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比魯溫泉(1/2)...菘武落社

[懷古]比魯溫泉(1/2)...菘武落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活動時間:2022.02.26~28

天氣:晴

參加隊伍:蘇領隊自揪隊

路線行程:Day1:火車(台北-台東)→金峰→比魯溫泉→菘武落社

Day2:比魯溫泉→密老老山→密老老社→比魯溫泉

Day3:比魯溫泉→金峰溫泉→西大鳥村山(搭車)→大鳥村山(搭車)→台東搭火車回台北

這次的228連假,感謝辛苦的領隊寫了落落長的計畫書,申請進入大武山自然保留區,讓大家可以探訪久遠以前著名的比魯溫泉,雖然崩塌過後的比魯溫泉和廣告畫面中看起來都不一樣了,還是有野溪溫泉讓大家在走完山頭後把痠痠的腳和卡卡的身體放入溫泉中舒緩,如果再搭配Kirin必嚕,那真是讚啊~

比魯溫泉位於台東金峰鄉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內,太麻里溪左支流斗里斗里溪側右岸的山坡。比魯一詞是居住於溫泉上方的台東部落名稱,因而此地是排灣族的神聖之地。以前的比魯舊社居民現在多已遷往嘉蘭村。比魯溫泉在日據時代即有日本駐警蓋了2座溫泉浴室。因曾有一支啤酒廣告來此取景使得比魯溫泉享譽全台。民國98年莫拉克風災後,太麻里溪沿岸受損嚴重,溪床升高約2層樓,廣告畫面中的比魯溫泉、牛奶瀑布,只能在影片中尋找當初最美的畫面了。

我們第0天晚上搭火車到台東車站,有從高雄開車去的夥伴接我們去金峰鄉的民宿。前一晚黑摸摸什麼都沒看到,早晨起來,民宿老闆布置得很悠閒,庭院的大樹,還有小花圃和旁邊的桌椅,我們跟老闆說下次要來悠閒行程時,再住在此,好好的聊天泡茶賞景。

民宿庭院的的大樹

民宿庭院的的大樹

7:00 約定接駁進太麻里溪的時間未到,領隊說先去撿一個基點吧,就開車到離民宿約6分鐘車程的嘉蘭碉堡公園,有處小小的停車場。

嘉蘭碉堡公園

嘉蘭碉堡公園

公園旁有塊木板,繪製著嘉蘭部落的旅行地圖,沿著太麻里溪進去(往左),則是往金峰溫泉及比魯溫泉。

碉堡公園旁的嘉蘭旅行地圖

碉堡公園旁的嘉蘭旅行地圖

既然名稱為碉堡公園,走上觀景台二樓俯瞰,旁邊有個被雜草生長蓋住的碉堡,水泥牆上寫:東 69-003。根據當地民眾敘述,碉堡的設置大概可追溯到民國50年左右,因地處入山的河川溪口,軍方當時在這區域設置了3處碉堡。

嘉蘭碉堡公園的碉堡

嘉蘭碉堡公園的碉堡

碉堡公園的對面,就是金峰山登山口。雖然入口處剛砍除枯枝顯得有些雜亂,越過枯枝堆後,就能看到山徑。

金峰山登山口

金峰山登山口

7:05 進入登山口,就會看到清楚的山徑往上,不過路徑多是碎石。

raw-image

喔喔喔~我們這些喜歡遺跡的,看到石板屋遺跡就好興奮。沿途經過幾處大型的疊石駁坎,看起來比較像疊石製造的耕地。路面很多碎碎的石頭和厚厚的枯葉層層堆疊,上坡時也是會有點滑,下陡坡應該會更滑。

疊石駁坎

疊石駁坎

大致上就是左上方的方向,循著路跡之字形往左側陡上。快到稜線時,看到像八爪魚的大樹根

路徑旁的大榕樹

路徑旁的大榕樹

7:18 上到山頂看得出來雜草有被砍過,表示最近有人來摸基點,幫我們開好了路。金峰山,H170M,山字森林點,就在金峰村里。雖然是個小山頭,可是獨佔地利,視野超棒的啊!

金峰山,森林三角點

金峰山,森林三角點

早安,太麻里溪

大麻里溪流到海洋

大麻里溪流到海洋

8:10 回到民宿,接駁的吉普車大哥在民宿等我們,把裝備都搬上車,準備往比魯溫泉出發。

raw-image

8:31 車輛行駛在太麻里溪的溪床,看到一處崩塌過的裸露山坡,下方還有斷橋。接駁大哥述說著莫拉克風災發生時,他們逃離金峰部落的驚險,那時我們都認為風災預報是高屏地區,當時也對高屏區造成嚴重的損害,想不到在另一側的台東太麻里溪,也是重創。我們正在行駛布滿石礫的這溪床,還有看見的斷橋,斷頭斷尾剩中間一截,都是當時風災造成的。

太麻里旁上的斷橋

太麻里旁上的斷橋

接駁的大哥是當地居民,大約每年在2~3月份,會有部落陸續進入太麻里溪舊部落祭祖,所以他們對溪床的水況和路況熟,該怎麼選路,何時車子要過溪,水深較淺,水流的衝力會較小。

raw-image

8:56 來到告示牌豎立處,大家裝模作樣要下去和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牌子合照,還故意拿出申請書。沿著太麻里溪進入溪谷兩側,很多原住民日據時代被迫遷出的舊部落,包盛、比魯、斗里斗里、菘武落等,接駁大哥行駛到某處會比給我們講一下是XX部落,遠方是南大武山。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告示牌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告示牌

難免會行駛到過溪時水深較深之處,水流進車內時,我們這些人只有哇哇叫把腳縮起來,哈哈~

raw-image

09:15 這個尖尖的山,也是風災後造成,像單面山的尖錐地形,據說後面平平的是介達社?

raw-image

不畏懼溪流,衝啊~就這樣搖頭晃腦到腦漿要掉出來,行駛了10公里多

raw-image

10:05 比魯溫泉到了,比魯溫泉早已不是早期吳念真拍啤酒廣告的樣貌,但還是有野溪溫泉。把裝備都搬下車,摸摸水是溫溫的喔!越往內則是水的溫度會較高,熱度(泡溫泉)比較剛好。

比魯溫泉

比魯溫泉

11:17 紮營好準備先去菘武落社登山口,接駁車大哥說可以送我們去耶~不用踢溪床走進去,賺到了。吉普車繼續沿著溪床駛入至菘武落的登山口,溪的對面則是斗里斗里社的登山口,隔天會有人來至斗里斗里社祭祖,所以我們應該今晚就會遇到。

菘武落登山口

菘武落登山口

登山口還算清楚,路徑則稍可辨識,不過沒人走,還是需要開路一下,一開始就一路陡上,領隊在前面砍草。

從溪底開始一路陡上

從溪底開始一路陡上

11:28 從溪邊上來就是一路陡上,沿途經過幾棵大樹

陡上坡,從大樹旁經過

陡上坡,從大樹旁經過

偶爾看向地面,出現的可愛殼斗科果實,青剛櫟?

殼斗科的果實,閃著光亮

殼斗科的果實,閃著光亮

11:43 山坡上出現了疊石的駁坎,一層層往上延伸,感覺比較像是耕地。依循著疊石駁坎繼續往上走。

山坡上的疊石駁坎

山坡上的疊石駁坎

11:49 走至一處路跡不明處,領隊努力揮刀整理出路徑

raw-image

12:20 走上來至一處比較平緩的林間空地,看見地上有排列整齊的酒瓶(倒插入土中),還有一些破掉的容器。

酒瓶作為類似圍籬的功用

酒瓶作為類似圍籬的功用

再往旁邊看,酒瓶圍籬遺跡其實還不小,很清楚。

到插入土排列整齊的玻璃酒瓶

到插入土排列整齊的玻璃酒瓶

我們邊穿越舊部落往上,邊繞繞晃晃經過的石板建築群。我說,看到這個好像小水槽或水溝的結構,那兩個石板類似橋之類。

raw-image

這片有疊石的建築物群逛著走也是有個小聚落,推測就是菘武洛社了。穿越菘武落社往上走。

菘武落社

菘武落社

一整片沿著山坡建築的駁坎(是家屋嗎?)

菘武落社

菘武落社

抓方向朝此建築全的左上方爬坡。

raw-image

13:46 穿過整片蕨原的山坡,蕨原邊緣還是有疊石

raw-image

上到一處平緩寬稜,從寬稜左側順著稜線走,從大樹幹旁經過繼續又是爬坡。

raw-image

14:11 正碎唸怎麼還沒到啊?走來到一處大崩壁,領隊指著崩壁那邊高點:應該就是那個了,菘武落的高點。所以就是沿著稜線繞崩壁過去

raw-image

在稜線上可眺望到溪底,我們是從溪底爬上來的呀~

raw-image

此處的大樹上,常有環狀生長的蕨類:崖薑蕨。有時這一整環會掉落在地面,路過時就像經過一個巨大褐色帶綠色皇冠

崖薑蕨

崖薑蕨

14:42 總算到了!菘武落山,H1074M,記載上森林三角點,但實際四面都沒字(沒山字也沒其他森林三角點的字),不過基點大小感覺是三等格式的耶~我們在此稍微休息吃點行動糧,只要在天黑前下到溪邊應該就還好,只是還要走2K溪床回到營地。

菘武落山,森林三角點

菘武落山,森林三角點

15:10 出發循原路下山。
15:43 經過崩塌的崖邊,下來到平緩的寬稜處。

寬稜

寬稜

16:21 原路回到菘武落社,這面是最大的駁坎牆

菘武落社中,看到最常的駁坎

菘武落社中,看到最常的駁坎

要離開前再細細品味菘武落社遺跡,像不像一群在排酒瓶的人?

酒瓶圍籬

酒瓶圍籬

17:36 一路陡下回到溪床上,要左轉走2公里溪床路回營地。欸~來的時候偷懶,是善心的司機大哥載我們來的啦!對面的瀑布就是剛剛在山上看到的,回到溪底看清楚一點。

raw-image

菘武落山登山口的對面,就是斗里斗里社的入口,據說看過去那上面平平之處就是斗里斗里社舊部落。

斗里斗里社的登山口

斗里斗里社的登山口

經過一處看起來含鐵礦之類的溪流,水流流經處都被染成紅棕色。看起來溪床雖很寬敞,但是有時候還是要涉水過溪,有幾處比較深,還是會淹到小腿,我總共脫了三次鞋,但是脫完鞋又無法不穿上,礫石的溪床要光腳走太折磨,又不是腳底按摩。

富含礦物質的溪水將溪床染成紅棕色

富含礦物質的溪水將溪床染成紅棕色

18:17 回到比魯營地時,看到我們的帳篷覺得小感動,走溪床走得有點煩了(尤其要避水流左閃右閃還是弄濕腳)。當日剛好有斗里斗里社的人要回來祭祖,他們也紮營在旁邊。

raw-image

祭祖前需要某些儀式,我們也不好意思去打擾。看見斗里社的人開車出去後,車頂拖了很多竹枝回來,晚上躺在帳棚內快睡著了,還聽到他們在精神講話,半夜也有打獵聲...

raw-image

菘武落社:源於排灣族語chokojoru,山谷之意,此社於山谷間,故名。
比魯社:源於排灣族語vilaw,其意為櫟樹,中文名為青剛櫟,此地盛產青剛櫟。
斗里斗里社:Torik是排灣話中條紋松鼠的意思,此地很多帶紋松鼠
參考資料:https://www.ptt.cc/bbs/MountainClub/M.1111065969.A.B1B.html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0會員
111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龜毛原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百年前金山的漁民擔著魚貨翻山越嶺到士林販售,然後運送茶葉等貨物越嶺返回金包里,因此稱為魚路古道。全程的魚路古道從金山磺港村到台北士林約30公里。若把魚路古道分為南北段,北段從金山到擎天崗,也稱為金包里大道,是陽明山的古道熱門路線。南段就是從陽明山下到士林,這次就來看看魚兒們怎麼從擎天崗游到士林吧!
龍山部落位於汶水溪北岸橫龍山腳下,這裡的泰雅族人屬於霞喀羅群,祖先來自新竹五峰的石鹿,幾經遷徙,日據時期一部分族人越過加里山遷到汶水溪上游,即今日龍山部落。橫龍古道早期是龍山部落打獵的山路,又稱斯瓦細格古道,龍山與鹿場部落往來,也是經由此路。現在可輕鬆走橫龍古道帶著懷古幽情訪隘勇所,到騰龍山、橫龍山
雙獅縱走就是從內湖獅頭山走到士林獅頭山,抓到兩隻獅子。士林獅頭山去過,倒不曉得內湖也有獅頭山?(只知道新店獅頭山)領隊說中午下山當作新年聚餐,嗯~半天的行程我就懶得做功課看路線,一路走才發現怎麼經過好幾個山頭啊!本來只想抓兩隻獅子啊!今年是虎年,不少人開春就去爬跟"虎"有關的山,我就抓2隻獅子替代
在台北近郊內湖的山裡,藏著壯觀的巨岩群,巨岩組成的岩壁和石壁洞,令人漫步其間驚呼連連。此次從內溝溪附近的土地公廟福安廟出發,順著附近的稜線,拜訪小山頭,俯瞰翠湖,一一細數山頭與基石,眺望叭連港大尖山、新山與五指山,有拉繩上岩壁,有蒼勁黑松,可以鑽岩洞,可和巨岩比渺小,結束於福祿宮,感謝土地公保佑。
巨人之手這兩年變成打卡的景點,畢竟在山裡出現奇怪且略為破損的巨人塑像也是蠻獵奇的,看起來就像當初要設計成某個觀光景點,但是大家從以前至今都沒有聽過也沒看過營運。百川山的登山口,會經過巨人之手,我其實是為了看巨人之手才來爬山。一開始就要下到溪邊沿著溪床走一段,請在枯水期時去拜訪,避免於下大雨時前往。
佳暮部落有三雄:大母母山、麻留賀山、倫原山。中央山脈大鬼湖附近有條西南方向的支稜,遙拜、歡喜、倫原、大母母、戶亞羅、德文、三地山等如一座巨牆隔開三地門、霧台兩鄉的北排灣族和魯凱族。居住此地北排灣人稱高牆最高處為大母母「tjavuvu」,意為我們的祖先。大母母山是北排灣人的聖山,也是為台灣百名山之一。
百年前金山的漁民擔著魚貨翻山越嶺到士林販售,然後運送茶葉等貨物越嶺返回金包里,因此稱為魚路古道。全程的魚路古道從金山磺港村到台北士林約30公里。若把魚路古道分為南北段,北段從金山到擎天崗,也稱為金包里大道,是陽明山的古道熱門路線。南段就是從陽明山下到士林,這次就來看看魚兒們怎麼從擎天崗游到士林吧!
龍山部落位於汶水溪北岸橫龍山腳下,這裡的泰雅族人屬於霞喀羅群,祖先來自新竹五峰的石鹿,幾經遷徙,日據時期一部分族人越過加里山遷到汶水溪上游,即今日龍山部落。橫龍古道早期是龍山部落打獵的山路,又稱斯瓦細格古道,龍山與鹿場部落往來,也是經由此路。現在可輕鬆走橫龍古道帶著懷古幽情訪隘勇所,到騰龍山、橫龍山
雙獅縱走就是從內湖獅頭山走到士林獅頭山,抓到兩隻獅子。士林獅頭山去過,倒不曉得內湖也有獅頭山?(只知道新店獅頭山)領隊說中午下山當作新年聚餐,嗯~半天的行程我就懶得做功課看路線,一路走才發現怎麼經過好幾個山頭啊!本來只想抓兩隻獅子啊!今年是虎年,不少人開春就去爬跟"虎"有關的山,我就抓2隻獅子替代
在台北近郊內湖的山裡,藏著壯觀的巨岩群,巨岩組成的岩壁和石壁洞,令人漫步其間驚呼連連。此次從內溝溪附近的土地公廟福安廟出發,順著附近的稜線,拜訪小山頭,俯瞰翠湖,一一細數山頭與基石,眺望叭連港大尖山、新山與五指山,有拉繩上岩壁,有蒼勁黑松,可以鑽岩洞,可和巨岩比渺小,結束於福祿宮,感謝土地公保佑。
巨人之手這兩年變成打卡的景點,畢竟在山裡出現奇怪且略為破損的巨人塑像也是蠻獵奇的,看起來就像當初要設計成某個觀光景點,但是大家從以前至今都沒有聽過也沒看過營運。百川山的登山口,會經過巨人之手,我其實是為了看巨人之手才來爬山。一開始就要下到溪邊沿著溪床走一段,請在枯水期時去拜訪,避免於下大雨時前往。
佳暮部落有三雄:大母母山、麻留賀山、倫原山。中央山脈大鬼湖附近有條西南方向的支稜,遙拜、歡喜、倫原、大母母、戶亞羅、德文、三地山等如一座巨牆隔開三地門、霧台兩鄉的北排灣族和魯凱族。居住此地北排灣人稱高牆最高處為大母母「tjavuvu」,意為我們的祖先。大母母山是北排灣人的聖山,也是為台灣百名山之一。