看完《親愛的房客》這部電影,更可以令人反思到底什麼是「家」?
現在的我們,還可以為自己為那些你在乎人、事、物的做些什麼? 約莫20分鐘左右的行程,深深感受到那些理所當然的生活,對於現在的我們都成為了一種奢侈,終究是要改變才能繼續往前的思維與事物,就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的學習與更新,安放自在也是一種自我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