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今民進黨政府來說,最大的敵人已非國民黨,而是執政環境與土壤的消亡。
在國民黨一側,其正陷入拿香跟拜而不得的困局。在外界關注的兩岸論述上,各方路線莫衷一是,並在是否與台獨區隔上缺乏共識;面對即將到來的黨主席選舉,各派系與部門同室操戈,相互損耗內鬥;加上民進黨對黨產問題的持續追殺,曾經的百年大黨,似乎已無法停下腐朽內捲的步伐,於進退維谷的尷尬中風化裂解,物質如此、精神亦然。
而民進黨一側正是風生水起,上承美國「諭旨」,旁有日本「協防」,下有網軍「護駕」,打贏無數選戰,捲起千堆選票,掌握了台灣政經大權。雖說疫情蔓延曾一度挫傷其執政,但在美日援助疫苗、網路輿論戰線共同「加持」下,創口正在癒合,長期執政的夢想猶在茁壯。
然而,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民進黨的優勢看似無往不利,實則暗藏禍根。美國的「支持」,本質仍是華盛頓的對華戰略一環,台灣未來於其無關緊要,能否在眼下牽制中國才是關鍵;人民的「擁護」,則持續耗蝕中國的對台善意,諸如「跪台」等民間罵聲考驗著中共的戰略定力。
在上述脈絡的雙重擠壓下,民進黨雖於島上威風八面,卻難抗台灣戰略空間愈發狹窄的現實:中美博弈日漸激烈,武統風雲同樣陰翳漫天。面對這般境況,蔡英文雖能持續裝傻,卻不可能毫無感知。
自我矛盾的表態
8月31日,美軍完成阿富汗撤軍的同日,台外交部與遠景基金會合辦「凱達格蘭論壇 — 2021亞太安全對話」,蔡英文以視訊方式發表開幕致詞,言談之間傳遞了些許不尋常。
首先,其提到台灣「可以成為促進區域和平繁榮發展的中堅力量」,同時強調台灣「致力與區域行為者合作,願意承擔確保區域穩定的責任,並且不會將安全夥伴的協助視為理所當然」,顯然是有意卸除輿論渲染的「美日台同盟」陰影,以及日本某些右翼政客近來熱炒的「台海有事,日本協防」說。
其後蔡英文指出,台灣也將「努力與鄰國合作,防止台灣海峽、東海及南海爆發軍事衝突」,並強調「我們不走向軍事對抗,盼與鄰國在和平、穩定、且互惠的原則下共存,並堅持捍衛我們的民主和生活方式」。此處的「鄰國」自然是指「中國」,蔡英文的語句看似向對岸釋出善意,卻仍不肯在關鍵處真誠鬆口,其口中呼喊和平,卻又對中國豎起「鄰國」高牆,顯然是想「一稿多投」,面對北京時便披上「友善」皮囊,但對島內又要迎合台獨市場。
類似矛盾,也出現在蔡英文8月18日的民進黨中常會發言裡。彼時恰逢塔利班接管喀布爾,台灣輿論正為「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戰線廝殺,蔡英文在經歷數日沉默後,終在中常會上表態,「我要告訴大家,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讓自己更強大、更團結、更堅定保衛自己」。
其進而強調,「我們也要讓我們的存在具有意義,也就是說,對於民主自由價值的堅持,對國際社會的集體安全和繁榮,我們是不可或缺的」,更指出「自己不作為,只依賴別人的保護,不是我們的選項。仰賴沒有價值做基礎、而且對台灣不放棄用武力的人的一時善意或施捨,更不是我們的選項」。
上述表態,看似展現了台灣「獨立自主」的剛強,實則盡是懇求美國的做小伏低,以及自我催眠的一廂情願。
不是怕而是效忠
首先,蔡英文佯裝借用「美國靠不住」的敘事,用「自己不作為,只依賴別人的保護」,來替美國撤軍導致阿富汗變天「緩頰」,並在提及「台灣要更強大、更團結、更堅定」時,向美國暗中傳遞「台灣不會是美國包袱」的訊號。
如此心態,其實與8月31日論壇上,那句「台灣不會將安全夥伴的協助視為理所當然」邏輯類似,即蔡英文並非在向聽眾闡釋其覺悟,也無意真與美日斷捨離;相反地,其正是在鞏固台灣的對美、對日關係思路下,進行了某種「朝貢型寒暄」,藉由向美日保證台灣不會發展自己的反中議程,放棄了面對北京的戰略主體,展現對美日安排的全意順從,來乞討某種「台海有事」下的庇護暗示。
其二,蔡英文在兩場講話中,皆大力強調台灣的「民主自由」價值,同時附帶炒作兩岸衝突,8月18日時提了「八二三」炮戰,8月31日時運用了「鄰國」一說。
如此話語策略,皆以美國為最終對話核心,其一方面以「自由民主」的脂粉塗抹全身,妄圖擠進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一方面在調動兩岸衝突的敘事上「破釜沉舟」,展現了「不走向軍事對抗」,但又「絕對不可能統一」的立場。種種表態,盡在讓美國安心,即便西方或無借台反華需要,台灣也不可能因此反向親中,開始大玩避險政策。任何針對北京的示好,不過是為避免台海衝突的權宜之計,蔡英文真正心之所向,還是拉長台灣作為棋子的存在價值,以供美國呼喝驅使。
歸根結柢,蔡英文與某些民進黨高層或對台海實情有所洞悉,但其個人身家不與台灣民眾相連,未來規劃也不存在流血建國的想望。如今其越是對美順從,換取搭機離開的門檻就越低,故與其問其為何不怕武統,不如反問自身,一個「美國在台總督」,為何要怕武統?
原文發表於2021/9/2《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