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第一場側記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第一場側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1年的新文化運動月論壇,以文協百年為命題,透過不同的四個講題,試圖接近臺灣文化協會成員的內心世界。

首場論壇,邀請到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允元與作家朱宥勳對談,以「文協青年創作中」為題,回顧日本時代的幾次文學論爭,及其背後所代表的涵義。

兩位講者從自身接觸日本時代文學作品的經驗談起,爾後回顧張我軍、鄭坤五等人的新舊文學論戰。為什麼張我軍認為古典文人的文學無法應用於社會?文學價值是什麼?文學的定義又是什麼?

其實,對張我軍等擁護新文學的知識份子而言,文學是參與社會運動、傳輸理念的工具。朱宥勳直指,300多個詩社所代表的舊文學界,其盛行的現象具有政治意義,與臺灣總督府的拉攏有關。陳允元則強調,張我軍對舊文學的否定,是否定舊文學界與臺灣總督府的眉來眼去。

於是在日本時代,新一輩的創作者書寫作品時,多半會帶入對傳統倫理道德、守舊思維的抨擊,以及對現代文明的追求與嚮往。陳允元也接連引用幾部日本時代的作品,呈現知識份子對當代社會的反思與批判。

不過,臺灣文化協會則可視為新舊文學界的攜手合作。林獻堂、林幼春、賴和等創始成員,都參與了舊文學界的詩文創作。在論壇後半段,陳允元和朱宥勳兩人以〈不幸之賣油炸檜的〉手稿,細看賴和透過多次修改,逐步嘗試新文學的語法並從賴和的文學創作,探究知識份子對當代社會問題的思索。

「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身為知識份子、醫生,賴和看見平民大眾苦痛,他無法和謝春木一樣將去東京視為解藥,也無法像蔣渭水一樣,說要將教育開到最大量。因此,在賴和的文學作品中,可以看見他從事社會運動的反思。

這樣的反思,在百年後的今天回頭看,更能感受到當代新、舊文化轉換間的衝擊,以及賴和等文協成員面對時代的反省與掙扎。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avatar-img
鼎珅國際的沙龍
0會員
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鼎珅國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時代的知識份子家裡,除了音樂,還有哪些休閒娛樂?在《文化問.診》的11月場,由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王品涵,從其研究的推理小說領域切入,引領我們走進知識份子的書房,回望百年前的推理小說閱讀歷程。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9月的《文化問.診》,我們走入百年前的人們家中,聆聽透過留聲機放送的旋律。本月的講者──知名曲盤收藏家陳明章,以珍藏的第一手史料「蟲膠唱片」,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體驗那些年人們一起聽的歌。
如果提到「日治.大稻埕.醫生」,首先聯想到的是哪位歷史人物?多數人應該會回答蔣渭水吧?不過,如果參與由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殷寶寧所長主講的《文化問.診》8月場講座,或許會浮現出另一個答案──蔡阿信。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主辦,2021年帶狀講座《文化問.診》,首場邀請以《老派少女購物日記》一書橫空出世,拿下多項文壇大獎的作者洪愛珠,並以「大稻埕飲食百年滋味」為題,述說富有歷史的在地小吃、糕點。
日本時代的知識份子家裡,除了音樂,還有哪些休閒娛樂?在《文化問.診》的11月場,由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王品涵,從其研究的推理小說領域切入,引領我們走進知識份子的書房,回望百年前的推理小說閱讀歷程。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9月的《文化問.診》,我們走入百年前的人們家中,聆聽透過留聲機放送的旋律。本月的講者──知名曲盤收藏家陳明章,以珍藏的第一手史料「蟲膠唱片」,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體驗那些年人們一起聽的歌。
如果提到「日治.大稻埕.醫生」,首先聯想到的是哪位歷史人物?多數人應該會回答蔣渭水吧?不過,如果參與由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殷寶寧所長主講的《文化問.診》8月場講座,或許會浮現出另一個答案──蔡阿信。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主辦,2021年帶狀講座《文化問.診》,首場邀請以《老派少女購物日記》一書橫空出世,拿下多項文壇大獎的作者洪愛珠,並以「大稻埕飲食百年滋味」為題,述說富有歷史的在地小吃、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