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存在之物,《未來關我什麼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幾天聽了朱家安的直播「我們需要在乎未來世代嗎?」,在討論《未來關我什麼事?》這本書。
圖片取自網路

-
這本書的作者薛富勒(Samuel Scheffler)提出一個想像實驗,大意是這樣:
「如果在未來,人類不會繼續存在,你是否會覺得某些事物的價值變少了,或是某些行動就沒有意義了」。舉例來說,假設100年之後人類會消失,到時候地球上都沒有人類了,那現在做環保還有意義嗎?


-
除了環保,另一個直播討論到的例子是關於文化價值。 我們認為某個文化有價值、推廣保存有意義,有可能是因為未來的人類可以理解這些文化的價值。像是考古、收藏歷史文物、學習快失傳的歌謠等等,如果未來沒有人類,做這些事情還有意義嗎?
作者認為,如果某些價值跟意義的確減少、甚至沒有了,那表示其中一些我們用來判斷這些價值跟意義的標準,跟人類的後代有關。也就是說,有一些價值跟意義是奠基在「人類會繼續存在」這個條件上。人類現有的許多價值觀都跟人類的延續有關,透過這個想像實驗,可以更了解我們進行價值判斷的條件。
朱家安提到的電影「人類之子」就是描寫一個人類失去生育能力的世界,在電影中,活著的人都死亡後就不會有人類了。但是在那個世界中,藝術品跟文物並沒有(完全)失去價值,畢卡索的格爾尼卡還掛在政府高官家裡,另一方面社會動盪又導致大量的難民,這些人幾乎沒有人權。人權價值被限縮,只體現在一部份符合資格的人身上。這樣看來,沒有人類後代使某些價值判斷改變,但是這種改變並不是均值的,這一方面跟沒有後代的原因有關,一方面跟社會的群體、階級差異有關。
也就是說,實際上想像這個思想實驗的時候,很難忽視發生的情境跟社會現狀,基於後代存續產生的價值判斷會隨著不同群體有所差異。忽視這個差異,可能會造成一種幻覺,就是以為「某對象的價值」是一種客觀存在,或是預設「後代存續對於價值判斷的影響」有一種適用於人類全體的概括性解釋。
不過相較於人的價值觀從何而來,其實我比較在意的是「未來」這個概念。
「未來(future)」跟「後代(future generations)」是兩個相關但不同的概念,我對於人如何理解未來比較感興趣,不過我沒有看書不知道薛富勒怎麼談未來這個概念。
我想到一些作品對未來這個概念的詮釋。
在電影「異星入境」的設定中,外星人的語言邏輯沒有過去跟未來,外星語言的時間邏輯跟人類非常不同,對外星人來說一切都是同時發生,既沒有過去也沒有外來的概念。主角因為學會外星語言,改變了認知時間的方式,開始像外星人一樣經驗時間,因此同時經歷了當下與未來(因為從外星人的時間觀來看,這些事本來就是一起發生的)。但是在電影中,儘管主角知道未來有一些痛苦悲傷的事,他卻仍然選擇不去改變未來,在當下(a時間點)仍然選擇會導致未來痛苦(b時間點)的行動,並且決定更用心去體會人生的每個時刻。
漫畫「阿基拉」則相反,有預知未來能力的清子即便看到了暴力、毀壞的未來景象,仍然說出「未來,不會只朝一個方向前進的…應該也會有我們可以選擇的未來」這樣的話。在這裡「未來」作為一種即將到來/存在、但尚未發生的人類處境,是有可能而且也應該要透過當下的選擇來修改的。
未來的「可選擇性」,或著說被改變的可能性,是一種有趣的性質,而且跟自由有關。如果像是異星入境一樣,各個時間點的事件都同時被經歷,那就沒有「尚未到來」之事,也就沒有改變或選擇的可能性了。人類有一種掌握全局的欲望,全部都知道意味著穩定和安全,許多研究都想盡辦法讓未來在控制之中。但是,完全的控制也就是完全的透明,當未來可以被完全預測,人就失去了躲藏之處。如果你已經知道自己未來50年每一天的日子會怎麼度過,反而會令人感到無趣、失去動力,甚至產生一種做什麼都沒有意義的感覺。
因此人也需要不可控制、需要不透明和不確定,唯有如此創造/行動才是可能的,也就是透過行動使新的事物、還沒有人知道的事物得以存在。這樣看來,「一個沒有人類後代的未來」預設了一種失去(部分)可能性的當下處境。不論現在做什麼選擇、採取哪些行動,未來都必然會如此。如果努力念書、完全不念跟考前抱佛腳考試的結果都一樣,那這些行為的差別是什麼? 如果不管哪個工作都會過勞也不可能買房子,那這些工作之間的差異是什麼?
因此這種處境造成了的一個結果就是,使當下不同行為、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消失了(或至少更加不明顯),人就躺平了。我設想了另一個版本的思想實驗如下:如果人類有後代,但是限定某些生活條件會如何?
例如假設100年後的人類只會過得比現在更痛苦,或是更快樂或更平等。這同樣也是一種減少可能性的假想未來,因此也讓現在的選擇更沒意義。(當然所謂更快樂或更痛苦也會有群體差異)
如果不管現在怎麼做環保、提倡平等跟人權,後代都一定只會更痛苦的話,那這些行動的價值也會減少。因此我覺得,關於價值判斷的條件,不是只有人類後代是否延續,還包括未來人類生命的可能性。有更好的可能,乃至於還有沒有「可能性」可言,這些也是影響當下價值判斷以及意義詮釋的條件。
人的行動/選擇是否有所差異,或著說有沒有意義可言,一部份來自當下的體驗跟處境,而另一部分則來自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果真的有異星入境中的外星語言,你會想要學嗎?
圖片取自漫畫阿基拉,清子說...未來...



















































































avatar-img
1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ID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連假去看了北師美術館的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非常豐富而且細膩,入口阿岡本的引言不但解釋了展名「光」的用意,阿岡本文章的標題「何謂同時代?」也道出展覽策劃的核心意識,同時也是對觀眾的提問。
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 如果你批評,茱莉就問: 什麼都不選、糊里糊塗的前進,怎麼就成了世界上最糟的人? 但如果你稱讚,他反而不安: 這樣子不知道怎麼就發生了的人生,難道就是我要的嗎?
連假去看了北師美術館的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非常豐富而且細膩,入口阿岡本的引言不但解釋了展名「光」的用意,阿岡本文章的標題「何謂同時代?」也道出展覽策劃的核心意識,同時也是對觀眾的提問。
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 如果你批評,茱莉就問: 什麼都不選、糊里糊塗的前進,怎麼就成了世界上最糟的人? 但如果你稱讚,他反而不安: 這樣子不知道怎麼就發生了的人生,難道就是我要的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對未來的三種不同想像方式:科幻娛樂作品對遙遠未來的創意描繪、科學家基於現實數據的預測,以及對近未來的具體構思。科幻作品如《回到未來》激發了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科學預測提供了基於現有趨勢的現實展望,而近未來構想則關注即將到來的變化,共同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倘若你知道,只要活在當下就能切斷你和過去的連結,從而碰觸到量子場中的所有可能性,為何你會選擇活在過去,持續創造出相同的未來呢? 為什麼你不去做你能力所及,從心理上改變大腦及身體的物理結構,讓你可以在任何想要的經驗實際發生之前,就提前改變自己呢? 為什麼你不選擇就在這個當下,提前活在你所選擇的那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當你沒有一個渴望的未來,只有一個必須去實踐的未來。」 我盡可能不去想自己存在的意義,可存在的意義總會在我不注意時悄悄地繞到我的背後、點點我的肩輕聲地告訴我: 「你知道的」他說, 「人存在的意義就是意義本身。」 「感受自己當下所需要的、所體驗的,而不是執著於過去的自己所渴望的。」...
  記憶使得我們在過去與未來必須是同一個人,我們同時得到了某些保障與某些囚禁。但我們終究還是知道未定的事情就是未定的事情,之所以人需要信守承諾、需要向他人展現自己一定程度的可預測性,恰恰是因為種種不可預測的行為都屬人之能力可達的範圍,並且使得人作為「我之外的人」這件是在意識之中醒目了起來。
Thumbnail
用以終為始的角度來看,人類可以確定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個人都會走向死亡,所以都想要在這一天到達之前做些什麼。固然,小說或戲劇可以透過作家的想像力,來演繹一遍如果有無限生命將會是如何?或者是談一場三生三世的戀愛會是如何?而即使在科技火速發展的前提下,能夠延長的壽命也是可以看到盡頭的。因此,我
Thumbnail
沒有命定,只有選擇。 我們的現在,是過去的選擇。 我們的選擇,也決定我們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用什麼濾鏡看生命,生命就顯化成什麼樣子。 業力,就是我們每一個當下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悟生命的原理,學習如何創造生命的體驗。 學會如何把力量拿回自己手中,這才是我們來到地球首要
  沒有人有辦法預測未來。   我們能透過宇宙中一些我們已知的資訊情報、搭配事物變化的規律去計算或推論未來最有可能走向的情況,以及你希望它走向的情況。無論上帝是否擲骰子,在我們基於這些模糊的對現實的理解,以及模糊的對未來的展望所做出的推論中,每一種不同的發展劇本都具有一定的發生機率。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對未來的三種不同想像方式:科幻娛樂作品對遙遠未來的創意描繪、科學家基於現實數據的預測,以及對近未來的具體構思。科幻作品如《回到未來》激發了對未來科技的幻想,科學預測提供了基於現有趨勢的現實展望,而近未來構想則關注即將到來的變化,共同塑造了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倘若你知道,只要活在當下就能切斷你和過去的連結,從而碰觸到量子場中的所有可能性,為何你會選擇活在過去,持續創造出相同的未來呢? 為什麼你不去做你能力所及,從心理上改變大腦及身體的物理結構,讓你可以在任何想要的經驗實際發生之前,就提前改變自己呢? 為什麼你不選擇就在這個當下,提前活在你所選擇的那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當你沒有一個渴望的未來,只有一個必須去實踐的未來。」 我盡可能不去想自己存在的意義,可存在的意義總會在我不注意時悄悄地繞到我的背後、點點我的肩輕聲地告訴我: 「你知道的」他說, 「人存在的意義就是意義本身。」 「感受自己當下所需要的、所體驗的,而不是執著於過去的自己所渴望的。」...
  記憶使得我們在過去與未來必須是同一個人,我們同時得到了某些保障與某些囚禁。但我們終究還是知道未定的事情就是未定的事情,之所以人需要信守承諾、需要向他人展現自己一定程度的可預測性,恰恰是因為種種不可預測的行為都屬人之能力可達的範圍,並且使得人作為「我之外的人」這件是在意識之中醒目了起來。
Thumbnail
用以終為始的角度來看,人類可以確定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個人都會走向死亡,所以都想要在這一天到達之前做些什麼。固然,小說或戲劇可以透過作家的想像力,來演繹一遍如果有無限生命將會是如何?或者是談一場三生三世的戀愛會是如何?而即使在科技火速發展的前提下,能夠延長的壽命也是可以看到盡頭的。因此,我
Thumbnail
沒有命定,只有選擇。 我們的現在,是過去的選擇。 我們的選擇,也決定我們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用什麼濾鏡看生命,生命就顯化成什麼樣子。 業力,就是我們每一個當下的選擇。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悟生命的原理,學習如何創造生命的體驗。 學會如何把力量拿回自己手中,這才是我們來到地球首要
  沒有人有辦法預測未來。   我們能透過宇宙中一些我們已知的資訊情報、搭配事物變化的規律去計算或推論未來最有可能走向的情況,以及你希望它走向的情況。無論上帝是否擲骰子,在我們基於這些模糊的對現實的理解,以及模糊的對未來的展望所做出的推論中,每一種不同的發展劇本都具有一定的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