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技巧】如何有效提升學習效率?超專注學習的五個小提案
方格精選

【學習技巧】如何有效提升學習效率?超專注學習的五個小提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讀者 W 從 2021 年的春天開始,就斷斷續續的私訊我一些有關程式學習的小困擾,直到 2021 年的夏天都快要結束時,讀者 W 還是沒有辦法進入到穩定的學習階段。

透過 W 的陳述中,我發現大部分的人在學習時都有一些共通的煩惱,諸如:不曉得自己該何去何從,於是線上課程亂亂買,這個學一下那個學一下,最後在學習中迷失自己。

又或者邊學習邊上班很疲勞,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到底學不好,連想要改善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這一篇文章,主要整理了在我自學程式的過程中,可以讓我在短短七個多月中成功靠自學轉職為前端工程師,迅速且專注學習的幾個小方法。



設定可執行目標

回想過往求學時,我很喜歡空想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像是我會在行事曆上寫下,在週末要寫完多少評量、抄寫幾個單元的筆記,但實際上我根本沒有評估過自己「有沒有能力」完成這件事。

於是我就會被自己過度設定的目標給壓垮,開始拒絕面對現實,因為我光是看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感到非常有壓力,轉而跑去做一些逃避現實的事。

實際上,在我真正投入程式學習前,我一直都是用這樣的模式學習,也難怪學什麼都學不好了。

自從讀者 W 跟我聊過這件事後,我才發現這不是我獨有的困擾,而是大部分的人,都無法掌握設定目標的重要性。

那麼我是透過怎麼樣的方式來改善自己設定目標的壞習慣,並且有效率地在八個月內轉職前端開發領域呢?

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學習更加順利的話,可以先試著評估在有限的時間中,「我」可以做多少事,而且並不會感到很負擔,也會願意去完成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一旦目標設定的連自己看到都覺得很負擔,不妨試著練習降低自己內心的標準,比起一再沒有完成目標而感到失落、罪惡感,小小的、可執行的目標,反而更能讓自己持續並穩定的學習。

《原子習慣》的作者曾提及,習慣要維持的久,頻率比「質量」更重要。

與其設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讓自己的夢想看起來遠大,不如思考能實質上做些什麼讓自己離理想的生活更近。



紀錄學習時數

當我有很明確的轉職目標後,我開始會使用蕃茄鐘來記錄自己的學習時數,這樣的方式為我的學習生活帶來幾個明顯的好處:

  • 肉眼能見的學習時間,有效檢視自己的時間分配是否均衡
  • 透過紀錄了解自己什麼時候學習效率最好
  • 記錄自己的學習狀況,依照自身條件制定可行性目標

在這裡我想推薦一個付費的時間管理 APP:Forest 專注森林,在之前的分享講座中,曾跟大家分享過,我是如何透過這款 APP 做到自己的學習狀況的分析。

raw-image

當然時間管理的工具非常多,最主要的核心是,你要學會分析自己所有擁有的時間資源,這絕對會影響到你能在有限的時間中,進行多有效率的學習。

關於學習時間的分配,我強烈建議來看看這部影片:



拒絕疲勞學習

剛出社會的時候,我有嚴重的「知識焦慮」,總是想要在有限的時間中想盡辦法地盡量多工作業,一直認為能做多少、能學多少都是我的。

所以我會在各式各樣的場合,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聽起來是不是很勤勞?很努力?

然而瞎忙跟努力只有一線之隔,把握零碎時間學習當然是一件很棒的事,然而這樣「棒」的基礎是建立在你的身體狀況允許下的狀況。

不論是熬夜學習、通勤中學習,都會讓你在該休息的時間沒休息到,學習的狀況也會因疲勞、工作任務中的心態轉換過程而變得效率很差。

一個沒休息好,免疫力下降而生病了,為此要付出的代價可不是只有薪水及學習的時間了。

說白話一點,即便你有心力,你的體力也不一定能跟上。

這個道理很簡單,不要再妄想你熬夜趕工會趕出個什麼東東來,累了的時候,就去好好的睡一覺,才能擁有更專注的明天。

前 Facebook 行銷公司總負責人曾說道:「世界上沒有所謂 work life balance。」

有時候休息跟學習你就是只能選擇一個,為了身體健康及永續的學習,怎麼想都是選擇休息比較划算呀,對嗎?



安排娛樂時間

讀者 W 還有另外一個困擾,那就是不曉得自己到底該不該休息,或是擁有其他的娛樂。

然而我並不是第一次遇到讀者 W 這樣子的狀況,我甚至在自己全職轉職的初期時,也有非常嚴重的冒牌者症候群,甚至會一直覺得在成功找到工作前,自己「沒有資格」休息。

但我後來才發現,不給自己安排娛樂時間會產生以下副作用:

  1. 明明心情很緊繃,但又不願意休息,造成自己很焦慮
  2. 很想玩樂,但玩樂了又會產生罪惡感的想法,一直在心中拉鋸

光是這兩個狀況,就會嚴重影響到學習的狀態,而且我們也很有可能在不必要的「自我懷疑」打轉太久,導致我們白白浪費了可以拿去娛樂的時間。

那在學習的狀態中,我們到底可不可以玩樂呢?

我的解決辦法是這樣的:明確的切分出你的學習時間及娛樂時間。

舉例來說,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就是我的學習時間,那在這段時間當中我就不能東想西想,就是專心學習。

而下午五點之後我就可以做我想要做的事,除非有很急迫要解決的問題,不然在這段時間中,不要去想學習的事。

如果想要在學習之餘仍保有自己的娛樂的話,刻意安排娛樂、假日、休息時間,這是我在轉職的過程中,幫助我停止「享樂罪惡感」的最佳辦法。



建立舒適學習環境

身為高敏感族群,高一度低一度的室溫、大樓的施工聲或是隔壁同學的聊天聲,都足以破壞我一整天的學習效率,甚至會影響到我的身心狀況。

因此,在決定全職轉職後,我非常積極的找出最適合我自己的學習空間。

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因為心情很煩躁、程度不夠,總是沒有辦法好好在家裡靜下心學習,於是我會很早出門,找一個不會太貴,又有插座的咖啡廳坐一整天。

但隨著學習狀態慢慢進步,我開始發現到咖啡廳的走路時間,及到咖啡廳後要進入到學習狀態的過程,反而讓我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也開始慢慢覺得,咖啡廳的空間還是不夠安靜。

於是,全職學習約兩個月後,我開始漸漸不去咖啡廳了,而是選擇在家學習。

然而事情並不是大家所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光是要在家好好念書,我就換了好幾個家裡的角落唸書,像是坐在在客廳的地板,用著玻璃茶几當書桌,這樣我就可以以我最舒服的坐姿念書。

除了在茶几上寫程式,我還曾經把電腦放在床頭櫃,盤腿坐在床上唸書過。

到最後我還是選擇坐在書桌前好好學習,直到我最後找到工作。

連一開始怕電費爆表,而捨不得開的冷氣,我也是大開特開,就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好好地、舒舒服服地專心學習。


說到這裡,你大概也曉得,只要是能讓你學習狀態變好的事物,都很值得拿你的時間、金錢去換。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得要持續觀察自己的學習狀況,並且從中進行適當的調整。

有時候並不一定是做了一個改變,你的學習效率就會大幅提升。

更有可能地是,在持續學習的過程中,你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方式去了解自己,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套學習方式。

至於這一套學習方式是什麼,很遺憾,這絕對是因人而異的,但上方提到的幾個方法對我來說非常有用,如果你不曉得該怎麼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也許你可以逐項實踐測試,觀察以上方法是不是真的能改善你的學習效率。


希望今天的文章有幫助到正在閱讀的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可以留下你的愛心或是收藏我的文章,也或者可以點選「贊助」,你的一杯咖啡絕對是我持續寫下去的動力!或是透過拍拍手,用你小小的行動支持我的創作!

我是Vivian,我們下次見。


關於我:

一名從英文系畢業的前端工程師,喜歡閱讀、寫東西及自我成長。

|Instagram: Vivian Yeh|vivian_enlife

|聯絡我:vivian.enlife@gmail.com

avatar-img
Vivian Yeh - 跨領域轉職的軟體工程師
443會員
102內容數
為了追求可以窩在座位上、可以心無旁騖思考問題、座位可以亂七八糟沒關係、不需要到處哈腰點頭跑客戶,不用腳踩十公分、連妝都可以不用化的職場人生,文組少女毅然決然踏上RD的養成日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陣子在跟讀者聊天的時候,發現在 Junior 階段很容易遇到一些工作上挫折,但又不太知道怎麼解決或是優化。 也有可能在開發過程中碰到了些大地雷,但身邊的前輩、同事不一定能用比較軟性的方式好好的傳達,這是非常常出現的,尤其是在跨部門協作經驗較少的工程師,會不曉得怎麼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告訴⋯⋯
「Hi,Vivian 想要請教妳有沒有在寫程式的時候遇過瓶頸呢?」這大概是我在經營自媒體後,最常收到的問題了。 說實話,身為非本科系的我,在還沒掌握寫程式的精髓時,多多少少都會有感到很挫折的時候,在分享我自己的狀況前,先來聊聊讀者及一些朋友與我分享他們在學習程式時卡關的狀況:
在還不是工程師以前,我非常著迷於「自學」這個詞,不論在工作上、興趣方面的問題,我都會告訴我自己:「嗯!我可以自己學起來!」 於是乎我就有了「自學行銷」、「自學設計」、「自學吉他」等,各式各樣的自學行為,有時候我會買書學習,但有時候又會覺得:「啊,網路上這麼多免費的資源,我多看幾個影片就可以學會了。」
前陣子在跟讀者聊天的時候,發現在 Junior 階段很容易遇到一些工作上挫折,但又不太知道怎麼解決或是優化。 也有可能在開發過程中碰到了些大地雷,但身邊的前輩、同事不一定能用比較軟性的方式好好的傳達,這是非常常出現的,尤其是在跨部門協作經驗較少的工程師,會不曉得怎麼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告訴⋯⋯
「Hi,Vivian 想要請教妳有沒有在寫程式的時候遇過瓶頸呢?」這大概是我在經營自媒體後,最常收到的問題了。 說實話,身為非本科系的我,在還沒掌握寫程式的精髓時,多多少少都會有感到很挫折的時候,在分享我自己的狀況前,先來聊聊讀者及一些朋友與我分享他們在學習程式時卡關的狀況:
在還不是工程師以前,我非常著迷於「自學」這個詞,不論在工作上、興趣方面的問題,我都會告訴我自己:「嗯!我可以自己學起來!」 於是乎我就有了「自學行銷」、「自學設計」、「自學吉他」等,各式各樣的自學行為,有時候我會買書學習,但有時候又會覺得:「啊,網路上這麼多免費的資源,我多看幾個影片就可以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