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水,訴說歷史是為了映照當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連假去看了北師美術館的展覽「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非常豐富而且細膩,入口阿岡本的引言不但解釋了展名「光」的用意,阿岡本文章的標題「何謂同時代?」也道出展覽策劃的核心意識,同時也是對觀眾的提問。
在持續擴張的宇宙中,最遠的星系以如此的高速遠離,以至於它們發出的光永遠也無法觸及我們。由於發出光的星系以超過光的速度遠離我們,我們從天體中所感知的黑暗,實為那些朝向我們而來,卻無法企及我們的光。

成為同時代人,首先以及最重要的,是勇氣問題,因為它意味著不但有能力保持對時代黑暗的凝視,還要有能力在黑暗中感知那朝向我們、卻又無限地與我們拉開距離的光。
      —引自 阿岡本,〈何謂同時代〉(What is the Contemporary?)
在這篇文章中,阿岡本思考著「我們與時代的關係」,他所說的「同時代的人」,不僅是處在同時代的一群人,更是和他自身所處時代共在的人。這樣子的人不但能夠劃分與插值時間(dividing and interpolating time),也有能力轉化(transforming)時間,並且把某段時間置於跟其他時間的關係之中。
因此「同時代的人」能夠出於自己的主體性與意向,站在自己所處的時間點,以自己的眼光穿透歷史,並再從不同時代回望自己的站立之處。而這正是這個展覽在做的事情,它將一件件作品放回歷史的脈絡、置於時代的漣漪中,建立作品們彼此的關聯以及與觀者的關係。那在中心引起一圈圈漣漪的,就是1921年黃土水所創作的《甘露水》。對阿岡本來說,黑暗與光線照明處同樣有必須注視之物。時代的黑暗不只是殖民或戒嚴的壓迫,更意味著像甘露水這樣從黑暗中重新回到眾人視野的作品,正是因為有一群人持續凝視著那黑暗我們才能看見它。
伴隨著這件百年前藝術品的是新的眼光。這樣的眼光不只讓我們看見美,同時也看見這個美是誕生於許多我們不熟悉的歷史中。我們看見20世紀初台灣人的生活與想望,同時知識分子、藝術家、仕紳與政治人物彼此間錯縱複雜的關係也沒有被忽略。作品蘊含著藝術家對社會的思索,這些思索互相衝撞、交織成百年前台灣的人文景觀,那不是整齊劃一的口號,而是充滿異質性的喧嘩與激辯。
我覺得這是這個展覽難能可貴的地方,這些作品並沒有被塑造成一種大家都愛台灣的淺薄號召,對民族共同體的想像讓當時的藝文人士團結,但也是想像的差異使其分裂。藝術從來就不外於政治,也沒有什麼「現在太亂了以前比較好」這種事,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赤島社…,百年前就跟現在一樣有各種立場,看見並反思這種複雜性才能知道我們所處的當下從何而來。
那麼當下是什麼情況呢,台灣人一邊放「228和平紀念日」連假,一邊追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新聞,同時在香港不能播的電影「時代革命」也上映了。展場中,陳澄波那幅在藝術課本上的畫作《我的家庭》就在3樓與甘露水互相凝望,還展出了1935年他搖著扇子與琳瑯山閣主人的優雅合照。然後,在長長的年表記事板上,觀眾會讀到這行字「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槍決,時年五十三歲」。
做一個同時代的人,也意味著去理解美的重量。
然後或許以這樣的理解,我們才能夠在這個搖搖晃晃的時代,一同生活。
圖片截自《甘露水》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oBciMC-gU
陳澄波(右二)與琳瑯山閣主人(抱小孩者)合影,作者拍攝於展場
展覽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時間 2021.12.18 - 2022.04.24
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官網 https://montue.ntue.edu.tw/exhibitions/
※看展需要預約
※B1的紀錄片有40分鐘,務必預留時間觀看

補充
如果想了解文協當時內部的衝突可以看這支影片
「文協左右分裂」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A-xYTAkjw
avatar-img
1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AID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 如果你批評,茱莉就問: 什麼都不選、糊里糊塗的前進,怎麼就成了世界上最糟的人? 但如果你稱讚,他反而不安: 這樣子不知道怎麼就發生了的人生,難道就是我要的嗎?
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 如果你批評,茱莉就問: 什麼都不選、糊里糊塗的前進,怎麼就成了世界上最糟的人? 但如果你稱讚,他反而不安: 這樣子不知道怎麼就發生了的人生,難道就是我要的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今年南臺灣藝術界的兩大展覽,大概就是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和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難得擁有地緣優勢,當然必須把兩者都收集起來。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同於奇美博物館的展覽,這場展覽的展品是多是所謂近現代的作品,如副標所示,除了傳統油畫外,更橫
Thumbnail
接上文【台灣與南宋(1)|🍀集體潛意識01】。台灣的文化氛圍比起其他正常國家來說,非常的不同,卻獨具特色。而台灣文化跟南宋的群體意識,有著鏡像翻版的連結與緣分。 黃仁勳來台Computex演講,硬是要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的夜市文化! 他甚至把逛台灣夜市的花絮畫面,放上了NVIDIA官方頻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顏水龍(1903.06.05日—1997.09.24)是臺灣老一輩知名畫家中極為突出的一位。顏水龍是臺灣邁向現代工藝及近代美術設計的奠基者與推動者,也是描繪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先驅者。
Thumbnail
由於人會離世、記憶會被遺忘,文字紀錄、圖畫等實體物件,就成了傳遞歷史的最佳載體,而黃琪惠這本由論文改編而成的《戰爭中的美術:二戰下臺灣的時局畫》,則提供了讀者以圖畫為窗口,觀看這段歷史的新視角。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筆者看完展後的主要問題有三:分別為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現代性定義模糊的問題、及內容矛盾的問題。 第一,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   為何時間軸是1949—1983?與1948—1984有何差異?從展覽中可知,始於1945年的原因在於,該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帶來一批中國的菁英及大陸
Thumbnail
《京都茶時間 — 江心靜藝術展》展期長達半年的時間,歡迎有緣到京都,一探大隱隱於市的靜謐京庭園。臺灣藝術家江心靜以當代水墨、書藝、詩文本在Aotake 茶屋舉辦藝術展,展品隨季節更換,展期至2024年3月1日至8月31日。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今年南臺灣藝術界的兩大展覽,大概就是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和高雄美術館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難得擁有地緣優勢,當然必須把兩者都收集起來。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不同於奇美博物館的展覽,這場展覽的展品是多是所謂近現代的作品,如副標所示,除了傳統油畫外,更橫
Thumbnail
接上文【台灣與南宋(1)|🍀集體潛意識01】。台灣的文化氛圍比起其他正常國家來說,非常的不同,卻獨具特色。而台灣文化跟南宋的群體意識,有著鏡像翻版的連結與緣分。 黃仁勳來台Computex演講,硬是要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的夜市文化! 他甚至把逛台灣夜市的花絮畫面,放上了NVIDIA官方頻
Thumbnail
如果回到二十世紀初,想幫文青規劃一日小旅行 可能是這樣: 第一日:喫茶店的咖啡早餐、到知名書店逛逛買書、到酒樓吃台灣料理、到大稻埕逛街買藥、晚上再到戲館看戲、北投泡溫泉、新旅館呼呼大睡。 根據多位學者觀察,台灣史研究近年來有明顯的文化轉向,新文化史關注的議題,包含帝國與展示、空間與大眾文化、城
Thumbnail
顏水龍(1903.06.05日—1997.09.24)是臺灣老一輩知名畫家中極為突出的一位。顏水龍是臺灣邁向現代工藝及近代美術設計的奠基者與推動者,也是描繪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先驅者。
Thumbnail
由於人會離世、記憶會被遺忘,文字紀錄、圖畫等實體物件,就成了傳遞歷史的最佳載體,而黃琪惠這本由論文改編而成的《戰爭中的美術:二戰下臺灣的時局畫》,則提供了讀者以圖畫為窗口,觀看這段歷史的新視角。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筆者看完展後的主要問題有三:分別為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現代性定義模糊的問題、及內容矛盾的問題。 第一,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   為何時間軸是1949—1983?與1948—1984有何差異?從展覽中可知,始於1945年的原因在於,該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帶來一批中國的菁英及大陸
Thumbnail
《京都茶時間 — 江心靜藝術展》展期長達半年的時間,歡迎有緣到京都,一探大隱隱於市的靜謐京庭園。臺灣藝術家江心靜以當代水墨、書藝、詩文本在Aotake 茶屋舉辦藝術展,展品隨季節更換,展期至2024年3月1日至8月31日。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