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一篇的內容裡,我們可以看到豐臣秀吉在實際上位之後的不安與焦慮,再加上他與千利休各別對於茶道的美學理念差異越來越明顯,進而影響到了兩人之間的微妙關係。而千利休也因此惹來了殺身之禍,被豐臣秀吉命令以切腹的方式,了結他對日本當時與後代極具影響力的一生。
千利休之死
如果我們把千利休的一生快速回放一遍來看,他原本從一個漁販的兒子、學習禪宗與茶、逐漸變成茶界小網紅、經營茶具網拍。受到織田信長的賞識後,變成大網紅,其後也在豐臣秀吉的身邊協助他,還獲得天皇賜名「利休」,自此達到網紅生涯的巔峰。這一路走來,其實跟從平民開始慢慢熬出頭的豐臣秀吉頗為相似,因此,兩人一路相互扶持,無論是在喝茶或是在政治上,都可以說是彼此不可或缺的戰友。然而,這一切卻在豐臣秀吉晚年的多疑猜忌之下,刻意給千利休冠上一些罪名之後,便命令他切腹自我了斷。主要的罪名分別是:
(1)不肖商人:刻意哄抬茶具價格,缺乏商人的職業道德(有一說是豐臣秀吉也企圖獨占茶具市場的交易,因此與千利休在商業利益上有所衝突);
(2)對豐臣秀吉大大不敬:由於千利休在京都的大德寺整修時,曾在資金上提供寺方援助,因此,寺方為了感謝千利休而雕了一座千利休的木雕像,並將其放在寺院的山門上。有人認為,如此一來,如果豐臣秀吉要來大德寺參拜的話,不就得從千利休的胯下鑽過才能進去嗎?這真是太不像話了。(但老實說,把木雕像搬下來或毀了不就得了?而且豐臣秀吉後來的確也將這尊木雕像大切八塊,還猛踩木雕像的頭...。因此有人猜測可能是千利休因為被捲入了當時豐臣家族的繼承政爭裡,因而被處死。)
其實,以上這些罪名無論怎麼看都很讓人覺得很牽強,所以究竟為什麼豐臣秀吉要幹掉千利休,一直到現在都是歷史上的謎,但要下這個決定,我相信豐臣秀吉一定也是經過一番掙扎的。因為,之前我第一次看到千利休被命令切腹的時候,只覺得豐臣秀吉好殘忍,明明以前兩個人是好媽幾的不是嗎?但我後來才知道,其實「切腹」這種自我了斷的方式,是武士階層的人才「享有」的特別待遇;否則,武士以外的人應該就是直接砍頭就行了。由此可知,豐臣秀吉即使到了最後不得不下這個決定,但還是有感念兩人過往的友誼,讓千利休尊嚴的了斷生命。
千利休:優雅的一生、壯烈的了結
據說千利休切腹的那天,外頭下著大雨,但他家四周仍被豐臣秀吉的軍隊團團包圍,只差沒衝進去而已,氛圍甚是肅殺。或許你會好奇,不就是一個人切腹,為什麼還要搞得這麼大的陣仗?原來,豐臣秀吉是擔心有他的學生(武將中有許多人都向他學習茶道)為了阻止他,而中斷切腹過程。切腹前,千利休點完人生的最後一碗茶,靜靜地喝完後,便壯烈地上路了。有傳聞說,千利休切腹時,外頭的人聽見了原本一直都很優雅的千利休,在死前使盡了所有喝茶的力氣,大喊了一段好長的遺言:
「人生七十 力囲希咄 吾這寶剣 祖佛共殺 提ル我得具足の一ッ太刀 今此時ぞ天に抛」
這段遺言裡因為參雜有禪語與艱深的漢文,因此直至今日,後人的解釋有許多不同的版本。我自己大概的理解是,千利休在死前回顧這七十年人生中的悲歡離合之後,對於身為茶人的他來說,手上的這些茶具,便相當於他長久以來慣用的盔甲與兵器。而從此刻起,他便能將所有兵器都拋向九霄雲外,自此之後不再被外務拘束,自由自在...的意思吧?總之,我只要想到這麼優雅的一個人,居然在切腹之前大聲嘶吼出這一段話,我就更加懷疑千利休或許有點雙重人格的特徵?壓抑了一輩子,終於可以解脫了。
利休已死,但茶道不死
據說千利休死後,豐臣秀吉曾經非常後悔,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日本的茶道,自千利休確立開始,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流傳至今,目前日本大約可分為:表千家、裏千家與武者小路千家等,統稱「三千家」的三個流派。即使在細節上各個流派的規則稍微不同,但他們皆以千利休為第一代家元。且無論是哪一個流派,最終的目的其實就是只有一個,也就是無微不至的「款待的心」,我相信他們所傳承下來的茶道,至今仍深深地影響著現代日本人的生活、文化與思考模式。
【造訪經典茶室建築:千利休與豐臣秀吉的最愛】
在講完了茶道的故事之後,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想看看茶室的空間,到底長得是圓是扁呢?下面NANA想分享的分別是能代表千利休的待庵與代表豐臣秀吉的黃金茶室,對茶道、建築有興趣的朋友,如果下次有機會到日本,建議也能將這兩個地方順便排進行程中喔。
「建築の日本展:その遺伝子のもたらすもの」中復原的待庵。/資料來源:網頁資訊
目前保存在妙喜庵內的茶室「待庵」,是目前唯一現存、由千利休經手的茶室,因而被指定為日本國寶之一。1582年,豐臣秀吉為了幫織田老大報仇而紮營於現在的京都大山崎地區,而這座茶室便是千利休當時為了豐臣秀吉所設計,建造於軍營之中的臨時茶室。在這之前的喝茶空間,多為4畳半以上、能讓人放鬆品茶、炫耀寶貝的書院造設計;但千利休在軍營中所設計的「待庵」,不僅空間狹小、入口也小、四面牆僅以稻梗與土糊成,黑色的床之間、搭配上歪七扭八的黑樂茶碗...,雖說是為了款待豐臣秀吉而設計,但其中可全都是千利休自己最愛的仛寂風格元素(有學者認為也有可能是受限於地形、建材取得、時間緊迫等等的限制)。由於待庵打破了許多以往對茶室的既有觀念,因此被後世認為是跨時代的經典茶室建築。
首先,他先是縮小了客人進出用的門,將其改為長寬各約60幾公分的「躙口」,使得進出的人都必須摘下高帽子、卸下武士刀後才得以進入茶室。這也意味著在茶室這個空間裡喝茶時,無論你是甚麼達官顯要,每個人都必須放下原本的一切與身分,在這裡,大家都是平等的;同時,當然也想讓武將們能有隱密與安全的感受,如此才能卸下時時刻刻防備的心,放鬆喝茶。
接著,他將茶室的空間由4畳半縮小為2畳,這樣的空間頂多就只能容納兩~三人(包含亭主),在這樣的空間裡喝茶,主客之間的距離可能只有30-50公分。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距離讓人覺得很緊張、無法放鬆,但也就是因為這樣近距離的談話(甚至是不談話),雙方才能輕易地透過對方細微的表情變化來感受彼此,自然而然地說出真心話來。
最後,在空間配置上,為了減輕一些因為空間狹小而造成的壓迫感,千利休開始在茶室裡「開窗」,讓戶外的自然光線灑落在茶室裡、將客人頭頂上的天花板挑高、將床之間的空間四邊刻意作成圓弧狀、去掉邊邊角角之後還將顏色塗黑...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讓客人在視覺上增加空間的寬闊感。
這間由千利休所設計的茶室(待庵)雖然不大,卻影響了往後許多的茶室建築設計,因此,像之前東京森美術館在2018年所推出的「建築的日本展:建築基因流傳下來的東西」建築展中,也曾依照原尺寸一比一重新打造出「待庵」來,讓世界各地的人看看這個國寶級的茶室基因源頭。
相對於千利休為豐臣秀吉所設計的「仛寂風」待庵,豐臣秀吉為天皇所設計的黃金茶室可說是走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奢華風」。據說豐臣秀吉當年為了請正親町天皇喝杯茶而建造的黃金茶室(
#66日本文化系列||茶(5)-這杯喝下去的不是茶,而是「豐臣秀吉的焦慮不安」),比待庵稍微再寬敞一些(三畳),且茶室不僅本身全部都貼滿了金箔,就連茶具也是全黃金打造而成;門、窗與塌塌米則捨棄原本樸素的和紙與藺草,改以猩猩緋色的羅紗鋪設。這種猩猩緋色的羅紗是一種赤紅色,且通常被拿來做成陣羽織的進口高級布料,由於最初是由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所帶進來的舶來品,所以當時的武將們覺得用這種布料做成的服飾非常蝦趴。同時,也因為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都很愛穿,因此,後來也被視為是一種權威的象徵,豐臣秀吉更是大量地將這種布料使用在黃金茶室裡,並在上頭印製代表豐臣家的五七桐紋(家徽)。除此之外,這座由豐臣秀吉所設計的黃金茶室,最酷的地方在於它是攜帶式茶室(可以拆解再組合),除了一開始搬進宮裡請天皇喝茶之外,他也曾搬到北野大茶湯(露天喝茶PARTY)中使用,後來連到九州打仗都還要隨身攜帶去戰場的陣營中,沒事就在黃金茶室裡來一杯。
可惜的是,原本的豐臣秀吉所設計的黃金茶室早已在戰火之中損毀,所以原本茶室的內部空間、所使用的茶具、建築規格與樣式等皆早已失傳。現代的日本人僅能根據不同的史料記載而重新呈現出來,因而產生許多不同的復原版本(大小不一、長相也不盡相同)。而這裡NANA所推薦、放在MOA美術館裡的版本,在茶具的部分,是參考千利休當時曾使用過的茶道具,以50公斤的黃金所鑄成;而床之間上所掛的掛軸字畫,則是採用豐臣秀吉的兒子在8歲時所寫下的「豐國大明神」這五個字,這位神寫的當然就是他老爸「豐臣秀吉」嘍。而茶室的整體空間,則是MOA美術館根據當時的武將、外國傳教士、茶人們所留下的紀錄文獻,以及接受豐臣秀吉獻茶的正親町天皇,在日記裡描述的內容所復原而成。為了重現當初黃金茶室被搬進天皇所居住的京都御所內的場景與感覺,他們連茶室外的空間也復原出來了;而且,這個復原的茶室也是可以拆解的,最遠還曾經到智利去參展過呢。
雖說如此絢爛奢華的空間設計與千利休所強調的仛寂的美學相差甚遠,有許多人認為這只不過是豐臣秀吉拿來炫耀自己的權力與財力罷了,千利休應該對此很反感。目前也的確還沒有任何文獻提及千利休曾經參與茶室設計的過程,但就內部空間這一點來說,我猜千利休應該還是有出意見的,例如考量到這茶室必須搬來搬去,所以不能太大;但屆時這空間內必須至少容納天皇、豐臣秀吉與他自己三個人,所以將原本只有兩畳的待庵擴大為三畳。也有人認為,雖然整間貼金箔的茶室讓人看起來好像很刺眼、很俗氣,但由於以前的照明全得仰賴自然光線與燭光,或許當時就是考慮到這茶室是要放在室內空間的,所以豐臣秀吉才會想藉由他最愛的金黃色空間來反射微弱的自然光線,再搭配上燭光搖曳的感覺,這正是他心中完美的仛寂之美。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