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閃電垮台,敘利亞為何成為俄羅斯與伊朗的阿富汗?

更新於 2024/12/09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raw-image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回顧11月27日開始的一系列發展,這場衝突由沙姆解放組織(Hay'at Tahrir al-Sham,HTS)發起,引發各路武裝趁亂出擊,包括美國支持的敘利亞民主力量(SDF)與敘利亞自由軍(SFA)、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國民軍(SNA),是2020年3月伊德利卜(Idlib)停火以來,敘利亞反政府武裝的首波大型軍事攻勢。

沒想到2天之後的11月29日,敘利亞第二大城阿勒頗(Aleppo)就已淪陷,反政府武裝接著朝哈馬(Hama)推進,並在12月5日迅速攻佔該地,接著是6日的代爾祖爾(Deir ez-Zor)、巴爾米拉(Palmyra)接連失守,7日反政府武裝已經推進到距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10公里的範圍內。12月8日,連通敘利亞西岸俄軍基地的重鎮霍姆斯(Homs)淪陷,叛軍也於同日攻佔大馬士革。

之後發展就是一連串牆倒眾人推:阿薩德搭機逃往莫斯科、由俄羅斯提供政治庇護,敘利亞陸軍司令部直接公告「阿薩德政府已經結束」,總理穆罕默德·加齊·賈拉利(Mohammad Ghazi al-Jalali)則宣布自己準備「與人民選出的任何領導人合作」。這場變天意味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後,阿薩德政權13年飄搖的終結,也是巴沙爾·阿薩德本人24年統治的終點、阿薩德家族54年掌權(從1970年糾正運動起算)的落幕,以及敘利亞復興黨政權61年歷史(1963年起算)的句點。

只是從目前敘利亞內部軍閥林立、且背後各有外國勢力來看,敘利亞的一統恐怕暫難實現,基本上這也是「阿拉伯之春」後多數政權垮台國家的共同結局:除了埃及仍由軍政府回鍋統治外,利比亞、也門、敘利亞基本都淪為大國競技場,國家整體慘遭內戰撕碎,衝突的停火與復燃也要受大國博弈調動,例如2023年的也門停火,就是沙特與伊朗緩和的直接結果。

敘利亞內戰當然也是同樣道理。現在的一夕變天,雖有各路叛軍「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氛圍,關鍵卻還是兩個國家的分身乏術:2013年後加入敘利亞內戰的伊朗,以及2015年後一路扶持阿薩德的俄羅斯。而導致這種「分身乏術」的關鍵,其實就是2022年與2023年先後爆發的兩場戰爭:俄烏戰爭,以及新一輪以巴衝突所催生的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衝突,再加上敘利亞政府軍幾近投降的迅速潰敗,俄羅斯與伊朗因此見證2021年「阿富汗變天」在敘利亞上演。

俄羅斯與伊朗的敘利亞棋局


首先回顧俄羅斯與伊朗對阿薩德的支撐結構。

第一個關鍵節點就是2013年春天。當時庫爾德武裝已經攻佔敘利亞東北大片土地,沙特等海灣國家支持的反政府武裝則佔領阿勒坡等北部大城,美國也採取「遠距遙控」策略維持影響力:為各路武裝提供軍火與資金援助,但不直接軍事介入。

基本上阿薩德政權這時就已風雨飄搖、接近垮台,但伊朗的介入讓敘利亞政府成功續命:德黑蘭先是通過黎巴嫩的地緣孔道,把真主黨武裝部署到敘利亞,接著就是調動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前往敘利亞戰場參戰,最後成功挽救阿薩德政權的覆滅危機。

至於伊朗出手的考量,一來是要阻止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全面宰制敘利亞戰場,二來是要打造連接伊拉克、黎巴嫩的陸上通道,讓自己支持的各地武裝更能協同作戰,成為伊朗的國土屏障與在中東的戰略棋子,也就是今日「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的源起,且阿薩德政權正好孤立無援,只要伊朗搶救成功,前者基本就只能對德黑蘭言聽計從。

不過結果證明伊朗的支持有其極限,2014年後敘利亞戰場變局再起,阿薩德政權再次飄搖,且這次對手不是大國代理人,而是一股發自敘利亞、伊拉克的真空突變:伊斯蘭國(ISIS)。這股勢力不僅大量吞噬庫爾德武裝的領地,也吸引不少反政府武裝帶槍投靠,並在重挫敘利亞政府軍後,成功佔領敘利亞三分之一領土,甚至在拉卡(Raqqa)建立「首都」。這種局面連德黑蘭都無計可施,阿薩德只能向莫斯科發出求救信號。

而從俄羅斯的立場出發,敘利亞是塔爾圖斯海軍基地(Tartus naval base)所在地,這是雙方在冷戰時根據1971年協議所建,也是俄羅斯在地中海的唯一維修和補給點,有了塔爾圖斯,俄羅斯軍艦就能不經土耳其海峽(Turkish straits)返回黑海基地,敘利亞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見;另外,美俄關係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持續惡化,普京(Vladimir Putin)或許當時就有「推翻美國主導單極世界」的想法,在這個背景下,敘利亞剛好能做俄羅斯輻射影響力的中東支點,阿薩德的「反恐」邀請更讓莫斯科師出有名。

因此2015年8月起,俄羅斯便開始向拉塔基亞(Latakia)附近的空軍基地調動俄製戰機、T-90坦克和大砲,同時部署地面作戰部隊,俄敘兩國也在同月簽署條約,開放敘利亞的赫邁米姆機場(Hmeimim airport)供俄羅斯使用。9月,俄羅斯黑海艦隊軍艦開抵地中海東部地區,俄羅斯更與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在巴格達成立聯合信息中心,協調打擊「伊斯蘭國」,等於直接在美國領導的聯軍系統外建立行動核心。

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國會通過在敘軍事行動議案,俄軍也在同日開始猛烈空襲,力道遠超西方聯軍:截至2016年2月下旬,俄羅斯平均每日空襲60次,美國領導的西方聯軍則是每日平均7次;2016年3月俄羅斯撤出主力部隊時,俄軍已在5個半月內進行了9,000多次軍事行動,幫助敘利亞政府軍佔領400多個城鎮,收復10,000平方公里以上失地。

而這就是阿薩德政權死灰復燃的第二個關鍵節點。在俄軍的大力協助下,敘利亞政府軍終於在2016年底奪回阿勒頗在內的北方大城,並且開始收復西部地帶;2017年,敘利亞政府推動農村行政區劃調整,昭示政權的再鞏固;2018年,政府軍首次奪回首都大馬士革郊區,並收復全國大部分西南地帶;2021年5月26日敘利亞舉行總統大選,約有78.6%的民眾參與投票,阿薩德則以95.19%的高得票率連任,開始自己的第四個7年任期。

整體來說,俄羅斯與伊朗的合作結構是阿薩德政權的存續基礎,且如果不是當年伊朗、俄羅斯的先後入局,現在的敘利亞變天早就提前上演,阿薩德政權絕無可能撐到今日。

俄烏戰爭讓土耳其躍躍欲試


正因如此,2022年的俄烏戰爭就是結構的鬆動起點,並且首先挑起土耳其的「冒險」慾:趁著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場,甚至還要從敘利亞抽調軍力,土耳其直接宣布要在敘北展開新一輪軍事行動。

歸根結柢,雖然俄羅斯、伊朗、土耳其從2016年的「阿斯坦納和平進程」創建起,就維持某種表面合作關係,但土耳其的核心訴求還是與俄羅斯、伊朗不同。俄羅斯出於打造中東親俄支點的考量,首要目標就是凍結衝突、鞏固阿薩德政權;伊朗則是把支持阿薩德政權當成中程目標,為打造「抵抗軸心」的終極目標服務。但土耳其一來是要阻斷庫爾德武裝與土耳其東南省區的連結,二來要阻止難民源源不絕湧入境內,三來也想實踐自己逐鹿中東的地緣野心,所以選擇介入敘利亞戰事。換句話說,鞏固阿薩德政權從來不是安卡拉的首要目標。

而這也解釋了,土耳其為何在2016年以前站在俄羅斯、伊朗對立面,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又在2016年加入「阿斯坦納和平進程」後,四度發起對敘軍事行動,分別是2016年至2017年的「幼發拉底之盾」(Euphrates Shield)、2018年的「橄欖枝」(Olive Branch)、2019年的「和平之泉」(Peace Spring)、2020年的「春之盾」(Spring Shield),而且一次比一次「冒險」。

在「幼發拉底之盾」中,土耳其的打擊重點確實是庫爾德武裝,但從「橄欖枝」行動起,土軍便開始與敘利亞政府軍交火,結果當然引發俄羅斯不滿。於是2018年起,普京便與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多次會晤,協調在伊德利卜設立緩衝區,但這顯然不能阻止土耳其持續「冒險」,最後還是俄土兩軍直接交火、土耳其的「春之盾」慘澹收場,兩國才正式簽訂停火協定:雙方在接觸線上結束敵對行動,並將戰略要道M4公路南北兩側各6公里設為「安全走廊」,由俄土兩軍聯合巡邏。

但即便如此,土耳其還是難改一有機會就想「冒險」的地緣慣性。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土耳其便直接在同年5月宣布:將在敘北發起新一輪軍事行動,理由當然又是「打擊恐怖主義」。

而面對土耳其的躍躍欲試,俄羅斯與伊朗當然都不樂見,伊朗時任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就為此在2022年6月先後出訪土耳其與敘利亞進行協調,強調「土方在敘北的任何軍事行動都會破壞區域穩定」;俄羅斯也從6月起不斷施壓土耳其「不要行動」。同年7月19日,普京更是親自飛抵德黑蘭,會同時任伊朗總統萊西(Ebrahim Raisi)、已在18日抵達的埃爾多安,舉行俄土伊「阿斯坦納和平進程」三國峰會,並且分別開展領導人雙邊會談,其實主要目的就是阻止土耳其在敘北生事。

而從結果來看,土耳其並沒有真的「冒險」,卻也沒有放棄試探:2022年11月20日,卡塔爾世界盃開幕當天,土耳其宣布對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北部發起「爪劍」(Claw-Sword)空襲,擊斃184名庫爾德武裝分子,埃爾多安隨後在22日表示,將向敘利亞發動地面攻勢,結果又引來俄羅斯反對,最後安卡拉還是沒有行動。

當然,2024年的敘利亞變天並非起於土耳其進攻,但土國支持的敘利亞國民軍(SNA)確實參與圍攻,且即便這次攻勢不是土耳其主導,安卡拉對棋子「開綠燈」還是不爭事實。換句話說,土耳其等了許久,最終還是「冒險」一回,過去的多次無疾而終,或許一來是找不到合適時機,畢竟反政府武裝從2020年起就未發動顯著攻勢;二來是不確定敘利亞政府軍實力如何;三來還是顧忌俄羅斯與伊朗的反對,畢竟俄羅斯雖然深陷烏克蘭,伊朗卻擁有調動「抵抗軸心」的巨大潛力,包括從黎巴嫩調派真主黨,同時還將伊斯蘭革命衛隊部署在敘利亞,土耳其如果沒有交火德黑蘭的準備,當然不敢貿然行動。

以巴衝突重創真主黨與「抵抗軸心」


但2023年10月爆發的新一輪以巴衝突,無疑抽走了支撐阿薩德政權的最後希望。

10月7日,哈馬斯突然襲擊以色列,引發後者大舉進攻加沙,伊朗也隨後調動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進行多方向牽制。雙方劇烈對峙的過程中,一個新時代的中東裂痕徹底展露: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鬥爭結構已經式微,阿拉伯國家即便沒有全面對以建交,卻也不願再為以巴衝突流血;取而代之的,是以伊朗為核心的反美、反以聯盟,正與以色列、美國及其地區盟友進行博弈,還調動不少阿拉伯武裝團體,準備打一場沒有終點的戰爭。

而對敘利亞局勢真正致命的,就是2024年9月急速升溫的以色列、黎巴嫩衝突。這場衝突既是雙方長期摩擦的結果,也是加沙戰爭外溢的直接表現,因為真主黨從戰爭第一天開始,就出於救援哈馬斯的考量,不斷對以色列北境發射火箭,導致以方為此疏散10萬居民;同時,以色列開戰一年卻始終無法殲滅哈馬斯,也沒能救回人質,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更因此與防長加蘭特(Yoav Gallant)爆發衝突,後者主張應先停火爭取換回人質,前者則拒絕與哈馬斯達成妥協。

內外交困下,內塔尼亞胡選擇升級黎巴嫩局勢,轉移在加沙的戰略泥淖。因此9月以來,先是17日、18日的呼叫器與對講機爆炸,在一定程度上摧毀了真主黨的通訊管道,接著就是一系列斬首行動:20日擊殺真主黨拉德萬部隊(Radwan Force)指揮官易卜拉欣·阿基爾(Ibrahim Aqil),24日擊殺真主黨火箭和飛彈部隊指揮官易卜拉欣·穆罕默德·卡比西(Ibrahim Muhammad Qabisi),以及卡比西副手阿巴斯·沙拉菲丁(Abbas Sharafeddine)與真主黨飛彈部門高級指揮官侯賽因·埃茲丁(Hussein Ezzeddine),接下來就是27日的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以軍隨後在9月30日入侵黎巴嫩,與真主黨地面部隊激烈交火。

這件衝突的致命處在於,真主黨不只是以色列北境的重大威脅,更是伊朗「抵抗軸心」的重要支點,既為德黑蘭訓練派往伊拉克、敘利亞、也門的戰鬥人員,也將自身力量部署到敘利亞支持阿塞德政權,納斯魯拉本人更是前述網絡的重要樞紐,如今一夕身亡,真主黨短期之內找不到代替者,高層指揮官又接連被殺,恐怕光是抵禦以色列就已相當吃力,更遑論要撐起「抵抗軸心」、馳援敘利亞。

當然,從俄羅斯與伊朗的合作結構來看,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俄烏戰爭爆發前,未必會深刻影響敘利亞局勢,因為俄軍也是維持敘利亞格局的主心骨,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這輪以巴衝突偏偏在俄烏戰爭進行時爆發,分身乏術的俄羅斯實在無力回防。或許正因如此,從今年7月以黎衝突升溫以來,俄羅斯就持續公開呼籲各方克制,但最終還是沒能阻止這場兵敗如山倒。

此前筆者曾在9月29日文章《真主黨領袖之死:以色列、美國、伊朗、俄羅斯誰哭誰笑?》中預測,如果納斯魯拉之死導致伊朗的在敘部署弱化,俄羅斯的敘利亞棋局同樣會面臨不確定性,維穩難度也會上升。而敘利亞又是俄羅斯經緯中東的重要支點,如果這個支點動搖,莫斯科恐怕就會面臨土耳其等其他勢力對於權力真空的挑戰競逐。如今局面似乎也是如此。

宛如伊朗與俄羅斯的「阿富汗」


當然,阿薩德政權的「不耐打」也是一大因素。

回顧這次敘利亞變天,反政府武裝只花11天就成功殺進大馬士革,敘利亞政府軍敗退之快令人咋舌,場面更是充滿歷史「既視感」,令人想起2014年「伊斯蘭國」襲擊摩蘇爾(Mosul)時,伊拉克政府軍的迅速瓦解,以及2021年美軍尚未完全撤離阿富汗,塔利班就已擊潰阿富汗政府軍、攻入首都喀布爾,時任總統加尼(Ashraf Ghani)同樣倉皇出逃,美國在當地扶持17年的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也宣告垮台。

有趣的是,在類似的變天情境下,如果比較2021年的阿富汗與2024年的敘利亞,就能發現兩國的社會發展、歷史脈絡雖然不同,卻在政府軍的崩潰原因上相互共鳴。

首先就是大量數字遮掩結構缺陷。敘利亞政府軍與當年的阿富汗軍隊類似,腐敗情況相當嚴重,還存在大量「幽靈士兵」,也就是軍方虛報員額吃空餉。這種現象背後當然就是軍隊內部根深蒂固、經年累月的庇護網絡:軍方高層任命軍官,更多是出於裙帶關係、派系忠誠的考量,而非軍事專業;被任命者上位後,也更多是利用職權攫取財富,而非精進部隊戰力。可想而知,這種軍隊看似軍容壯盛,其實上了戰場就是一盤散沙。

再來就是敘利亞的國家建構正如阿富汗,始終沒有完成。背後原因也相當複雜,阿富汗主要是因為多民族環境加上各方大國不斷介入,長期下來已經形成各自為政的民族軍閥體系,即便塔利班本身是極端伊斯蘭勢力,卻還是帶有普什圖民族主義的基底;而敘利亞雖相對沒有複雜的多民族問題,但一度穩定的阿薩德家族的掌權結構,其實在2000年老阿薩德(Hafez al-Assad)去世後便備受挑戰,更在2011年受到「阿拉伯之春」誘發的裂解力道嚴重干擾,國家整體四分五裂,即便後來有伊朗、俄羅斯扶持,阿薩德政權也從未真正收復全國失地,更遑論形塑統一的政治認同。

整體來說,不論是在實際戰力、還是政治情感上,敘利亞政府軍似乎都沒有為阿薩德政權血戰到底的堅定理由與本錢,尤其這個政權的存續本身就是依託俄羅斯與伊朗支持,而不是靠自己打贏內戰。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次政府軍的迅速崩潰,或許不全是因為忽然的集體「躺平」,恐怕還混雜了十多年來如一日的「正常發揮」;而反政府武裝的勢如破竹,不論究竟是HTS領導有功,還是美國、土耳其的背後策應得法,都展現比政府軍更強的動員與內部凝聚力,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眼下俄羅斯與伊朗正從敘利亞逐步撤走軍事資產,未來能保有多少影響力還是未知數,但敘利亞變天無疑是俄羅斯耕耘中東的重大挫敗,也是對伊朗與「抵抗軸心」的巨大打擊,不過這不代表反政府武裝就能彼此團結、完成敘利亞的一統。對已經習慣各自為政的各路武裝來說,這場變天本質上是大國遊戲,內裡或許更像十四世紀阿拉伯歷史學家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所謂「阿薩比亞」(Asabiyyah,عصبية)的興衰:「阿薩比亞」是形成人群凝聚力的紐帶,在游牧階段最強,之後隨著文明進步而衰落,最後被更加新生的「阿薩比亞」取代。

從宏觀視角來看,敘利亞變天起於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的跨界共振,導致13年前的「阿拉伯之春」意外重現,既牽動俄羅斯的歐亞非棋局,也重挫伊朗的「抵抗軸心」布局;而對國家建構未完、大國持續干涉的敘利亞來說,趕走了阿薩德、而沒有改變底層結構,重拾過去一統其實還是相當遙遠的幻夢。


原文發表網址:

2024.12.9

11天閃電垮台 敘利亞為何成為俄羅斯與伊朗的阿富汗?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8314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avatar-img
74會員
383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冷戰年代至今,朝鮮半島牽動一系列國際風雲:1950年韓戰爆發,中美在半島直接交鋒,海峽兩岸的分治格局也基本確立;在中美接觸的1970年代,處理朝韓關係成為中美合作一大板塊;甚至到了俄烏戰爭進行當下,朝鮮援俄疑雲仍在攪動中美、中歐關係。
從冷戰年代至今,朝鮮半島牽動一系列國際風雲:1950年韓戰爆發,中美在半島直接交鋒,海峽兩岸的分治格局也基本確立;在中美接觸的1970年代,處理朝韓關係成為中美合作一大板塊;甚至到了俄烏戰爭進行當下,朝鮮援俄疑雲仍在攪動中美、中歐關係。
11月29日,台灣大學胡佛東亞民主研究中心、Korea Foundation合作舉辦「中美關係與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政策轉型」演講,由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暨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主講,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教授、歐盟莫內講座葉國俊主持,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長郭銘傑與談。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執政班底已在近日陸續公布,基本上從魯比奧(Marco Rubio)、沃爾茲(Mike Waltz)等人皆獲提名來看,對華強硬將是特朗普未來的執政主調。只不過一眾熟悉臉譜中,卻有一人引發「下一個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有趣討論、
11月16日,正在秘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的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自己原本想與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提前會面,但這個希望目前看來無法達成。特朗普團隊則解釋,總統任職前會見外國領導人有違美國法律。不過從兩個事實來看,這個說法似乎欠缺說服力。
從冷戰年代至今,朝鮮半島牽動一系列國際風雲:1950年韓戰爆發,中美在半島直接交鋒,海峽兩岸的分治格局也基本確立;在中美接觸的1970年代,處理朝韓關係成為中美合作一大板塊;甚至到了俄烏戰爭進行當下,朝鮮援俄疑雲仍在攪動中美、中歐關係。
從冷戰年代至今,朝鮮半島牽動一系列國際風雲:1950年韓戰爆發,中美在半島直接交鋒,海峽兩岸的分治格局也基本確立;在中美接觸的1970年代,處理朝韓關係成為中美合作一大板塊;甚至到了俄烏戰爭進行當下,朝鮮援俄疑雲仍在攪動中美、中歐關係。
11月29日,台灣大學胡佛東亞民主研究中心、Korea Foundation合作舉辦「中美關係與中國對朝鮮半島的政策轉型」演講,由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暨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華主講,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教授、歐盟莫內講座葉國俊主持,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長郭銘傑與談。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執政班底已在近日陸續公布,基本上從魯比奧(Marco Rubio)、沃爾茲(Mike Waltz)等人皆獲提名來看,對華強硬將是特朗普未來的執政主調。只不過一眾熟悉臉譜中,卻有一人引發「下一個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有趣討論、
11月16日,正在秘魯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的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自己原本想與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提前會面,但這個希望目前看來無法達成。特朗普團隊則解釋,總統任職前會見外國領導人有違美國法律。不過從兩個事實來看,這個說法似乎欠缺說服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人則說:「站在巴勒斯坦人民這邊並不表示認同哈瑪斯,反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也不代表仇視猶太人。」我們都在狹縫裡思考著,何謂公平正義,然而,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以巴衝突在荷蘭的化學變化。10月15日下午,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1萬5000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特別的是參與者的面孔來自四面八方。不只荷蘭,歐洲多國都出現類似的示威遊行,為什麼越來越多歐洲青年上街聲援?
10月7日哈馬斯(Hamas)閃擊以色列後,雙方的衝突烈度不斷上揚,不僅各自祭出空襲與火箭,以色列更在肅清內部混亂後,揚言進攻加沙地帶(Gaza Strip),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連根拔起」。與此同時,中美開始了各自的止戰嘗試,而其中的交集,便在伊朗這一中東要角上。
以巴衝突裡,最難的就是指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雙方都犯下過人道罪,雙方也都遭受過人道罪
有人則說:「站在巴勒斯坦人民這邊並不表示認同哈瑪斯,反對猶太復國主義者也不代表仇視猶太人。」我們都在狹縫裡思考著,何謂公平正義,然而,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以巴衝突在荷蘭的化學變化。10月15日下午,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1萬5000人上街支持巴勒斯坦,特別的是參與者的面孔來自四面八方。不只荷蘭,歐洲多國都出現類似的示威遊行,為什麼越來越多歐洲青年上街聲援?
10月7日哈馬斯(Hamas)閃擊以色列後,雙方的衝突烈度不斷上揚,不僅各自祭出空襲與火箭,以色列更在肅清內部混亂後,揚言進攻加沙地帶(Gaza Strip),要將哈馬斯「從地球上連根拔起」。與此同時,中美開始了各自的止戰嘗試,而其中的交集,便在伊朗這一中東要角上。
以巴衝突裡,最難的就是指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雙方都犯下過人道罪,雙方也都遭受過人道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眾所皆知,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國家打出極為優異的交換比,不過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以色列也曾對蘇聯空軍打出4比0的優異戰果。這篇文章介紹的就是蘇聯空軍在埃及的直接參戰過程,以及他們如何成為以色列空軍的手下敗將。
Thumbnail
後來決定用卡車將喇嘛們一車一車地拉至刑場,每周會進行一至兩次集體處決。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找了一家以色列排名第一的新聞網站,這一條新聞也播報了。以色列沒有進行新聞管制,就這一點而言以色列做得比烏克蘭好。 閲讀下面的評論,支持和反對的聲音55開。 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件事相當於在21世紀給内塔尼亞胡抛出了一個18、19世紀的問題。如果是那個年代這樣處理就完全可以,像我們的陝甘囘
恐怖組織 ETA 也戴恰北辣 西班牙內戰結束後,右派的弗朗戈將軍掌權,一人獨裁,高壓統治。巴斯克地區, 先前曾被逐漸左傾的共和國政府許諾的自治特權一概消失,激起巴斯克人民的獨 立聲浪。有一部分人採取激烈手段,用暴力來向西班牙中央政府施壓,施行恐怖 活動:暗殺政府官員、攻擊公共設施、造成無辜人民傷亡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塞拜疆扮演了什么角色。阿塞拜疆在二战期间是苏联的加盟国,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2年11月2日这一天,德国第3装甲部队在阿塞拜疆奥尔德肖尼启外5英里(8公里)处被苏联军队拦截。这里是二战时期德军部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眾所皆知,歷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國家打出極為優異的交換比,不過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以色列也曾對蘇聯空軍打出4比0的優異戰果。這篇文章介紹的就是蘇聯空軍在埃及的直接參戰過程,以及他們如何成為以色列空軍的手下敗將。
Thumbnail
後來決定用卡車將喇嘛們一車一車地拉至刑場,每周會進行一至兩次集體處決。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找了一家以色列排名第一的新聞網站,這一條新聞也播報了。以色列沒有進行新聞管制,就這一點而言以色列做得比烏克蘭好。 閲讀下面的評論,支持和反對的聲音55開。 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這件事相當於在21世紀給内塔尼亞胡抛出了一個18、19世紀的問題。如果是那個年代這樣處理就完全可以,像我們的陝甘囘
恐怖組織 ETA 也戴恰北辣 西班牙內戰結束後,右派的弗朗戈將軍掌權,一人獨裁,高壓統治。巴斯克地區, 先前曾被逐漸左傾的共和國政府許諾的自治特權一概消失,激起巴斯克人民的獨 立聲浪。有一部分人採取激烈手段,用暴力來向西班牙中央政府施壓,施行恐怖 活動:暗殺政府官員、攻擊公共設施、造成無辜人民傷亡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塞拜疆扮演了什么角色。阿塞拜疆在二战期间是苏联的加盟国,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2年11月2日这一天,德国第3装甲部队在阿塞拜疆奥尔德肖尼启外5英里(8公里)处被苏联军队拦截。这里是二战时期德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