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Herni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HIVD
- 就診科別:骨科,神經科,復健科
- 身體部位:脊椎
椎間盤突出是因椎間盤長期承受重力,產生退化及椎間盤軟骨含水量的減少,造成彈性及緩衝能力隨之減弱,導致椎間盤髓核由纖維環向外穿出造成神經壓迫的情形。亦可因患者承受到突發性的外力撞擊或承載受力過重,導致椎間盤的髓核穿出纖維環。上述情形就稱為
椎間盤突出,患者首先會出現下背痛的症狀,隨著病程進展,髓核壓迫到脊髓或推移到神經,就會演變成坐骨神經痛,或更嚴重的永久性神經損傷。
椎間盤是連接上下兩節脊椎骨間的盤狀軟骨結構,由位於中央的髓核、及髓核周圍的纖維環所組成,做為脊椎支撐力量、抵抗重力的緩衝,可讓脊椎在一定的角度內活動。當脊椎長時間的重複受力,或因突發性的受力過大,會使髓核從破裂的纖維環向後突出,擠壓到周邊的組織和神經。
人體腰椎有五個椎體及最下方的薦椎與尾椎。大部分的
椎間盤突出,好發生於第四-第五腰椎之間、以及第五腰椎-第一薦椎之間,這個部位是下肢神經通過處。壓迫到神經根後,會引致患者腰痛、下背痛甚至行動不便的症狀。
椎間盤突出造成的腰背疼痛,不只侷限於腰背部,還會延伸到臀部以及大小腿,即所謂的坐骨神經痛,甚至造成患者腳麻無力。少數嚴重的
椎間盤突出,可能造成脊髓腔狹窄或壓迫到膀胱神經,出現馬尾症候群,導致患者大小便失禁、肛門會陰部周圍麻木等症狀。
下背痛.腰痛.臀部痠痛.背部僵硬.坐骨神經痛.上下肢體肌肉痙攣.深部肌腱反射減弱.大小便失禁.下肢酸麻.腿部肌肉無力萎縮.行走困難
併發症
- 坐骨神經痛
- 馬尾症候群
- 性功能障礙
- 下肢癱瘓
- 神經根損傷
- 脊髓損傷
- 腰椎狹窄症候群
好發族群
- 年齡30~50歲的青壯年族群,椎間盤彈性開始遞減、容易發生椎間盤退化。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因男性從事勞動工作的比例高於女性,腰椎負荷亦較高,長期下來,便容易發生椎間盤退化。
- 需大量運用腰部力量的運動選手,如舉重、體操等。
- 從事須長時間搬運重物的職業、長期彎腰勞動的工作者。
- 受到運動傷害及突發性的外力撞擊,如車禍。
- 肥胖、過重、小腹凸出或孕婦等腰椎承受壓力較大者。
- 長期彎腰駝背、頸椎前傾,姿勢不正確者。
- 腹肌、背肌等核心肌群的肌力較弱者。因椎間盤受到的支持不足,較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
- 床鋪選擇應軟硬適中,維持脊椎正常生理彎曲。
- 需要長時間久坐的工作者,最好能將腰椎的部位緊靠椅背,或使用靠墊,讓腰椎能有足夠的支撐;需要長時間久站的工作者,最好能適時彎曲一腳,以緩和下背部承受的壓力。
- 應儘量避免穿高跟鞋,減少腰椎的壓力。
- 保持正確的站姿和坐姿,走路時抬頭挺胸,保持上身直立。
- 進行劇烈的體能活動前,應做好暖身運動準備。
- 避免猛烈彎腰或激烈扭腰的動作。
- 避免坐太過柔軟的沙發或無靠背的椅子。
- 平時可加強腰背核心肌群鍛煉,並訓練自己的柔軟度與肌耐力,有助於腰椎穩定性。
- 搬運物品時,物品應儘量靠近身體,正確使力。
- 椎間盤突出患者應避免肢體碰撞的運動,如籃球。也盡量不要做會反覆前彎的的動作,如仰臥起坐。緩和性的運動,如游泳、瑜珈、太極、氣功等,較適合椎間盤突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