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堂老師的展覽筆記

2021/08/0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是2013年的筆記,算是對照片背景的補充。
今天張照堂老師親自導覽時,說了很多樸實但受用的經驗,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因為我沒有錄音(這樣是對的,但有點可惜),所以我用我的語調寫下印象比較深刻或是比較容易轉述的一些片段。不過我現場並沒有作筆記,全憑記憶事後陸續寫下,一張張當時的介紹在我腦裡重播,所以可能有誤差的部份,還請指教與見諒。
1. 底片與數位都好,重點是你在拍什麼,不是你用什麼相機。
2. 數位很細緻,但是拍出來的人感覺比較冷,不像用底片拍的比較溫暖,但數位的線條比較明確。
3. 印樣可以看出當時的場景,與攝影師選照片的想法,但有人說,展示出來不就顯示攝影師有拍不好的照片嗎?但我不這麼想。
4. 拍黑白是因為黑白技術發展較早,彩色沖洗設備成本較高,黑白比較容易自已沖放,顏色也比較持久,所以許多寫實攝影都是黑白為主。但彩色比較難拍,因為考慮顏色的平衡,要很多經驗,有經驗的人會建立自己的風格。
5. 我每天隨身都帶相機,也用手機啊
6. 喜歡拍動物、小孩、長長延伸的路與算命攤
7. 照片調整曝光、裁剪是OK的,但改圖增減畫面就不好了
8. 拍人的時候,如果看的是背影,因為看不到表情與臉孔,所以會有想像那個人的模樣與神態的空間
9. 拍到卡關該怎麼辦,我只能說「順風相送」。
10. 拍算命攤,其實那是一個介在存在與虛無之間的東西,但我自己是不算命的(拍完算命的叫我算我也不要算)
11. 小嬰兒(張老師之子張世倫)選那張不笑的,是因為如果只是笑容太直白了,我喜歡沒笑的臉孔,比較有靈氣。
12. 拍那隻豬(那不是牛),其實那地方我拍了一卷底片,我是將相機定好位置放在地上拍的,刻意選沒有人在畫面的一張,有人就雜了。
13. 鹽山那張,跟植田正治比起來,我覺得他拍的沙丘比較溫馨
14. 相機或手機電池沒電怎麼辦?那就去充電啊(其實都會帶 Spare 電池啦)
15. 一張板橋車站月台樓梯的照片,是鄭桑溪老師拿去投稿攝影比賽入圍,但那是我唯一一張參加比賽然後入圍的照片
16. 在現實的場景裡加上一些非現實的東西會比較有意思。(例如:陽台上沒頭的同學,沒頭的影子自拍照,在同學的臉上塗上痱子粉,擎天崗上著戲服休息中的臨時演員。)- From Isabel Hou
17. 高中時代的那些照片,底片早沒了,只有留下小小地印樣照片,後來是用掃描機掃描、放大、修圖才能放大到現在展覽的成果,現在數位的技術是老照片保存的好幫手。關鍵字 - 數位
18. 早期的照片是用 120的相機拍的,所以仰角居多。關鍵字 - 仰角
19. 那張三童騎牛的照片,是我們開車在山上拍攝節目時路過看到,心想是個好鏡頭,趕緊請同仁開車回頭請他們停下來,幫他們拍的,背景的水田、山與光是很難得的,而中間那位小童沒看過相機拍照,很害怕。其實前後有三張都很不錯,有製作成卡片在美術館地下室書店。
20. 拍照要有時要等待,有時有點即興,有時要設計一下構圖,也要到處走才行。
21. 娃娃吊在單槓上那張,有人說是開啟後來裸背系列的先驅,但其實當時是因為不知道要拍什麼,就拿了一個塑膠娃娃,把衣服脫了,綁在單槓上,用仰角拍的。
22. 有一張三個女人與右邊一個女人撐陽傘的照片,其實是因為相機機件問題,重疊曝光造成的。(張老師在介紹這張得印樣時,發現另外一張重複曝光的也不錯,說下次要展這張,這就是再看印樣的好處)
23. 那些沒有頭的照片,並不是後製將頭去掉的,那時沒有 photoshop....,那只是將頭低下,然後相機用低角度仰角拍的。
24. 展場入口放大的兩張超大照片,一張是軍中人權,一張是反核
25. 我去國外拍的照片,因為外國人不愛被人直拍,所以許多照片都是從背後的角度拍的。
26. (在講洪通照片時說的)拍素人藝術家要連他的場景、活動、背景一起拍進去,不要只有拍臉
27. 早年的照片中,有幾張是以前的光復橋(鐵橋),因為連結板橋,所以我經常會走,那是很美的橋,但是後來拆了。他們只知道要作新橋,載重更重,讓更多的車可以走,卻沒有留下美麗的舊橋。
28. 那張老農穿西裝牽牛那張,有人以為我是請人拍的,所以他會刻意穿著西裝,但其實是錯的,我不會那樣,那是自然的狀況。他穿西裝是那時的習慣,他們只是將西裝當一般的外套穿而已。
29. 朱銘與牛那張是在江子翠拍的,那時朱銘尚未成名,那裡有家他的工廠,當時他正在刻太極。
30. 席德進那張,是我帶一家人去關渡玩,遠遠看到一個人在畫畫,原來是他,他常在那寫生。我們算是認得,所以拍了他的照片,我有時還會遇到他在攤子吃東西。(當場有人提到,席德進在拍照後一年過世,老師並不知道這件事情)
31. 陳映真抽煙那張是在紫藤盧拍的,當時他訪問我,空檔時他在想東西,我就幫他拍了這張
32. 我會用20mm 的廣角,非常貼近地去拍人,展覽中一些照片都是這樣拍的(包括李泰祥那張,老師說他的臉很有特色)
33. 正面拍人時都要跟對方聊聊講話,但拍李天祿時,他會自己跟你說話,我也有請他拿布袋戲偶讓我拍
34. 歌仔戲後台兩個人講話那張(一個是躺著,一個面朝下)開頭拍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拍了幾張才拍到好的成果,後來他們發現了,也有跟我聊天講話,也有再拍,但是都沒有剛開始拍的好。
35. 我為何要在相片上寫字呢?因為照片無法描述所有的情節。
36. 巷子裡有很多銅像放在地上那張,原來那是一家作銅像的工廠,我們去採訪,原本銅像是都放在架子上,但室內很暗,所以我請老闆將銅像都搬到外面拍照,而其中有一尊刻意將之反過來放,讓畫面有點不同。
============
那時候我還對拍照懞懞懂懂,也不知道哪來的腦容量現場記住那麼多,然後回家再寫下來。
當時講座時,張照堂老師接續在其他講者分析他的照片與代表的涵意之後講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最深刻,大意是說:「大家都說我那些照片有怎樣的意義,其實我拍的時候都沒有想那些,那些都是他們(評論者)講的」,善哉此言。
拍照、選照片排列照片真的都是很直觀的感覺,看厲害的與不厲害的人做,很容易看出差異,不需要用太多文字詮釋衍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也可以用直觀的一句好或是不好來表達就好。
影像是以視覺為主的表達,私以為如果還用文字去詮釋形容,甚至附加其意義/浪漫的想像(這樣的人真的很多),真的是不需要的。從張老師自己的說明就可以知道,很多時候就是這麼單純與直觀,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很棒的地步。
我喜歡看攝影評論文章,主要是對一些比較、考據與背景的資料有興趣,不過很害怕的是用了一大堆詞彙反覆層層堆砌,字字句句計較回應,像是之前輔大心理系事件的論戰一樣,可以針對對方的一句話甚至是想像的立場就回了三千字,最後沒有懶人包還看不懂在吵什麼。這些如果是用在拍照這件事情上面,就實在有點過多,這樣就失去拍照的樂趣了。
這麼多年,我變了很多,還去了一趟植田正治的沙丘,拍了很多照片。(2018/3/19)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睡不著的夜晚,就是思緒碎念的時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