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光的紀實: 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

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陳建都先生亦是盡責的一位導覽,他認為每個人的生命故事在這棟老屋各自演繹各自的精彩,但是時光的長河掏盡人與風采,卻帶為建築刻劃上更多美麗的印記。他向我們一一導覽,從庭院造景的小橋流水、磨石子製作的蓮花造景,以及兩段式重力滑軌的窗戶。大門的玻璃是古老的手工玻璃,約八十年前的作品,還看得出非機器製程的不平整手感。夕陽西下時,陽光穿透彩色玻璃灑落在大廳內,折射到花磚上反射出紅色、綠色的的光芒,彷若建築師將畢生對於建築的熱情壓縮凝鍊在此一瞬。


一頁歷史

跨過門檻、走進正廳、也走進了日治時期的一頁歷史。

曾經嚮往西方文明,窗戶玻璃都是舶來品。日治時期崇尚洋化,正流行巴洛克式風格,許多建築都帶入這類風格,這棟房子的客廳鋪滿雕花地磚,天花板則有水泥浮雕,門上也有精心設計的彩色玻璃,充滿巴洛克式的浪漫感。而入口大廳之前是客廳,每逢團圓時,家族成員都在客廳拍攝家族照。


每一個木雕、工法背後都潛藏著豐富的家族資產。

建築物內的木雕大概分為山水、花草、動物、人物,人物大多是宮廟,雕工細緻;而通往內部的走廊上有一座非常壯觀的扁柏樹瘤完整剖面做成的屏風,可以見得這端嚴大廳的全家幅,有著不俗的社經地位。而庭院一旁被封住的井,再次驗證這點。


從精雕細琢中看見了家世背景,也看見了從日治時期所沉澱下來的建築巧思。

一般家戶的地板是整片的洗石子,但這棟房子的洗石子地板是在洗之前先壓出六角形狀,仿造成磁磚,相當特別。天花板的角落有設計通風口,既可以讓客廳通風涼爽,又能夠讓天花板上面保持乾燥,亦是極具巧思。而窗戶玻璃花紋也和一般見到的傳統玻璃花色不同,有鑽石紋及碎花紋。





古宅-故事

歲月的步履掏盡人來常往,卻在人所居所的軀殼上留下人所在最真實的記載。


陳建都先生還是一位收藏家,收藏老屋亦如收藏光陰的故事。這棟房子保養的不錯,之前每三年都會重新整理一次,外牆重新上漆,以前的油漆是政府發放,大多是紅色、白色、鵝黃色、青色、黑色,民眾大多會挑青色,經過風吹日曬之後,偏綠的青色就會轉成現在看到的藍綠色,更加典雅別緻。


此外,從前連棟木屋,房間非常多。陳建都先生說大家都用榻榻米幾疊去分辨是哪一間房間,例如:最後面那間我們會說八疊的那一間,而說我要去六疊,就意味著要去阿公的房間。


快速的地消費文化下我們逝去了什麼?

看見以前的窗戶是有重力滑軌,中間有卡榫可以半開再往上全開,兩段式開法。嘉木居的理事長-俊朋有感而發,認為現代建物都講究快速便利,反而失去了匠師的技巧與美感。


俊朋:「老屋是當時有資源的人或有技術的匠師,把當時能做到最好的技術呈現出來,以前的人留下來這麼精彩的東西,如果就讓它消失了很可惜。以我來說我想學這個技術,如果消失了就沒有樣本可以看了,留著至少有一個研究的方向,知道那個年代為什麼要這麼做,它的用意、用途跟工法。比如說這個窗戶在那個時代這麼做是因為什麼原因。」


結語

在光彩街75號駐足片刻,彷彿有穿梭到過去的感受。

時光的顏色是茶墨色中凝練出的綠,而赭紅的餘暉是曾經在這生活的人們精心的妝點。瞇著眼睛看窗花下的世界,每一道細微的光的被反射到奇異的方向,每一次夕陽餘暉都聚攏著渙散的星芒,而陽光透過木雕窗櫺投了進來,為那一塵不染的紅綠花磚地板,鋪上了一層均勻細緻的光臘。


恍惚之間,似乎看見了陳建都先生對於建築的愛好,隨著影子的倒映,被拉得好長、好長... 好長


顏鈺杰 落筆於梅雨季的六月二號於神農學院


歡迎按愛心、收藏、留言,留下閱讀的足跡🧡

FB南島電影迷

https://www.facebook.com/southisland.movie

IG南島電影迷

https://www.instagram.com/southisland.movi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顏鈺杰/南島電影迷的沙龍
15會員
9內容數
電影的風景一幕接著一幕,好似生命的場景,迭次交錯。於是用一支筆將躁動不安的靈魂,靜靜地收藏。 這是我的電影評論 歡迎按愛心、收藏、留言,留下閱讀的足跡🧡
2021/08/16
一幢別致的老屋,保留了木質的溫度與紋理、木構的層次與氣息。「留給老屋一點點空間!」遂是吳昭彥先生對於嘉義這片土地的堅持,因為僅存的空間裡他彷彿看到父親慈祥的微笑。
Thumbnail
2021/08/16
一幢別致的老屋,保留了木質的溫度與紋理、木構的層次與氣息。「留給老屋一點點空間!」遂是吳昭彥先生對於嘉義這片土地的堅持,因為僅存的空間裡他彷彿看到父親慈祥的微笑。
Thumbnail
2021/08/13
「一根木頭要長到能做成木材的價值,要花好幾十年的時間,是有生命的,可以恢復原貌。」陽光與雨水的滋養,芽苗經由時間淬煉成參天大樹。人類取之於大自然,建置遮風避雨的地方,從而形成聚落、形成城市。而這些建築經過時間的風化,刻蝕成為生命的年輪。
Thumbnail
2021/08/13
「一根木頭要長到能做成木材的價值,要花好幾十年的時間,是有生命的,可以恢復原貌。」陽光與雨水的滋養,芽苗經由時間淬煉成參天大樹。人類取之於大自然,建置遮風避雨的地方,從而形成聚落、形成城市。而這些建築經過時間的風化,刻蝕成為生命的年輪。
Thumbnail
2021/08/11
   屋瓦,有時可以比水更曲折離奇,因為每一片瓦片舖設而成的屋頂,都承載著世代的變遷,以及人物的堅持。
Thumbnail
2021/08/11
   屋瓦,有時可以比水更曲折離奇,因為每一片瓦片舖設而成的屋頂,都承載著世代的變遷,以及人物的堅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日彰化市城中街頗有大隱隱於市的氛圍,紅磚道兩旁立著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透天厝,其中一間竟然仿若時光靜止般,忠實保留四、五十年前的模樣,靜靜述當年繁華。 --- 繁華過往塵封十八年 九十幾歲父親大驚喜
Thumbnail
今日彰化市城中街頗有大隱隱於市的氛圍,紅磚道兩旁立著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透天厝,其中一間竟然仿若時光靜止般,忠實保留四、五十年前的模樣,靜靜述當年繁華。 --- 繁華過往塵封十八年 九十幾歲父親大驚喜
Thumbnail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建築背後的歷史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Thumbnail
建於不同時期的四棟建築組合,座落在曾為「畫都」、「木都」的城市,主建築棟是市定古蹟,在21世紀被選定為當地的美術館館址。 這應該是給建築師一個極富挑戰的考題吧! 建築背後的歷史 2000年登錄為嘉義市定古蹟,並進行修復。 2020年3月「嘉義市立美術館」完工 ,於同年11月開館。
Thumbnail
文/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 在台北市中正區寧靜的巷弄中,藏著一棟百年日式木造建築,不經意走過時,會以為是某棟民宅,但其實它是一座開放給公眾使用的閱讀、展覽,和講座空間,沉浸在滿是綠意和陽光灑落的舒適氛圍中,挑本自己喜愛的書靜靜閱讀,讓繁雜的思緒沉澱,感受老屋新生的魅力。
Thumbnail
文/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 在台北市中正區寧靜的巷弄中,藏著一棟百年日式木造建築,不經意走過時,會以為是某棟民宅,但其實它是一座開放給公眾使用的閱讀、展覽,和講座空間,沉浸在滿是綠意和陽光灑落的舒適氛圍中,挑本自己喜愛的書靜靜閱讀,讓繁雜的思緒沉澱,感受老屋新生的魅力。
Thumbnail
尋常的街道上,不經意間,也許便錯過了精彩的人事物。一回午後漫步,在竹東通往新竹的幹道上,忽然瞥見路旁有一小桶疑似廢棄的紅磚,就扔在某民宅前,湊近瞧,驚喜發現竟然是我尋覓多時的紅磚窗花!想跟主人家割愛,不料,找不到門鈴也罷,一訪、二訪、三訪……終於遇到了屋主。
Thumbnail
尋常的街道上,不經意間,也許便錯過了精彩的人事物。一回午後漫步,在竹東通往新竹的幹道上,忽然瞥見路旁有一小桶疑似廢棄的紅磚,就扔在某民宅前,湊近瞧,驚喜發現竟然是我尋覓多時的紅磚窗花!想跟主人家割愛,不料,找不到門鈴也罷,一訪、二訪、三訪……終於遇到了屋主。
Thumbnail
一幢別致的老屋,保留了木質的溫度與紋理、木構的層次與氣息。「留給老屋一點點空間!」遂是吳昭彥先生對於嘉義這片土地的堅持,因為僅存的空間裡他彷彿看到父親慈祥的微笑。
Thumbnail
一幢別致的老屋,保留了木質的溫度與紋理、木構的層次與氣息。「留給老屋一點點空間!」遂是吳昭彥先生對於嘉義這片土地的堅持,因為僅存的空間裡他彷彿看到父親慈祥的微笑。
Thumbnail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Thumbnail
  光的紀實 華南里光彩街75號,這棟建築的雍容氣度,彷若一間建築學的圖書館。陳建都先生是第三代的圖書館館長,他說他在呱呱墜地那一刻,就是由接生婆接生於這座房屋,彷彿命運早就揭示了要守護這棟建築的使命。  
Thumbnail
時移變遷,時間帶走,也鞏固。滄桑的傷痕累累,綠苔橫生,樑柱蝕壞,人不在了,止不住互相引動的連環崩塌,縫隙裂的可以透光的時候,他們決心來修復僅剩搖晃骨架的老屋,就像在起風時低身穿過殘骸走進屋裡,在屋簷牆面重新砌建起來之前,先為它擋雨。
Thumbnail
時移變遷,時間帶走,也鞏固。滄桑的傷痕累累,綠苔橫生,樑柱蝕壞,人不在了,止不住互相引動的連環崩塌,縫隙裂的可以透光的時候,他們決心來修復僅剩搖晃骨架的老屋,就像在起風時低身穿過殘骸走進屋裡,在屋簷牆面重新砌建起來之前,先為它擋雨。
Thumbnail
耳聞彰化火車站前,有一棟古厝即將要被拆除 於是到裡面拍照 煉瓦造、木結構、瓦葺屋頂
Thumbnail
耳聞彰化火車站前,有一棟古厝即將要被拆除 於是到裡面拍照 煉瓦造、木結構、瓦葺屋頂
Thumbnail
在古厝風情館填飽肚子之後,太陽在正午時分短暫露臉。鑽過小巷到後方的老照片展區重拍幾張照片後,我決定先找個地方坐坐。1739陳年舊事食藝館位在展間附近的小巷裡,院子裡擺放了許多漆成彩色的課桌椅,作為戶外的座位區。我走進屋內卻不見人影…
Thumbnail
在古厝風情館填飽肚子之後,太陽在正午時分短暫露臉。鑽過小巷到後方的老照片展區重拍幾張照片後,我決定先找個地方坐坐。1739陳年舊事食藝館位在展間附近的小巷裡,院子裡擺放了許多漆成彩色的課桌椅,作為戶外的座位區。我走進屋內卻不見人影…
Thumbnail
廢墟老房子就像一本書,充滿許多知識,等著我們一層一層揭開它,小碎片其實隱藏許多事
Thumbnail
廢墟老房子就像一本書,充滿許多知識,等著我們一層一層揭開它,小碎片其實隱藏許多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