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疫情擴大,許多公立場館緊急休館,連學校也改為不到校上課。
自從上次進博物館、美術館不過是一個多月前的事,現在看當初的照片記錄,有種隔世的恍惚感。
雖然實體展覽看不到了,但還是記一下聊表最近哪裡都去不了的遺憾。
新竹市美術館這檔「對畫錄」,我認為是新竹市在建立自己的美術史很重要的一檔展覽。包含前兩年的「重返凝視─黃志超與新竹典藏藝術家群」一展中,試圖呈現新竹出身的畫家眼中、不同年代的新竹樣貌,都是我覺得身為新竹人錯過就很可惜的展覽。
新竹市政府這幾年爬梳新竹市的美術史,也出版了兩本特別有意義的出版品。包含整理了從清領時代到日本時代的建築、水墨、西洋畫等畫家的《融匯與傳承-清領到日治時期新竹美術史》以及戰後至今的《竹光重現:戰後新竹美術發展》新竹市文化治理的轉變。
這次的「對畫錄」在挖掘了新竹市出身的前輩畫家的同時,以當代藝術家和在校學生的視角形成三方產生對話,讓身為創作者以及展覽的觀眾以不同視角去看自己周圍的素材與地方關懷,去完成和社會對話的作品們。以新竹市政府文化的典藏為起點並紮根於新竹市各中小學內的美術教育,認識這些在地畫家,對於新竹市民來說真的是既奢侈又驕傲的一件事。
例如,曾經在新竹國小任教的李澤藩的〈新竹國小所見〉,新竹國小的學生在藝術家與校內教師的帶領下完成一幅幅不同樣貌的「新竹國小所見」;捐地建校的陳進家族在百年之後和校友藝術家以及國小的在學學生再次續緣。
在新竹市美術館的粉專上也能見到這些課堂紀錄與師生互動。除了將作品展出之外,這些課堂的學習單以及課程大綱也作為展覽宣傳品供民眾索取。
從看完展到寫下紀錄已經過了快兩個月,尤其是五月中開始的一連串大噴發搞得人心惶惶,博物館美術館的休館又讓人煩躁,想看的展覽沒得看,雖然知道這些措施是不可不為,但在這種時候還是會想要借助藝術的力量來撫慰人心--像是等待疫情過後,期待下一次的美好觀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