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戲》董雪瑩: 群體利益與個人意志,孰先孰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一部會讓人看了心底發寒的紀錄片,在觀賞的過程中,不斷在質疑這些影片內容是真是假。
希望是假,是因為,不想相信人這麼容易就會被異化。
覺得是真,是因為,本片是董雪瑩導演側拍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1969》的紀錄片。
《記得少年那首歌1969》是由導演葉京所拍攝,葉京本身經歷過文革時期,因此對於劇情及演員的真實性要求度非常高,他希望演員們能先集體生活,體驗過文革時期的生活,再來進行拍片,才能拍出最真實的電影。
然而,就在這些演員接受演員訓練時,一樁悲劇卻發生了。
演員們幾乎都是年紀較輕的男女,沒人經歷過文革,多半充滿著自主意識。
他們每天高舉著毛澤東的小紅書朗讀,唱著集體生活歌頌共產主義的歌曲,連居住的公寓都貼滿了「鬥私批修」的口號。
鬥私、批修是共產社會下的生活方針,私指的就是私心,要求每個人都不能有私心、私人情感,必須以群體利益為最高考量。
一旦有人將個人利益凌駕於群體利益之上,就必須接受眾人的撻伐。
戴上高帽,在高帽上寫上辱罵的字眼;掛上牌子,在牌子上寫上自己的罪名,然後讓眾人公開批鬥,不留一絲尊嚴。
在集體生活一開始,每個演員都是相親相愛,互相合作的,他們有共同的夢想:想把電影拍好,想一戲成名。
然而,時間久了,演員們的私人狀況不免開始影響他們的心智。
劇中的主角方思遠,因為親人過世,因此向劇組提出要暫時返鄉處理家務事的需求,沒想到,劇組非但沒有同意他的請求,反而幫他扣上一頂自私自利的高帽子,從這時開始,其他演員也指著方思遠批鬥,說方思遠的行為會影響到整個劇組,影響到他們無法順利凝聚心智,影響到自己的星途。
紀錄片到這裡差不多結束,最後方思遠在眾人批鬥下,離開了劇組,而這部電影最後是有被拍完的。
集體的意志也許可以幫助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但是,完全被禁止的個人情慾,最後會不會反而成為執政的圖利而已。
如果人連自己的意志、情感都不能擁有,那人又如何可以配得上這個名字?
當方思遠被辱罵時,沒有人站出來為他說話,每個人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群體的利益著想,但是說著說著,又多半牽扯到,自己也是犧牲了很多東西,才在這裡拍電影的,到了最後,其實還是攸關著個人的利益。這反映了,每個人,即便外表上包裝著是為了群體利益著想,其實最後還是為了自己著想比較多的。
標舉著群體的利益去欺壓個人,要每個人都成為一樣的模板,沒有自己的言論,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情慾。
最可怕的是,大家都認為「這樣」才是正確的。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人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異化,聽從著集體的意思,喪失自我思考的能力,而成為助長邪惡的人。
這其實也是一種平庸的邪惡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失去/那些曾經在睡夢中將妳驚醒的惡夢, /渴望/無數次在偌大的城市裡,尋覓與渴望的眼光。 在愛與被愛間無限輪迴, 用文字記錄下愛情的百態與蒼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曾經想過動物也會有同理心、有情感嗎 ?  被圈養在海洋公園、動物園中的動物們,究竟是幸還是不幸?  孩子們喜歡去的動物園、海洋公園們,有可能成為動物們眼中的煉獄,只是身為人類的我們無法感同身受。
你曾經想過,每天大量製造出來的塑膠垃圾,後來都流到哪裡去?  垃圾們不會憑空消失,也不能直接拿來再次利用,這中間,需要經過許多道程序。 人們不要的塑料垃圾,被當成出口的商品以極為便宜的價格,出口各國,其中包含中國與台灣。
水,生命的開始,生命的結束。水,亦是情慾的流動。 這部電影一直讓我想到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不過少了宅第內太太們的鬥爭大戲,電影中出現的是女人們彼此相惜,以及沒有任何人能夠逃離的悲劇命運。
小時候,我們以為生命中一切都不會消逝,以為快樂可以恆久保存,以為愛情可以走到永遠,因此,承諾無足輕重被輕易說出,而單純的我們也就傻傻相信了,信守著以愛為名的誓言。當年歲日益增長,才發現過了保存期限的誓言,終究只是「口號」。
薄荷糖  (李滄東,2000) 一部用倒敘法敘事的電影,縱貫了韓國過去二十年間的重要政治、經濟事件。 每個人的生命都與時代歷史共同交織而成,生命就如同在鐵軌上行駛的火車般,一站一站向前,永不回頭地奔向終點。
身在數位媒體時代,以下這些行為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生活: 每天接收雪片般飛來的即時新聞快訊、每天在社群媒體接收片段的圖文訊息(通常粉絲數眾多的都是圖片勝於文字)、每天坐下來就是想看電視、聽廣播、滑手機、滑平板、開電腦、很久沒有看長篇大論的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勵志書、教科書、輕小說、圖文書)。
你曾經想過動物也會有同理心、有情感嗎 ?  被圈養在海洋公園、動物園中的動物們,究竟是幸還是不幸?  孩子們喜歡去的動物園、海洋公園們,有可能成為動物們眼中的煉獄,只是身為人類的我們無法感同身受。
你曾經想過,每天大量製造出來的塑膠垃圾,後來都流到哪裡去?  垃圾們不會憑空消失,也不能直接拿來再次利用,這中間,需要經過許多道程序。 人們不要的塑料垃圾,被當成出口的商品以極為便宜的價格,出口各國,其中包含中國與台灣。
水,生命的開始,生命的結束。水,亦是情慾的流動。 這部電影一直讓我想到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不過少了宅第內太太們的鬥爭大戲,電影中出現的是女人們彼此相惜,以及沒有任何人能夠逃離的悲劇命運。
小時候,我們以為生命中一切都不會消逝,以為快樂可以恆久保存,以為愛情可以走到永遠,因此,承諾無足輕重被輕易說出,而單純的我們也就傻傻相信了,信守著以愛為名的誓言。當年歲日益增長,才發現過了保存期限的誓言,終究只是「口號」。
薄荷糖  (李滄東,2000) 一部用倒敘法敘事的電影,縱貫了韓國過去二十年間的重要政治、經濟事件。 每個人的生命都與時代歷史共同交織而成,生命就如同在鐵軌上行駛的火車般,一站一站向前,永不回頭地奔向終點。
身在數位媒體時代,以下這些行為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生活: 每天接收雪片般飛來的即時新聞快訊、每天在社群媒體接收片段的圖文訊息(通常粉絲數眾多的都是圖片勝於文字)、每天坐下來就是想看電視、聽廣播、滑手機、滑平板、開電腦、很久沒有看長篇大論的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勵志書、教科書、輕小說、圖文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個星期到怡保郊區一間購物中心的戲院觀看《五月雪》。雖然不知道為何怡保市中心的戲院為何沒有上映,但在這門可羅雀的購物中心的戲院院廳,還是有十多位觀眾一同觀賞這部多處被消聲和模糊化的電影。觀眾全都是華裔,顯示部份馬來西亞華裔還是關注和好奇五一三族群暴動這議題,這段歷史傷痕「並沒有過去」。 被消音和模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部戲讓我強烈的感受到,一廂情願的執著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要學會放棄才能讓自己擁有彼此最美的回憶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光,完全浸泡在社會運動裡,那會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我自己的學運(社運)在歷史時刻開始前就已經結束了,但我有著類似的哀愁。 看著比我晚幾年出生的學弟妹成為學運的要角,那些微小的選擇不同,拉開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後來我把自己活成無聊的樣子。 被社運揉捏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社群(soap)短片中的劇情經常觸動人的心絃。文章描述了理性和感性之間的角力,同時融合了個人情感和世代觀念。作者透過具體的情節描述和人物對話,呈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和情感交融。文章內容涵蓋了愛情時刻、理與情的衝突、人性的複雜、犧牲與堅持等主題。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個星期到怡保郊區一間購物中心的戲院觀看《五月雪》。雖然不知道為何怡保市中心的戲院為何沒有上映,但在這門可羅雀的購物中心的戲院院廳,還是有十多位觀眾一同觀賞這部多處被消聲和模糊化的電影。觀眾全都是華裔,顯示部份馬來西亞華裔還是關注和好奇五一三族群暴動這議題,這段歷史傷痕「並沒有過去」。 被消音和模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部戲讓我強烈的感受到,一廂情願的執著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要學會放棄才能讓自己擁有彼此最美的回憶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在他十幾二十歲的時光,完全浸泡在社會運動裡,那會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我自己的學運(社運)在歷史時刻開始前就已經結束了,但我有著類似的哀愁。 看著比我晚幾年出生的學弟妹成為學運的要角,那些微小的選擇不同,拉開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後來我把自己活成無聊的樣子。 被社運揉捏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社群(soap)短片中的劇情經常觸動人的心絃。文章描述了理性和感性之間的角力,同時融合了個人情感和世代觀念。作者透過具體的情節描述和人物對話,呈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和情感交融。文章內容涵蓋了愛情時刻、理與情的衝突、人性的複雜、犧牲與堅持等主題。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在陸劇《覺醒年代》中,陳獨秀說明《新青年》宣揚西方民主與科學等進步思想(革新派),而反對中國傳統孔教三綱(保守派)的原因:   「中國舊學,是世界學術中的一部分;儒家孔學,是中國舊學中的一部分;孔教三綱,是孔學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孔學本分之內的價值存在,我們並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