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遊記|認識峇峇娘惹文化之旅(上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檳城(Penang),又稱檳州,以往對這城市的直覺印象除跨海的檳威大橋,不外乎是海邊踏浪、沙灘堆沙,以及品嚐當地美味,此番久違再訪,卻有另收穫,讓人重新瞭解其歷史背景,也驚喜於那多元文化融合後的豐富色彩。
位於喬治市內的「檳城娘惹博物館」,曾是甲必丹鄭景貴先生的官邸,亦是一個多世紀以前,大戶人家典型的住宅型式;雖已歷經百來年的歲月洗禮,惟經有志之士致力保存,耗時多年後重新裝潢與整修,大宅內外至今仍得以留有與那年代相同的樣貌,並於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館內同時展示超過 1仟件古董及收藏,讓後世人們也能夠一睹當時娘惹文化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習俗。
  • 峇峇娘惹(Baba Nyonya)
    或稱土生華人、海峽華人;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後,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人民開始移居東南亞海外,其中即包括馬來西亞。當時中國移民(男性)與當地原民(女性)通婚後的後裔,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則稱為「娘惹(Nyonya)」。
  • 娘惹文化
    融合傳統中國東方文化與當地原民風俗習慣所形成的特殊文化,且因檳城曾為英屬殖民地,故其中也融入了部分西(英)式文化,體現出峇峇娘惹在服裝、食物、節慶、語言等層面上的多樣化及獨特性。
  • 甲必丹
    當時西方國家在所屬殖民地所推行的「僑領制度」,「甲必丹」同荷蘭語「Kapitein」音譯,意為「首領」,與常說的英語「Captain」同源。
註:部分資訊參考及整理自網路資料(維基百科)。

「...啊裡面是可以任意照相,站姿坐姿都行,要觸摸也可以,但要小心,畢竟這裡許多都是古董級的展示品...,大家看這天井的柱子、樓梯的扶手,全都是1894年由蘇格蘭製作進口...,因為這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整棟building都是Original Structure,牆壁顏色可以置換、室內傢俱擺設可以異動,但原始結構不能改變...,這是意大利的彩繪玻璃...」
  • 廳室;正門上半部採類似「孔洞」的設計,據導覽人員解釋,係為了讓當時居於此處的小姐們得以一探宅外世界的「對外窗口」,在那男尊女卑年代,大戶人家女性多數不得任意外出。
廳內擺設
  • 娛樂室;桌上擺著的是未曾見過的紙牌,也完全不曉得玩法,導覽人員只道:"...採用紙牌作為娛樂消遣,箇中原因之一係其不同於麻將,在玩樂時不會發出聲響,進而影響在一牆之隔旁,廳室內正商談的男人們...“。”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導覽人員再次補述了這一句。
娛樂室內擺設
遊戲桌上紙牌
室廳正面拍
  • 天井;在電力設備等不普及的年代,天井作為通風及採光用。
天井側拍
意大利彩繪玻璃窗
  • 飯廳;宅邸主人座位居於正中,餐桌上餐盤、餐具等擺設效仿西方,上方插花下方水果擺盤的佈置亦同;兩側壁掛方鏡設置巧思,在於能讓坐於正中的主人可隨時留意樓梯上下進出有誰人,且各樓梯(大樓梯、後樓梯)有其相對應的使用者身份,例如僕人只能使用後樓梯。
  • 因檳城曾屬英國殖民地,為因應當時許會有洋人於宅邸內洽談生意,飯廳旁側的室內配合改裝成較為洋化風格的用餐室;而在那鴉片屬合法的年代,飯廳另一側室內則是鴉片房。
飯廳正拍;左室為洋人用餐室、右側為鴉片房
餐桌上的佈置
洋化風格的用餐室
鴉片房擺設
  • 祠堂;男主人由正門進入,男僕人由側門進入,女性不得進入祠堂;有門之處必有門檻,門檻只能跨越,不能坐、踩、站,因其表示男主人的「肩膀」。
祠堂(由內往外正拍)
聽著身著娘惹服飾的導覽女士娓娓道來館內的陳列,除耳聽之餘,也伸手觸摸,試著感受這裡所留下的歷史痕跡與氛圍;不曉得以富麗堂皇、精雕細琢等詞彙形容此處的裝潢與手作工藝是否足矣?當下只想像著,若真能生活在這偌大的宅內,該會有著什麼樣的體驗,是覺生活無慮而自由、抑或只覺約束?

未完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藉由記錄/分享日常的美味(食)與旅途的所見所聞,匯集成"T&T",keep exploring & you'll se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連載了好幾篇的《謝謝妳帶我去旅行》系列要來到尾聲了耶(非本篇),沒承想竟然能把這趟旅程的點滴整理成小連載,雖零散但也藉此記錄與妳的出遊史~。 前幾篇多以"1國家+當地1景點"作記錄;本篇就改以"綜合式"的記錄,分享其中未提及的各地景點。 未完待續...
喜歡日落餘輝下的鐵塔樣貌,「這座360度彷彿怎麼拍都怎麼好看的城市」
你為什麼要看著我呢?你難道沒有在海德堡看過其他猴子嗎?放眼望去,你身邊四周都是像我一樣的猴子呢!
果不其然,入園後,妳一直重複的多是"好多花"、"好漂亮"等讚歎詞彙;但妳說得沒錯,現場花景確實讓人流連忘返。
於是,我們就出發了。第1個飛抵的歐洲國家(城市)是荷蘭-阿姆斯特丹。
連載了好幾篇的《謝謝妳帶我去旅行》系列要來到尾聲了耶(非本篇),沒承想竟然能把這趟旅程的點滴整理成小連載,雖零散但也藉此記錄與妳的出遊史~。 前幾篇多以"1國家+當地1景點"作記錄;本篇就改以"綜合式"的記錄,分享其中未提及的各地景點。 未完待續...
喜歡日落餘輝下的鐵塔樣貌,「這座360度彷彿怎麼拍都怎麼好看的城市」
你為什麼要看著我呢?你難道沒有在海德堡看過其他猴子嗎?放眼望去,你身邊四周都是像我一樣的猴子呢!
果不其然,入園後,妳一直重複的多是"好多花"、"好漂亮"等讚歎詞彙;但妳說得沒錯,現場花景確實讓人流連忘返。
於是,我們就出發了。第1個飛抵的歐洲國家(城市)是荷蘭-阿姆斯特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馬來西亞檳城的亞美尼亞街,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和歷史文化的地方,特別以其街頭藝術而聞名。這裡的街道兩旁佈滿了色彩繽紛的壁畫和雕塑,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導遊帶我們從這個廟開始走起,其實這個廟就在清真寺旁邊,直線距離不過50公尺。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在參觀清真寺時不順便帶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廟呢?
Thumbnail
喬治教堂的旁邊就是中華總商會的大樓,可以看到這個大樓有多高,也顯示華人在檳城的力量有多強大。樓下也在維修,蓋有段時間了。 檳城椰腳街觀音亭,又名廣福宮,是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椰角街的一座大乘佛教寺廟。該寺建於1728年,是檳城州最古老的佛寺。歷史檳城椰腳街觀音亭最初由福建移民於1728年建立,
Thumbnail
看完壁畫當然回到二奶巷,於是逛逛,看到有小店面,上面也許多好吃的東西,真的很想吃吃看,只是時間不多,只能作罷。說真的這一代很有文創的氣息。 看這綠葉,位房子提共了遮陰也為建築張氏了色彩,提供了無限的活力。真的很有創意。 這是倉庫裡的創意市集,賣一些受坐的洞悉,或是手做的工藝品,對面嗜酒吧,白天沒
Thumbnail
一定要來這裡,朋友說,我在you tube看過。於是就開始了這尋找任務。 從三奶巷出來,東繞西賺的,來到一條有彩繪的巷子,以為到了,其實不然。 不過壁畫很鮮豔,看得出是新化沒多久的。就是當地馬來風情。 伯治紀念鐘樓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市,是一座四方形的英式建築,於1909年建成,以紀念霹靂州
Thumbnail
這遊覽車上沒是事就拍街道兩旁的建築,像這棟一樓用簡單的磚堆壘建成,二樓有大大的屋簷伸出,防止日曬的熱氣,大面積生鏽的鍍鋅鐵片,跟早期台灣用的鐵片一樣,所以很有親切感。 左邊的建築就新多了,右邊的就比較樸實,剛好可以做對照,其實兩個都不錯,因為建築年代的不同,所以風貌就不一樣。 這個防務屋頂特別的
Thumbnail
來到檳城的第一個景點是著名的姓李橋。這是一個獨特的水上社區,代表了早期中國華僑在當地的發展歷史。這裡的房屋建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生活社區。據說,當時的華僑是為了避免英國殖民者在陸地上徵收稅款,才選擇在水面上建造房屋,並形成了這樣的水上社區。 不過,這裡的一些景觀設計或許並不合每個人的口
Thumbnail
在檳城5日的行程中,遊客可以來回在舊城區與植物園之間穿梭,感受植物園的熱帶風光和舊城區的古老建築,並探訪一些觀光景點。文章中還分享了家族一同遊玩的點滴,讓遊客感受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其中還包括美食體驗和文化尋訪等豐富的旅程內容。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臺中聚奎居是一座建於日治時期的中西合璧古蹟,融合了閩式三合院與巴洛克式洋樓的風格。聚奎居提供旗袍和漢服租借體驗服務,遊客可以在復古場景中留下華美的倩影。本文介紹了聚奎居的特色景點、旅遊心得和營運資訊。
Thumbnail
吃過娘惹糕、知道移居南洋的華人與當地人結婚生下的華人後代,男的叫「峇峇」、女的叫「娘惹」。 我對娘惹文化的認知就只是這些。 到了新加坡,嚐過娘惹菜,再到與烏節路上相交的翡翠山路,看到整條巷區保存良好的娘惹老建築,覺得對娘惹文化的了解有點進階了。 面對烏節路的紅塵滾滾,這些老建築仿佛置身另一時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馬來西亞檳城的亞美尼亞街,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和歷史文化的地方,特別以其街頭藝術而聞名。這裡的街道兩旁佈滿了色彩繽紛的壁畫和雕塑,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導遊帶我們從這個廟開始走起,其實這個廟就在清真寺旁邊,直線距離不過50公尺。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在參觀清真寺時不順便帶我們一起參觀這座廟呢?
Thumbnail
喬治教堂的旁邊就是中華總商會的大樓,可以看到這個大樓有多高,也顯示華人在檳城的力量有多強大。樓下也在維修,蓋有段時間了。 檳城椰腳街觀音亭,又名廣福宮,是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椰角街的一座大乘佛教寺廟。該寺建於1728年,是檳城州最古老的佛寺。歷史檳城椰腳街觀音亭最初由福建移民於1728年建立,
Thumbnail
看完壁畫當然回到二奶巷,於是逛逛,看到有小店面,上面也許多好吃的東西,真的很想吃吃看,只是時間不多,只能作罷。說真的這一代很有文創的氣息。 看這綠葉,位房子提共了遮陰也為建築張氏了色彩,提供了無限的活力。真的很有創意。 這是倉庫裡的創意市集,賣一些受坐的洞悉,或是手做的工藝品,對面嗜酒吧,白天沒
Thumbnail
一定要來這裡,朋友說,我在you tube看過。於是就開始了這尋找任務。 從三奶巷出來,東繞西賺的,來到一條有彩繪的巷子,以為到了,其實不然。 不過壁畫很鮮豔,看得出是新化沒多久的。就是當地馬來風情。 伯治紀念鐘樓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怡保市,是一座四方形的英式建築,於1909年建成,以紀念霹靂州
Thumbnail
這遊覽車上沒是事就拍街道兩旁的建築,像這棟一樓用簡單的磚堆壘建成,二樓有大大的屋簷伸出,防止日曬的熱氣,大面積生鏽的鍍鋅鐵片,跟早期台灣用的鐵片一樣,所以很有親切感。 左邊的建築就新多了,右邊的就比較樸實,剛好可以做對照,其實兩個都不錯,因為建築年代的不同,所以風貌就不一樣。 這個防務屋頂特別的
Thumbnail
來到檳城的第一個景點是著名的姓李橋。這是一個獨特的水上社區,代表了早期中國華僑在當地的發展歷史。這裡的房屋建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個別具一格的生活社區。據說,當時的華僑是為了避免英國殖民者在陸地上徵收稅款,才選擇在水面上建造房屋,並形成了這樣的水上社區。 不過,這裡的一些景觀設計或許並不合每個人的口
Thumbnail
在檳城5日的行程中,遊客可以來回在舊城區與植物園之間穿梭,感受植物園的熱帶風光和舊城區的古老建築,並探訪一些觀光景點。文章中還分享了家族一同遊玩的點滴,讓遊客感受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其中還包括美食體驗和文化尋訪等豐富的旅程內容。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臺中聚奎居是一座建於日治時期的中西合璧古蹟,融合了閩式三合院與巴洛克式洋樓的風格。聚奎居提供旗袍和漢服租借體驗服務,遊客可以在復古場景中留下華美的倩影。本文介紹了聚奎居的特色景點、旅遊心得和營運資訊。
Thumbnail
吃過娘惹糕、知道移居南洋的華人與當地人結婚生下的華人後代,男的叫「峇峇」、女的叫「娘惹」。 我對娘惹文化的認知就只是這些。 到了新加坡,嚐過娘惹菜,再到與烏節路上相交的翡翠山路,看到整條巷區保存良好的娘惹老建築,覺得對娘惹文化的了解有點進階了。 面對烏節路的紅塵滾滾,這些老建築仿佛置身另一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