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021.08.06
一直對澳門的葡式風情、天主教色彩很感興趣,那年,穿梭於大大小小的街道巷弄之間,令我感到驚奇的是,不只歐式建築,連中式老店鋪、古色古香的老房子也交織在其中,創造出一種衝突的美感。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周邊景點(免費參觀)
「龍環葡韻」是澳門八景之一。「龍環」是氹仔舊稱,著名的「官也街」也在這一區。「葡韻」指的是葡萄牙的建築風韻,包含海邊馬路的多座葡式住宅、嘉模教堂等景點。

▲爬上石階即可抵達「龍環葡韻」景點,另一邊是熱鬧的官也街。

下面這幾座建築於1921年落成,是當時澳門離島高級官員及土生葡人住宅,深具代表性。後來政府將其改建成博物館區,名為「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1999年底開始對外開放。


那天我們主要參觀「葡韻生活館」,裡面展示了澳門土生葡人的歷史文化、家居生活,重現了昔日土生葡人的生活場景,無論餐廳或臥室的擺設,都充分體現了葡人對宗教的虔誠信仰。





▲淡綠色鑲白邊的建築看起來好清爽。
博物館外面的「澳門美麗溼地」也為這一區域創造了開闊的視野。在1998年以前,這裡曾是一片紅樹林濕地,可以觀賞到黑面琵鷺、翠鳥等鳥類,後來因建設嚴重影響該區的水域生態,紅樹林已全數枯毀,只能見到少數稀有的鳥類。


▲嘉模聖母教堂,龍環唯一的天主教堂。


▲民事登記局(婚姻登記)

▲澳門街道名字真的好有意思!😂據說這條巷子兩邊高低不平,走上階梯,會像跛了腳的人,一腳高、一腳低。

▲跛腳之後就共結連理了?😂😂😂

▲長長的斜坡讓景色變得更有層次

「龍環葡韻」的淡綠優雅南歐氣息更讓人忍不住多按幾下快門,捨不得離去~❤️❤️

😋官也街美食地圖
大利來記豬扒包➡️好美味咖哩魚蛋➡️安德魯蛋塔➡️鉅記手信(伴手禮)
台灣遊客熟悉的「官也街」位於澳門氹仔的市中心,是當地著名景點之一,也是澳門第一條行人專用區街道。這裡聚集許多知名的手信店(伴手禮店)、餐廳和甜品店,來澳門的第一天,如果還沒認真做美食功課,直接殺到這裡吃吃喝喝就對了!基本上,只要不吃「葡國料理」😂😂,隨便挑一間,都可能是名店!失誤率超低!最後一天也別忘了逛逛伴手禮店,根據當天試吃結果,除了豬肉製品(例如:有名的鳳凰捲)因非洲豬瘟的關係,只能在當地偷吃😆😆以外,還是有很多點心值得買來和親朋好友分享。

▲大利來記豬扒包是澳門名店。

▲豬扒包是澳門著名的美食~~塗上奶油的麵包中夾著一塊豬排。

▲最推這兩樣!酥軟的菠蘿麵包和豬排好搭!

▲澳門小吃和葡國餐廳PK😂


▲不輸給豬扒包的澳門美食—好美味咖哩魚蛋

▲上次在路環小漁村寧靜之美|經典韓劇《宮‧我的野蠻王妃》取景地這篇遊記介紹過「安德魯餅店」,位於官也街的這間是分店。出國旅行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犯罪」😂😂~大口咬下令人銷魂的安德魯蛋塔!裡面像布丁一樣柔軟啊!

▲這間鉅記手信在官也街非常霸氣的開了兩間分店,且提供試吃。

▲不能帶肉製品回家,只好我們自己獨享了!


▲葡式餐廳雖然沒啥遊客青睞,卻是拍文青照的熱點。

▲轉個彎遇見驚喜:澳門城市藝穗節(那些年,我們用葡文唱歌)
❤️❤️❤️東西文化交融完全無違和❤️❤️❤️

關於澳門的交通
澳門有很多斜斜的石板路~平常在台灣看到這樣的街道,通常都會覺得車子應該禁止通行。不過,在澳門卻是人車共用,而且有趣的是,那天走了好幾條街,幾乎都沒有看到紅綠燈,也沒有交通警察幫忙指揮。令我訝異的是,這裡的司機比我想像的還會禮讓行人~~~雖然坐公車和到便利商店買東西的時候覺得澳門人特別冷淡,不過讓路這件事實在值得肯定啊!(記得以前老丹到大陸出差,還得幫忙下車指揮交通呢!😅)

澳門與蓮花的淵源

蓮花在澳門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據說是因為200年前的澳門地形、地貌酷似一朵蓮花,並有一座蓮花山,後經填海造陸,使澳門的陸島、路橋、海域形成「蓮莖」(即蓮藕)式的獨特自然風貌,象徵藕花相連、花開富貴,於是澳門便有「蓮花寶地」的美稱。蓮花是澳門的區花,區徽、區旗的主要造型圖案也是蓮花。
第一天到訪,就在很多廣場上看到蓮花造型花燈,好有年節氣氛!🧧不過,看久了還是有些尷尬,總覺得歐式建築配上中式花燈有點怪!😅
後記
和新工作奮戰剛好滿五天,本以為自己完全無法動筆了😂,幸好還能簡單分享個小遊記解解悶,也紀念一下在完全不被看好換跑道,連自己都覺得一定會兵荒馬亂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像「龍環葡韻」的淡綠優雅氣息😂,完成自訂的一週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