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恐懼,不按照它的指示就好了

面對恐懼,不按照它的指示就好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陣子,某重要長輩即將迎來耳順之年,我們在年初便開始討論壽禮,比起我的戰戰兢兢,W的隨性幾度讓我火大,無論是購買、包裝、寄送,就算我耳提面命時間的緊迫性,他都給我一種「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的感覺。

幾次感受自己的怒意,總覺得疑惑,為何純粹的「心意」變成了「壓力」?是因為過程中一波三折嗎?好像也不是,比較像是一種深怕被認為辦事不力的「恐懼」。這個恐懼還有兩個不同的面向:一是因為無法掌控的感覺,二是因為害怕讓他人失望。

raw-image

我在讀《當生命陷落時》時,曾抄下一段話提醒自己:「每次感覺很開心的時候,我們心裡想的一定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讚美、有所得、享樂、名聲。要是覺得不安,憤怒,厭煩,我們心裡的念頭和情緒很可能是繞著痛苦、失落、恥辱或譴責等等在打轉。

這些痛苦、失落、恥辱或譴責的情緒從何而來?瑞典心理學家Katarina Blom在她的TED演講中引用了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她指出大部分讓我們感到幸福的時刻,是因為和他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而非工作上的成就。反之,如果我們覺得不安、憤怒、厭煩,通常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涉及的人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我的恐懼,很大一部分來自害怕在長輩心中「辦事利索」的形象,被「失望」取代。雖然認知到這層恐懼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卻總是來不及反應便落入自我造作的小劇場,想著會有怎樣的負評,更害怕這層想像成真後的「自我譴責」,即便事後有所覺察,似乎也無法讓我好受一點。

後來,我看到了諮商心理師周慕姿在《關係黑洞》裡的自白,發現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而應對的第一步便是從接納自己的情緒開始。成長過程中在這樣那樣的關係中碰壁,那些創傷會在生命中反覆觸發同樣的情緒和反應,每陷入一次,就越深化這樣的模式,最終無可自拔。

M.T EIGassier on Unsplash

M.T EIGassier on Unsplash

所以最後,還是得回到「該如何面對恐懼」這樣一個課題。佩瑪.丘卓《當生命陷落時》裡講的一個故事或許可供參考:

以前有一個年輕的精神戰士。她的老師告訴她必須和恐懼決鬥,她卻不想這麼做。她覺得那似乎太好鬥,太嚇人,太不親善了。但是老師說她非做不可,接著便指示她方法。決鬥的那一天到了。她站在一邊,恐懼站在另一邊。她覺得自己很渺小,恐懼看起來卻巨大而猙獰。她站起來向恐懼走過去,三鞠躬之後說道:「我可以和你決鬥嗎?」恐懼說:「謝謝妳這麼尊重我,還問我能不能和你決鬥。」然後戰士問它說:「我如何才能打敗你?」恐懼說:「我的武器就是我講話的速度很快,我很快就能逼近你的臉。這樣你就會嚇破膽,我說什麼你就會做什麼。但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指示去做,我就沒有力量了。你可以聽我說話,也可以尊重我一點。甚至你會完全被我說服。但是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指示去做,我就沒有力量了。」於是,戰士便學會了擊敗恐懼之道。

raw-image

看完這個故事,並不代表就不會再生氣、再陷入焦慮、或沒有恐懼,但至少了解到恐懼的招式是快速進逼的「喋喋不休」,欲強行說服你這個不好或那個不對,讓你相信自己是糟糕的。

我學到,只要內心有一個「真的是這樣嗎?」的信念,就可以拉長戰線,削弱它的戰鬥力,更希望,最終能像故事中的精神戰士一樣,擊敗恐懼!


📚推薦閱讀

當生命陷落時》(When Things Fall Apart: Heart Advice for Difficult Times)/佩瑪・丘卓(Pema Chödrön)/心靈工坊

關係黑洞:面對侵蝕關係的不安全感,我們該如何救贖自己?》/周慕姿/商周出版

avatar-img
謝伊太太的沙龍
64會員
139內容數
美國生活去,任何「第一次」都是印記,都很珍貴。 那些忐忑的、興奮的、不安的、新鮮的、大開眼界的, 還是需要留下那麼一筆紀錄的,是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謝伊太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陽光斜斜灑在書桌前,我伸了個懶腰,揉揉發脹的太陽穴,心裡想著,是時候準備晚餐了。 冰箱裡剩下兩顆蕃茄,我一邊盤算著要做一道蕃茄炒蛋,一邊洗著食材。就像往常一樣,我機械地將雞蛋一顆顆敲進碗裡。沒想到敲開第二顆時,竟然掉出兩顆蛋黃。我愣了一下,眼睛睜大,嘴角也不自覺微微上揚——居然敲到了雙黃蛋,難得呢
2023年9月之後創作能量嘎然而止, 因為我將熱情傾注在了其他地方。 然而,用生命燃燒的選擇卻讓我失去了感受的能力。 在那段日子,對每一筆數字的較真,是我唯一在乎的事。 什麼包容阿、愛啊、感恩的~ 我演得彷彿有那麼一回事,卻始終感受不到真正的溫暖。 回頭再看,那時的我就是個情緒黑洞,一絲微光都進不來
學習歌唱一直不在我的人生選擇中,但當時的我卻非常需要這一個選項⋯⋯ 年初,聲音突然變得囁嚅,氣息也異常微弱,好友指出我似乎用氣音在交談,無奈地回:「沒辦法,只要我一試圖大聲說話就會咳嗽不止。」我們心知肚明,那是心因性的壓力反應,來自沒有盡頭的情緒勒索,就像是被誰箝制住喉嚨,自發地遏止了表達立場的渴望
陽光斜斜灑在書桌前,我伸了個懶腰,揉揉發脹的太陽穴,心裡想著,是時候準備晚餐了。 冰箱裡剩下兩顆蕃茄,我一邊盤算著要做一道蕃茄炒蛋,一邊洗著食材。就像往常一樣,我機械地將雞蛋一顆顆敲進碗裡。沒想到敲開第二顆時,竟然掉出兩顆蛋黃。我愣了一下,眼睛睜大,嘴角也不自覺微微上揚——居然敲到了雙黃蛋,難得呢
2023年9月之後創作能量嘎然而止, 因為我將熱情傾注在了其他地方。 然而,用生命燃燒的選擇卻讓我失去了感受的能力。 在那段日子,對每一筆數字的較真,是我唯一在乎的事。 什麼包容阿、愛啊、感恩的~ 我演得彷彿有那麼一回事,卻始終感受不到真正的溫暖。 回頭再看,那時的我就是個情緒黑洞,一絲微光都進不來
學習歌唱一直不在我的人生選擇中,但當時的我卻非常需要這一個選項⋯⋯ 年初,聲音突然變得囁嚅,氣息也異常微弱,好友指出我似乎用氣音在交談,無奈地回:「沒辦法,只要我一試圖大聲說話就會咳嗽不止。」我們心知肚明,那是心因性的壓力反應,來自沒有盡頭的情緒勒索,就像是被誰箝制住喉嚨,自發地遏止了表達立場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