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Penang),又稱檳州,以往對這城市的直覺印象除跨海的檳威大橋,不外乎是海邊踏浪、沙灘堆沙,以及品嚐當地美味,此番久違再訪,卻有另收穫,讓人重新瞭解其歷史背景,也驚喜於那多元文化融合後的豐富色彩。
位於喬治市內的「檳城娘惹博物館」,曾是甲必丹鄭景貴先生的官邸,亦是一個多世紀以前,大戶人家典型的住宅型式;雖已歷經百來年的歲月洗禮,惟經有志之士致力保存,耗時多年後重新裝潢與整修,大宅內外至今仍得以留有與那年代相同的樣貌,並於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館內同時展示超過 1仟件古董及收藏,讓後世人們也能夠一睹當時娘惹文化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習俗。
- 峇峇娘惹(Baba Nyonya)
或稱土生華人、海峽華人;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後,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人民開始移居東南亞海外,其中即包括馬來西亞。當時中國移民(男性)與當地原民(女性)通婚後的後裔,男性稱為「峇峇(Baba)」、女性則稱為「娘惹(Nyonya)」。
- 娘惹文化
融合傳統中國東方文化與當地原民風俗習慣所形成的特殊文化,且因檳城曾為英屬殖民地,故其中也融入了部分西(英)式文化,體現出峇峇娘惹在服裝、食物、節慶、語言等層面上的多樣化及獨特性。
- 甲必丹
當時西方國家在所屬殖民地所推行的「僑領制度」,「甲必丹」同荷蘭語「Kapitein」音譯,意為「首領」,與常說的英語「Captain」同源。
註:部分資訊參考及整理自網路資料(維基百科)。
「...啊裡面是可以任意照相,站姿坐姿都行,要觸摸也可以,但要小心,畢竟這裡許多都是古董級的展示品...,大家看這天井的柱子、樓梯的扶手,全都是1894年由蘇格蘭製作進口...,因為這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整棟building都是Original Structure,牆壁顏色可以置換、室內傢俱擺設可以異動,但原始結構不能改變...,這是意大利的彩繪玻璃...」
- 廳室;正門上半部採類似「孔洞」的設計,據導覽人員解釋,係為了讓當時居於此處的小姐們得以一探宅外世界的「對外窗口」,在那男尊女卑年代,大戶人家女性多數不得任意外出。
- 娛樂室;桌上擺著的是未曾見過的紙牌,也完全不曉得玩法,導覽人員只道:"...採用紙牌作為娛樂消遣,箇中原因之一係其不同於麻將,在玩樂時不會發出聲響,進而影響在一牆之隔旁,廳室內正商談的男人們...“。”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導覽人員再次補述了這一句。
- 天井;在電力設備等不普及的年代,天井作為通風及採光用。
- 飯廳;宅邸主人座位居於正中,餐桌上餐盤、餐具等擺設效仿西方,上方插花下方水果擺盤的佈置亦同;兩側壁掛方鏡設置巧思,在於能讓坐於正中的主人可隨時留意樓梯上下進出有誰人,且各樓梯(大樓梯、後樓梯)有其相對應的使用者身份,例如僕人只能使用後樓梯。
- 因檳城曾屬英國殖民地,為因應當時許會有洋人於宅邸內洽談生意,飯廳旁側的室內配合改裝成較為洋化風格的用餐室;而在那鴉片屬合法的年代,飯廳另一側室內則是鴉片房。
- 祠堂;男主人由正門進入,男僕人由側門進入,女性不得進入祠堂;有門之處必有門檻,門檻只能跨越,不能坐、踩、站,因其表示男主人的「肩膀」。
聽著身著娘惹服飾的導覽女士娓娓道來館內的陳列,除耳聽之餘,也伸手觸摸,試著感受這裡所留下的歷史痕跡與氛圍;不曉得以富麗堂皇、精雕細琢等詞彙形容此處的裝潢與手作工藝是否足矣?當下只想像著,若真能生活在這偌大的宅內,該會有著什麼樣的體驗,是覺生活無慮而自由、抑或只覺約束?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