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微心得,Rab Power Stretch Pro Pull-On

2022/03/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b Power Stretch Pro Pull-On,曾經只出現在想像中的保暖衣物,如今已是自己溯溪、登山的必備物品。
刷毛材質,相信是戶外玩家都不陌生的材料,相對於填充材質來說,雖然重量較重、體積較大,但能夠在具有一定保暖能力的前提下,達到相當的透氣、排汗效果,相當適合用做動態保暖或輕度的靜態保暖。而若是有稍稍研究過裝備材質的夥伴,大概多少都有聽過Polartac這個系列的布料,這次的主角「Rab Power Stretch Pro Pull-On」,使用的便是Polartac系列中強調排汗與彈性的Power Stretch刷毛布料。
Polartac是由美國知名布廠Malden Mills研發的材質,最初是為了製造出比羊毛更輕、更暖、且不怕水的合成羊毛,於1979年首次問世。研發至今,Polartec已發展出三個產品線、八種功能特性各異的布料材質,應用範圍從排汗衣、刷毛、到化纖填充材料甚至防水面料都涵蓋在內,以下是三條產品線與其下的布料—
排汗舒適層:Power Dry、Power Stretch
保暖透氣層:Classic Series、Thermal Pro、Alpha
防水抗風層:Wind Pro、Windbloc、Power Shield
在這麼多的布料材質中,Power Stretch (台灣多簡稱PS)就屬於排汗舒適底層這一產線,正如同這條產線所強調的,PS極佳的排汗透氣性能夠快速蒸乾水分、保持體溫,並在身體過熱時有效排除濕氣。除此之外,PS最著名的就是其4向彈性的編織方式,極強的彈性相當適合作為底層穿搭、並能夠應付各種大動作的攀爬。大抵來說,PS算是集合了優異的快乾、透氣、彈性、與耐用的衣料,適用於氣溫較低時的動態保暖、溯溪、攀岩等活動。
當初會購入這件衣服,是在2021夏季的塔次基里溯登行前,雖然是夏季,但全程高於2,500米的海拔讓溪水的溫度令人不敢恭維,最終還是在教練的推薦下剁手了這件Rab Power Stretch Pro Pull-On。首先來聊聊品牌吧,之所以會選擇Rab,相當單純的原因就是便宜。約3千元的價位,在市場上除了國內品牌的些微價差外,幾乎找不到更便宜的,加上版型好看、網路風評也不錯,最終與國內品牌比較後,還是買下了這件Rab的厚刷毛衣,也算是我除去保暖化纖、防水外套以外,花過最多錢的一件衣服。
在塔次基里溪保護自己免於冷死的就是這件Power Stretch刷毛立領上衣。
在此之前,PS的名號其實已經在耳邊飄盪許久了,但一直不覺得有必要花這麼多錢買一件其貌不揚的刷毛衣,然而在實際摸到這件衣服後,立刻就感受到他的奇妙之處。厚而鬆軟的手感捏下去相當療育,柔軟卻又扎實的的觸感絕對是自己以往的衣物所無法比擬的。且布料雖極厚,但拿起來並不重,穿在身上十分輕盈,驚人的伸縮性能夠輕易地貼合身體的曲線與動作,單論試穿時的舒適程度完全沒話講。
由於主要是為了溯溪行程而購買,因此一開始鎖定的就是這種半開的拉鍊套頭版型,而非穿脫較方便的外套樣式。稍稍遮到脖子的立領非常舒服,最頂端也有擋片避免拉鍊戳到下巴,但個人認為若把拉鍊完全拉上,脖子的部分還是有些緊繃,所以除非冷到受不了,否則通常不會拉到頂。袖口的部分,則有自己以前認為相當雞肋的拇指洞設計,由於在大多時候套上拇指洞基本上就是在拿袖口當手套摩擦異物,因此從未想過要去使用,但實際擁有後卻深深喜愛上這個小設計:
以戶外使用來說,在營地休息或炊煮食物,並不想戴上手套妨礙手指的活動,套上拇指套就能夠抵銷掉大半接觸手部的冷空氣,同時保有雙手的靈活。另外,在平地時居家穿著,也成了打字、用滑鼠時保護雙手免於凍僵的一大利器,前陣子天冷在家使用電腦時幾乎全都穿著它,算是頗為意外且另類的用法吧~
曾經認為相當雞肋的拇指洞,竟成為自己心目中最貼心的小設計。
講回保暖與實際應用的部分,首次使用便是塔次基里溪3日的溯登行程,內搭貼身的排汗長袖緊身衣、外面加上救生衣,面對僅約10度的溪水雖不可能像3mm甚至5mm防寒衣那般保暖,卻也沒讓自己冷到幾次。關於泡在水裡時的保暖,我想仍無法過度吹捧,比起其他較薄的刷毛衣物確實保暖不少,若在水中保持不動或許能夠免強抵擋一陣子,但仍無法長時間浸泡於如此低溫水中(跳進水中的主觀感受可以去看塔次基里下篇的文章,文中有深刻的形容)。可溯溪的需求與潛水活動本就有所不同,並不會一直待在水裡,因此保暖衣物除了在水中禦寒外,更需要兼備陸上使用的靈活性,而這一點,就是PS最大的優勢了。
該產線強調的性能之一即是排汗舒適,有關PS的絕佳彈性與保暖效果,光試穿就能夠略窺一二,真正讓我驚喜的,是其誇張的排水速度。從水中回到岸上,平均約5分鐘左右,就會感受到衣物貼近皮膚的短刷毛已全然乾燥,並再度抓住溫暖的空氣保留體溫,此時若觸摸衣物的表層就會驚喜的發現,其實衣服的表層仍是濕的,僅貼近身體的內層快速將水分向外排出、乾燥,恢復原先優異的保暖性能,讓溯溪者能在上岸後迅速得到保護。
優異的排水性,能在使用者上岸後迅速乾燥、保留體溫,相當適合溯溪這種時常穿梭在岸上與水中的活動。
而說到該布料主打的「四向彈性」,在上肢活動範圍極大的溯溪活動中,穿著這件上衣完全沒有任何阻礙,活動自如、關節處也沒有布料皺褶導致的異物感,就像自己的第二層皮膚那般柔軟貼合,惟貼身版型造成的束縛感可能會讓喜歡寬鬆衣物的人有些卻步。提到版型,我想應該要屬這件衣服的少數缺點之一:我的體型算是中等偏瘦,身高172、體重63公斤左右,試穿時穿著M號袖子竟然長得跟旗袍一樣,最後選了略為貼身的男版S號,對於身高較矮或者更瘦的山友來說,這件衣服或許就比較不適合,可能得考慮其他品牌的款式。
既然花了近3千元購入一件衣服,若只在溯溪時拿出來穿可就有些奢侈了,塔次基里過後,這件舒適的刷毛上衣也順理成章地被歸入了我登山保暖中層的一員。第一次上山實測是在同年年底的羅馬縱走,夜間溫度約5-8度,穿著PS上衣再外加本來的化纖保暖層(Mont-bell UL ThermWrap)與防水外層,暖到差點過熱,但舒適的觸感卻又讓人捨不得脫掉。第二次使用則是在2022年2月上旬的嘉蘭山訓,同樣搭配Mont-bell的化纖外套使用,但因環境溫度較高,最冷的清晨也僅約8-10度,說實在功能有些重疊,大多時候是只穿PS或只穿化纖搭配防水外套使用,底層雖僅有一件短袖上衣卻也完全足夠。
整體來說,自己相當喜歡這件衣服,甚至可能超過原先的化纖外套,穿著舒適、重量輕盈、活動性高、且具備極強的排水能力,適合作為冬季高海拔的動態保暖與溯溪、溯登的保暖,雖然售價對新手來講或許還是有些難以高攀,但優異的性能和觸感,絕對是有溯溪需求、或者喜歡用刷毛作為中層搭配的人,值得考慮入手的選擇。細數在日前嘉蘭山訓期間,我穿著這件上衣的時間遠比化纖外套還長,堪比填充材料的保暖力搭配極高的活動度,讓我不論搭帳、劈柴、清晨時輕裝的移動,都喜歡穿上它,加上方便清洗、保養的特點,讓我能夠更大膽的穿著它進行各式活動,如今已是自己登山、溯溪、甚至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夥伴,唯獨難以壓縮的體積與略高於化纖外套的重量,算是難以彌補的硬傷,但對我來說或許仍瑕不掩瑜吧。
2019年開始接觸登山活動的筆者,喜愛台灣的山林,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足跡從高山百岳到中級山遺跡探勘都涵蓋,參與的活動則從溯溪、攀岩、到攀樹都有所囊括,雖看似樣樣通但實則樣樣不精。此處紀錄筆者的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文字刻劃自己的回憶,傳達依靠己力追尋愛好的理念,並期許文章能自娛娛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