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東棋局,美俄的大博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3月上旬起,烏克蘭東部的衝突態勢便持續升級,基輔當局忽然加大了對當地兩大獨立政治實體:「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的交戰力道。
事態惡化不僅引來俄羅斯陳兵邊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亦連連出訪、高調表態欲加入北約,顯然有意藉此引入歐美勢力,增添自身底氣。
而細究此次烏東衝突緣起,導火線雖是澤連斯基炒作民粹等內政因素,但真正的對峙結構早在7年前便已成形。2014年烏克蘭親歐派發起反政府示威,罷免了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美國NGO與媒體又在此過程中「搖旗吶喊」,遂讓莫斯科繼200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後,再次感受到了地緣上的危機感,認為烏克蘭的反俄親歐已成主流,背後更有美國煽動,加入北約或許僅是時間問題。
在此氛圍下,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下令出兵接管克里米亞,並將其併入俄羅斯版圖;與此同時,烏東的親俄州亦組織民間武裝,與烏克蘭政府軍爆發了頓巴斯戰爭(Donbas war)。雙方纏鬥多時未果,雖簽有停火協議,卻仍不時零星衝突,故而會有今日兩共和國的實質獨立。
在特殊的歷史、族羣與地緣政治脈絡共鳴下,烏克蘭苦於分裂困局,並淪為美俄博弈的戰線前鋒。從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頓巴斯戰爭,到今日的烏東局勢惡化,美俄對壘的煙硝幾乎無所不在。如此格局更將在可見未來內,持續擺弄烏克蘭的國家走向。

俄羅斯的帝國榮光

由俄羅斯立場觀之,其對烏克蘭決策與後蘇聯時代的戰略環環相扣。
1991年蘇聯崩解後,俄羅斯經受了幾方面的毀滅性打擊:在地緣戰略上,北約持續東擴,側寫了俄羅斯的「眾叛親離」;在經濟場域中,休克療法宛如一場華爾街對蘇聯遺產的殘忍劫掠;在大國身分上,蘇聯身為歷史中的「敗者」,已非俄羅斯所能援引依傍的對象。然正因有過如此輝煌,俄羅斯更會念茲在茲,欲以外交戰略尋回舊日榮光。
平心而論,烏克蘭本未必會成美俄博弈前線,畢竟2014年前的俄烏關係雖波折不斷,卻總有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出面協調;然而2014年的街頭騷亂後,莫斯科認為烏克蘭遭遇美國策動的非法政變,親俄派恐無再起機會,這才提升了介入力道,不僅併吞克里米亞,更支持烏東反政府武裝。一系列舉措令俄烏關係蕩至谷底,卻也讓俄羅斯有機會實踐以下戰略目標。
首先,在地緣影響力上,俄羅斯的介入直接阻斷了北約東擴的進程。此前烏克蘭雖非北約成員國,不適用集體安全機制,但美國等仍持續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以助其抗衡俄羅斯威脅。然而2014年的衝突暴露了現實殘酷,更凸顯承諾的鏡花水月,即如烏克蘭這般受北約潛在影響、庇護的重要戰略國家,仍無法免於俄羅斯進犯;甚至在北約後期的持續干涉、援助下,仍無力終結烏東兩共和國實質獨立的狀態。俄羅斯此舉可謂嚴重打擊北約威信。
其二,在經濟場域中,俄羅斯介入克里米亞與烏東,將能直接攫取龐大能源與工業利益。2010年,烏克蘭以「允許租賃塞瓦斯托波爾的黑海海軍基地」為由,要求俄羅斯簽署《哈爾科夫協議》(Kharkiv Pact),對烏克蘭讓步極大天然氣折扣。然而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塞瓦斯托波爾隨之易主,俄羅斯迅即退出了《哈爾科夫協議》,直接省下每年40億美元的損失,克里米亞周遭水域的石油與天然氣儲量亦相當豐富,可堪未來利用。而烏東早在蘇聯時期便以軍火工業聞名,眼下仍是烏克蘭的工業重鎮,俄羅斯對其支持、甚至推動一體化進程,將能惠及本國工業生產線。
其三,在大國身分塑造上,俄羅斯隊克里米亞與烏東的介入,展現了保護海外同胞的能力,並彰顯其在協調區域衝突上的力道,即便後者與西方想象版本不同,但基輔當局與烏東反抗軍之所以能在2014年、2015年簽署《明斯克停火協議》(Minsk Protocol),俄羅斯的協調居功厥偉。

美國的反俄野望

而相比於俄羅斯遲至2014年的被迫強硬介入,美國對烏克蘭的投入與謀求開始得更早。
早在1994年,美國前國安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便在政府報告中指出烏克蘭的地緣脆弱性:蘇聯崩解後,烏克蘭的經濟狀態宛如自由落體,內部親俄族裔更對回歸俄羅斯情有獨鍾,長此以往,莫斯科恐將在此推動並主導俄烏一體化進程,實踐整合前蘇聯地區的關鍵一大步。為免事態如此發展,美國須對烏克蘭投入大量經濟援助,並培植在地親美親歐勢力,更要為烏克蘭的獨立與領土完整提供政治保證。而這般建議白宮顯然銘記於心。
1994年布熱津斯基報告發表不久後,美國便主導了《布達佩斯安全保證備忘錄》(Budapest Memorandum on Security Assurances)簽署,在烏克蘭移轉核武同時,為其提供安全保證,可謂促成烏克蘭「向歐看」的第一步,更為日後的北約東擴插棋部署。而自獨立以來,烏克蘭便成為美國在歐洲和歐亞大陸的對外援助主要接受國。1990年代(1992–2000),美國共向烏克蘭提供了近26億美元的總援助,每年平均高達2.87億美元,即便金額到了2000年代有所縮水,美國的對烏總援助依舊維持在將近18億美元的高峯上。
而在內政領域中,自2004年橙色革命爆發以來,美國深度介入烏克蘭內政,並左右高層人事任命,例如以扣留1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要求總統撤換檢察長等;在軍事場域中,美國自2011年起,便年年夥同北約諸國同烏克蘭進行「快速三叉戟」(Rapid Trident)軍事演習,更自2015年起持續向烏克蘭武裝部隊提供培訓和指導,並聘請來自加拿大、丹麥、立陶宛、波蘭、瑞典和英國的軍事教練共同參與。
上述種種看在俄羅斯眼中,可謂公開威脅與挑釁。在其本就有意重塑帝國榮光的戰略考慮下,烏克蘭的高調背離自然不被允許,更何況美國將其打造為反俄軍事前線的用意昭然若揭,俄羅斯更無法坐視情況發展,這才有了2014年的併吞克里米亞、支持烏東獨立。就此視角觀之,布熱津斯基的報告或許提早實現了自己的預言。
眼下烏東對峙發展為美俄全面熱戰的機率不高,畢竟除卻土耳其高調支持外,諸如德國等皆要求召開峯會,以外交途徑解決地區衝突。然而時局演變至今,烏東的對俄一體化已逐步啓動,美俄在此地的博弈,將在未來持續上演。
本文發表於:
2021年4月19日《香港01》:
2021年4月19日《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6會員
388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冠疫情延燒至今,各國已出台第一階段防疫措施,從隔離、宵禁到封城,人類以重創日常商業活動的代價,阻卻病毒的跨界擴散。然而面對日積月累的經濟壓力,空間封禁並非長久之道,在醫學騰飛的今日,人類已能憑藉科學基石形構個體與病毒的屏障,其中既有駐防前線的醫用口罩,更有固守後方的多種疫苗。
此番南高加索劇變,雖有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舊怨鋪墊,也有新冠疫情忽起,致使各國須借戰火轉移經濟重擔的考量,但關鍵一擊,仍在俄羅斯的戰略決斷上。自納卡衝突成形起,北方巨熊的地緣之手便不曾離去,經此一役,更將持續經緯南高加索政局。
在制度層面外,修憲條文中有項變動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將「俄語」提高到了聯邦官方語言、立國之語的地位。上述短短几字的更動,其實意味深遠,暗藏了對蘇聯崩解後、葉利欽以降的俄羅斯一代,進行公民身份再塑的力道。
俄羅斯有句諺語:「送紅雞蛋要趕在復活節前」(Дорого яичко к христову дню),意指凡事做得及時、方能收效,這般邏輯也體現在克里姆林宮的近日舉措上。
蒙古有句諺語:「鄰居生命與自家生命一樣重要」,意在強調鄰里關係休慼與共。綜觀蒙古近代史,「鄰居」的角色確實舉足輕重。
阿拉伯之春發生後,埃爾多安認為這是重掌地區主導權的天賜良機,於是其大舉涉入下列熱點:敘利亞內戰、利比亞內戰、卡塔爾與沙特的斷交危機、支持穆兄會等,南北出擊又左右開弓,帝國的中東聲帶漸顯,不再如過去般失語無措。
新冠疫情延燒至今,各國已出台第一階段防疫措施,從隔離、宵禁到封城,人類以重創日常商業活動的代價,阻卻病毒的跨界擴散。然而面對日積月累的經濟壓力,空間封禁並非長久之道,在醫學騰飛的今日,人類已能憑藉科學基石形構個體與病毒的屏障,其中既有駐防前線的醫用口罩,更有固守後方的多種疫苗。
此番南高加索劇變,雖有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舊怨鋪墊,也有新冠疫情忽起,致使各國須借戰火轉移經濟重擔的考量,但關鍵一擊,仍在俄羅斯的戰略決斷上。自納卡衝突成形起,北方巨熊的地緣之手便不曾離去,經此一役,更將持續經緯南高加索政局。
在制度層面外,修憲條文中有項變動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將「俄語」提高到了聯邦官方語言、立國之語的地位。上述短短几字的更動,其實意味深遠,暗藏了對蘇聯崩解後、葉利欽以降的俄羅斯一代,進行公民身份再塑的力道。
俄羅斯有句諺語:「送紅雞蛋要趕在復活節前」(Дорого яичко к христову дню),意指凡事做得及時、方能收效,這般邏輯也體現在克里姆林宮的近日舉措上。
蒙古有句諺語:「鄰居生命與自家生命一樣重要」,意在強調鄰里關係休慼與共。綜觀蒙古近代史,「鄰居」的角色確實舉足輕重。
阿拉伯之春發生後,埃爾多安認為這是重掌地區主導權的天賜良機,於是其大舉涉入下列熱點:敘利亞內戰、利比亞內戰、卡塔爾與沙特的斷交危機、支持穆兄會等,南北出擊又左右開弓,帝國的中東聲帶漸顯,不再如過去般失語無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大規模侵略,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和對烏克蘭的支援,包括軍事、經濟和人道援助。這場衝突不僅是兩國之間的戰爭,更成為了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更廣泛地緊張關係的反映。 戰爭期間,烏克蘭民眾展現出強烈的抵抗意志,並獲得了來自北約、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支持。隨著戰鬥的持續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全面入侵烏克蘭國境。烏克蘭頑強抵抗,面對大國入侵積極捍衛自己的主權。 兩岸關係與中烏關係極為相似。大國皆欲透過各種方式統一小國。中國雖然目前沒有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也透過文攻武
美烏雙邊安全協議 今天早上看到一則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6月13日在義大利簽署雙邊安全協議,拜登表示,目標是強化烏國長期且可恃的防衛及嚇阻能力,主要是提供武器和彈藥、情報共享、代訓烏軍,以及強化烏克蘭軍隊和北約軍隊之間的軍事互操作性,而不是派遣美軍到烏克蘭作戰。;澤倫斯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受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北約之間的衝突加劇,引起歐洲盟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上的評論可能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Thumbnail
自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線便開始僵持不動,雙方互有摩擦,但俄羅斯始終無法再下戰果;烏克蘭雖然奪回了一半失去的領土,但同樣再難進一步。
Thumbnail
烏克蘭目前面臨著與俄羅斯的消耗戰,西方國家對其提供援助,但烏克蘭很難戰勝這場戰爭。雖然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但對其能源出口仍有保障。俄羅斯有望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獲勝。
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了對烏克蘭的大規模侵略,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譴責和對烏克蘭的支援,包括軍事、經濟和人道援助。這場衝突不僅是兩國之間的戰爭,更成為了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更廣泛地緊張關係的反映。 戰爭期間,烏克蘭民眾展現出強烈的抵抗意志,並獲得了來自北約、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支持。隨著戰鬥的持續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全面入侵烏克蘭國境。烏克蘭頑強抵抗,面對大國入侵積極捍衛自己的主權。 兩岸關係與中烏關係極為相似。大國皆欲透過各種方式統一小國。中國雖然目前沒有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也透過文攻武
美烏雙邊安全協議 今天早上看到一則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6月13日在義大利簽署雙邊安全協議,拜登表示,目標是強化烏國長期且可恃的防衛及嚇阻能力,主要是提供武器和彈藥、情報共享、代訓烏軍,以及強化烏克蘭軍隊和北約軍隊之間的軍事互操作性,而不是派遣美軍到烏克蘭作戰。;澤倫斯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超過2年了,戰事也陷入了膠著。台派同溫層普遍都能透過媒體,接觸到關於烏克蘭人的觀點,這點筆者自己也不例外。但除此之外,個人其實對於俄羅斯人在想什麼,其實也感到好奇。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受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北約之間的衝突加劇,引起歐洲盟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上的評論可能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Thumbnail
自從去年三季度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線便開始僵持不動,雙方互有摩擦,但俄羅斯始終無法再下戰果;烏克蘭雖然奪回了一半失去的領土,但同樣再難進一步。
Thumbnail
烏克蘭目前面臨著與俄羅斯的消耗戰,西方國家對其提供援助,但烏克蘭很難戰勝這場戰爭。雖然俄羅斯受到西方制裁,但對其能源出口仍有保障。俄羅斯有望在與西方的鬥爭中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