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日劇電影—供求利弊 超乎想像

2021/11/1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類日劇電影
無論對《假面之夜》是褒是貶,覺得「似日劇」「為何不拍成日劇」應該是廣大觀眾的共識。雖然走文藝片路線的日本電影導演大有人在,但一講到高票房電影,似乎跟日劇脫不了關係。「類日劇」作為日本電影的獨有類型,究竟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Fuji TV Movies有多強?

追溯「類日劇」電影的最大推手,應該是曾經的日劇霸主:富士電視台。自從《跳躍大搜查線》一系列電影版贏得高票房之後(2003年《跳躍大搜查線2:封鎖彩虹橋》收173.5億円,為日本真人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開啟了富士電影(Fuji TV Movies)之路後,每年公映的日本電影,很容易就看到「富士電視台」的蹤影。
低收視高票房的《信用欺詐師JP》系列,卻令富士誤會不少低收視日劇可以照辦煮碗…
系出富士的大熱日劇劇場版,當然由同電視台出品,除了《跳躍大搜查線》,還有《律政英雄》、《神探伽利略》、《交響情人夢》等;近期最有名則有《信用欺詐師JP》,而且通常不只一部,有好票房劇場版自然「食過翻尋味」!另外還有先出電影、再播日劇的《海猿》,電影大熱換人再拍劇的《電車男》!
還有一堆明明不是日劇,卻因為幕後班底皆為電視台出身,以及改編自小說/漫畫,結果充滿日劇感,小說改編的例子有文首提到的《假面》系列、《人魚沉睡之家》、《日間演奏會散場時》…漫畫改編則有《帝一的國》、《飛翔吧!埼玉》、《東京復仇者》…多不勝數!
憑《飛翔吧!埼玉》「最佳導演」的武內英樹導演
富士亦擅長把自家的幕後人員捧紅,編而優則導有三谷幸喜,電視導演拍電影則有鈴木雅之、西谷弘、武內英樹,武內英樹甚至憑《飛翔吧!埼玉》勇奪「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導演」!

其他電視台都有「類日劇電影」?!

富士開啟了「電視台拍電影賺大錢」的風氣,鼓勵其他電視台爭相仿傚,包括拍攝日劇劇場版、增加其他類型電影的投資等等。
原本就有投資製作電影的TBS,開始拍攝劇場版,如《木更津貓眼》(兩部分別收15及18億円,比日劇收視10.1%更突出)、《流星花園:皇冠的秘密》、《麒麟之翼》及《當祈禱落幕時》(《新參者》系列)、《SPEC》系列…等等;亦如富士一樣搞先拍電影後拍劇(如《藉著雨點說愛你》電影版竹內結子、中村獅童/日劇版Mimura、成宮寬貴),改編動畫/小說時電影、日劇輪流拍(如《大奧-男女逆轉-》系列、《圖書館戰爭》系列)。
TBS《當祈禱落幕時》
NTV《今日我話事!!劇場版》
主力協助宮崎駿拍攝動畫的NTV,90年代雖然推出過《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 上海魚人傳說》,到了2000年代斷斷續續投資過不少電影,如山崎貴執導的《三丁目之黃昏》系列,山田洋次執導的《黃昏清兵衛》及《隱劍鬼爪》,漫畫改編的《死亡筆記》系列、《GANTZ 殺戮都市》系列、《寄生獸》系列等等;正式投入日劇劇場版世界,則由經典校園劇《我Miss係大佬》開始,其後一系列Johnny’s偶像主演的《怪物小王子》、《妖怪人間》,到近期的《今日我話事!!劇場版》、《太太請小心輕放 劇場版》都有一定的票房保證;今年年底還有《輪到你了 劇場版》,大玩日劇的平行時空故事,賺完收視再賺票房!
「BL經濟學」:朝日《大叔的愛》
「BL經濟學」:TV東《昨日的美食》
被網民戲稱為「老人台」的朝日電視台,除了支持山田洋次由《武士的一分》開始的一系列松竹電影之外,2000年代開始緊貼其他民間電視台,推出經典劇《TRICK》系列及《相棒》系列的劇場版電影,近年最成功則是低收視高票房影響力遍佈亞洲的《大叔的愛》電影版《大叔的愛:LOVE or DEAD》!
就連特行獨立TV東,都拍過《桃花期》及《昨日的美食》等日劇劇場版!最意外是連國營NHK都加入戰場!今年在海外影展大出鋒頭,連威尼斯影展銀獅獎都拿下的《間謀之妻》,就是NHK出品!如此看來,日本電影界跟各大電視台關係果然千絲萬褸!

只此一家日劇味的利與弊

除了從電影界招攬的導演之外,「類日劇電影」皆有強烈的「日劇味」,讓觀眾身在戲院都有看日劇的效果。當日劇還興盛的時候,可能是賣點——「類日劇電影」通常製作更精緻,小小電視螢幕擠不進的明星陣容及場景等製作硬件,可以放在大銀幕;但無論敘事模式、劇情舖排、選角思維、演員表現模式…仍然充滿日劇的「想當然」套路,「起承轉合」儘在日劇框架中,要猜劇情發展的話「雖不中亦不遠矣」。
《假面之夜》雖然沒有木村拓哉曾經的日劇CP松隆子,但澤村一樹亦令人想到他另一部日劇《Grand Maison Tokyo》,所以日劇味仍然撲面而來。
當然,看日本本土票房數字,證明他們非常享受,可是對海外的其他觀眾而言呢?常看日劇的觀眾也許還會接受,可是對飽受歐美韓國電影洗禮的其他觀眾,日劇套路節奏偏慢,說教煩厭,經常「講多過做」,欠缺大銀幕應有的場面調度及敘事模式,為什麼要花錢入場觀看呢?
而且「類日劇電影」橫行,亦限制了演員發展。日本演員經常被評演技浮誇,表情用力過猛,禁不起大銀幕「放大觀看」,這裡通常指電視出身的演員。畢竟日本不像韓國,沒有所謂「忠武路*」演員,就算曾經揚威海外國際影展(如柳樂優彌、黑木華),他們回到日本亦不能因此升價十倍,只可以繼續拍劇賺知名度,拍廣告賺錢。
*屢獲南韓三大影展(百想、青龍、大鐘)的演員,同時兼具票房號召力,被視韓國影視界金字塔頂端,偶像、電視演員皆被排除在外。
甚至有不少原本拍偏鋒電影出道,在電影界享有定評的演員,後來都選擇拍劇「入屋」變親民,然後獲得更多拍廣告的機會(例子有吉高由里子、二階堂富美,連淺野忠信都算是一份子?!)。畢竟主導整個日本影視界的,仍然是各大電視台,以及與它們關係千絲萬縷的電影製作發行公司,一直走偏鋒路線的話,小圈子評價再高,都難以走進大眾的視線。反過來說,電視出身要轉型為電影演員,被影評人或影迷(指喜歡電影的狂迷)肯定演技,相對上更為困難。
早在國際影壇有一定名氣的淺野忠信,竟然在晨間劇《歡迎回來百音》飾演父輩角色,叫人驚訝!
據說曾經有外國影評人看不過眼,撰文批評電視台與電影公司、各大藝能事務所勾結,令到日本電影水準日漸低落,失去與外國競爭的能力,「日本電影學院獎」亦曾被北野武、三谷幸喜批評獎項沒有公信力,只是各大公司「輪流酬庸」的產物。
不過情況近年開始出現變化——最近兩年奪得「最佳電影」的《新聞記者》及《午夜天鵝》,份屬獨立小本製作,並非東寶、松竹、東映及華納兄弟等大公司出品,亦有電視台投資的電影在國際影展拿大獎(《間諜之妻》及《小偷家族》),電視台亦開始發掘其他業界人才拍電影,例如廣告專才濱崎慎治執導、澤本嘉光編劇合作的《老豆死開一陣先》,就是由富士投資!
亦有喜歡日本電影的朋友,指日本還有很多「非日劇電影」表現突出,例如濱口龍介今年憑《偶然與想像》及《Drive My Car》在國際影展大出鋒頭,甚至有影評人斷言,日本電影「已進入其新世紀的『復興時期』」?!只是就個人而言,多年來看著電視台如何「主宰」當地市場口味的觀眾,不敢如此樂觀。
《偶然與想像》令導演濱口龍介成為日本電影在海外的新希望。
「劇影不分」沒有一面倒的好壞,只是既然身為日本獨有的產物,如何發揮優點隱藏缺點,將會是日本影視界面對新一輪「黑船來了」的課題——畢竟Netflix韓流大軍壓境,連本土觀眾都為《魷魚遊戲》著迷,電視台影響力再強,都不能避免國際大趨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5會員
125內容數
雖然偏好日本影視,亦會討論香港、台灣及海外的戲劇作品,觀點未必獨特創新,就是愛胡言亂語,希望能找到同好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