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寬畫與東坡書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此詩寫於1992年,當時故宮同時展出范寬〈谿山行旅圖〉與蘇東坡〈寒食帖〉,北宋就在范、蘇兩人的生活年代之間,對比台灣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民心流向,有感而作)
江山如畫
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它低頭看了看一身的裂痕和碎片
一再補過、修過和黏過的絹布與紙面
不敢相信,這就是人稱與山傳神
氣奪造化的筆墨
你呢?
寒食節裡,險險斷炊絕食的老弟
真有你的
烏台詩案的那一場牢獄之災
竟然沒有嚇破你的膽
遠遠從繁華京城流放到偏僻的黃州
你那一部大鬍子在癘霧瘴氣中竟仍飄逸如昔
夜半還有雅興偷搬海棠花
只為那一股幽香與潔白
直到「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又濃又黑的煙才嗆得你不得不大聲咳嗽
即使「寒食帖」裡優雅典麗的書法
也掩飾不了你的困騫與窘迫
然而你總是瀟灑的
像手卷的展開那樣雍容
柔和的光線下舒舒服服躺著
彷彿江邊喝酒、醉聽潮聲的自在閒散
直讓人不得不忘了
你身陷牢獄時的畏怖幾死
被酷吏虐打折磨時
連獄卒都聽不下去的哀號,以及
九百多年來歷經過的多少戰亂、水漬和火燒
不像我,縱使滿身老朽
皮膚骨頭都被風吹雨打蟲蛀過
總還是要高高站著
挺起參天的巨山撐住天地
讓中國的山水從此進入境界
讓山水的境界從此進入人間
但歷史終於仰天太息
沈重的口氣像它黧黑的面目
一片片碎裂的絹、失魂的紙
山岩般墜落,從水土流失嚴重的台灣
林中棲息的群鳥紛紛撲翅驚飛
駭動於噴射飛機的拔天而去
轟然似晴天打霹靂
溪邊趕路的人和驢都驚慌失措
這條路,已經默默走了千年
下一個村落,難道真的是
美國大都會,洋人的國度?
「風儀峭古,進止疏野,
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的他
名字藏在谿山行旅圖的樹林背後
想到此去萬里
竟然也,忍不住的發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侯吉諒首創以數學、幾何、物理、力學來解析書法觀念及賞析,系統化闡釋學習書法的觀念、知識、技法,以及筆墨紙硯等相關知識,讓書法的學習更容易、簡單、快速、有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80年代寫字最苦惱的,就是沒有好的墨條。 好墨的基本條件是要能黑,但當時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墨,無論是大陸墨還是台灣墨,都不容易磨黑,日本墨大部份都可以黑,可是很貴。 後來聽畫畫的朋友說,故宮的墨很好,好奇去買了來用,果然是很好,而且做得很漂亮,應該是當時最好的墨了,1991年跟隨江兆申老師之後,
    我在〈張豐吉與鳳梨紙〉一文中最後說,「簡單來說,我覺得菠蘿宣兼具宣紙與皮紙的特性,所以墨色表現極佳(宣紙),而又非常強韌(皮紙),寫字在篆、隸、行、草、楷各體的表現都很漂亮,墨色可以黑到立體感非常強烈,水墨的表現淡墨的效果則極其漂亮,不但層次分明,複筆疊韻厚重,濃淡墨都非常溫潤,很少有紙張可以達到這
    張豐吉與鳳梨紙◎文/侯吉諒 鳳梨皮做紙近日意外引起大眾注意,因為張大千曾經畫過一幅嘉義八號鳳梨,更對鳳梨皮做的紙張讚不絕口,不但自己大量購買,還以之贈送親朋好友,可見張大千對鳳梨紙的喜愛。 張大千的故事中特別膾炙人口的,除了遠征敦煌研究壁畫,大概就是他對書畫工具材料的講究了。 二○○二年,張大千的《
    什麼時候適合學書法,這個問題大概是很多人會有的疑問,小朋友什麼年紀適合開始學書法,是不是愈早愈好?大人退休了再學書法會不會來不及? 籠統一點說,學書法任何年齡都可以,畢竟現代人學書法並非絕對必修,所以老少早晚都可以。 但以學習的效果來說,學習書法還是有各種最佳時候,《書譜》有一段關於什麼時候適合學
    一張好紙的故事 ──廣興紙寮「楮皮仿宋羅紋紙」製作始末 一九七八年八月,在海外生活了將近三十年後,張大千決定回台灣定居。 當時物力維艱,張大千苦於沒有好紙可用,江兆申老師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和張大千自成莫逆之交,因而想辦法解決張大千用紙的困難。 江老師親自開了做紙的材料、工序,到日本找人訂做。做紙
    1980年代寫字最苦惱的,就是沒有好的墨條。 好墨的基本條件是要能黑,但當時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墨,無論是大陸墨還是台灣墨,都不容易磨黑,日本墨大部份都可以黑,可是很貴。 後來聽畫畫的朋友說,故宮的墨很好,好奇去買了來用,果然是很好,而且做得很漂亮,應該是當時最好的墨了,1991年跟隨江兆申老師之後,
    我在〈張豐吉與鳳梨紙〉一文中最後說,「簡單來說,我覺得菠蘿宣兼具宣紙與皮紙的特性,所以墨色表現極佳(宣紙),而又非常強韌(皮紙),寫字在篆、隸、行、草、楷各體的表現都很漂亮,墨色可以黑到立體感非常強烈,水墨的表現淡墨的效果則極其漂亮,不但層次分明,複筆疊韻厚重,濃淡墨都非常溫潤,很少有紙張可以達到這
    張豐吉與鳳梨紙◎文/侯吉諒 鳳梨皮做紙近日意外引起大眾注意,因為張大千曾經畫過一幅嘉義八號鳳梨,更對鳳梨皮做的紙張讚不絕口,不但自己大量購買,還以之贈送親朋好友,可見張大千對鳳梨紙的喜愛。 張大千的故事中特別膾炙人口的,除了遠征敦煌研究壁畫,大概就是他對書畫工具材料的講究了。 二○○二年,張大千的《
    什麼時候適合學書法,這個問題大概是很多人會有的疑問,小朋友什麼年紀適合開始學書法,是不是愈早愈好?大人退休了再學書法會不會來不及? 籠統一點說,學書法任何年齡都可以,畢竟現代人學書法並非絕對必修,所以老少早晚都可以。 但以學習的效果來說,學習書法還是有各種最佳時候,《書譜》有一段關於什麼時候適合學
    一張好紙的故事 ──廣興紙寮「楮皮仿宋羅紋紙」製作始末 一九七八年八月,在海外生活了將近三十年後,張大千決定回台灣定居。 當時物力維艱,張大千苦於沒有好紙可用,江兆申老師時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和張大千自成莫逆之交,因而想辦法解決張大千用紙的困難。 江老師親自開了做紙的材料、工序,到日本找人訂做。做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自題金山畫像>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前言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年)五月,蘇軾獲赦從儋州北上,途經鎮江金山寺,看到畫家李公麟為他所繪之畫像,有感而作。也是在多年貶謫後,對自己一生的總評。黃州惠州儋州都是他被貶謫、流放的地方,在這三個
    《臨江仙。夜歸臨臬》蘇東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前言 蘇東坡在「倚杖聽江聲」後,感慨到「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江水流淌聲在夜深人靜之際,聽來格外
    我國文辭優美由其對聯更是代表作,偶然看到一副對聯,作者是蘇東坡及佛印和尚創作諧音聯附錄于下: 蘇:狗啃河上骨 佛:水流東坡詩 兩上下聯帶有諧音字,河上(和尚)骨,東坡詩(東坡屍)絕對絕妙呀! 不才依此作了幾個上聯,唯獨下聯苦思多年無果,故尋求高手對絕佳下聯。 一、(諧音
    Thumbnail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他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那已成為他公餘寂寞的心靈最佳的安頓處。 有一天,東坡居士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Thumbnail
    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長期在官場上奔波勞碌,感到身心疲憊。終於,他被貶谪到了南方夷狄之地。作者在農家菜圃旁結廬而居,過著清閒淡泊的生活。他時而耕田,時而泛舟,怡然自得。在滁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即寒冷的山野。隨著寒氣的加重,山林間樹木的顏色,也轉為一片深綠了;秋天的溪水,整日潺潺的流動著。詩人拄著手杖站在柴門外;在陣陣的涼風裡,悠閒的聽著傍晚的
    Thumbnail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二》 (759年) 唐 · 杜甫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ki5。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ti5。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kui5。 老人佗日愛,正想滑流匙si5。 百家講壇的講解內容: 摘錄: 杜甫逃荒到秦州(今甘肅天水),秦州有一個他的同族晚輩叫杜佐,生活比較富足。
    Thumbnail
    前陣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了蘇軾手書的《前赤壁賦》真跡,成為一時話題。妻子說,去看展時聽到許多參觀的民眾一面瞻仰書法,一面回憶著高中時讀過的課文,不禁讓我想到《男人四十》電影中,張學友和梅艷芳去探望病危的高中老師時,用粵語一句一句背誦起前赤壁賦的片段......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自題金山畫像>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前言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年)五月,蘇軾獲赦從儋州北上,途經鎮江金山寺,看到畫家李公麟為他所繪之畫像,有感而作。也是在多年貶謫後,對自己一生的總評。黃州惠州儋州都是他被貶謫、流放的地方,在這三個
    《臨江仙。夜歸臨臬》蘇東坡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前言 蘇東坡在「倚杖聽江聲」後,感慨到「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江水流淌聲在夜深人靜之際,聽來格外
    我國文辭優美由其對聯更是代表作,偶然看到一副對聯,作者是蘇東坡及佛印和尚創作諧音聯附錄于下: 蘇:狗啃河上骨 佛:水流東坡詩 兩上下聯帶有諧音字,河上(和尚)骨,東坡詩(東坡屍)絕對絕妙呀! 不才依此作了幾個上聯,唯獨下聯苦思多年無果,故尋求高手對絕佳下聯。 一、(諧音
    Thumbnail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他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那已成為他公餘寂寞的心靈最佳的安頓處。 有一天,東坡居士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Thumbnail
    溪居 唐代柳宗元 久爲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長期在官場上奔波勞碌,感到身心疲憊。終於,他被貶谪到了南方夷狄之地。作者在農家菜圃旁結廬而居,過著清閒淡泊的生活。他時而耕田,時而泛舟,怡然自得。在滁州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Thumbnail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唐代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寒山,即寒冷的山野。隨著寒氣的加重,山林間樹木的顏色,也轉為一片深綠了;秋天的溪水,整日潺潺的流動著。詩人拄著手杖站在柴門外;在陣陣的涼風裡,悠閒的聽著傍晚的
    Thumbnail
    《佐還山後寄三首 其二》 (759年) 唐 · 杜甫 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ki5。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ti5。 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kui5。 老人佗日愛,正想滑流匙si5。 百家講壇的講解內容: 摘錄: 杜甫逃荒到秦州(今甘肅天水),秦州有一個他的同族晚輩叫杜佐,生活比較富足。
    Thumbnail
    前陣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了蘇軾手書的《前赤壁賦》真跡,成為一時話題。妻子說,去看展時聽到許多參觀的民眾一面瞻仰書法,一面回憶著高中時讀過的課文,不禁讓我想到《男人四十》電影中,張學友和梅艷芳去探望病危的高中老師時,用粵語一句一句背誦起前赤壁賦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