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糖是會讓人上癮的毒?

更新於 2021/10/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糖變得這麼廉價,是最近這幾十年化學工業的進步才帶來的重要改變,糖是身體主要能量來源,是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但是正如可以吃的所有東西一樣,過多就會造成問題,尤其在漫長演化過程中,人類要從大自然中獲得純粹的單糖跟雙糖,是很困難的事,因此我們也就沒有演化出能適應大量單糖的身體構造。
近年來就有學者建議,應該把糖列為容易上癮的毒品,因為糖跟毒品和酒精在大腦產生的機轉與影響,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成癮的幾大要件,糖全部包括,比如未滿足渴望就渾身不自在,耐受度會提高,也會產生戒斷症狀。而且糖進入血液裡,和毒品與酒精一樣,會刺激大腦釋放讓人產生愉快感覺的多巴胺,雖然作用時間比酒精和毒品短得多,也許巧克力才剛在嘴裡融化,多巴胺的濃度就會下降,然後會出現輕微的戒癮症狀,刺激大腦產生更多想吃糖的渴望。
研究指出,目前台灣十大死因中,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急慢性肝病肝硬化,這七項跟吃太多糖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天攝取單糖雙糖的數量上限是每天最多25公克,但是台灣每人每天平均是72公克,超過上限達三倍之多,更麻煩的是據統計,台灣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每天都會喝超過500cc的飲料,通常單單這麼一杯飲料含糖就大致在50至70公克左右,長期高糖高熱量的攝取,不只造成肥胖,還會嚴重影響健康,造成將來社會的醫療支出。經常性的瞬間高血糖,會誘發胰島素抗性,導致糖尿病,台灣二十歲以下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也就不是先天型糖尿病,而是由飲食等等後天因素造成)的青少年,年年快速增加。
糖尿病是慢性病,也就是基本上屬於不會好的病,只能控制,很難治癒,而長期的糖尿病很容易造成腎功能受損,目前台灣洗腎人口比率是全世界第一,因為有這麼多含糖飲料成癮的年輕人,所以我們幾乎可以預見,未來台灣洗腎人口的年齡恐怕也會愈來愈年輕。
不只是滿街都是販售手搖飲料的店,隨手可得的罐裝飲料含糖量也很驚人,比如說號稱健康的含有益生菌的乳酸飲料,一瓶含有57克的糖,我們為身體健康而喝,殊不知卻踩到更嚴重的地雷。其他如號稱百分之百葡萄汁或木瓜牛奶也有50公克左右的糖,運動飲料跟奶茶40公克左右,甚至連水果醋也都含有30公克的糖,很多很多我們吃不吃甜味的飲料與食品,其實也都添加了不少糖。
當然,也有些廠商會改用代糖,但是很奇怪的,雖然代糖能讓舌頭感受到甜味但是卻沒有辦法像真正的糖,能夠滿足大腦的欲望,反而會增加食慾與繼續進食的渴望,直到我們吃到了真正的糖為止。
目前已有許多國家對含糖飲料額外課稅,像香菸一樣,甚至新加坡在2019年起禁止含糖量較高的包裝飲料在任何媒體上打廣告,並且要求在飲料罐上標示「不健康」的標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到現在還有不少人提倡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類型,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偏好(圖案、文字或口說……等等),也有自己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如有人是視覺型、有人是聽覺型、有人是觸覺型......等等,甚至還有些課程教你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風格。  但是根據德國神經生物學家,漢寧貝克博士在「打破大腦偽科學」
     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賴德仁醫師認為一般社會大眾對憂鬱症患者有很多成見,比如「憂鬱症的人就是草莓族」、「太懦弱才會得到憂鬱症」……其實是錯的,他在診間所觀察到的病人,反而很多屬於「衝勁十足」凡事全力以赴的個性,而且這種人格特質除了在憂鬱症患者常見外,罹患恐慌與焦慮的人也常有此個性,另外憂鬱症患者往往
    園藝治療是利用植物或園藝相關的活動來幫助我們跨越某些心理的障礙,來改善整體身心狀態的治療方法。  有效的原因來自於當我們觀察與照顧另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往往能夠讓我們反思及面對自己的生命困境,尤其植物的生根發芽與成長的生命週期較短,從中展顯旺盛的生命力而帶來啟發。  園藝治療師也就是搭起人跟植物之間
    學生時代讀的病理學教科書寫胃癌的致病機轉,認定是精神壓力或飲食習慣與某些食物種類所引起的長期的慢性發炎,然後導致萎縮性胃炎,最後變成胃癌。  但是現在醫學研究已證明,單單精神壓力或某些易致癌物,並不足以引發胃癌,通常還要加上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才是關鍵因素。  而幽門螺旋桿菌是經口傳染,大部分在小時
    我有個朋友主張人死後的葬禮要簡單,若要有一個告別親朋好友的方式,倒是可以舉辦生前告別式,他認為人生最重要的儀式就是婚禮和喪禮了,因此自己都不能缺席。儀式的作用通常是讓自己與周遭人深刻體會身份轉換的時刻,不管是成年禮、畢業典禮、婚禮或喪禮,大都是過此刻就進入不同階段的宣示,而婚禮與喪禮之所以特別,主要
     在當今這個世代,影響孩子閱讀時間與專注學習的元凶,大概就是從手機到網路這些不斷閃動,吸引孩子著迷的虛擬世界了,而最破壞家庭親密感與心靈交流機會的,也都是居家空間裡,無所不在的3C產品。  很多大人雖然是每天按時回家陪孩子,可是仔細一分析,即使大家同處一個屋頂下,但是大家都各做各的事,上網的、看手機
    到現在還有不少人提倡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類型,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偏好(圖案、文字或口說……等等),也有自己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如有人是視覺型、有人是聽覺型、有人是觸覺型......等等,甚至還有些課程教你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風格。  但是根據德國神經生物學家,漢寧貝克博士在「打破大腦偽科學」
     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賴德仁醫師認為一般社會大眾對憂鬱症患者有很多成見,比如「憂鬱症的人就是草莓族」、「太懦弱才會得到憂鬱症」……其實是錯的,他在診間所觀察到的病人,反而很多屬於「衝勁十足」凡事全力以赴的個性,而且這種人格特質除了在憂鬱症患者常見外,罹患恐慌與焦慮的人也常有此個性,另外憂鬱症患者往往
    園藝治療是利用植物或園藝相關的活動來幫助我們跨越某些心理的障礙,來改善整體身心狀態的治療方法。  有效的原因來自於當我們觀察與照顧另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往往能夠讓我們反思及面對自己的生命困境,尤其植物的生根發芽與成長的生命週期較短,從中展顯旺盛的生命力而帶來啟發。  園藝治療師也就是搭起人跟植物之間
    學生時代讀的病理學教科書寫胃癌的致病機轉,認定是精神壓力或飲食習慣與某些食物種類所引起的長期的慢性發炎,然後導致萎縮性胃炎,最後變成胃癌。  但是現在醫學研究已證明,單單精神壓力或某些易致癌物,並不足以引發胃癌,通常還要加上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才是關鍵因素。  而幽門螺旋桿菌是經口傳染,大部分在小時
    我有個朋友主張人死後的葬禮要簡單,若要有一個告別親朋好友的方式,倒是可以舉辦生前告別式,他認為人生最重要的儀式就是婚禮和喪禮了,因此自己都不能缺席。儀式的作用通常是讓自己與周遭人深刻體會身份轉換的時刻,不管是成年禮、畢業典禮、婚禮或喪禮,大都是過此刻就進入不同階段的宣示,而婚禮與喪禮之所以特別,主要
     在當今這個世代,影響孩子閱讀時間與專注學習的元凶,大概就是從手機到網路這些不斷閃動,吸引孩子著迷的虛擬世界了,而最破壞家庭親密感與心靈交流機會的,也都是居家空間裡,無所不在的3C產品。  很多大人雖然是每天按時回家陪孩子,可是仔細一分析,即使大家同處一個屋頂下,但是大家都各做各的事,上網的、看手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巨大的創傷與初戀分手的難過無處可宣洩,與閨密傾訴後換來的是【背叛】,她帶給我更巨大的傷害,才明白原來身邊的人是如此可怕如此醜陋 心理的疼痛誰來醫治? 我以為的好朋友,將我的秘密傷痛公諸於世,所有班上的同學都在議論我的遭遇,那半年我承受了多種巨大創傷,來自外在傷害、失戀、好友的背叛、同學的輿論....
    Thumbnail
    當我們希冀在情感上尋求慰藉、精神上獲得滿足,和關注星座的同理類似,都是一種需要。而透過閱讀心理書籍獲取滿足,多少和現代生活快節奏的步調有關,就彷彿快速在心靈上施打一劑強心針,與大吃一頓、大醉一場的效果類似,都能讓人獲取立即性的補償感。
    Thumbnail
    《Into the Wild》故事進展(我只看過電影,就以電影為主)和本小說類似之處頗多,都將旅遊、回憶與自我探索,兩線結合在一起,表面上看兩故事三主角行為:朋城一次逃家、懼學,蔡醫師到拉達克旅遊,Christopher McCandless離開既有的舒適圈、到不同階級體會不同生活,三者都有離開…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
    Thumbnail
    『即時滿足』在人有壓力時特別有吸引力,不想面對就滑手機。跟人面對面溝通太麻煩,滑手機;放假不知道做什麽好,滑手機;坐公車和等公車太無聊,滑手機,一滑就獲得了滿足,製造出『壓力被緩解』的感覺。當下一次出現壓力時,又會低下頭來滑手機。
    Thumbnail
    感到壓力、孤立和恐懼本來就是藥物使用的風險因子,且許多讓他們保持戒癮狀態(清醒)的社會結構,在疾病大流行的期間可能都會消失。當人們失去支持系統、結構性的生活及人際關係時,可能會轉而使用藥物來緩解他們的壓力、焦慮和孤獨感。
    Thumbnail
    《做工人的》+《如此人生》: 生命的層次,層層剝開都會讓人流淚 前幾年的暢銷作品,書寫底層生活的人的故事。 來自各行各業,我們的勞動價值或許稱不上好, 但我們努力活著,我們有我們的故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巨大的創傷與初戀分手的難過無處可宣洩,與閨密傾訴後換來的是【背叛】,她帶給我更巨大的傷害,才明白原來身邊的人是如此可怕如此醜陋 心理的疼痛誰來醫治? 我以為的好朋友,將我的秘密傷痛公諸於世,所有班上的同學都在議論我的遭遇,那半年我承受了多種巨大創傷,來自外在傷害、失戀、好友的背叛、同學的輿論....
    Thumbnail
    當我們希冀在情感上尋求慰藉、精神上獲得滿足,和關注星座的同理類似,都是一種需要。而透過閱讀心理書籍獲取滿足,多少和現代生活快節奏的步調有關,就彷彿快速在心靈上施打一劑強心針,與大吃一頓、大醉一場的效果類似,都能讓人獲取立即性的補償感。
    Thumbnail
    《Into the Wild》故事進展(我只看過電影,就以電影為主)和本小說類似之處頗多,都將旅遊、回憶與自我探索,兩線結合在一起,表面上看兩故事三主角行為:朋城一次逃家、懼學,蔡醫師到拉達克旅遊,Christopher McCandless離開既有的舒適圈、到不同階級體會不同生活,三者都有離開…
    Thumbnail
    主講:蔡伯鑫 與談:林蔚昀(作家) 日期:2020/02/21(五)19:00-20:30 地點:台北,金融廣場書店 ▍上篇 蔡伯鑫(以下簡稱蔡):這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雖然我在12年前寫了一本書(《沒有摩托車的南美日記》),但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許大家會習慣稱呼我為蔡醫師,但現在坐在這裡…
    Thumbnail
    『即時滿足』在人有壓力時特別有吸引力,不想面對就滑手機。跟人面對面溝通太麻煩,滑手機;放假不知道做什麽好,滑手機;坐公車和等公車太無聊,滑手機,一滑就獲得了滿足,製造出『壓力被緩解』的感覺。當下一次出現壓力時,又會低下頭來滑手機。
    Thumbnail
    感到壓力、孤立和恐懼本來就是藥物使用的風險因子,且許多讓他們保持戒癮狀態(清醒)的社會結構,在疾病大流行的期間可能都會消失。當人們失去支持系統、結構性的生活及人際關係時,可能會轉而使用藥物來緩解他們的壓力、焦慮和孤獨感。
    Thumbnail
    《做工人的》+《如此人生》: 生命的層次,層層剝開都會讓人流淚 前幾年的暢銷作品,書寫底層生活的人的故事。 來自各行各業,我們的勞動價值或許稱不上好, 但我們努力活著,我們有我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