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過度思考的文字

27公開內容

純文字的創作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不小心就把這裡荒廢了一陣子。「荒廢」是說來有點難聽,但這段日子的我並沒有放棄寫作。相反地,寫作反而更緊密地和我的生活貼合在一塊。 最近我還是有在發文,不過是發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當時的我偷嫌 Vocus 沒什麼粉絲互動,所以換了個平台,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改變。如果是從成績來看的話,是沒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今天臨時興起,整理起了筆電上的照片。 整理照片常常要和過去的自己進行對話,回想拍照當下在想些什麼,為什麼留下這張照片,是因為這邊風景很漂亮嗎,還是難得拍到家人很生動的表情。現在坐在電腦前的我,又該把哪些照片留下,或是加強什麼地方。 和自己對話的時候,我發現到了一個我一直覺得不對勁、卻說不太出口的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在 YouTube、Instagram、或方格子上,都能看到那種規劃很周延的創作者。他們承諾每個禮拜幾會固定發出影片,還做成色彩豐富、富有設計感的字卡,昭告天下。 他們的行事曆可能早就排滿工作,似乎接下來的半年,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早就都安排好了。什麼週更、日更、時更、分更、秒更,都不是問題。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喜歡創作的人應該都有個經驗,在散步、洗澡的某個瞬間,腦中突然湧現了一個特別的想法、或某種前所未有的感受,加上最近剛好在寫某篇文章、或其他作品,可能會想,如果這個想法能放到創作裡,感覺就超讚的。一邊想著,又一邊對自己感到很佩服,天哪,我竟然能想出這種東西,我是創作奇才吧。 但最近的我,在出現這種感覺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離開學校以後,學習任何東西都讓我有種奇異的不安全感,沒有課程規劃、沒有同學可以比較,我不知道我學習的速度在「正常」的道路上,還是早就落後別人一大截。 沒有較勁的對象,反而讓我感到不安心,以前凡事都有比較的基準,我至少能夠看見,自己超越百分之八十的人了,還是有一半以上的人還在我前面。我要擔心的事情很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原本安穩的坐在客廳看著電視,突然間,我聽見空氣中傳來不尋常的趴搭趴搭聲,在大腦還沒完整消化資訊以前,體內某條反射神經牽動整個身體,我整個人迅速進入戰鬥狀態。我的餘光瞥見了一個漆黑而細小的身影在空中飛翔,我硬是把整個身體凹往相反於它飛行軌跡,好像還在無意識間大叫了些什麼,但我不記得我說了什麼。 那是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很不錯的文章,在分享創作者要怎麼保持好的心態,讓自己持續創作。其中,我特別有感的一點是:懷疑自己不夠格。 如果以我自己的話來轉化原作者的意思,我會這麼講:現在的我,就已經夠好了。 先以攝影作為例子好了(到底要講幾遍攝影的例子)。如果你是剛踏入攝影的新手,而且你抱持著一種自己「還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這次展覽的作品橫跨了繪畫界和攝影界,探索兩種創作媒材的可能性。展覽裡面有很多我不太熟悉的創作者,而今天主要想聊聊,我突然悟通了 Jeff Wall 的作品想傳達的意思。 繪畫與攝影,兩種媒材的差異 繪畫和攝影這兩種媒材,最主要差別在於時間性。繪畫是「長時間」的作品,畫一張人像,要
Thumbnail
謝謝分享~~看完文章後仔細一想,攝影確實不是瞬間的藝術呢!
1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17
1
Bella貝拉寫字中 感謝留言~ 應該說那也只是其中一種觀點吧哈哈,可以是、也可以不是
1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那時我每天十點開筆,午餐時間小休一下,寫到下午三點半左右就停筆。一週寫七天,如果遇到當天要演講或外出,我會提早起來寫,可能寫個五到八百字才出門。我一天寫一千多字,絕不超過兩千,即使寫到下午有時真的寫得很順手,字數到了我依然會停止。我會跑到沙發上躺一下,把還沒寫的東西在腦中過一遍,然後就出門去運動。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老實說,我並不是小說迷,我不會一拿起偵探小說就停不下來、被懸疑劇情吸引住,或徹底陷入一個世界觀很完整的奇幻世界裡,著迷於某項魔法道具的使用細節。但我總覺得這會讓我失去一些寫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提不起精神向下一個眾人推崇的耀眼光芒前進,就墜落。 心要下沉,就下沉。 投入黑暗的懷抱,複習被世界吞噬的溫度。 他們會說話,隨便,讓他們說話,他們對你最大的貢獻,也只有說話。 爬得起來就爬,爬不起來,就再死一會。 不要躺著,認真的去死。 死過,才能重生。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最近在讀的書,除了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以外,我也交叉著看陳雪的《寫作課》,以及兩位資深編輯的《故事造型師:老編輯談寫作的技藝》(再次感謝林比比鳥的推薦書單)。 在讀這幾本書的時候,最有趣的是發現知識的交會之處。 陳雪在《寫作課》裡分享她寫作的心路歷程,講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在第27章的標題是這樣下的:別光用講的,展現出來。 這句話的原文,應該就是我久遠以前,某次在國外論壇 (reddit) 上亂逛,看到的那句話: "Show, don't tell." 這句話的意思,指的是在寫作時不要像個冷靜的科學家,
Sylvia-avatar-img
2024/07/23
1
因為同樣的詞彙每個人定義不同嘛~能夠更加鉅細靡遺地去描述,可以讓讀者更加同理呢~
1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31
1
Sylvia 這樣講滿有道理的,每個人對特定字詞的用法、記憶、感受都不同,如果是場景的話可能會更容易同理
1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在方格子上閒晃的時候,意外發現林筆筆鳥推薦給寫作新手的清單,清單裡其中一本是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我很喜歡娜妲莉的寫作風格帶有一種內向人的自由與瘋狂,和我的頻率還滿合的,這本書我也覺得讀起來很順。文中有許多小篇章,而每個篇章會用不同的角度說明「心靈寫作」的其
Justin_inder-avatar-img
2024/07/21
2
寫作是世界,當下即永恆。進入心流狀態時,你我都是觀察者,甚至已經超越了有時間的維度。最近的感覺是,連感覺都可以是虛構的——「你將能看穿洞悉所有的形體,如此一來,所有的分野都將消失。」 「別『促使』你的心做任何事,只要擺開成見,紀錄下你腦中源源不絕的思緒就行了。」我想,這段話跟「臣服生命」的概念很類似:學會放手不去試圖掌控一切,讓生命之流將你帶向何方,隨遇而安。而如果我們這樣「相信」著,那麼連世界都不世界了😄娜妲莉好讚噢!你好,過度思考的Andy,我是過度思春的Justin👋😉
2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22
1
Justin_inder 原來是過度思春的部分www 這本書真的讚讚,滿啟發寫作方法的,有興趣可以找來看~
1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從之前幾篇文章,應該看得出來我很喜歡欣賞音樂作品,和研究創作者在作品中想傳達的感受。不過在聽這些作品的時候,我時常抱持著一個疑問,而這個疑問直到最近習慣寫作以後才慢慢想通。 創作的誕生大多源自內心某種未解的情緒,為了抒發情緒,才會寫下了文字、或拿起相機拍照、或編出一首歌。 但我在創作的時候,常常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最近為了增進寫作的能力,開始讀起教導寫作的書,像是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心靈寫作〉,和蕾妮‧布朗(Renni Browne)、戴夫‧金恩(Dave King)的〈故事造型師〉。 我一直都對創作滿有興趣的,不過「寫作」對我來說比較陌生;或者更準確地來說,是當我看了這些書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過度思考通常源自想要「解決問題」的心。我以為只要多認識一點人性、多深入了解他們的故事,就能在適當的時機,補上該被說出的話,前往沒那麼破碎的結局。 不過,有時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不要解決任何問題。 接受它就好。 它並不破碎,它不需要補救,它原本就很好。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我滿感謝自己的文章都有人看過而且留下愛心,有種默默被大家關注的感覺,有點溫馨、有點酷,但有時候有點害怕(?),因為大部分都沒有留言,會有點好奇大家的想法 「啊之前不是一直說不在意別人的回饋嗎現在又在那邊blablabla」 我想了一下,這兩者應該並不衝突 我覺得「不在意」的意思並不是毫不關心,
avatar-avatar
Andy 的過度思考日記
沒有,並不是勤勞到一日二更。 是前一天的文章超過12點才發,才有兩篇的錯覺。 高中時期的我,跟現在比起來應該是個比較脆弱和敏感的人,常對快速變動的外在世界感到害怕,或迷失在環境中來自各方的聲音。 在探索世界的過程裡,會反覆經歷走失、回歸、又走失、又回歸,過程中接觸到的各種不同價值,進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