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心態-行為的四種動機

僧人心態-行為的四種動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作者指出,人類一切的行為都是由恐懼、欲望、 責任以及愛四種因素所推動的。


raw-image


恐懼,例如我們會因為害怕失業而努力工作。但恐懼並無法永續,長期處於這種情緒的人會不斷擔心自己犯錯,因而無法客觀地評估處境。

欲望,推動我們追求個人滿足感,通常是以物質的形式體現。例如,我想買一棟價值一億的別墅,買一輛名貴的法拉利跑車。這也是社會普遍的成功標準,在這情況下,幸福來自於外界的標準。我們追求並不是這些事物的本身,而是它們帶來的感覺,例如別人的羨慕眼光、自覺高人一等等等。

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內在,來自於對心靈的掌控和與靈魂的連結。社會定義的成功包括賺錢、工作上獲得尊重以及得到讚賞。而幸福則包括自我感覺良好、擁有親密關係以及令這世界變得美好。

愛及責任,這可以為我們帶來意義感。壞事必然會在生活中發生,我們也需處理大大小小的頊事,但我們可以在其中找到意義所在。例如,中年時突然被炒,失去高薪厚職,或許是一個機會讓你可以轉換跑道,展現人生的其他可能性。

出於愛及責任的行動,會為我們從滿足自私的需求提升到為了愛而行動,所獲的成就感也會越多。比較以下兩者,在一份討厭的工作中加班至夜深,初生的嬰兒在半夜大哭,母親捱夜照顧。前者會很痛苦,後者因母愛帶來的滿足感能彌補失眠的不快。


avatar-img
Kenny的沙龍
4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enn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擁有幾十年經驗的FBI首席談判宮,在其職業生涯中,成功從恐佈分子上救出人質。相信你們都會對當中的故事大感興趣,但或會對這如何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發生關聯而感到疑惑。 事實上,生活中處處是談判,工作面試、與上司定期的工作表現檢視、購買車輛時要求打折扣、要求小孩子早點上床睡覺等等,說服的技
相信每個也想得到別人真心的幫忙吧! 我們在工作上都無可避免需要別人的幫忙,或許你的同事因其上司的命令不得不幫你,但他如何去安排工作的優先次序,以及要投注多少心力去幫助你,卻是取決於我們。關鍵在於如何觸發其助人的(自願)內在動機, 包括好奇心、成就感、認同感以及互惠感。沒有人喜歡被指使的感覺,但大多數
你想得到這種回應嗎? 究竟人是在甚麼情況下才會樂意助人? 在甚麼環境下只會勉強幫忙? 甚至拒絕? 其實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的求助技巧。只要讓對方覺得他們是自己願意幫你,而非被逼,這樣他們才會真心真意地協助你。 通常在我們請求後,回應可以分成以下四類。 直接拒絕,這是求助者最害怕聽到的,但並不常見,因為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擁有幾十年經驗的FBI首席談判宮,在其職業生涯中,成功從恐佈分子上救出人質。相信你們都會對當中的故事大感興趣,但或會對這如何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發生關聯而感到疑惑。 事實上,生活中處處是談判,工作面試、與上司定期的工作表現檢視、購買車輛時要求打折扣、要求小孩子早點上床睡覺等等,說服的技
相信每個也想得到別人真心的幫忙吧! 我們在工作上都無可避免需要別人的幫忙,或許你的同事因其上司的命令不得不幫你,但他如何去安排工作的優先次序,以及要投注多少心力去幫助你,卻是取決於我們。關鍵在於如何觸發其助人的(自願)內在動機, 包括好奇心、成就感、認同感以及互惠感。沒有人喜歡被指使的感覺,但大多數
你想得到這種回應嗎? 究竟人是在甚麼情況下才會樂意助人? 在甚麼環境下只會勉強幫忙? 甚至拒絕? 其實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的求助技巧。只要讓對方覺得他們是自己願意幫你,而非被逼,這樣他們才會真心真意地協助你。 通常在我們請求後,回應可以分成以下四類。 直接拒絕,這是求助者最害怕聽到的,但並不常見,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