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
關節炎 - 膝關節是下肢的主要關節,也是一個經常出現各式症狀的一個關節。除了膝關節本身的傷病之外,無論是膝關節以上的骨盆、髖關節、大腿,或是以下的小腿、踝關節、足部任一部位受傷或生病,都有可能影響膝關節的正常運作進而產生傷害。如果發現膝關節出現了紅、熱、腫、痛或是無力、變形的症狀,ㄧ定要儘早就醫找出病灶並接受治療。
膝關節的結構
膝蓋有三個關節所構成,一為髕骨股骨關節(髕骨即為俗稱的膝蓋骨)主要提供膝伸直時由四頭肌連接到脛骨的中間構造,可以避免韌帶直接與股骨摩擦。第二個為脛骨股骨關節,即為膝彎曲伸展時的主要部份。第三個則為脛骨腓骨關節。在關節的周圍包覆著關節滑囊,由多組肌腱及韌帶所組成,以維持良好的穩定度。四頭肌及缝匠肌是最主要的肌肉,這兩組肌肉同時對於膝蓋本身提供很重要的穩定功能及吸震功能。膝蓋本身在行走時會承受到接近2至4倍的體重,所以體重愈重的人,膝蓋的負荷愈重。
1.〝退化性
關節炎〞: 由於創傷、發炎,過度使用等原因,造成膝蓋內的軟骨破壞而使得正常的膝蓋出現結構及內部力學的變化,進一步造成骨髓磨損,,滑液囊發炎及內部韌帶的耗損。由於內側軟骨較外部先出現
關節退化而使得患者常出現O型腿的變形。當發炎嚴重時,可以出現膝部的紅熱腫痛,並伴隨僵硬感。長久下來, 不僅難以上下樓梯或從蹲到站, 甚至產生膝關節彎曲孿縮.
如何保養膝蓋 應注意以下數點:
1. 當膝蓋出現明顯紅熱腫痛時,應馬上尋找出專業醫師
物理治療幫忙,勿自行塗抹藥物或是推拿按摩。
2. 比較雙側膝蓋的溫度或患者膝蓋的溫度明顯升高於健側,則應以冷敷為主,太早熱敷可能會加重發炎反應。
3. 急性膝痛時,應給予膝蓋充分休息,但每日仍要在膝蓋完全伸展的姿勢下,用力收縮四頭肌(伸直膝蓋)6至10秒鐘,以免肌肉萎縮。若是膝
關節炎已改善則可開始進行日常生活運動,但初期仍以平地活動,暫勿進行跑、跳、上、下坡及爬樓梯的活動,若是情況許可,也可在游泳池內進行漫步來訓練膝蓋的力量。
4. 膝蓋退化嚴重或是有明顯變形時,可以利用拐杖來減輕下肢負擔,避免惡化。在鞋具方面,應儘量選擇慢跑鞋來減輕下肢衝擊力。護膝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支持效果並不佳,但對於髕骨股骨痛的患者,可以利用髕骨下保護帶來減少髕骨摩擦來改善症狀。
5. 強化四頭肌及缝匠肌的肌耐力是成功脫離慢性膝痛的關鍵,對於不同的族群(年輕人、老年人、運動員)有不同的訓練方式。選擇合適可行的居家運動可以增加膝穩定度及耐力。
6. 適當的減重可以減少膝的負荷。
1. 口服藥物: 包括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 需在醫師的指示下服用. 雖然可能對身體某些器官產生不良影響, 但只要適當的使用, 即可避免許多藥物的副作用, 千萬不要因害怕而排斥服藥, 反而錯失治療的良機. 除此之外, 葡萄糖胺類藥物有助於軟骨修復, 在退化性關節炎的預防與治療已獲得許多醫學研究證實有一定的效用, 是目前較少副作用的藥物.
2. 關節內或病灶內注射藥物: 以類固醇為最常使用. 因非注射於血管內, 而以少量直接注射於發炎的關節或病灶周圍, 效果較為直接, 副作用也遠較口服類固醇藥物減少許多. 在軟骨受損的膝關節裡, 也可注射玻尿酸製劑, 增進膝關節的潤滑度, 同時協助軟骨的修復, 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惡化.
3. 抽取關節積水: 在嚴重腫脹影響關節活動或疼痛難以藥物控制時, 可直接抽取積水, 必要時可予以化驗以確定診斷.
4. 物理治療: 急性期建議冰敷, 發炎緩解後可以開始接受熱療. 包括熱敷袋、 遠紅外線、短波、超音波、石蠟浴都屬於熱療的部份, 視病情需要可選擇不同的熱療工具. 電療(包括向量干擾波、經皮電刺激、肌肉電刺激)、磁場治療、雷射、水療也可視病況的嚴重程度而處方, 對於解除發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增進肌肉柔軟度、促進組織修復各有一定的療效.
5. 運動治療: 某些治療性的運動對於膝關節疾患的預防與治療非常的重要, 因為膝蓋疼痛時必須休息而暫時無法做負重運動, 但又需要配合運動以減輕體重來減少關節負荷, 同時也要藉著運動才能增進肌力及柔軟度, 避免傷害再次發生. 較常做的運動包括股四頭肌肌力訓練, 股內收肌、大腿後肌、腓腸肌的伸展. 運動前先熱敷, 運動後能適時的冰敷可以讓運動發揮最好的效果.
6. 輔具: 在急性嚴重疼痛時, 可使用護膝支持保護患部. 但一旦症狀得以控制, 並不鼓勵長久佩戴, 否則肌力很快衰減, 反而使病況惡化. 除此之外, 也可訂製特製鞋墊改變膝關節壓力, 對於特定的膝關節痛也有助益.
7. 貼紮治療: 剪裁適當大小形狀的貼布, 可幫助炎性症狀緩解並提供適度的支撐, 有治療、預防和協助訓練肌力的作用.
8. 手術: 可實施關節整型, 軟骨修復, 或人工關節置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