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第三場側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第二天,我們從私領域轉移到公領域,從公共議題評議的角度,討論文協成員對臺灣社會的關注。

臺北大學副校長、歷史系教授蔡龍保,和鐵道文史工作者、《鐵道情報》雜誌總編輯古庭維攜手,回顧臺灣在日本時代的交通建設。蔡教授在論壇一開始便強調,交通建設的興建,與臺灣總督府的殖民性相關,意圖透過鐵道興築,強化殖民的開化與現代性。

鐵道旅館的豪奢,即有作為殖民地臺灣的門面,成為總督府彰顯統治成果的象徵。古庭維則補充,除了鐵道旅館,肩負與日本連結重任的基隆車站,其建築經費之高,也令人訝異。

縱貫鐵路通車打破昔日南北的河川隔閡,帶來便利性,有助文協成員南來北往。1920-1930年代,鐵路也與自動車等其他的交通工具結合,推出連票等,讓全台交通更加便捷。

如果我們遙想百年前的臺灣,若是一位臺中的成員要到臺北,該搭乘哪些交通工具呢?古庭維指出,首先要知道這位成員是搭山線,或者海線。其次,則是他的居住地,是否得先搭乘手壓臺車到車站。到臺北之後,如果有足夠財力,則可能轉乘人力車到大稻埕。

兩位老師特別論及「相對剝奪感」。一個公共建設的推展,不免造成外部成本。由於日本人不在保甲體系,當開鑿道路向人民徵用土地,且費用又由人民負擔,臺灣人勢必得比日本人付出較多的成本。其次,當市街電車的興築被放到檯面上討論,若殖民政府的推動成功,勢必造成人力車伕的損失。這些損失又該由誰承擔呢?

因此,我們若想理解日本時代的公共建設議題,不能武斷認定臺灣士紳是逢臺灣總督府必反,應該要仔細解讀史料,才能理解臺灣士紳反對的緣由。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鼎珅國際的沙龍
0會員
8內容數
鼎珅國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21
作為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壓軸場,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以及東華大學華文系楊翠教授對談。
Thumbnail
2021/12/21
作為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壓軸場,邀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以及東華大學華文系楊翠教授對談。
Thumbnail
2021/12/21
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第二場,是以「書信日裡的文協側寫」為主題,特別著重在林獻堂和他的友人。因此,這場講座,特別邀請長年研究林獻堂的廖振富老師,以及林獻堂的家族後代,現任明台高中副校長的林承俊先生一起對談。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Thumbnail
2021/12/21
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第二場,是以「書信日裡的文協側寫」為主題,特別著重在林獻堂和他的友人。因此,這場講座,特別邀請長年研究林獻堂的廖振富老師,以及林獻堂的家族後代,現任明台高中副校長的林承俊先生一起對談。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Thumbnail
2021/12/21
2021年的新文化運動月論壇,以文協百年為命題,透過不同的四個講題,試圖接近臺灣文化協會成員的內心世界。 首場論壇,邀請到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允元與作家朱宥勳對談,以「文協青年創作中」為題,回顧日本時代的幾次文學論爭,及其背後所代表的涵義。
Thumbnail
2021/12/21
2021年的新文化運動月論壇,以文協百年為命題,透過不同的四個講題,試圖接近臺灣文化協會成員的內心世界。 首場論壇,邀請到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允元與作家朱宥勳對談,以「文協青年創作中」為題,回顧日本時代的幾次文學論爭,及其背後所代表的涵義。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