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試著把它開在離海很近的地方,可能是港口又或是漁港,每天開門就可以聞到帶點鹹味的海風,瞬間好像搭到時光機一樣,無論在哪裡,都可以回到充滿回憶的家鄉,讓每位來到店裡的客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在這裡,透過店內陳列的書本或彼此眼神、言語的交流,而找到一股溫柔的力量,陪伴在自己的生活中繼續前進,亦或是在這裡,找到一個舒服的角落,就像是避風港似的,在這世界的某個空間裡,好好的、安靜的休息片刻,那個離海很近的書店,就這樣靜靜的陪伴著大家。
結合在地的文化特色,結合當地的店家提供商品的展示與書本結合,促進社區發展或是與海洋生態推廣,或許會在距離學校的附近,成為一個可以讓各年齡的讀者來挖寶的地方,書店門口固定一天會有提供限量的兒時零食日,每樣商品回歸只要幾塊錢的親切,一點點「不營養」的食品,可以讓一天裡的不開心與疲憊,暫時得到一個舒緩的窗口,買回以前和外公都有的圓型竹製藤椅,也讓大家了解傳統工藝的重要與故事,書店不只是只有書本,還有在書本裡延伸出來的生活,和我們的存在一樣重要。我希望能帶給大家不同的閱讀角度,不只是平面的紙上閱讀,還有立體式的空間導讀,結合許多人的專業與推動,透過分享與交流,腳踏實地的生活,保持心靈的平靜,一起讓這份對土地與環境的感動持續蔓延,促使更多人來保護以及照顧我們的生活空間,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陪我到世界的終結。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文字避風港 的其他內容
即使在工作中,仍然有機會可以在休假期間,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為身在職場奮鬥的自己,得到一絲喘口氣的機會,更棒的事情是,那天在搜尋工作即將前往的地點時,竟意外在地圖上發現了這家「書店咖啡」,索性提前了時間出門,為自己安排一段小小的書店探訪之旅。
我不想要再寄生了。不管在經濟、思想,還是情感的層面。
我想要走向獨立,並且正在這條路上走著。
——《我媽媽的寄生蟲》 作者:林蔚昀
有很多深刻的書籍與作者的文字,通常是不經意中在圖書館發現的一本書,《我媽媽的寄生蟲》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本書名的第一印象,第一眼先看到的是「寄生蟲」這個名詞
在唸書的時候,「遊樂園」成為了畢業旅行之中不可或缺的行程之一,從國小玩到高中幾乎去遍了台灣的遊樂園,對於每個樂園裡面的設施更是如數家珍,尖叫聲四起的結束了每一次的畢業旅行,我也從每個遊樂設施都不放過的年紀,漸漸長大成只敢坐旋轉木馬,連海盜船的離心力擺盪都無法克服的「大人」
我們的心裡,都可能有過一個家「應該」要有的樣子。
但是「家」應該要有的又是什麼樣子呢?角色都健全的家庭是不是就可以符合社會價值?一切看似完整宛如包裹著幸福美滿的包裝,打開的瞬間只是灑了一地的碎片,本體早已佈滿著不可逆的累累傷痕。看完《親愛的房客》這部電影,更可以令人反思到底什麼是「家」?
現在的我們,還可以為自己為那些你在乎人、事、物的做些什麼?
約莫20分鐘左右的行程,深深感受到那些理所當然的生活,對於現在的我們都成為了一種奢侈,終究是要改變才能繼續往前的思維與事物,就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的學習與更新,安放自在也是一種自我的練習。
即使在工作中,仍然有機會可以在休假期間,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為身在職場奮鬥的自己,得到一絲喘口氣的機會,更棒的事情是,那天在搜尋工作即將前往的地點時,竟意外在地圖上發現了這家「書店咖啡」,索性提前了時間出門,為自己安排一段小小的書店探訪之旅。
我不想要再寄生了。不管在經濟、思想,還是情感的層面。
我想要走向獨立,並且正在這條路上走著。
——《我媽媽的寄生蟲》 作者:林蔚昀
有很多深刻的書籍與作者的文字,通常是不經意中在圖書館發現的一本書,《我媽媽的寄生蟲》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本書名的第一印象,第一眼先看到的是「寄生蟲」這個名詞
在唸書的時候,「遊樂園」成為了畢業旅行之中不可或缺的行程之一,從國小玩到高中幾乎去遍了台灣的遊樂園,對於每個樂園裡面的設施更是如數家珍,尖叫聲四起的結束了每一次的畢業旅行,我也從每個遊樂設施都不放過的年紀,漸漸長大成只敢坐旋轉木馬,連海盜船的離心力擺盪都無法克服的「大人」
我們的心裡,都可能有過一個家「應該」要有的樣子。
但是「家」應該要有的又是什麼樣子呢?角色都健全的家庭是不是就可以符合社會價值?一切看似完整宛如包裹著幸福美滿的包裝,打開的瞬間只是灑了一地的碎片,本體早已佈滿著不可逆的累累傷痕。看完《親愛的房客》這部電影,更可以令人反思到底什麼是「家」?
現在的我們,還可以為自己為那些你在乎人、事、物的做些什麼?
約莫20分鐘左右的行程,深深感受到那些理所當然的生活,對於現在的我們都成為了一種奢侈,終究是要改變才能繼續往前的思維與事物,就趁著這段時間好好的學習與更新,安放自在也是一種自我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