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本質
要說到非同質化代幣之前,有個很重要的東西要先解說,那就是「貨幣」,也就是法幣的本質。現在網路上多數在解釋「非同質化代幣」時都搞錯了,還是把「非同質化代幣」的本質定位在「幣」。
在「幣」之前的最源頭的本質是「信任」與「物」的結合,也就是以物易物的模式。把代幣想成「物」,去理解「非同質化代幣」才不會搞錯本意。法幣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人民相信政府所發行的紙張,政府說這紙張是錢,它可以用來買東西,所以這紙張等於法幣。
什麼的代幣
而代幣呢?簡單來說就是「代替法幣的物品」,它可能不俱法幣的所有特性,但它仍然有價。例如政府因為疫情所發放的振興五倍券,它有使用期限還能放大價值。而大家所熟知的遊戲場代幣也是一種,只適用於遊戲場內的機台代幣。
那「非同質化代幣」是怎麼解釋才正確呢?查維基百科的解釋。
「非同質化代幣(英語: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是一種被稱為區塊鏈數位帳本上的資料單位,每個代幣可以代表一個獨特的數位資料,作為虛擬商品所有權的電子認證或憑證。由於其不能互換的特性,非同質化代幣可以代表數位資產,如畫作、藝術品、聲音、影片、遊戲中的專案或其他形式的創意作品。」
非同質化代幣
這是網路上的解釋,那在現實世界中,有沒有什麼東西是「非同質化代幣」?大家有想過嗎?維基百科上對非同質化代幣的解釋也是以「物」為本質去解釋,但應該沒太多人看懂本意,導致現在很多人對NFT產生極大的誤解與反對。接下來就是就是本文的重點,讓我用現實社會,地方阿嬤都能聽懂的解釋來跟你說「非同質化代幣」。
所有權代幣
非同質化代幣又能稱作「不同價值的相同代幣」,再簡單來說就是「不同價值的相同物品」。啊?什麼就這樣...如果用這樣的解釋去套用在現實社會上,你會發現生活周遭充斥著滿山滿谷的「非同質化代幣」,但這樣解釋還不夠精準,因為在網路上的「非同質化代幣」還有一個屬性是「所有權」。
NFT價值=價格+所有權+(信仰/信任)
嗯...加上了「所有權」後,生活周遭究竟還什麼東西是符合的?這邊我直接給看文的讀者,一個我主觀的答案,或許你在看完之後,也能想到不同的東西,歡迎留言跟我說,你想到什麼。「沒有作者簽名的新書 vs 有作者親名的新書」,價值是一樣的嗎?再來一個實際的例子好了,但我只能給兩個字,「護照」。
總結
當大家不了解NFT的本質時,又發現它可以快速賺錢與賠錢,很容易就會被套上了「資金盤」或是「詐騙商品」的標籤。但不否認也的確有項目方擺明就是要來圈不懂NFT人的錢。
希望這樣的解釋能稍稍修正一般民眾對NFT的誤解,與降低整個台灣NFT市場風評惡化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