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我媽媽的寄生蟲》 走向獨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我不想要再寄生了。不管在經濟、思想,還是情感的層面。
我想要走向獨立,並且正在這條路上走著。
——《我媽媽的寄生蟲》 作者:林蔚昀

有很多深刻的書籍與作者的文字,通常是不經意中在圖書館發現的一本書,《我媽媽的寄生蟲》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本書名的第一印象,第一眼先看到的是「寄生蟲」這個名詞,當下以為是生物科學類的書籍,只是粉紅色的封面令人感覺到與主題,似乎有點衝突,也或許是對生物學方面的知識,總覺得有教科書類型的刻板印象吧!禁不住好奇,還是從書架上拿出來一探究竟,翻了簡介與目錄,看到介紹上寫著「林蔚昀的媽媽是一位寄生蟲家,這注定她的成長經驗和別人不一樣。」這樣的敘述真的太吸引我了,於是二話不說的借閱回家,沒想到卻開始進入了這對母女愛恨情仇的故事裡。

父母往往是在家庭中,影響孩子成長最深刻的角色,對於作者來說也不例外,旁人看似特別有趣與優渥無虞的成長背景,父母皆是博士,而家中又都是高學歷的教職人員,對她來說存在於學者世家的家庭裡,卻是備感壓力,可偏偏她又不喜歡這樣的規劃,生活讓她無所適從。

由於媽媽是寄生蟲專家,所以有很多特殊的興趣,像是在路上撿狗屎回家研究,又或是在身體裡養起寄生蟲,最後引發家庭革命,在那個瞬間,不知所措或該做什麼反應的她,才發現眼前的媽媽好陌生。後來發現自己在情緒上出了問題,憂鬱症發自殘自殺,或是對先生做出暴力行為,在故事中作者用文字描述,當時發生的場景彷彿歷歷在目,但她也就像是個旁觀者一樣,和讀者一起看著這些故事的發生,面對這樣破碎的自己,還帶了些許幽默。

更特別的是這一本書是作者以從小就熟悉的寄生蟲特性為依據,所撰寫出的生命故事,在閱讀故事的同時,其實也多了很多關於寄生蟲的小知識(笑),仔細一看封面上的白色線條,其實就是寄生蟲的模樣呢!文字敘述過程也有很多可愛的小插圖!

作者本身也是一位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波蘭文譯者,過程在書中都有記載。
這本書紀錄著一個女孩從寄生走向獨立的成長過程,是蛻變也是一種幻化。

書本推薦|《我媽媽的寄生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避風港
21會員
79內容數
– 關於文字和閱讀、生活的觀察與人生的故事 – 讓閱讀成為你生活中溫柔的力量,活躍我們的思考與想像。
文字避風港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每年臺北國際書展都吸引許多愛書人前往,本文作者分享了她在今年書展的體驗,包括如何避開人潮、在不同攤位間的驚喜發現,以及參與講座、與作者交流的收穫。作者認為書展不只是買書,更是一個與作者、出版社、甚至其他讀者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她感到心靈充實。閱讀對她來說,如同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能溫暖人心、指引方向。
Thumbnail
2025/04/10
每年臺北國際書展都吸引許多愛書人前往,本文作者分享了她在今年書展的體驗,包括如何避開人潮、在不同攤位間的驚喜發現,以及參與講座、與作者交流的收穫。作者認為書展不只是買書,更是一個與作者、出版社、甚至其他讀者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她感到心靈充實。閱讀對她來說,如同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能溫暖人心、指引方向。
Thumbnail
2025/02/16
在《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這本書中提到:「大家會想避免大膽行動,最明顯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討厭搬家和旅行。」回顧2024年的自己,就經歷了三次出差和兩次搬家的歷程。 年初因出差至中國,人生解鎖了國外遺失證件而滯留近一週的經驗,年中時房東又告知了不續租的
Thumbnail
2025/02/16
在《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這本書中提到:「大家會想避免大膽行動,最明顯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討厭搬家和旅行。」回顧2024年的自己,就經歷了三次出差和兩次搬家的歷程。 年初因出差至中國,人生解鎖了國外遺失證件而滯留近一週的經驗,年中時房東又告知了不續租的
Thumbnail
2024/07/25
書本中讓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作者要我們把東西一個拿在手上,以這樣的標準去感受與決斷,這項物品是否有需要跟隨著自己,去過接下來的人生,還是就感謝它的陪伴跟它告別,用了這個方式,讓做決定的游移不定減少了許多,整理過後果然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呀!
Thumbnail
2024/07/25
書本中讓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作者要我們把東西一個拿在手上,以這樣的標準去感受與決斷,這項物品是否有需要跟隨著自己,去過接下來的人生,還是就感謝它的陪伴跟它告別,用了這個方式,讓做決定的游移不定減少了許多,整理過後果然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每一個很惱人的小事為什麼會引發這麼大的情緒,就是因為在那背後藏著一隻平常看不見的大象。而那正是心理沒有處理過的自我情緒或壓力,左右著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遇到小事情而誘發的情緒反應。 我以為我的人生就是一切順遂。 一直到,擁有了自己的家,我才發現這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Thumbnail
每一個很惱人的小事為什麼會引發這麼大的情緒,就是因為在那背後藏著一隻平常看不見的大象。而那正是心理沒有處理過的自我情緒或壓力,左右著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遇到小事情而誘發的情緒反應。 我以為我的人生就是一切順遂。 一直到,擁有了自己的家,我才發現這世界不是這樣運作的。
Thumbnail
<我與林蔚昀> 在我接觸台灣文學以後,幾乎每逢與人談到台灣文學,我一定會提到林蔚昀,我也一定會提到《我媽媽的寄生蟲》,作者沒有給我費用業配,這只是來自一個讀者希望把自己最喜愛的著作推薦給所有人的初衷而已。至於原因,則是《我》這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勇氣,這本書讓我知道一個人可以赤裸地剖開自己,卻又那麼沈
Thumbnail
<我與林蔚昀> 在我接觸台灣文學以後,幾乎每逢與人談到台灣文學,我一定會提到林蔚昀,我也一定會提到《我媽媽的寄生蟲》,作者沒有給我費用業配,這只是來自一個讀者希望把自己最喜愛的著作推薦給所有人的初衷而已。至於原因,則是《我》這本書,給了我許多的勇氣,這本書讓我知道一個人可以赤裸地剖開自己,卻又那麼沈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北美館的藝術書店內。 架上高高的端放著,一如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位置。 我被那狂放的畫風、極其貼切的書名吸引, 忍不住取下翻閱,當下便肯定是我會珍藏的書。 畫家的畫風,並不是我特別偏愛的類型 但其細節的設計,總讓我誤以為在看一部偵探小說 我無法一眼看懂,總是得輔以文字的搭配 才能慢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北美館的藝術書店內。 架上高高的端放著,一如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位置。 我被那狂放的畫風、極其貼切的書名吸引, 忍不住取下翻閱,當下便肯定是我會珍藏的書。 畫家的畫風,並不是我特別偏愛的類型 但其細節的設計,總讓我誤以為在看一部偵探小說 我無法一眼看懂,總是得輔以文字的搭配 才能慢
Thumbnail
媽媽教會我,每一種離開她的方式。 完美的理想母親並不存在,但能成為的是一個快樂的自己,該求援的時候求援,能交付好工具的家事就交付(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等⋯)再怎麼省錢也要偶爾款待自己,快樂的媽媽絕對是孩子們最需要的媽媽,而不是一味犧牲自己的媽媽。
Thumbnail
媽媽教會我,每一種離開她的方式。 完美的理想母親並不存在,但能成為的是一個快樂的自己,該求援的時候求援,能交付好工具的家事就交付(洗碗機、掃地機器人等⋯)再怎麼省錢也要偶爾款待自己,快樂的媽媽絕對是孩子們最需要的媽媽,而不是一味犧牲自己的媽媽。
Thumbnail
會知道這本書是友人送的,她是一位使用繪本做藝術教育的老師,也是在我產後唯一送媽媽禮物的朋友。 這個月是我做為母親的第六個月,成為父母這件事是我跟先生在婚前就有的共識,即便在還未有孩子及懷孕期間,對孩子來到我們生活中有各種的想像,但那些想像都遠不及實際與女兒相處來得震撼。
Thumbnail
會知道這本書是友人送的,她是一位使用繪本做藝術教育的老師,也是在我產後唯一送媽媽禮物的朋友。 這個月是我做為母親的第六個月,成為父母這件事是我跟先生在婚前就有的共識,即便在還未有孩子及懷孕期間,對孩子來到我們生活中有各種的想像,但那些想像都遠不及實際與女兒相處來得震撼。
Thumbnail
不論教育或各種宗教,都告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但事實上我們對母親的情感,卻往往是愛恨交織。包含對於母親的不完美,或是自己無法達到對「孝順」的期待,夾雜著憤怒、矛盾、愧疚等情緒,讓大多數人難以正視自己對母親的情感,然而這樣無解的倫理難題,讓這樣的關係終將往下綿延。
Thumbnail
不論教育或各種宗教,都告訴我們應該心存感激,但事實上我們對母親的情感,卻往往是愛恨交織。包含對於母親的不完美,或是自己無法達到對「孝順」的期待,夾雜著憤怒、矛盾、愧疚等情緒,讓大多數人難以正視自己對母親的情感,然而這樣無解的倫理難題,讓這樣的關係終將往下綿延。
Thumbnail
我不想要再寄生了。不管在經濟、思想,還是情感的層面。 我想要走向獨立,並且正在這條路上走著。 ——《我媽媽的寄生蟲》 作者:林蔚昀 有很多深刻的書籍與作者的文字,通常是不經意中在圖書館發現的一本書,《我媽媽的寄生蟲》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本書名的第一印象,第一眼先看到的是「寄生蟲」這個名詞
Thumbnail
我不想要再寄生了。不管在經濟、思想,還是情感的層面。 我想要走向獨立,並且正在這條路上走著。 ——《我媽媽的寄生蟲》 作者:林蔚昀 有很多深刻的書籍與作者的文字,通常是不經意中在圖書館發現的一本書,《我媽媽的寄生蟲》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這本書名的第一印象,第一眼先看到的是「寄生蟲」這個名詞
Thumbnail
說到寄生蟲,會有怎麼樣的印象?大部分的人或都會有噁心的負面觀感,但寄生是一種生存的方式,真有那麼可鄙嗎?也不盡然。這本書的文集是用各種寄生蟲當作篇名,而書名的雙關也是有趣的同時指涉了身為寄生蟲生物專家的母親養殖蟲類的生活,以及把自身比為寄生於母親的譬喻。 整本書的節奏很輕快,配上一些寄生蟲
Thumbnail
說到寄生蟲,會有怎麼樣的印象?大部分的人或都會有噁心的負面觀感,但寄生是一種生存的方式,真有那麼可鄙嗎?也不盡然。這本書的文集是用各種寄生蟲當作篇名,而書名的雙關也是有趣的同時指涉了身為寄生蟲生物專家的母親養殖蟲類的生活,以及把自身比為寄生於母親的譬喻。 整本書的節奏很輕快,配上一些寄生蟲
Thumbnail
最近我在讀一本名叫《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書,作者是廖瞇。我不知道怎麼談,或許你可以去想「不正常」之於你自己的意思,或是「奇怪」、「異類」、「怪」,你可以去想這個詞所對應的你所認識的人或你自己,然後再去想「不正常」是指哪裡不正常?具體的事蹟是什麼?給你自己的感覺?不正常需要變為正常嗎?
Thumbnail
最近我在讀一本名叫《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的書,作者是廖瞇。我不知道怎麼談,或許你可以去想「不正常」之於你自己的意思,或是「奇怪」、「異類」、「怪」,你可以去想這個詞所對應的你所認識的人或你自己,然後再去想「不正常」是指哪裡不正常?具體的事蹟是什麼?給你自己的感覺?不正常需要變為正常嗎?
Thumbnail
反思令人成長。生孩子前人總是性急往前衝,很多事都如白駒過隙一閃即逝。有了孩子後家裏就像多了一面照妖鏡,每天照着自己,父母想避開看看當天心靈狀態都半點不能自已(除非終日往外跑,見不到孩子)。結果由孩子白映給自己的景象意外地把人生中每分每秒都凝住留在心坎久久不散。
Thumbnail
反思令人成長。生孩子前人總是性急往前衝,很多事都如白駒過隙一閃即逝。有了孩子後家裏就像多了一面照妖鏡,每天照着自己,父母想避開看看當天心靈狀態都半點不能自已(除非終日往外跑,見不到孩子)。結果由孩子白映給自己的景象意外地把人生中每分每秒都凝住留在心坎久久不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