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命名二三事

2021/10/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約莫每年夏秋之際,是台灣的颱風季最熱鬧的時候。許多人此時最關注的大概是放颱風假的機會高不高,我也不例外。不過,我同時關心今年的颱風有哪些、會叫什麼名字。

【命名】

1. 想命名?是委員會成員國再說吧!
各位或許有感覺,每隔幾年總會冒出些似乎有點熟悉的颱風名字;沒錯,我們現在所聽見的颱風名字是重複使用的。從2000年開始,颱風名字為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所制定,並交由委員會中的14個成員國分別提交名字,組成一份命名表單循環使用。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問:那台灣所取的颱風名字有哪些?很可惜,台灣不是委員會會員,自然無法提供名字囉!
2. 是納莉還是百合?——音譯與意譯
我們常聽見的颱風名字,都是經過中文翻譯的版本,有些採取音譯,有些採取意譯。例如曾在2005年及2017年兩度侵襲台灣的海棠颱風,就是我們所能直觀想到的海棠花的意思;而在2010年與2016年同樣兩度侵襲台灣的梅姬颱風,則不是字面上呈現的「梅花公主」,它是由韓國所提供的名稱,真正意思其實是「鯰魚」。前幾年中央氣象局修改了颱風的中文譯名規定,以往非華語圈國家地區所提供之名稱多半習慣以音譯呈現,現在則盡可能改為意譯,期望能使民眾更加了解颱風名稱的背後含義,讓大家在音譯上比較難懂的名稱,像是康伯斯、諾古力,都會變成聽得懂的圓規、浣熊。也因此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未來將不會再出現,如2001年讓台北捷運大淹水的納莉颱風,「納莉」這個韓國提供的名字從音譯改為意譯後,未來新的颱風誕生,再輪到此名都將改叫「百合」。不知道看到這裡的你,是比較喜歡聽起來彷彿把外國人名字翻成中文的音譯版,還是更喜歡直覺明瞭的意譯版呢?

【除名】

1. 不想再聽到他了!——重創某地
颱風能命名,當然也可以除名。除名的原因最常見便是因造成某地重大災情,而遭申請除名,像是莫拉克、莫蘭蒂等名字,都只會存在於歷史中了。大家或許又會好奇,台灣有沒有申請過颱風的除名呢?很抱歉,雖然台灣常常遭到颱風重創,但提出除名同樣只有颱風委員會中的成員國有機會唷!不過有時影響台灣的颱風,可能也影響了其他國家,因此看到侵台颱風被除名,通通都是隔壁鄰居們提出申請通過的。一個名字退役之後,該名字的命名國家需要再提出替代的名字,例如泰國提供的「榴槤颱風」,在2006年重創菲律賓後正式退役,泰國則在之後提供了「山竹」作為榴槤除名後的替代名稱。
2. 叫這名字,你認真?——技術性除名
除了重創某地,也有的颱風名字是因為技術性問題而遭到更換,像是香港曾經提出「妍妍」「婷婷」等名字,後來想想大概覺得不太有意義,而自行要求更換;也因為各國語言文化不同,有的名字是被其他成員國說聽起來像其語言中的不雅字詞,而遭提出更名。

【結】

這次的颱風小故事就先寫到這裡,如果有緣我們再相會!有興趣的話,下次看到我,可以請我背2004年該年總共29個颱風的名字給你聽。
By 夢想成為啓太的艾德溫 2021.10.16

作者介紹
施承佑,台大醫學系五年級,台北人。
不知道為什麼就默默開始背颱風名字的人,聽起來似乎有點奇妙。第一次開始大約是在2001年,可能那年侵台颱風頗多而且都很有名,像是桃芝、納莉、利奇馬.......
小時候一直拉著幼稚園同學講颱風的五四三,結果後來某次明明是要講別的事,直接被同學說不想再聽颱風名字了。
颱風名字很有趣,有趣在你聽他的中文翻譯像個少女名正覺得好好聽的同時,背後意義其實是某種食物或一朵花也說不定。
    台大醫學系文化部
    台大醫學系文化部
    #OO那件小事 專欄 寫一篇篇短文帶大家認識身邊的人熱愛的主題 #AtypicalPresentation 專欄 採訪各領域發光發熱小有名氣的系友,追蹤他們是怎麼從非主流醫學生,變成很酷的大人 #假裝很有文化 月刊 以我們的眼光帶你參觀我們眼裡的台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