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我該用哪個圖表?(一)折線圖

2022/04/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和一位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學弟吃飯,聽他講了一個他做的報告慘遭主管嫌棄的小故事。他畫了一個類似下方的折線圖:
擷取自某新聞台的報導
他主管:「你...這是小學作業連連看嗎?」
我學弟:「.... ( º﹃º )?」
他主管:「你還是回去重畫吧,我看不懂」
我學弟:「.... 欸 ( º﹃º )?」
嗯?所以問題在哪?看不出來沒關係,我們在文章最後會來揭曉!
本系列的第一篇當然就先來聊聊讓我學弟頭痛的「折線圖」吧!

折線圖 / 區域圖是什麼?

股市走勢就是一種常見的折線圖。
  • 適合呈現資料在一定時間內的變化或趨勢
  • 通常橫軸(X軸)是時間、縱軸(Y軸)是資訊
如果你想看到數字隨著時間演進的變化的話,折線圖就會是個好選擇。我們身邊常看到的股市走勢圖、肺炎疫情趨勢、近六個月飛東京機票價格的漲跌走勢等等,都是用折線圖呈現的。
折線圖的特點就是「線」。線容易讓人聯想到方向性數字的連續性視覺上可以吸引讀者往特定方向觀看資料的趨勢(通常是往右),而且線隨著時間上升下降的量、變多變少的規律、最高最低等等的資訊,都可以快速抓到,所以很適合表達數字隨著時間前進的趨勢是什麼,例如透過線的斜率來判讀未來數字是否會上升下降、又或是回推過去某時間的數值是多少;也因為這樣的特性,橫軸通常會搭配日期時間這樣的維度使用,這也是比較常見的做法。

接下來想給大家幾個使用折線圖時的建議,給大家參考參考:

使用建議一:橫軸放時間、縱軸放資料

折線圖的用意是為了看到資料隨著時間增減的趨勢,我們理所當然會把時間的資訊放在圖上。絕大多數的安排方式就是把橫軸放時間(例如年、月、日)、縱軸放資料(例如金額、數量、次數)。
有個常見的錯誤就是我們以為橫軸可以放資料類別,但這其實是柱狀圖擅長的事情,在折線圖是不行的。橫軸要能夠量化、要能被衡量:
  • 像是 1、2、3、4、100、2021 年 5 月 20 日、2021 年 5 月 23 日
  • 我們可以知道 1 到 4 有 1、2、3、4 四個整數,也有無限多的小數在裡面
  • 我們也可以知道 2021 年 5 月 20 日到 23 日有 20、21、22、23 四天
但是資料類別是沒辦法的,像是墨西哥辣醬起司堡、番紅花奶油蝦、金沙芋頭炸水餃就不行啊!
... 我們沒辦法從漢堡到奶油蝦之間看到可以量化的資訊啊 (((゚Д゚;)))
在 Google 試算表也會按照資料判斷什麼該放橫軸、什麼該放縱軸,所以不必太擔心自己有沒有放對,就算它判斷錯誤,只要記得原則是「橫軸放時間、縱軸放資料」就好。

使用建議二:軸的刻度要合理、要均勻分布

合理的刻度會依照你的需求、你想說的故事而定,怎麼樣才算是「合理」其實沒有標準答案。或許先可以想一下這三個問題:
  • 兩軸刻度間隔會不會過大、或是過小?
  • 兩軸刻度的起點用 0 表示比較好、還是可以換成別的?
  • 橫軸刻度分組考不考慮用日、週、月、年這些比較有意義的單位來顯示?
從這三個問題的答案著手,應該就更能了解如何設計軸的刻度了。來舉個例子:
目前縱軸的刻度是以 2500 為一個單位呈現,但數字好像都落在 0 到 2500 之間,線條看起來很平緩,好像看不出什麼太大的變化。但如果改這樣:
是不是有好一點點呢?我把縱軸的刻度改成用 200 做一個間隔,並且讓資料從 1200 開始,趨勢看起來就更明顯了。
再來聊聊均勻分布吧!跟前一個建議一樣,我們會希望橫軸有可以量化的刻度,這也是為了讓讀者可以透過刻度與刻度間的數值、讀出額外資訊。例如:
擷取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我們可以看到採檢日 5/13 到 5/15 間有個往上成長的線,途中經過三個資料點:2.5%、4.4%、6.3%。因為採檢日這軸的間距都是均勻分布,我們就可以很合理地判斷 4.4% 這個資料點是屬於 5/14 這天的。如果今天採檢日不是均勻分布,可能就很難去推斷出其他日期的大致資訊,也會給讀者一些判讀的困擾。
不過只要你的資料裡面有日期時間、有好好做格式,Google 試算表也會自動把刻度的均勻分布做好,這點也不必擔心 (^ρ^)/

使用建議三:折線要明顯

這個應該就很好理解了,畢竟圖表視覺上不清楚的話,就失去做圖的意義了。我覺得理想的折線圖至少會符合幾個條件:
  • 折線跟背景的格線有做好區隔,顏色、線條粗細都是
  • 除非有特殊意義,圖表不會一次有太多條折線在圖上顯示
  • 除非有特殊意義,折線也不會用實線以外的線段顯示
來看一個有一點點極端的範例:
嗯...,是不是看不懂到底這張圖想說什麼?
想在圖表上做更多的視覺表現當然好,可是沒法有效地把資訊表達出來的話,視覺再怎麼漂亮也沒有用的。有效表達資訊永遠都要比其他的事情重要!

Bonus:小資訊、很加分!

在圖表外再放另外一個小表格,表達折線圖裡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都可以幫助讀者更快速了解你想說的故事。像是:
這樣一來讀者除了可以看到線段的趨勢,也可以快速看到資料組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了!對讀者來說很貼心的~

回到我們一開始看到的那張綠色的圖表:
那這張折線圖有什麼問題?
看圖表標題「台灣農產品出口創新高」,好像可以懂這圖想表達台灣各農產品的出口值、還有出口漲幅的資訊,可是這些只是項目的資料、看不到隨著任何時間變化的趨勢,所以這張圖不適合用折線圖表現,用柱狀圖(或長條圖)應該會比較理想。
另外,剛剛也提到,折線圖比較適合用在資料在一定時間內的變化或趨勢,可是這圖的橫軸不是時間、也不是日期,釋迦、鰻魚、稻米、萵苣只是資料的類別。
而且,把資料點連線對資料判讀沒有幫助,讀者沒辦法從資料點與點之間預測或判斷任何東西,例如說看「釋迦」到「鰻魚」間數據線的變化這件事就有點不合理,難道我該期待自己可以從折線判斷釋迦口味的鰻魚的漲幅達到 85.75% 嗎?
嗯,所以這種圖被退件不是沒有道理的 (´;ω;`)

我們這系列的下集會聊聊柱狀圖、長條圖,今後也會把所有 Google 試算表預設的圖表種類都介紹完畢。歡迎你繼續追蹤我們系列的文章,也可以期待一下今後將推出的資料視覺化的教學!
如果你喜歡這次的文章,歡迎你透過這些方法支持我:
・按下愛心、按下儲存
・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
・加入喜特先生的官方沙龍,即時看到我發布的教學
・付費訂閱喜特先生的官方沙龍,加入每月小額訂閱方案
・追蹤喜特先生的 Facebook
・按這邊小額贊助我的創作!
想要看更多文章,歡迎來到我的 Notion 頁面找找有沒有你需要的資源喔!
我是喜特先生,Mr. Sheet,我們下個教學見!
3.3K會員
122內容數
簡潔,快速,有效, 讓你的日常生活、工作生產力大提升! ___ 快按「加入」,馬上追蹤所有喜特先生的更新,有 Google 試算表教學、Google Apps Script 的研究、數據分析課程的開箱,還有 Google 試算表疑難雜症的解題分享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