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無可避免的痛苦,你是有選擇的 /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raw-image

【我和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這本書的關係】

我會想找書來看,通常是因為生活裡有些跨不過的檻,想打通自己的大腦,叫它不要再困在沒有意義的痛苦裡。我才不是想成為什麼偉大的人還是怎樣的。我只是想在思想上解放自己,看見不同的可能性,讓自己過得開心自在。

前一陣子就聽過其他人推薦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這本書,在讀之前我沒抱著多高的期望,只知道它似乎被譽為某種人生經典之作,但沒想到,它意外契合上我近期生活的困境,也給出了我滿有共鳴的答案。

剛升上碩班的我,第一年其實過得很痛苦。未來太廣了,我不想隨便選一條路走,我想好好探索自己的可能性,但我還沒有能力,把自己的現實,實現成自己的理想。

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同時砸在我身上了。原本的精神狀態已經不太穩定,加上碩班新的生活型態,還有我這種習慣想很多的個性,不擅長向外求助的我,同時失去內在與外在的支持,下場就是純粹的絕望。還好我很幸運的,在各個面向上逐漸找到自己的答案,還有能夠幫助我的人。可以說是重建了一個自己。

我並不是在最低潮的時候開始讀這本書的,而是在我憑著自己的力量,走過最低點以後,才找上這本書。所以,與其說這本書給予我力量,重新找到自己,不如說是,我想知道在這趟重建自我的旅途中,我錯過了什麼細節、我要怎麼讓自己痊癒得更完整。

而我很驚訝的發現,自己在這段旅途中得到的答案,和書中的答案,殊途同歸。

【受苦的意義】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這本書的作者弗蘭克(Viktor E. Frankl),是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存活者。他以一名精神科醫師的身份,親身經歷地獄般的生活,描寫他在集中營裡觀察到的人性種種,以及人是如何從極端痛苦的環境之中,找到希望,然後活下去。最後他發展出了一套名為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的心理學流派。

對,我知道聽起來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竟然多少能體會書中所描述的感受。或許僅僅是同樣身而為人,我們的共通之處比想像中的還要多。

Logotherapy的字根logos是希臘語,代表「意義」(meaning)。他們認為,追求人生的意義,其實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如果缺乏了這個意義,人就會生病。

有人曾問過弗蘭克,能不能夠用簡單幾句話告訴他「心理分析」 (Psychoanalysis)與「意義治療」(Logotherapy)的差別?弗蘭克這麼回答:在做心理分析時,病人要躺在床上,訴說某些難以說出口的事情;而進行意義治療時,病人可以直挺的坐著,但他要去聆聽某些不太舒服的事情。

書名 Man's Search For Meaning,乍聽之下是那種毫無邊際的哲學問題,要你去問人生:「它的意義是什麼?」其實正好相反,它並不是要你去問人生,而是你會「被人生提問」。而如果你想好好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為它負責,找到好的態度去面對你所遭遇的痛苦。

曾有一位患有嚴重憂鬱症的年長醫師,來找弗蘭克諮商。他心愛的妻子已經過世兩年了,但他一直無法從傷痛中走出來。於是,弗蘭克請那位醫師想像,如果今天是他的妻子活了下來,而他自己先離開了人世,那會發生什麼事情?

醫師回覆,噢,那對她來說一定很痛苦!

弗蘭克再告訴醫師,是他讓他的妻子免除於這樣的苦痛,而他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要承受苦痛。

弗蘭克並沒有讓他的妻子復活,但就在那個瞬間,那位醫師在他無法改變的命運之中,找到了新的意義。他改變了自己面對痛苦的態度。雖然不至於馬上從憂鬱症中痊癒,但他至少擁有了一個理由,能夠繼續面對人生。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尼采曾說過的這段話,或許能成為意義治療法最好的註解。就像在這位醫師的例子中,他找到了他的"why"以後,也就能承受更多生活上的苦痛了。

而也像是我們,當我們找到了一個人生方向:想去國外工作、到東部經營民宿、成為頂尖的音樂人、幫爸媽買一棟房子,只要這個 "why" 源自於自己,我們就會甘願承受更多折磨,想盡辦法解決所有的 "how"。

我覺得 Logotherapy 最可貴的精神在於,它並不是把陷入憂鬱的人們,認定成有所「缺失」,並且針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治療等等。它更像是,幫助人們拓寬他們對於人生意義的認知,找到好的態度,正視他們的痛苦。

對,你遇到了一堆爛事,它們會發生在你身上,都不是你的錯,那些事情你沒辦法控制。但是,接下來要用什麼態度面對、做出什麼回應,你是有辦法控制的,而且是你的「責任」。

"Live as if you were living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had acted as wrongly the first time as you are about to act now."

「想像你已經過完了第一次的人生,而且盡其所能的把它搞砸了,而你現在在過的是第二次的人生,而你即將和第一次一樣搞砸了。用這樣的態度,去過你的每一天。」弗蘭克說這是最能讓人激起負責精神的一句話。

這樣的責任感,對我來說其實是相當振奮的。雖然一方面,聽起來要花更多力氣去承擔事情,但其實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是有掌控權的,我們是有選擇的。

【意義也是必需品】

弗蘭克提到,現代人(當時是1984,但我覺得拿到現在來談也還算合理)有兩個常見的錯誤認知:一是,當你沒有工作(jobless)的時候,等同於你是沒有用的(useless);二是,當你沒有用的時候,等同於你在過一個沒有意義的(meaningless)人生。這也是為什麼,當弗蘭克說服了憂鬱傾向的患者,去參加服務性的志工活動之後,即使他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相同、拿到的薪水相同,只是把多餘出來的時間拿去參與「有意義」的活動,病情就能夠好轉了。

因為,一個人生存的必需品,並不只是只有錢。

意義也是必需品。

我覺得弗蘭克光是把那兩項認知視為「錯誤的」,就很令人驚訝了。仔細想想,為什麼我們常常這麼輕易的相信,工作搞砸了,就代表自己是個糟糕的人?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把自我價值建立在外在表現上?

我覺得以比較現代的話來講,logotherapy 所著重的概念,和「無條件的自我接納」或是「保有尊嚴」有類似的感覺。不管你遭受了什麼外在的逆境,你都有「選擇」能去保護內心中的某一塊,不被奪走。

就算遭受了極端的痛苦,你還是能夠選擇面對痛苦的態度。或甚至,就算沒錢,你還是可以保持心態的富有。更何況大多數時候,我們應該都距離真正的餓死還很遠。

金錢當然是生存的必需品,我沒有否認這一點。只是不要忘了,意義也是。除非你想告訴我,那些成天為了賺更多錢,加班加到懷疑人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那些人,叫作活著。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很害怕自己在環境的驅使下,也逐漸成為了那種人,卻渾然不覺。我很確定那種生活過起來一點都不開心。

明明都已經失去自己的靈魂了,已經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了,已經忘記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為什麼還會繼續相信,錢是唯一的生存必須品?為什麼這麼輕易的相信了別人害怕的事情?你如果不繼續賺錢,應該還可以再活一陣子不會餓死;但你的靈魂早就死了,你不去救它嗎?別誤以為金錢是唯一的生存必需品,別忘了補足自己對於意義的需求。

【Don't take things too seriously】

講這麼多嚴肅的東西,來分享一下我覺得書裡面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

有一個病患他只要緊張的時候就會大量出汗,而當他預期自己會出汗的時候,就變得更緊張,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弗蘭克給了他一個有點荒謬的建議:每當要流汗的時候,就盡情的讓它流,讓別人知道你有多能流汗。過了一個星期,他回來報告結果時,他告訴弗蘭克,現在當他每次感到焦慮的時候,他就會告訴自己,我怎麼只能冒一夸脫的汗,我覺得至少要十夸脫。結果,這個持續了四年的症狀,竟然在一週內就被治好了。

這個方法被稱作是「矛盾取向法」 (Paradoxical intention),也就是故意讓病人去要他所畏懼的事物。

我覺得這個例子幾乎是以學術的論述來為 "Don't take things too seriously" 背書。我們害怕事情出錯,所以產生擔憂,這本來是好的,代表我們真的在乎那件事。只不過,如果這份擔憂已經嚴重到它本身就成了問題,那就不好了。我們愈不敢想像事情真正走向極端的樣子,就愈會焦慮。如果我們能拿出一種「隨便啦,反正頂多就搞砸嘛哈哈」的豁達與幽默感,反而能夠活得更好。

一旦你不再打算「反抗」焦慮,而是任由它流往該去的地方,這個情緒就只是短暫的,它終究會消失。

【結語】

其實我看的是原文版,所以大概只能讀懂6、7成左右的內容,不過這本書留給我的印象還是相當深刻。

我覺得這本書整體而言,帶給我的訊息是這樣子的:「生命意義」並不是虛無飄渺、摸不著邊際的;它是真切存在,而且能夠執行的。只不過要依靠智慧,在思想上一步步引出自己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22會員
90內容數
創作就是在寫日記。是自我成長的日常紀錄,也是想法和情感的傳達。
2025/03/28
今天也是在修 app 的一些UI的細節。 最近做事的時候,發現自己卡在同一個死胡同裡的時間減少許多。我很習慣會讓思維發散出去,一直讓可能性無限分岔,最後收不回來。簡單來說,就是想像的速度遠大於實踐的速度,而每次從想像裡跳脫回現實的時候,總會不知道該怎麼向前,因為每一步的前進,都可能會再岔出更多的可
2025/03/28
今天也是在修 app 的一些UI的細節。 最近做事的時候,發現自己卡在同一個死胡同裡的時間減少許多。我很習慣會讓思維發散出去,一直讓可能性無限分岔,最後收不回來。簡單來說,就是想像的速度遠大於實踐的速度,而每次從想像裡跳脫回現實的時候,總會不知道該怎麼向前,因為每一步的前進,都可能會再岔出更多的可
2025/03/28
再講一個可以運用進 coding 裡的寫作心態。 (文組腦和理組腦的大熔爐) 文字的創作,通常每一字句都是原創的展現。一句話所走出的情感或故事,都可以視作一棵樹裡面的一條枝葉脈絡。 而相較之下,程式的撰寫則有很大一部分的重點在於「重複」。我們會寫function,通常是想要讓這個functio
2025/03/28
再講一個可以運用進 coding 裡的寫作心態。 (文組腦和理組腦的大熔爐) 文字的創作,通常每一字句都是原創的展現。一句話所走出的情感或故事,都可以視作一棵樹裡面的一條枝葉脈絡。 而相較之下,程式的撰寫則有很大一部分的重點在於「重複」。我們會寫function,通常是想要讓這個functio
2025/03/28
還有另外一點,是我更擅長於「先前進再說」。 不管是文字形式的寫作或是coding,它們其實都是創作。我所謂的創作,指的是「從無到有」生出來的思想。文字是經過個人思考與沉澱以後,透過語言把思想具體化,最後完成訊息的傳遞。而 coding 大致上也是在做這件事情,只不過它的語言,是sequential
2025/03/28
還有另外一點,是我更擅長於「先前進再說」。 不管是文字形式的寫作或是coding,它們其實都是創作。我所謂的創作,指的是「從無到有」生出來的思想。文字是經過個人思考與沉澱以後,透過語言把思想具體化,最後完成訊息的傳遞。而 coding 大致上也是在做這件事情,只不過它的語言,是sequentia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金句:再極限的苦難,一旦找到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本書的核心重點之一是意義療法。弗蘭克認為,幫助精神崩潰的人找到生命的意義,是戰勝痛苦的關鍵。這種療法強調,即使在極端環境下,人們也能透過發現生命的意義,找到內在的精神力量,並由此轉化痛苦,使生活變得有意義。
Thumbnail
金句:再極限的苦難,一旦找到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本書的核心重點之一是意義療法。弗蘭克認為,幫助精神崩潰的人找到生命的意義,是戰勝痛苦的關鍵。這種療法強調,即使在極端環境下,人們也能透過發現生命的意義,找到內在的精神力量,並由此轉化痛苦,使生活變得有意義。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弗蘭克從集中營歷劫到意義治療的誕生,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的生死與惡劣環境的逼迫、在苦痛與絕望中找到生命活下去的意義,並創立了「意義治療法」,幫助世人尋找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弗蘭克從集中營歷劫到意義治療的誕生,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的生死與惡劣環境的逼迫、在苦痛與絕望中找到生命活下去的意義,並創立了「意義治療法」,幫助世人尋找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心理治療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正是在所謂身心疾病的背後,試著找尋與看見那個獨一無二的你, 並讓你能夠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心理治療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正是在所謂身心疾病的背後,試著找尋與看見那個獨一無二的你, 並讓你能夠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我一直在研究如何自我療癒身心的狀況。看了幾本書,也聽了幾個心理師的演說,還有心理諮商師的書,以及身心靈方面的書。當然,裡頭也有些特別怪力亂神,或是涉及前世的,這我就比較不走這塊。 今天我發現這些療癒方法,其實可以歸納出一套有系統的自我療癒技術。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我一直在研究如何自我療癒身心的狀況。看了幾本書,也聽了幾個心理師的演說,還有心理諮商師的書,以及身心靈方面的書。當然,裡頭也有些特別怪力亂神,或是涉及前世的,這我就比較不走這塊。 今天我發現這些療癒方法,其實可以歸納出一套有系統的自我療癒技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