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機器人人權 (下篇)

2021/11/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上週我們談到,如果人類能夠創造出所謂的「人工智能」,那我們可以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他,而兩者之間的關係又該如何界定。
  今天將會著重於,如過人類中終究無法創造出人工智能,那其原因又是甚麼?抑或者,人類本身也不是「智能」的呢?

人不能創造出同位階智能


  在這樣的論述下,人類終其無法創造出智能,或所謂——意識。而提出這樣的假設,就勢必得給出一套說法說明為何人無法創造出智能,或是說,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殊性是甚麼?

理型:模仿的模仿還是偽物

  讓我們先跳過柏拉圖那一大串關於理型論的辯證,粗暴的解釋:人類能夠體察意識,但我們的感官卻無法「感知」意識,那意識就應當是我們在出生前—天地創始之初,就具備"理型",所以我們心中對意識有所認識,也知道意識正在運作。但我們卻無法去"創造"他,因為我們所做的只不過是「模仿」這個理型世界的產物。我們創作出「美」的藝術品,但這個藝術品卻不具備「絕對的美」,有些人看覺得美,有些人卻不這麼覺得;相應的,我們所創作出的"意識"或"智能"其實也是模仿的物件,他或許可以讓大多是人覺得"他有意識",但依然不具備真正的意識。
  「只有人類的意識,才會具有理型知識」,所以,人非神(是的,又是那個宇宙論),所以我們所創造出的智能,其中不具備所謂的"理型",就算我們預先輸入了某些東西讓它動起來,像個人,但輸入的東西也不會是理型,而是我們創造出,代有缺陷的偽物。
  不過,就如同理型論所遇到的批判,這樣的論述依然面對一拖拉庫來自現代、存在主義等等的抨擊。因為再寫下去就要變成論理型論了,所以,自己去看書八(笑

不可知:無法窺視意識以至於無法再造

無法觸及之原因
  人永遠無法得知意識的「本質」是甚麼。我們或許可以觀察到意識所表現出的各種活動,對人類的行為邏輯去剖析,但我們依然不知道意識是甚麼狀態,而如果我們知道,就會進入唯物論的範疇了,所以等等再談。
  先以結論論述,如果人能夠自剖析其意識,人就不再為人,因此人對於其意識有不可知的特性。那這樣的特性對創造智能有甚麼影響呢?這意味著我們只能「仿生」,只能依照我們所發現的現象,不斷去修正貼近我們所想的"智能",最終可能可以創造出讓人覺得十分「相近於」智能的人工智能,但我們無法知道真正的意識是甚麼,所以永遠無法知道我們是否真正的創出了「同等智能」;而我們又知道我們是"如何"去創造出人工智能,這樣的知曉與不可知,使我們能夠持續判斷出,我們所創造出的智能並不是完全等價於我們的智能。因此,在能夠完全知曉人類的智能之前,我們無從判別我們創造的智能為真。
現實的運作
  那這樣的論述下,現實世界會呈現出什麼樣的樣貌呢?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工智能依然可以不斷發展,隨著修正與改進,人工智能會"讓人感覺"愈來愈像真正的智能,讓這個智能好像有情感,好像有智慧,最後人類可能幾乎無法辨識出兩者的差別。但是,這依然無法成為賦予機器人"人權"的合理依據,因為在先前了論述中,我們仍然知道這樣的智能是「被塑造」的,我們對機器輸入一個參數,機器給出一個反應,而這個反應會愈發的讓人覺得真實,但在邏輯上依然清楚,這樣的反應其實不過一串資訊流。話雖如此,如同先前在動物權所討論到的,就算不具有同等智能,人類基於理性與靈性的延伸,我們依然可能賦予這樣的存在一定的權利。而隨著人愈發的覺得機器的情感真實,對於機器人的種種行為可能會「於心不忍」,所以就算在此論述下的機器人,法理上並不存在可以賦予權利的理由,但循著與動物權相同的管道,可能有些人會想要避免非必要對人工智能的傷害、甚至將其視為「人」,那為了不傷害他"人"的情感,因為社會多數的聲音,機器人就算到頭來只是機器,也可能被人細心的呵護著。
讓我舉一個稍嫌不洽的例子。
  初音未來,是一套軟體。但在某些人眼中,初音卻又具妹某種特殊的身分,而如果隨意去踐踏、去侮辱,在那群人眼中可能跟摧毀一個人相同。這樣的情感投射,就和我們在動物權、上述的討論中,呈現出相同的樣貌。雖然可能不具備權利,卻有著不一樣的地位。

唯物:人即機械

  在唯物論眼中,人其實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機械,透過巧妙的生理機能去表現出各種活動。所以意識其實沒有甚麼特殊性,就如同呼吸一樣,是身體機轉的一部分。因此要創造出同等意識並不是不可能,只要"仿生"到底就行了。但反過來說,人其實也沒有甚麼特殊之處,理性與靈性乃至於智能或意識,不過是一連串的化學反應所構成,所以甚至可以說意識並不存在,人類不過是一個不斷進行反應的石頭。
不過,礙於我的能力不足,所以對於唯物論,我只能說:
我不知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王水星
王水星
每周一篇文章的空間 駐足 思考 屬於高中生的小小妄言之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