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顏色革命到香港蘋果,「自由主義」是冷戰後最大瘟疫

2021/07/0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6月17日,香港警方以涉嫌違反「港版國安法」為由,搜查壹傳媒大樓內的新聞材料,包括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劍虹等5名高層被捕,與《蘋果日報》相關的3間公司亦被控違反國安法,保安局已向其發出凍結資產通知,涉款共1,800萬港元。一系列舉措,引發各界猜測,香港《蘋果日報》是否已進入末日倒數。
6月21日,《蘋果日報》官網釋出訊息,透露壹傳媒董事會已去信保安局,申請要求解凍部分資產,以免因欠薪而違法;董事會亦決定於25日再次開會,屆時將決定《蘋果日報》是否停止運作。然而香港「東網」指稱,壹傳媒董事會已有共識,如資產未能解封,將停止運營《蘋果日報》報紙及蘋果動新聞,25日不過是要商議停刊具體日期。
事態發展至今,雖有些令人措手不及,卻也是某種程度的時勢所趨。自2019年反修例騷亂爆發起,國際媒體嗜血追逐香港的街頭動盪,諸如佩洛西(Nancy Pelosi)等西方政治人物甚至評論暴亂示威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而後延伸出的英國間諜、美台介入支持等案外案,更讓整起事件被「外部勢力操弄」的陰影所籠罩。
如此失控發展,雖讓期待中國「出醜」者大呼過癮,卻也在事件平息後給了北京整頓契機;諸如《蘋果日報》這般打著「新聞自由」旗號,高調呼籲外國政府與機構制裁中國的媒體,自要在風波過後成為重點整治對象。而此番摘掉「爛蘋果」行動,既是歐美趁亂介入香港的鎩羽,也是「自由主義」作為戰略武器的再次內卷。
《蘋果日報》不是單一案例
自2020年6月港版國安法出台起,北京逐步轉向積極「一國兩制」,香港過往百無禁忌的言論空間不復存在;2021年3月,「愛國者治港」的選制改革出爐,杜絕了此前諸如「否決預算案以逼使特首辭職、政府停擺」的可能性。
4月中開始,北京與港府不約而同釋出訊號,透露將對媒體、教育等領域「撥亂反正」,親北京港媒《大公報》更在4月15日刊文呼籲「取締蘋果日報」,直指其濫用「第四權」身分,勾結外國勢力、「煽暴造假」。雖說張劍虹等人遭拘時,日發行量約10萬份的《蘋果日報》曾加印至50萬份,並在封面打出「大家要頂住」的口號,欲藉此渲染悲情、煽動情緒,好在「塵埃落定」前大賺一筆;但長遠來看,《蘋果日報》即便還能在網上運營,也註定難復往日榮景,西方對這顆「棄子」更不會付出多餘同情,至多是嘴上一番空話憐憫,便揚長而去,好搜尋下個投資對象。
然而《蘋果日報》並非西方首個「過河拆橋」對象。以2004年的烏克蘭選舉騷亂為例,彼時美國外交部、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美國國際事務全國民主研究所(NDI)、國際共和學會(IRI)、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等組織,皆在一定程度上向當地團體提供資金,協助培訓示威戰術,美國政府資助的全國民主基金會(NED)自1988年起便支持烏克蘭的「非政府民主建設活動」。歐美媒體界更是一面倒地配合宣傳,將這場非法推翻總統大選的混亂,標舉為象徵公民崛起的「橘色革命」,既支持了烏克蘭「脫俄入歐」的政治走向,亦遮蔽了美國的大舉干涉。
此後美國食髓知味,於2014年故技重施,支持了當地的親歐盟示威,卻沒想到會招致俄羅斯反擊,以軍事手段強制「武統」克里米亞,終結了北約東擴的最後可能。美國此前或未打算真讓烏克蘭加入北約,但總歸是以打造反俄前線為投資總目標,俄羅斯的強制入局,加上烏克蘭的內部分裂,可謂讓美國前功盡棄。在此境況下,美國雖未停止資金援助,卻已冷血地拋棄了烏克蘭政壇的親歐勢力,不再無底線為其背書。
內卷的「自由主義」
從1980年代起的各式顏色革命,到香港反修例期間的高調干涉,西方屢以「自由主義」之名,公然踐踏自己高喊的主權平等原則,大肆介入所謂「專制貪腐」國家,煽動禍端、干涉內政,顛覆無數政權。而隱藏在冠冕堂皇口號之後的,並非如其所訴的一片丹心,而是弱肉強食的地緣野心。
受此動機驅使,其往往不顧當地現況,強行塑造「自由民主」運動符碼,好為自己的登堂入室大開方便之門,並以此在輿論上招兵買馬,即便騷亂間隙的施力難一朝成事,也可訴諸長遠媒體輿論戰,以求在未來某日「水到渠成」。在此境況下,無數國家、地方政權、反政府勢力成了「自由主義」的俘虜,喚來肉體參與投票、示威與暴亂,獻出靈魂與尊嚴供美歐驅使,看似是西方的「入幕之賓」,實則被當作不具生氣的戰略工具,培養時捧在掌心,有用時推入火坑,無效後棄若敝屣。
而在此過程中,西方看似所向披靡,實則正逐漸耗損「自由主義」的可信度。平心而論,追求自由是人類的本能,言論自由如此,階級自由亦然,但求取安定,又何嘗不是人類的最原始需求?且正因此番需求,使人類在歷史齒輪遞進中,甘願放棄部分自由,融入群體生活,結成部落乃至國家等集體。
而自由主義作為政治主張,本能成為推動良治的動力,不必然與鞏固集體的概念相沖突,卻在西方的惡意操弄下,被迫於無數戰場上為虎作倀,專替列解主權、顛覆統治等目的服務,成了受害國眼中的洪水猛獸、新殖民主義的代言人;然而被這般「自由主義」所加冕的國家與地區,也未必能受幸運之神眷顧。
以台灣為例,其長年自詡為抗中前線的自由鬥士、美歐心中不可侵犯的耶路撒冷,實則不過是美國用以激怒、牽制中國的棋子。而論及對自由主義的信仰,當政的民進黨政府可謂荒謬透頂,既以轉型正義之名清算國民黨等政敵,更用抗中保台的名義限制批判政府的相關輿論,「自由主義」除了扮演呼應西方的彆扭角色外,看不出任何深化可能。
《蘋果日報》的末路,只是西方的一次挫敗,眼下其仍有新疆、台灣等牌組在手,欲在輿論、地緣等場域建立反華包圍網。然而伴隨中西的政經軍實力差距減小,美國為首的西方疾呼,看上去早已沒了當年的十字軍東征氣魄,反倒更像黔驢技窮的歇斯底里。
被誤用的「自由主義」,是冷戰後的最大地緣瘟疫;但其終局,也將在西方手上完結。
原文發表於2021/6/23《多維新聞》:
從顏色革命到香港蘋果 「自由主義」是冷戰後最大瘟疫|多維新聞
6月17日,香港警方以涉嫌违反"港版国安法"为由,搜查壹传媒大楼内的新闻材料,包括壹传媒集团行政总裁张剑虹等5名高层被捕,与《苹果日报》相关的3间公司亦被控违反国安法,保安局已向其发出冻结资产通知,涉款共1,800万港元。一系列举措,引发各…www.dwnews.coma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